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靠背可調式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座椅,尤其涉及一種靠背可調式座椅。
背景技術:
現有座椅的靠背一般都是固定的,人們靠在靠背上不能根據背部的曲線進行調整,特別是坐在座椅上時間久了,身體困乏,特別需要對背部不同部位進行按摩,現有的座椅不具備這種功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座椅靠背的不同部位可根據不同壓力作用進行調節的靠背可調式座椅。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靠背可調式座椅,包括座椅本體和設在座椅本體后側上部的靠背本體,所述靠背本體前側面設有彈性面板,靠背本體內設有液壓站、控制器和自上而下水平設置的至少三個液壓油缸,液壓油缸的活塞桿前端設有壓力傳感器,活塞桿前端頂壓在彈性面板內側面,壓力傳感器與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以及控制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液壓站的信號輸入端分別通過數據線連接,液壓站通過高壓油管與液壓油缸連接。所述活塞桿前端通過柔性墊頂壓在彈性面板內側面。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人坐在座椅本體上,背部靠在彈性面板上,背部不同的部位對彈性面板的頂壓力度不同,不同的壓力傳感器根據受力的不同,將壓力信號通過數據線傳輸給控制器,控制器在將壓力信號轉化為控制信號通過數據線傳輸給液壓站,液壓站控制不同的液壓油缸工作,彈性面板上壓力小的部位后側液壓油缸的活塞桿伸長,彈性面板上壓力大的部位后側液壓油缸的活塞桿縮短,彈性面板就形成與人體背部曲線相同的形狀,并可以隨著背部的動作,彈性面板也隨著而動,從而起到對人們背部良好的按摩功能。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靠背可調式座椅,包括座椅本體I和設在座椅本體I后側上部的靠背本體2,靠背本體2前側面設有彈性面板3,靠背本體2內設有液壓站4、控制器5和自上而下水平設置的至少三個液壓油缸6,液壓油缸6的活塞桿7前端設有壓力傳感器8,活塞桿7前端通過柔性墊9頂壓在彈性面板3內側面,壓力傳感器8與控制器5的信號輸入端通過數據線10連接,控制器5的信號輸出端與液壓站4的信號輸入端通過數據線11連接,液壓站4通過高壓油管12分別與每個液壓油缸6連接。控制器5連接有設在座椅本體I上的開關,這樣就可以操控開關將控制器5關閉,讓彈性面板3固定在某一個狀態下,適合不同人的需要。本實用新型當中的液壓站4、控制器5均為現有成熟技術,具體構造不再贅述。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人坐在座椅本體I上,背部靠在彈性面板3上,背部不同的部位對彈性面板3的頂壓力度不同,不同的壓力傳感器8根據受力的不同,將壓力信號通過數據線10傳輸給控制器,控制器10在將壓力信號轉化為控制信號通過數據線11傳輸給液壓站4,液壓站4控制不同的液壓油缸6工作,彈性面板3上壓力小的部位后側液壓油缸6的活塞桿7伸長,彈性面板3上壓力大的部位后側液壓油缸6的活塞桿7縮短,彈性面板3就形成與人體背部曲線相同的形狀,并可以隨著背部的動作,彈性面板3也隨著而動,從而起到對人們背部良好的按摩功能。
權利要求1.靠背可調式座椅,包括座椅本體和設在座椅本體后側上部的靠背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本體前側面設有彈性面板,靠背本體內設有液壓站、控制器和自上而下水平設置的至少三個液壓油缸,液壓油缸的活塞桿前端設有壓力傳感器,活塞桿前端頂壓在彈性面板內側面,壓力傳感器與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以及控制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液壓站的信號輸入端分別通過數據線連接,液壓站通過高壓油管與液壓油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可調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前端通過柔性墊頂壓在彈性面板內側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靠背可調式座椅,包括座椅本體和設在座椅本體后側上部的靠背本體,所述靠背本體前側面設有彈性面板,靠背本體內設有液壓站、控制器和自上而下水平設置的至少三個液壓油缸,液壓油缸的活塞桿前端設有壓力傳感器,活塞桿前端頂壓在彈性面板內側面,壓力傳感器與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以及控制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液壓站的信號輸入端分別通過數據線連接,液壓站通過高壓油管與液壓油缸連接。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彈性面板根據人體背部的壓力形成與背部曲線相同的形狀,并可以隨著背部的動作,彈性面板也隨著而動,從而起到對人們背部良好的按摩功能。
文檔編號A47C7/40GK202932444SQ20122065188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日
發明者陳開碇, 孫曉平, 陳龍, 徐冠軍, 劉恩春 申請人:河南科達節能環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