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掃地機機器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掃地機器人的垃圾清掃及收集的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和對生活品質追求的提升,各種不同的家用機器人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尤其是掃地機器人,慢慢成為了很多家庭不可缺少的一個好工具。
公開號為CN104224054A的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清掃機器人,其滾刷設置在吸塵口處,灰塵經滾刷清掃,在吸塵電機的抽吸作用下,由吸塵口經集塵通道收集到集塵室內;設清掃機器人清掃作業(yè)時的行進方向為前,該滾刷的旋轉方向與清掃機器人前進時驅動輪的旋轉方向相反,在機體的殼體上吸塵口前側的中部位置,從殼體向待清潔表面方向延伸形成一凸緣;滾刷上設有螺旋排列的刷毛,隨著滾刷的轉動,刷毛末端與待清潔表面的接觸點從滾刷端部向中間移動,使灰塵朝吸塵口前側中部位置聚集。
上述專利申請的技術是通過設置一個凸緣,以此阻擋被刷毛揚起的灰塵逃離吸塵口。但是,作為阻擋灰塵的凸緣,其不可以針對不同情形進行適應性調整,而我們知道,房間的地面包括瓷磚及木質的硬質地面,也包括地毯等軟質地面,針對不同質地的地面,垃圾擋板的設計也可以有更佳的選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改進現有的掃地機人單滾刷單擋板結構在不同地面的清潔效率,做到了自適應。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具有多重垃圾擋板裝置的掃地機器人,包括機殼、驅動輪、滾刷、垃圾入口及垃圾盒;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垃圾擋板、第二垃圾擋板、第二垃圾擋板控制彈簧;第一垃圾擋板和第二垃圾擋板位于機殼底部的滾刷裝配口處,第二垃圾擋板上端通過第二鉸接軸設置于滾刷的一側,第二鉸接軸與滾刷的轉軸平行,第一垃圾擋板設置于第二垃圾擋板與滾刷之間;無外力作用時,第二垃圾擋板控制彈簧將第二垃圾擋板拉向第一垃圾擋板,此時第二垃圾擋板的下端低于第一垃圾擋板的下端,但不低于機器人驅動輪的下端;垃圾入口開設于第二垃圾擋板和第一垃圾擋板的上方,連通垃圾盒及第一垃圾擋板與滾刷之間的通道。
作為具體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垃圾擋板上端通過第一鉸接軸固定,第二鉸接軸與滾刷的轉軸平行。
作為具體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垃圾擋板通過一個第一垃圾擋板控制彈簧拉向滾刷側。
作為具體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垃圾擋板固定設置。
作為具體的技術方案,所述掃地機器人還包括第三垃圾擋板及第三垃圾擋板控制彈簧,位于滾刷裝配口處,上端通過第三鉸接軸設置于第二垃圾擋板101的后側;無外力作用時,第三垃圾擋板控制彈簧將第三垃圾擋板拉向第二垃圾擋板,此時第三垃圾擋板的下端低于第二垃圾擋板的下端,但不低于機器人驅動輪的下端。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垃圾擋片由兩片或者兩片以上的擋片組成,當長的擋片被阻力拉到后面時,短的擋片不受影響。例如在毛毯地面,輪子會下沉,長的垃圾短板被拉到后面后,短的垃圾起到了擋住垃圾的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具有多重垃圾擋板裝置的掃地機器人在光滑地面清掃時,垃圾擋板往前傾斜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具有多重垃圾擋板裝置的掃地機器人在軟地板時,長的垃圾擋片被往后拖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的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予以詳細說明。
以下實施例提供的掃地機器人可以包括機殼、滾刷、垃圾盒、驅動輪、驅動機構、導向機構、感測機構、主控板、電源等現有掃地機器人的常規(guī)配置器件。本實施例提供的掃地機器人的創(chuàng)新點主要在于垃圾清掃及收集部分,其他部分的構造及功能本文不再贅述。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掃地機器人包括機殼107、驅動輪、滾刷106、第二垃圾擋板101、第二垃圾擋板控制彈簧、第一垃圾擋板105、垃圾入口103及垃圾盒。機殼107底部開設有滾刷裝配口,滾刷106裝配于該裝配口處,并受驅動機構驅動而滾動,進行清掃。第二垃圾擋板101位于滾刷裝配口處,上端通過第二鉸接軸設置于滾刷106的一側,第二鉸接軸與滾刷106的轉軸平行。第一垃圾擋板105位于第二垃圾擋板101與滾刷106之間,上端通過第一鉸接軸設置,第一鉸接軸與滾刷106的轉軸平行。無外力作用時,第二垃圾擋板控制彈簧將第二垃圾擋板101拉向第一垃圾擋板105,此時第二垃圾擋板101的下端低于第一垃圾擋板105的下端,但不低于機器人驅動輪的下端。垃圾入口103開設于第二垃圾擋板101和第一垃圾擋板105的上方,連通垃圾盒及第一垃圾擋板105與滾刷106之間的通道。
滾刷106滾動時,將垃圾掃往垃圾擋片(102,105)上掃動,由于垃圾擋片的阻擋,垃圾會順著垃圾擋片,送往垃圾入口103,垃圾入口有吸風裝置,垃圾就被吸入到垃圾盒中。垃圾擋片的角度很關鍵,只有當垃圾擋片往前傾斜,略微貼合滾刷,才可以讓垃圾比較順利的刷上垃圾入口。本發(fā)明的垃圾擋片是可以活動的,有彈簧驅動它往前傾斜,受到比較大的阻力時,垃圾擋片會往后翻,如圖2所示,機器不至于會卡住,當阻力消失時,在彈簧的作用下,恢復到往前的狀態(tài)。
實施例二
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在于:第一垃圾擋板105通過一個第一垃圾擋板控制彈簧拉向滾刷106側。
實施例三
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一及實施例二的區(qū)別在于:第一垃圾擋板105是固定設置,而非鉸接設置,此種方式不需要實施例二中所述的第一垃圾擋板控制彈簧。
實施例四
實施例四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在于:還包括第三垃圾擋板及第三垃圾擋板控制彈簧,位于滾刷裝配口處,上端通過第三鉸接軸設置于第二垃圾擋板101的后側,無外力作用時,第三垃圾擋板控制彈簧將第三垃圾擋板拉向第二垃圾擋板101,此時第三垃圾擋板的下端低于第二垃圾擋板101的下端,但不低于機器人驅動輪的下端。
本發(fā)明的創(chuàng)新點是,垃圾擋片由兩片或者兩片以上的擋片組成,當長的擋片被阻力拉到后面時,短的擋片不受影響。例如在毛毯地面,輪子會下沉,長的垃圾短板被拉到后面后,短的垃圾起到了擋住垃圾的作用。上述實施例僅為充分公開而非限制本發(fā)明,凡是依據本發(fā)明主旨所作出的等效變化或修改等,應當屬于本發(fā)明的揭露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