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鍋具,特別涉及一種湯鍋。
背景技術:
為了讓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和各種微量元素溶入湯中,有利于人體的吸收,一般把湯料放入湯鍋中,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持續約20分鐘,再加調料,待水再沸后用文火保持沸騰狀態約2~4小時,使湯料里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較充分地溶解到湯水中。
常見的湯鍋一般沒有相配套的隔渣配件,導致煲湯時湯和作為湯料的食材不能分開,固體食物與直接鍋體接觸,日常生活中會經常性出現食物粘底煮甚至煮焦的情況,燒焦的食物容易致癌,而且盛用時很不方便。若要將食材與湯水分隔開,常用的手段是使用隔渣袋,但使用時也不夠方便。此外,常見的湯鍋還存在一些缺陷,如鍋蓋不好放置,隔渣袋取出時,需要另外取個盤碗來瀝干;再如煲湯時間長,提防發生溢鍋、干鍋等事故機率大,給煲湯帶來很大的不便。湯鍋的加熱時間長,所需能源較多,不利于節能環保,而且,湯料中的營養釋放不夠充分,造成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湯鍋存在上述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可將食材與湯水分隔開、湯水營養更高、使用方便、節能環保的湯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方案是:
一種新型節能湯鍋,包括不銹鋼材料制成的鍋體、鍋蓋、鍋耳,以及盛放湯料的煲湯附件;鍋體為深體鍋,其高度為300mm~500mm;其特征是:所述鍋蓋呈倒扣的鍋底結構,鍋蓋頂部設有支持鍋蓋穩定倒轉放置的圓蓋底,圓蓋底和鍋蓋之間設有一個過渡的頸部,頸部內設有通孔,通孔處設有膠塞,膠塞頂部設有拉環;煲湯附件為一個設置于鍋體內的空心球;空心球上設有若干交流孔;空心球包括盛放湯料的球體和蓋體,蓋體可開合地設于球體之上形成一個完整的球體,蓋體外側設有環鏈,環鏈穿過頸部內的通孔延伸到鍋體外,環鏈尾端可拆卸地連接在膠塞的底部。
作為上述方案的說明,鍋蓋在鍋體上時作為鍋蓋使用,倒過來放置時,以圓蓋底作為盤腳,蓋體作為盤體,可作為空心球的瀝干盤使用。煲湯時,沸騰的湯水通過交流孔沖刷空心球內湯料的表面和毛細管內壁,使湯料中的營養成分快速、充分地的釋放出來溶入到湯水中,從而縮短煲湯時間,使煲出的湯更富有營養。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前述鍋蓋的頸部設有可在頸部活動的側放腳撐,側放腳撐為扁平弧形結構,側放腳撐上端設有環抱頸部的圓孔,側放腳撐下端設有左右叉開的支撐結構,側放腳撐下端與鍋蓋邊緣平齊,側放腳撐的下端部為圓滑端面;鍋蓋扣上時,側放腳撐緊貼鍋蓋表面;鍋蓋側放時,側放腳撐離開鍋蓋表面打開,與鍋蓋邊緣形成鍋蓋的支撐,使鍋蓋保持側放不倒的姿態放置。鍋蓋在鍋體上時作為鍋蓋使用,蓋柄與鍋蓋邊沿配合,可以讓鍋蓋穩穩地側放,解決了鍋蓋只能扣著放時容易污染或倒著放時不方便操作的缺陷。左右叉開的支撐腳讓鍋蓋側放時更穩固,不容易倒下;左右叉開的交匯位置,還可以作為鍋蓋懸掛點,讓湯鍋可以懸掛。蓋柄人彎折角度容易抓握,也讓鍋蓋倒放時更加平穩。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前述鍋蓋周向設有蓋沿,蓋沿與鍋蓋結合部位的外表面設有內陷的環形凹槽,環形凹槽外壁與鍋體的鍋口內壁接觸形成緊配合。這種鍋蓋和鍋體的匹配,可以在鍋體內形成微高壓,有利于里面的食材更快的速度煲開,進一步節省能源。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說明,前述鍋耳為一對,它們左右對稱地設置于鍋體上端兩外側,鍋耳由鍋體外側傾斜向上延伸到鍋體的鍋口個側上方,即鍋耳的高度高于鍋體的高度;鍋耳包括兩根耳柄和耳把,兩根耳柄設在耳把兩邊,兩根耳柄下端固定在鍋體上;耳把上一側設有懸掛湯勺的開口卡槽。湯勺的手柄可以放于開口卡槽內卡住,使湯勺方便地懸掛在鍋耳上,取用方便。
優選地,前述開口卡槽的開口朝外,為內低外高的傾余結構。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前述湯鍋還包括放置鍋體的保溫底座,鍋體和保溫底座為分體結構,保溫底座內設有加熱裝置。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前述鍋體為由金屬復合材料制成,該金屬復合材料按不同金屬形成內中外三層復合分布,內層為不銹鋼,中間層為純銅,外層為不銹鐵。不銹鋼直接和食物接觸,耐腐蝕,耐氧化,易清潔,由它做內層,保證加工出來的食物安全衛生;不銹鐵作為外層,由于其屬于導磁鋼,保證多功能組合鍋適應于電磁爐上使用;純銅具有傳熱快,純銅材料作為中間層,起到鍋具加熱均勻、熱量存儲的功能。
使用時,只要將食材放置于空心球內即可實現湯料和湯水的分離,取用方便。
由上可知,本發明主要有以下優點:湯鍋結構科學、緊湊,煲湯速度快,減少溢鍋、干鍋等意外事故發生,能源損耗低,節能環保;湯料營養成分釋放更充分,湯水更富有營養;湯渣分離,固體食物與鍋體不接觸,不會出現食物粘底煮甚至煮焦的情況,避免致癌物質的產生;空心球取放方便;鍋蓋功能多;而且用不銹鋼制作,經久耐用,還兼容電磁爐,能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具有非常大的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湯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空心球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1-鍋體,2-鍋蓋,3-空心球,4-鍋耳,6-保溫底座;21-圓蓋底,22-頸部,23-通孔 24-側放腳撐,25-蓋沿,26-環形凹槽;31-環鏈,32-交流孔,33-球體,34-蓋體,35-膠塞,36-拉環;41-開口卡槽,42-耳把,43-耳柄。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優選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及其有益技術效果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見圖1~圖2,湯鍋包括不銹鋼材料制成的鍋體1、鍋蓋2、鍋耳4,以及盛放湯料的煲湯附件;鍋體1為深體鍋,其高度為300mm~500mm;鍋蓋2呈倒扣的鍋底結構,鍋蓋2頂部設有支持鍋蓋2穩定倒轉放置的圓蓋底21,圓蓋底21和鍋蓋2之間設有一個過渡的頸部22,頸部22內設有通孔23,通孔23處設有膠塞35,膠塞35頂部設有拉環36;煲湯附件為一個設置于鍋體1內的空心球3;空心球3上設有若干交流孔;空心球3包括盛放湯料的球體33和蓋體34,蓋體34可開合地設于球體33之上形成一個完整的球體33,蓋體34外側設有環鏈31,環鏈31穿過頸部22內的通孔23延伸到鍋體1外,環鏈31尾端可拆卸地連接在膠塞35的底部。
鍋蓋2的頸部22設有可在頸部22活動的側放腳撐24,側放腳撐24為扁平弧形結構,側放腳撐24上端設有環抱頸部22的圓孔,側放腳撐24下端設有左右叉開的支撐結構,側放腳撐24下端與鍋蓋2邊緣平齊,側放腳撐24的下端部為圓滑端面;鍋蓋2扣上時,側放腳撐24緊貼鍋蓋2表面;鍋蓋2側放時,側放腳撐24離開鍋蓋2表面打開,與鍋蓋2邊緣形成鍋蓋2的支撐,使鍋蓋2保持側放不倒的姿態放置。鍋蓋2周向設有蓋沿25,蓋沿25與鍋蓋2結合部位的外表面設有內陷的環形凹槽26,環形凹槽26外壁與鍋體1的鍋口內壁接觸形成緊配合。
其中,鍋耳4為一對,它們左右對稱地設置于鍋體1上端兩外側,鍋耳4由鍋體1外側傾斜向上延伸到鍋體1的鍋口個側上方,即鍋耳4的高度高于鍋體1的高度;鍋耳4包括兩根耳柄43和耳把42,兩根耳柄43設在耳把42兩邊,兩根耳柄43下端固定在鍋體1上;耳把42上一側設有懸掛湯勺的開口卡槽41。開口卡槽41的開口朝外,為內低外高的傾余結構。
另外,湯鍋還包括放置鍋體1的保溫底座6,鍋體1和保溫底座6為分體結構,保溫底座6內設有加熱裝置。
特別優選地,鍋體1為由金屬復合材料制成,該金屬復合材料按不同金屬形成內中外三層復合分布,內層為不銹鋼,中間層為純銅,外層為不銹鐵。
根據上述說明書及具體實施例并不對本發明構成任何限制,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一些修改和變形,也應當落入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