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建筑工程,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拐角處的防護網片立桿。
背景技術:
1、隨著房建行業的快速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施工現場更注重現場文明施工,現場的文明施工第一大項就是場區的劃分,一個合理的場區劃分更能讓人眼前一亮。在以往的場區劃分過程中,施工人員有時會未經過排版劃分,就將防護網片從開始逐一排布,導致防護網拐角處無法有效連接,大多采用鐵絲綁扎,既不美觀,連接強度也較低,同時裸露的鐵絲末端還存在安全隱患;
2、因此,如何提供一種用于拐角處的防護網片立桿,能夠與拐角處的防護網進行有效連接,提升連接強度,能夠調節角度,成為本領域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拐角處的防護網片立桿,解決現有防護網夾角處連接困難的問題。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3、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拐角處的防護網片立桿,包括立柱、固定件、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和網片;所述立柱設置在地面上,所述立柱的兩側均勻設置有多個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內部滑動連接有所述第一連接件并通過螺栓組件固定,所述網片通過所述第二連接件與所述第一連接件連接。
4、優選的,所述固定件的內部中空,所述固定件上開設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連接件的尾部開設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與所述第三通孔對齊后通過螺栓組件緊固將所述固定件與所述第一連接件連接在一起。
5、優選的,所述第一連接件的前端開設有第一連接孔,所述第二連接件上開設有第二連接孔,所述第一連接孔、第二連接孔對齊后通過螺栓組件緊固將所述第一連接件與所述第二連接件連接在一起。
6、優選的,所述立柱的底部設置有底座,所述底座與所述立柱之間設置有加強筋。
7、優選的,還包括電子系統,所述電子系統包括電源、定位器和警示燈,所述定位器和警示燈均與所述電源電連接;所述電源和所述定位器均設置在所述立柱的內部,所述警示燈設置在所述立柱的頂端。
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
9、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拐角處的防護網片立桿,包括立柱、固定件、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和網片;固定件開設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連接件開設有第一連接孔和第三通孔;第二連接件開設有第二連接孔;立柱的底部設置有底座和加強筋,加強筋的設計提高了立柱底部連接強度,同時底座增加了底部重量以提高穩定性。
10、本實用新型的立柱通過固定件、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與網片連接,通過調整第一連接件與固定件上不同位置的通孔連接,在無需拐彎時,能夠保證立柱與網片的連接強度;在需要拐彎時,能夠自由調整網片與立柱之間的角度,對兩邊的防護網片進行有效的連接,施工簡便,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1.一種用于拐角處的防護網片立桿,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固定件(2)、第一連接件(3)、第二連接件(4)和網片(5);所述立柱(1)設置在地面上,所述立柱(1)的兩側均勻設置有多個所述固定件(2),所述固定件(2)的內部滑動連接有所述第一連接件(3)并通過螺栓組件固定,所述網片(5)通過所述第二連接件(4)與所述第一連接件(3)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拐角處的防護網片立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的內部中空,所述固定件(2)上開設有第一通孔(201)和第二通孔(202),所述第一連接件(3)的尾部開設有第三通孔(302),所述第一通孔(201)或所述第二通孔(202)與所述第三通孔(302)對齊后通過螺栓組件緊固將所述固定件(2)與所述第一連接件(3)連接在一起。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拐角處的防護網片立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3)的前端開設有第一連接孔(301),所述第二連接件(4)上開設有第二連接孔(401),所述第一連接孔(301)、第二連接孔(401)對齊后通過螺栓組件緊固將所述第一連接件(3)與所述第二連接件(4)連接在一起。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拐角處的防護網片立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底部設置有底座(101),所述底座(101)與所述立柱(1)之間設置有加強筋(10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拐角處的防護網片立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電子系統,所述電子系統包括電源、定位器和警示燈(6),所述定位器和警示燈(6)均與所述電源電連接;所述電源和所述定位器均設置在所述立柱(1)的內部,所述警示燈(6)設置在所述立柱(1)的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