本技術涉及鑄造,特別是涉及一種連接多個砂芯的卡芯工裝。
背景技術:
1、3d打印砂芯裸澆時,通常采用螺桿卡箱的方式連接各砂芯,即在砂芯本體上開設螺桿孔,通過螺桿以及螺桿孔將各砂芯串聯,然后在螺桿兩個端頭通過螺母擰緊,最終實現螺桿卡箱。
2、實際生產中,3d打印砂芯生產的鑄件如果澆注重量超過1噸,裸澆使用螺桿卡箱的方式會因為鑄芯在澆注后型腔內鐵液膨脹,造成砂芯螺桿孔位置與螺桿卡緊點受力逐步加大,而卡緊位置因砂芯本身強度低于螺母,從而被螺母傳遞的力壓到崩裂,最終導致砂芯從螺母處開始出現裂紋,甚至逐步延伸至砂芯整體產生裂紋,引起鑄件跑火。
3、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加大砂芯的吃砂量或對砂芯進行埋箱處理以解決這種砂芯開裂,但這兩種方式均會導致砂芯的砂鐵比超標,并且降低生產效率、增大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連接多個砂芯的卡芯工裝。
2、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一種卡芯工裝,包括上套、下套、桿和螺母,所述上套和所述下套的內部均設置有中空結構,外部均設置有大端結構和小端結構,所述大端結構和所述小端結構之間平滑過渡;第一砂芯設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上套設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內且與所述第一通孔間隙配合;所述第二砂芯設置有第二通孔,所述下套設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內且與所述第二通孔間隙配合;所述上套的小端結構與所述下套的小端結構相對設置;所述桿的兩端均設置有螺紋段,所述桿穿過上、下套的中空結構并通過所述螺母緊固。
4、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砂芯和所述第二砂芯之間設置有第三砂芯,所述第三砂芯設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內設置有與所述第三通孔間隙配合的中套,所述中套一端與所述上套的小端結構配合,另一端與所述下套的小端結構配合,所述中套內還設置有供所述桿穿過的中空結構。
5、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所述上套、所述中套、所述下套之間的對接部位設置有定位組件。
6、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所述上套和/或所述下套為外徑漸變的管狀結構。
7、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所述上套和/或所述下套設置有容納所述螺母的凹槽。
8、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所述螺母和所述上套/所述下套之間設置有墊片。
9、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所述卡芯工裝為金屬材質。
10、在其中一種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砂芯和所述第二砂芯通過多個上述任意所述的卡芯工裝連接。
11、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能夠達到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卡芯工裝,通過上、下套的平滑過渡變徑結構特征,將原本作用在砂芯上的因螺母卡緊所產生的局部應力轉移到工裝上,通過轉移卡緊產生的應力,從而防止砂芯局部受力導致裂紋出現的傾向,有效提高3d打印砂芯裸澆產品質量,降低跑火等缺陷產生的風險。
13、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卡芯工裝,結構簡單,設計巧妙,使用方便,無需增大砂芯吃砂量或對砂芯進行埋箱處理即可進行各砂芯之間的連接、緊固,有效降低鑄造砂鐵比,提高生效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1.一種卡芯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套、下套、桿和螺母,所述上套和所述下套的內部均設置有中空結構,外部均設置有大端結構和小端結構,所述大端結構和所述小端結構之間平滑過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芯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砂芯和所述第二砂芯之間設置有第三砂芯,所述第三砂芯設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內設置有與所述第三通孔間隙配合的中套,所述中套一端與所述上套的小端結構配合,另一端與所述下套的小端結構配合,所述中套內還設置有供所述桿穿過的中空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卡芯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所述中套、所述下套之間的對接部位設置有定位組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芯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和/或所述下套為外徑漸變的管狀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芯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和/或所述下套設置有容納所述螺母的凹槽。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芯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和所述上套/所述下套之間設置有墊片。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芯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芯工裝為金屬材質。
8.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卡芯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砂芯和所述第二砂芯通過多個所述卡芯工裝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