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副框架外密封結構。
背景技術:
現在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住宅質量與性能有了明確要求,建筑門窗的節能性能、安全性能、隔音降噪、防曬、舒適度、耐用度越來越多的受到重視,在購買建筑門窗產品時除了注重門窗明顯部位如鋁材、玻璃、配件等的質量外,相對更注重這些門窗部件組合后一個綜合性能的實現,系統門窗,是一個性能系統的完美有機組合,需要考慮水密性、氣密性、抗風壓、機械力學強度、隔熱、隔音、防盜、遮陽、耐候性、操作手感等一系列重要的功能,還要考慮設備、型材、配件、玻璃、粘膠、密封件各環節性能的綜合結果,缺一不可,最終形成高性能的系統門窗。
傳統系統門窗在安裝過程中一般是先將窗框或門框安裝在預留洞口中,再將窗扇或門扇安裝在窗框、窗扇中,之后人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對房子進行粉刷裝修,然而因為門窗已經裝上去了,在粉刷過程中容易污染門窗,或在裝修過程中對門窗造成傷害,可見傳統的系統門窗在成品的保護上很難把握,固需要考慮一種副框,用于固定在窗框避免上述情況發生,但是在結構改進后,需要考慮門窗密封效果不好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能夠提高門窗密封效果的副框架外密封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其是配置在型材門窗上,固定門窗外框和中梃組成的區域內,或固定于門窗外框內,并在其內部與壓線配合固定玻璃或連接窗扇,其特征在于,
包括沿著門窗室外、室內方向依次設有并按序連接的前部副框架、隔熱條、后部副框架,所述前部副框架為中部設有腔體的結構;所述前部副框架前部設 有向門窗外框和中梃,或窗外框方向延伸的延出部,使得前部副框架的形成橫截面為型的結構,延伸部與門窗外框和中梃,或窗外框的前側面貼合。
較之現有技術而言,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較之現有技術而言,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1本實用新型的副框,能夠將傳統的門窗升級為單元式門窗,而傳統的窗框則變成預先埋設在預留窗洞中的預埋窗框,工人在施工時,只需先將傳統的窗框先安裝在預留窗洞中,待室內裝修并粉刷好之后,再將此副框以及玻璃安裝在窗框中,這樣在室內裝修時只會對窗框造成污染或損傷,這種傷害很小并不會對整個窗戶帶來傷害,待單元組件裝上去之后就會遮蓋相應的污染區或損傷區,使之變得不明顯或者肉眼根本很難發現,可見在傳統的系統窗的窗框與玻璃之間裝上固副框后能夠大大提升窗戶的成品保護質量,另外升級為單元式門窗后,整扇窗戶立體感強,更美觀;最關鍵的問題是,在改進結構的基礎上,能夠提高產品的密封效果;2在傳統的系統窗的窗框與窗扇之間裝上固副框后能夠提升窗戶的排水效果和密封效果;3本實用新型的副框結構簡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使用狀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使用狀態圖。
標號說明:1前部副框架、1-1延出部、1-2第六溝槽、1-3第七溝槽、1-4第八溝槽、1-5第一溝槽、1-6第二溝槽、1-7第五溝槽、1-8定位板、1-10弧形結構、1-13上排水孔、1-14下排水孔、2隔熱條、3后部副框架、4中梃、4-1第十溝槽、4-3第十三溝槽、5壓線、6玻璃、7窗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實施例對本
技術實現要素:
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和2所示:為副框架外密封結構,其是配置在型材門窗上,固定門窗外框和中梃4組成的區域內,或固定于門窗外框內,并在其內部與壓線配合 固定玻璃6或連接窗扇7,包括沿著門窗室外、室內方向依次設有并按序連接的前部副框架1、隔熱條2、后部副框架3,所述前部副框架為中部設有腔體的結構;所述前部副框架前部設有向門窗外框和中梃,或窗外框方向延伸的延出部1-1,使得前部副框架的形成橫截面為型的結構,延伸部與門窗外框和中梃,或窗外框的前側面貼合。與傳統框架結構相同,都是由截面相同的型材通過拼接形成框架結構,固本申請文件中僅僅體現固副框的下邊框結構,通過增加副框結構,能夠使傳統的門窗變為單元式門窗,一方面提高門窗的成品保護質量,另一方面,采用上述穿條式的固副框具有很好的隔熱效果。而且能夠有效降低副框的厚度,使得整扇窗戶升級為單元式門窗后,窗戶的立體感增強,更加美觀。由于副框材料的前部副框架采用了延出部設計,提高了前部副框架副框外側與門窗外側面的接觸面,提高了密封的效果。
在延出部的后側面拐角處以及后側面的下邊延處分別設有第六溝槽1-2和第七溝槽1-3,在第六溝槽和第七溝槽內設有密封條,第六溝槽與中梃或外框上設有的第十溝槽4-1密封貼合,第七溝槽與門窗外框和中梃,或窗外框的前側面密封貼合。同樣是為了提高密封效果,這樣設計,可以增加延出部與中梃或外框的密封性,特別是上邊框、左側框、右側框的密封效果,可以防止雨水從延出部與中梃或外框的縫隙中流入。
在前部副框架前部設有向玻璃方向延伸的定位板1-8,定位板與玻璃的前側壁面貼合,具體為在定位板1-1的上邊沿向玻璃側彎折,且上邊沿出設有向玻璃方向開設的第五溝槽1-7,第五溝槽1-7上設有密封條,使得定位板1-8與玻璃之間實現密封貼合。為了提高定位板與玻璃的密封效果,固需要在定位板的上邊沿出設有向玻璃方向開設的第五溝槽,溝槽上設有密封條,其中定位板沿向玻璃側彎折,可能使得定位板形成一定的彈性,使其能夠緊壓玻璃,另一方面, 也使得第五溝槽朝向玻璃方向,加設密封條后,能夠提高密封效果。
如圖3、4所示:前部副框架前部設有向扇窗方向延伸的第八溝槽1-4,第八溝槽與扇窗上設有的延伸板密封配合。該設計與扇窗配合連接使用,同樣是為了提高密封的效果。
在前部副框架1的上端面設有上排水孔1-13,在前部副框架1延出部的下端面設有下排水孔1-14。結合中國大陸特有的氣候,將排水孔進行了調整,由歐美式的側排水孔修改為下排水孔,由于中國大陸位于最大的亞歐大陸,且緊鄰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各個季節風速都較大,故而形成較大的風壓,特別是南方地區,較大的風壓會造成側排水的窗戶基本不能實現排水效果,傳統窗戶排水效果差,位于窗框與窗扇所形成的腔室中的水只能從側面排出。
在前部副框架1的后端面設有溝槽組A,在后部副框架3的前端面設有溝槽組B,所述的隔熱條通過溝槽組A、溝槽組B連接前部副框架1和后部副框架3;
溝槽組A分為第一溝槽1-5和第二溝槽1-6,溝槽組B分為第三溝槽3-1和第四溝槽3-2,隔熱條分為兩組,分別連接第一溝槽1-5和第三溝槽3-1以及第二溝槽1-6和第四溝槽3-2。
這樣可以提高隔熱條與前部副框架、后部副框架的連接強度,采用了雙層隔熱條可以提高隔熱效果。
延出部的前壁面和下壁面連接處為弧形結構1-10,且弧形結構的弧線為向延出部內部凹陷的弧線。弧形轉角使得窗戶更加美觀。另外也可以更好的引導雨水的流向。
在前部副框架1的后端面下邊沿設有一鉤狀結構1-11,在門窗外框和中梃4,或窗外框上設有與鉤狀結構1-11配合的第十三溝槽4-3,使得前部副框架1能夠卡住不會向外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