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鎖芯內上下彈子相向間隙排列形式的主鎖體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鎖芯內上下彈子相向間隙排列形式的主鎖體結構,將傳統彈子鎖芯內的彈子單向1-2排排列形式,改變成鎖芯鑰匙孔內彈子相向上下錯位間隙排列形式;上下彈子排列的對比數有一排之差,其縱深也有多排彈子,鑰匙孔內的上下彈子其形狀都是呈上小,下大的臺階形狀,其獨特的單體寬型鎖栓與平行移動式鎖芯連體,鑰匙孔不能轉動、鑰匙插入后控制鑰匙,前推上鎖、后拉開鎖的開啟方式簡單實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防技術和暴力開啟效果明顯,還結構簡單、零件很少更能節減大量的生產原材料,制造工序和降低用工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鎖芯內上下彈子相向間隙排列形式的主鎖體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鎖芯內彈子的排列形式和鎖芯與主鎖體的配套結構,尤其是一種鎖芯內上下彈子相向間隙排列形式的主鎖體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公知傳統的鎖具是由鎖芯和主鎖體兩個單獨的部分組成,鎖芯內的彈子是單向單排或兩排結構,其防技術性開啟和暴力開啟的功能是很差的。由于行業的競爭造成鎖具整體使用功能的提高,使得現在的鎖芯結構和主鎖體內部構造越來越復雜,就一個鎖芯和主鎖體而言、它們的制造生產工序就有110多道,勢必造成原材料消耗的增加、加上逐年增高的用工成本等因素,使得整個鎖具行業生產成本越來越高,而生產廠家的利潤越來越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以上傳統的鎖芯和鎖具百年不變的配套方式及整個行業的現狀,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鎖芯內上/下彈子相向間隙排列形式的主鎖體結構。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首先在鎖芯與主鎖體的配套方面進行了簡單化設計,把超寬主鎖栓與可移動鎖芯鉚接成一個整體,鎖芯內的彈子也設計成上下兩排相向排列。鎖芯鑰匙孔內上下相向排列的彈子,其頂端部分是上下錯位間隙形式排列,上下彈子排列的對比數有一排之差,其縱深也有多排彈子,鑰匙孔內的上下彈子其形狀都是呈上小,下大的臺階形狀。
[0005]超寬鎖栓兩端的固定塊定位槽內,固定塊上下端位置,放置一根防鋸鋼條,其長度相等于兩件固定塊寬度之和,鑰匙有上面和下面兩個方向的區別。主鎖體的可移動鎖芯內,鑰匙孔不能轉動、鑰匙插入后控制鎖芯,前推上鎖、后拉開鎖,開啟方式簡單實用。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移動鎖芯內的上下彈子采用了相向間隙排列形式,能增加鎖芯的抗技術性開啟功能,將超寬主鎖栓和可移動鎖芯整體化的設計巧妙。由于整把鎖具結構簡單,零件少還能節省大量的制造原材料,生產工序和降低用工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闡述。
[0008]圖1本實用新型上鎖狀態正面圖
[0009]圖2本實用新型開鎖狀態正面圖
[0010]圖3本實用新型開鎖狀態上下彈子間隙排列形式剖視圖
[0011]圖4本實用新型超寬主鎖栓端面局部剖視圖
[0012]圖中1、主鎖體2、可移動鎖芯3、超寬主鎖栓4、鑰匙插入孔5、上彈子6、下彈子7、固定塊定位槽8、固定塊9、防鋸鋼條
具體實施例[0013]在圖1所示實施例中、超寬主鎖栓3伸出、鎖體是上鎖狀態,上彈子5和下彈子6在主鎖體的前端,固定塊定位槽7內的固定塊8在靠后的位置,固定塊8的上端有防鋸鋼條9。
[0014]在圖2實施例中、超寬主鎖栓3縮回、鎖體是開鎖狀態,上彈子5和下彈子6在主鎖體的后端,固定塊8在固定塊定位槽7內的前端位置,固定塊8的下端有防鋸鋼條9。
[0015]在圖3實施例中、上彈子5在下彈子6的間隙處定位。
[0016]在圖4中,固定塊8在超寬主鎖栓3的中間位置,防鋸鋼條9定位在固定塊8的下端。
【權利要求】
1.一種鎖芯內上下彈子相向間隙排列形式的主鎖體結構,其特征在于:鎖芯鑰匙孔內上下相向排列的彈子,其頂端部分是上下錯位間隙形式排列,上下彈子排列的對比數有一排之差,其縱深也有多排彈子,鑰匙孔內的上下彈子其形狀都是呈上小,下大的臺階形狀。
【文檔編號】E05B27/06GK203514995SQ201320488234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2日
【發明者】陳樹藩 申請人:陳樹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