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烹調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411882閱讀:224來源:國知局
烹調器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烹調器。該烹調器當然包括對食材進行烹調的加熱烹調器,也包括僅能夠進行食用米的蒸煮的電飯煲。另外,還包括未一體地搭載有加熱機構的壓力鍋。



背景技術:

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作為烹調器之一的壓力電飯煲。壓力電飯煲具備能夠開閉地配置在主體上的蓋體、和能夠裝卸地配置在蓋體上的內蓋。在內蓋上設置有與蓋體的排氣通路連通的排氣孔。另外,在專利文獻1的內蓋上配置有能夠通過閉塞排氣孔而使內鍋的內部升壓至高于大氣壓的壓力的閉塞機構(球閥)。

在專利文獻1的電飯煲中,由于包含食用米成分的液狀物經常附著于內蓋,因此推薦在每次蒸煮時對內蓋進行清掃。但是,配置有閉塞機構的蓋體的凹凸部分多,清掃性差。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33427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課題

本實用新型的課題在于提高能夠使烹調鍋的內部升壓至高于大氣壓的壓力的烹調器的清掃性。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烹調器,具備:烹調鍋,其收容進行加熱烹調的食材;蓋體,其能夠開閉地配置在所述烹調鍋的開口部上;以及內蓋,其能夠脫離地裝配在與所述烹調鍋的所述開口部對置的所述蓋體的對置面上,并閉塞所述烹調鍋的所述開口部,所述蓋體具有將在所述烹調鍋內產生的蒸氣向所述烹調鍋的外部排出的排氣通路,所述內蓋具有構成所述排氣通路的一部分的排氣孔,其中,所述蓋體具備:閥芯配置部,其設置在與所述內蓋的所述排氣孔對置的部分;彈性構件,其對所述閥芯配置部的所述內蓋側的端部進行閉塞,且能夠彈性變形;以及閥芯,其配置在所述閥芯配置部的比所述彈性構件靠所述蓋體的內部側的位置,借助所述彈性構件而通過所述閥芯對所述內蓋的所述排氣孔進行閉塞。

根據該烹調器,閉塞內蓋的排氣孔的閥芯配置于蓋體,因此能夠將內蓋的排氣孔的周邊形成為不存在凹凸部分的平坦的形狀。由此,能夠大幅提高容易附著食材成分的內蓋的清掃性。另外,通過彈性構件對配置閥芯的閥芯配置部的端部進行閉塞,因此能夠防止通過排氣孔流入的烹調鍋內的蒸氣侵入蓋體的內部。此外,通過對裝配內蓋的對置面進行清掃,能夠可靠地確保衛生。

所述閥芯配置為能夠在與所述內蓋的所述排氣孔隔開間隔而配置的第一位置、和借助所述彈性構件來閉塞所述內蓋的所述排氣孔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所述蓋體具備使所述閥芯向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移動的驅動機構。根據該方式,能夠可靠地在使烹調鍋的內部與大氣壓平衡的狀態(第一位置)、與能夠將烹調鍋的內部升壓至高于大氣壓的壓力的狀態(第二位置)之間切換。由此,能夠實現使烹調鍋的內部升壓至高于大氣壓的壓力的狀態下的烹調。

在所述閥芯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彈性構件與所述蓋體的所述對置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根據該方式,能夠提高附著有烹調鍋內中產生的包括食材成分的蒸氣的蓋體的對置面的清掃性。

在所述閥芯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彈性構件呈非平坦的剖面形狀。根據該方式,不會對驅動單元施加過度的負荷,而能夠使閥芯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動。

所述蓋體具備第二彈性構件,該第二彈性構件對所述閥芯配置部的與所述內蓋側的端部對置的另一端側的端部側進行閉塞。在此,閥芯配置部的與內蓋側的端部對置的另一端側的端部側是指蓋體的內部側,且為使用者無法接觸的位置。由此,根據該方式,即便在清掃時對第一彈性構件施加意料之外的負載而導致第一彈性構件破損,也能夠防止烹調鍋內中產生的蒸氣侵入蓋體的內部。

所述蓋體具有:對所述烹調鍋的所述開口部進行覆蓋的蓋主體、和在所述蓋主體的所述烹調鍋側配置的作為所述對置面的散熱板,所述閥芯配置部具有:設置在所述蓋主體上的筒狀部、和設置在所述散熱板上的插通部,所述彈性構件對包括所述筒狀部的所述蓋主體與所述散熱板的所述插通部之間進行密封。根據該方式,能夠可靠地防止蒸氣從夠排氣通路的散熱板的插通部侵入蓋體的內部。

所述閥芯具有干涉部,該干涉部與所述閥芯配置部干涉而防止所述閥芯進入所述蓋體的內部側。詳細而言,閥芯的干涉部與蓋主體的筒狀部的內蓋側端部干涉。根據該方式,在對蓋體的對置面進行清掃時,能夠防止閥芯被壓入蓋體的內部側,因此能夠防止閥芯的破損,并且提高包括第一彈性構件的對置面的清掃性。

實用新型效果

在本實用新型的烹調器中,對內蓋的排氣孔進行閉塞的閉塞機構配置在蓋體上,因此能夠將內蓋的排氣孔的周邊形成為不具有凹凸部分的平坦的形狀。因此,能夠大幅提高內蓋的清掃性。另外,蓋體通過彈性構件來閉塞閥芯配置部的端部,因此能夠防止從排氣孔流入的烹調鍋內的蒸氣侵入蓋體的內部。另外,通過對裝配內蓋的對置面進行清掃,能夠可靠地確保衛生。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本實施方式的電飯煲的分解立體圖。

圖2A是示出開放狀態的閉塞機構與內蓋的剖視圖。

圖2B是示出閉塞狀態的閉塞機構與內蓋的剖視圖。

圖3是示出本實施方式的蓋體的內部結構的俯視圖。

圖4是閥芯的分解剖視圖。

圖5A是示出開放狀態的閉塞機構與內蓋的其他剖視圖。

圖5B是示出閉塞狀態的閉塞機構與內蓋的其他剖視圖。

圖6A是第一密封構件的端面圖。

圖6B是第一密封構件的俯視圖。

圖7A是示出第一密封構件的變形例的端面圖。

圖7B是示出第一密封構件的其他變形例的端面圖。

圖7C是示出第一密封構件的其他變形例的端面圖。

圖8A是示出第一密封構件的其他變形例的端面圖。

圖8B是示出第一密封構件的其他變形例的端面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電飯煲(烹調器)

20…內鍋(烹調鍋)

21…開口部

30…電飯煲主體(主體)

31…鉸接部

40…蓋體

41…蓋主體

42…外飾罩

43…連接部

44…收容凹部

45…卡止承接部

46…卡止構件

47…管道部

48…鎖定構件

50…散熱板

51…蓋加熱器

52…密封構件

53…連通孔

54…卷邊部

60…內蓋

61…內蓋主體

62…凹部

63…排氣孔

65…密封構件

67…框構件

68…第一卡止部

69…第二卡止部

70…排氣通路

100…閉塞機構

110…閥芯配置部

111…筒狀部

112…凹部

113…貫通孔

114…密封構件裝配部

115…插通部

120…閥芯

121…錘構件

123…卡合構件

124…連結部

125…插通槽部

126…側壁部

127…架設部

128…滑動接觸部

130…裝配構件

131…干涉部

132…密封構件裝配部

133…凸緣部

140…第一密封構件(第一彈性構件)

141…第一嵌合部

142…嵌合槽

143…密封部

144…第二嵌合部

145…筒部

146…卡止部

147…壓接部

148…彈性變形部

149、149a、149b…第一彎曲部

150、150a、150b…第二彎曲部

155…第二密封構件(第二彈性構件)

156…第一嵌合部

157…第二嵌合部

158…彈性變形部

159…嵌合槽

160…罩構件

161…嵌合部

162…插通孔

170…驅動機構

180…螺線管(驅動單元)

181…桿

182…彈簧

185…滑動構件(動力傳遞構件)

187…突出部

188…傾斜部

189…鎖定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根據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整體結構)

圖1示出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烹調器的電飯煲10。該電飯煲10具備收容所蒸煮的食用米的內鍋(烹調鍋)20、和將內鍋20收容為能夠裝卸的電飯煲主體(主體)30。在電飯煲主體30的內部配置有感應加熱線圈等加熱機構(未圖示)。控制機構(微型計算機)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來控制加熱機構,從而對收容在內鍋20的內部的食用米以及水進行加熱,從而對食用米進行蒸煮。

電飯煲10具備蓋體40,該蓋體40能夠開閉地對收容在電飯煲主體30中的內鍋20的開口部21進行覆蓋。蓋體40具備蓋主體41、和覆蓋蓋主體41的外周部的外飾罩42。蓋主體41具備能夠旋轉地與電飯煲主體30的背部的鉸接部31連接的連接部43(參照圖3。)。蓋主體41具備對從電飯煲主體30向上方突出的內鍋20的開口部21進行覆蓋的收容凹部44。在收容凹部44的中央配置有金屬制且圓形狀的散熱板50。該散熱板50為在通過蓋體閉塞電飯煲主體30的狀態下與內鍋20的開口部21對置的對置面。參照圖2A,在散熱板50上配置有經由內蓋60對內鍋20內進行加熱的蓋加熱器(加熱機構)51。

閉塞內鍋20的開口部21的內蓋60能夠脫離地裝配于收容凹部44中。內蓋60具備:金屬制的內蓋主體61、在內蓋主體61的外周部配置的密封構件65、以及以夾住密封構件65的方式配置在內蓋主體61的外周部處的樹脂制的框構件67。內蓋主體61與散熱板50平行地配置。通過利用蓋體40閉塞電飯煲主體30,從而密封構件65對內鍋20的開口部21的內周面進行密封。在框構件67上設置有與收容凹部44的卡止承接部45卡止的第一卡止部68、和與收容凹部44的卡止構件46卡止的第二卡止部69。通過使卡止構件46滑動而解除第二卡止部69的卡止,能夠將內蓋60從蓋體40取下。

在內蓋60上設置有用于將在內鍋20內產生的蒸氣從內鍋20向外部排出的排氣孔63。另外,在散熱板50的外周部配置有對散熱板50與內蓋60之間進行密封的圓環狀的密封構件52。另外,在散熱板50的鉸接部31側設置有連通孔53。在蓋主體41上設置有與連通孔53連通的管道部47(參照圖3。)。并且,在外飾罩42上配置有與管道部47連通的蒸氣口組件(未圖示)。

內蓋60的排氣孔63、散熱板50與內蓋60之間的空隙、散熱板50的連通孔53、蓋主體41的管道部47、以及蒸氣口組件構成將在內鍋20內產生的蒸氣向內鍋20的外部排出的排氣通路70。詳細而言,因加熱而在內鍋20內產生的蒸氣從排氣孔63流入由密封構件52包圍的散熱板50與內蓋60之間的空隙。接下來,蒸氣通過散熱板50的連通孔53流入蓋主體41的管道部47,從配置于外飾罩42的蒸氣口組件向電飯煲10的外部流出。

作為排氣通路70的入口(一部分)的排氣孔63設置在內蓋主體61上。在內蓋主體61上設置有朝向內鍋20內凹陷的凹部62。該凹部62的底部為與散熱板50平行地延伸的平坦面。在該凹部62的底部設置有呈圓形狀的排氣孔63。排氣孔63設定為如下這樣的開口面積:不會因在內鍋20內產生的蒸氣而使內鍋20的內部的壓力上升,可確保能夠與大氣壓平衡的排氣量。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俯視觀察時將凹部62形成為圓形狀,但其俯視形狀能夠根據希望而變更。

如圖1至圖2B所示,在蓋體40的與排氣孔63對置的部分,配置有閉塞(密封)排氣孔63的閉塞機構100。如圖1中最明確地示出那樣,閉塞機構100從散熱板50露出,且與排氣通路70(空隙)相面對的部分被第一密封構件(彈性構件)140閉塞。如圖3所示,閉塞機構100通過在蓋主體41的上部配置的驅動機構170而被驅動。

(閉塞機構的詳細情況)

如圖2A以及圖2B所示,第一閉塞機構100配置在設于蓋體40的閥芯配置部110上。閥芯配置部110具備:設置在蓋主體41上的筒狀部111、和設置在散熱板50上的插通部115。閥芯配置部110具備朝向散熱板50凹陷的凹部112。在凹部112的底部設置有圓形狀的貫通孔113。在該貫通孔113的邊緣設置有呈圓筒狀突出的筒狀部111。筒狀部111的軸線沿與散熱板50正交的方向延伸,且向遠離散熱板50的方向突出。在凹部112的底部設置有朝向散熱板50呈圓筒狀突出的密封構件裝配部114。散熱板50的插通部115由直徑與凹部112大致相同的圓形孔構成。

閉塞機構100具備利用自重而閉塞排氣孔63的閥芯120。閥芯12通過配置在筒狀部111與插通部115之間的第一密封構件140來閉塞排氣孔63。同時參照圖3,通過在蓋主體41的上部配置的驅動機構170,使閥芯120在圖2A所示的開放位置(第一位置)與圖2B所示的閉塞位置(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在開放位置,閥芯120位于與排氣孔63隔開間隔的位置。在閉塞位置,閥芯120從散熱板50側閉塞排氣孔63。

相對于閥芯配置部110,閥芯120配置在比第一密封構件140靠蓋體40的內部側的位置。如圖4所示,閥芯120具備:錘構件121、用于與第一驅動機構170卡合的卡合構件123、以及用于裝配第一密封構件140的第一裝配構件130。它們通過螺釘(未圖示)等連結件而連結成一體。需要說明的是,連結件不限于螺釘,只要是能夠連結成一體的公知的結構(方法),則能夠應用任一結構(方法)。

參照圖2A以及圖2B,錘構件121為具有能夠配置于筒狀部111的內部的直徑的圓柱形狀。該錘構件121具有如下這樣的重量:利用自重從上方閉塞排氣孔63,當內鍋20內升壓而超過所設定的壓力(例如1.30atm)時,通過內鍋20內的蒸氣壓力使錘構件121從排氣孔63離開(浮起)。

如圖4至圖5B所示,卡合構件123與錘構件121的上部連結,且與驅動機構170的滑動構件185卡合,由此使閥芯120在開放位置與閉塞位置之間移動。卡合構件123具備與錘構件121連結的連結部124。在連結部124的上部設置有大致U字形狀的插通槽部125。在插通槽部125的上端(開口側),從一方的側壁部126直至另一方的側壁部126而設置有架設部127。在架設部127的中央設置有朝向錘構件121突出的滑動接觸部128。為了降低摩擦阻力,滑動接觸部128的前端被倒角成半球狀。

裝配構件130與錘構件121的下部連結,通過裝配第一密封構件140,從而借助第一密封構件140來閉塞排氣孔63。當沿著錘構件121的軸線觀察時,裝配構件130呈外徑比筒狀部111的內徑大的圓形狀。裝配構件130的外周部與筒狀部111干涉,從而兼備防止閥芯120進入蓋體40的內部側(圖2A中的上側)這一干涉部131的功能。在裝配構件130的下部設置有朝向散熱板50突出的密封構件裝配部132。密封構件裝配部132呈前端具備向徑向外側突出的凸緣部133的剖面倒T字形狀。

(第一密封構件的詳細情況)

如圖2A以及圖2B所示,第一密封構件140為閥芯配置部110的內蓋60側的端部。該第一密封構件140是對筒狀部111與插通部115之間進行密封的彈性構件。第一密封構件140具備:裝配在蓋主體41的密封構件裝配部114上的第一嵌合部141、裝配在閥芯120的密封構件裝配部132上的第二嵌合部144、以及設置在上述嵌合部141、144之間的彈性變形部148。

如圖6A以及圖6B所示,第一嵌合部141呈外徑比插通部115的內徑大的圓筒狀。在該第一嵌合部141設置有從上端向下凹陷的嵌合槽142。另外,在第一嵌合部141的下部設置有與內蓋60的插通部115的外周部上表面壓接的密封部143。通過將第一嵌合部141裝配在蓋主體41的密封構件裝配部114上,將散熱板50裝配于蓋主體41,從而利用密封部143對包括筒狀部111的區域的蓋主體41與散熱板50的插通部115之間進行密封。

第二嵌合部144具備:內徑比凸緣部133的外徑稍小的筒部145、和從筒部145的前端向徑向內側突出的卡止部146。通過使第二嵌合部144與密封構件裝配部132嵌合,從而卡止部146與凸緣部133的上表面卡止。第二嵌合部144的內蓋60側的端面為密封排氣孔63的壓接部147。該壓接部147為與內蓋60平行地配置的平坦面,且直徑比排氣孔63的直徑大。

彈性變形部148呈具備從第一嵌合部141側朝向第二嵌合部144向內蓋60側彎曲的第一彎曲部149、和向蓋體40的內部側彎曲的第二彎曲部150的非平坦的剖面形狀。第一彎曲部149在俯視觀察時呈圓環形狀。第二彎曲部150相對于第一彎曲部149在俯視觀察時呈同心圓環形狀。將第一彎曲部149的徑向的全長與第二彎曲部150的徑向的全長相加得到的彈性變形部148的全長(弧長)為如下這樣的長度:能夠通過彈性變形而使閥芯120在圖2A所示的開放位置與圖2B所示的閉塞位置之間移動。在圖2A所示的閥芯120的開放位置,第一彎曲部149與第二彎曲部150維持彎曲的狀態。在圖2B所示的閥芯120的閉塞位置,第一彎曲部149與第二彎曲部150處于彈性地延伸的狀態。另外,當閥芯120從圖2B所示的閉塞位置向圖2A所示的開放位置移動時,第一彎曲部149與第二彎曲部150恢復彈性地彎曲的狀態。

如圖2A所示,在閥芯120處于開放位置時,第一彎曲部149的頂部與壓接部147處于同一平面上。另外,在閥芯120處于開放位置時,第一彎曲部149的頂部和壓接部147與散熱板50大致處于同一平面上。在此,與散熱板50位于同一平面上包括能夠確保清掃性的程度的允許范圍。即,包括在通過抹布等對散熱板50進行清掃時,第一彎曲部149的頂部與壓接部147以不產生清掃性變差的臺階的程度從散熱板50突出的狀態以及凹陷的狀態。

如圖2A以及圖2B所示,閥芯120的遠離內蓋60的閥芯配置部110的上端部側由第二密封構件155以及罩構件160覆蓋。另外,驅動機構170具備:作為驅動單元的螺線管180、和作為動力傳遞構件的滑動構件185。

第二密封構件155為第二彈性構件,其與筒狀部111的上端嵌合,對筒狀部111的內蓋60側和蓋體40的內部側進行密封,所述筒狀部111是閥芯配置部110的與內蓋60側的端部對置的另一端側的端部側。詳細而言,第二密封構件155具備:外嵌在筒狀部111的上端處的第一嵌合部156、與卡合構件123的第二嵌合部157、以及設置在上述嵌合部156、157之間的彈性變形部158。第二嵌合部157嵌合在連結部124的外周部處,固定在錘構件121與卡合構件123之間。彈性變形部158具有如下那樣的全長(弧長):能夠通過彈性變形而使閥芯120在圖2A所示的開放位置與圖2B所示的閉塞位置之間移動。

罩構件160是防止滑動構件185與第二密封構件155干涉的樹脂制的罩。該罩構件160具備外嵌在第一嵌合部156上的嵌合部161。另外,在罩構件160上設置有插通孔162,該插通孔162供從第二密封構件155突出的閥芯120的卡合構件123(插通槽部125)穿過。

同時參照圖2A至圖3,螺線管180在蓋主體41的上部,配置在與連接部43相反的前端側的筒狀部111的附近。螺線管180具有桿181,該桿181通過通電(驅動)而后退,通過切斷通電而伸出。另外,螺線管180具備對桿181向伸出方向施力的彈簧182。

滑動構件185固定在螺線管180的桿181上,通過螺線管180的驅動而與桿181一體地移動。滑動構件185配置為沿著內蓋60平行地移動。滑動構件185通過桿181伸出而向卡止位置移動,通過桿181后退而向卡止解除位置移動。

滑動構件185以與架設部127隔開間隔配置的方式穿過插通槽部125。在該滑動構件185上設置有突出部187,突出部187在卡止位置使閥芯120克服自重而向開放位置移動,在卡止解除位置使閥芯120因自重而向閉塞位置移動。該突出部187朝向架設部127突出,在卡止位置位于架設部127的下部,在卡止解除位置從架設部127離開而位于螺線管180側。為了使閥芯120克服自重朝向上方移動而在突出部187上設置有傾斜部188。該傾斜部188從滑動構件185的伸出方向前端側朝向伸出方向后側而向上傾斜。

如圖3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滑動構件185具備在螺線管180的通電狀態(內鍋20內可升壓的狀態)下使蓋體40的開放成為不可能的鎖定部189。鎖定部189為包圍螺線管180的四邊形狀的框體。鎖定部189的前端進入蓋體40的鎖定構件48與蓋主體41之間,鎖定構件48通過阻止向解除與電飯煲主體30的卡合的方向旋轉,從而使蓋體40的開放成為不可能。

對于這樣的閉塞機構100,當在圖2A所示的狀態下使螺線管180接通(通電)時,滑動構件185后退。由此,如圖2B所示,滑動構件185的突出部187從閥芯120的滑動接觸部128離開。于是,閥芯120因自重而向內蓋60側移動,載置在凹部62上。因此,排氣孔63隔著密封構件140而通過閥芯120的自重閉塞。

當在圖2B所示的狀態下使螺線管180斷電時,滑動構件185伸出。由此,如圖2A所示,滑動構件185的突出部187進入閥芯120的滑動接觸部128的下側。于是,閥芯120克服自重而向遠離內蓋60的方向移動。此時,在突出部187上設置有傾斜部188,因此能夠將滑動構件185的水平方向的移動轉換為閥芯120的垂直方向的移動,并且能夠使閥芯120緩慢地朝向上方移動。并且,突出部187位于滑動接觸部128的下部,由此能夠將閥芯120穩定地保持在從排氣孔63離開的開放位置。

電飯煲10通過使螺線管180接通,能夠借助滑動構件185使閥芯120向閉塞位置移動。并且,在閥芯120處于閉塞位置時,裝配構件130從插通部115向內蓋60側突出,借助密封構件140來閉塞排氣孔63。此時,第一密封構件140具有彎曲的彈性變形部158,因此能夠在不施加不必要的負荷的情況下通過錘構件121的自重使閥芯120從開放位置向閉塞位置可靠地移動。由此,能夠將內鍋20內封閉,使內鍋20的內部升壓至高于大氣壓的壓力。

并且,當內鍋20的內部升壓為超過所設定的壓力時,通過內鍋20內的蒸氣壓力而使閥芯120離開,從而能夠將內鍋20內的蒸氣經由排氣通路70向電飯煲10的外部排出。此時,蓋體40通過第一密封構件140來閉塞閥芯配置部110的端部,因此能夠防止通過排氣孔63流入的蒸氣侵入蓋體40的內部。

另外,電飯煲10通過使螺線管180斷電,能夠借助滑動構件185使閥芯120向開放位置移動。并且,在閥芯120處于開放位置時,裝配構件130與散熱板50位于同一平面上,使排氣孔63開放。由此,能夠使內鍋20內與大氣壓平衡。

這樣,電飯煲10能夠在使內鍋20的內部與大氣壓平衡的狀態、與能夠使內鍋20的內部升壓至高于大氣壓的壓力的狀態之間切換。由此,能夠實現使內鍋20的內部升壓至高于大氣壓的壓力的狀態下的壓力蒸煮。

另外,各閉塞機構100的驅動機構170具備沿著內蓋60移動的滑動構件185,通過傾斜部188而使閥芯120向開放位置以及閉塞位置移動。因此,能夠使用螺線管180這種廉價的驅動單元。由此,能夠降低電飯煲10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電飯煲10中,驅動機構170自不待言,對內蓋60的排氣孔63進行閉塞的閉塞機構100也配置于蓋體40。因此,如圖1所示,內蓋60的排氣孔63的周邊能夠形成為不存在閉塞機構100這種阻礙清掃的凹凸部分的平坦的形狀。由此,能夠大幅提高容易附著食材成分的內蓋60的清掃性。

另外,在閥芯120上設置有與閥芯配置部110干涉的干涉部132,因在清掃包括密封構件140在內的散熱板50時,能夠防止閥芯120被壓入蓋體40的內部側。由此,能夠防止對包括閥芯120在內的閉塞機構100、以及包括滑動構件185在內的驅動機構170施加負載。由此,能夠防止它們的破損,并且提高清掃性。另外,通過對裝配內蓋60的散熱板50進行清掃,能夠可靠地確保衛生。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閥芯120處于開放位置時,第一密封構件140與蓋體40的散熱板50位于同一平面上,因此能夠提高散熱板50的清掃性。

并且,本實施方式的電飯煲10通過第二密封構件155來對閥芯配置部110的蓋體40內部側端部進行密封。并且,配設第二密封構件155的閥芯配置部110的內側端部為蓋體40的內部側,為使用者無法接觸的位置,因此實際上不會出現該第二密封構件155的破損。因此,即便在清掃時對第一密封構件140施加意料之外的負荷而導致第一密封構件140破損,也能夠防止煮飯中產生的蒸氣侵入蓋體40的內部。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所述實施方式的結構,而能夠進行各種各樣的變更。

例如,在所述實施方式中,通過螺線管180使滑動構件185沿水平方向移動,但也可以通過步進電機使滑動構件185沿水平方向移動。另外,閉塞機構100使用具備錘構件121的閥芯120,但也可以使用通過驅動單元以規定的作用力閉塞排氣孔63的閥芯。即,閉塞排氣孔63的閉塞機構100、以及驅動閉塞機構100的驅動機構170能夠根據希望而變更。

另外,在所述實施方式中,在蓋體40上配置有一個閉塞機構100,但也可以配置兩個閉塞機構。另外,在所述實施方式中,通過加熱產生的蒸氣壓力能夠使內鍋20的內部升壓至高于大氣壓的壓力,但也可以通過泵等加壓機構強制升壓。

另外,第一密封構件140采用在嵌合部140、144之間設置有具備一對彎曲部149、150的彈性變形部148的結構,但該彈性變形部148的結構能夠根據希望而變更。例如,也可以如圖7A所示形成為具備向內蓋60側彎曲的一對第一彎曲部149a、149b以及向蓋體40的內部側彎曲的一對第二彎曲部150a、150b的非平坦的剖面形狀。另外,可以如圖7B所示僅由向內蓋60側彎曲的一個第一彎曲部149構成,也可以如圖7C所示僅由向蓋體40的內部側彎曲的一個第二彎曲部150構成。

另外,第一密封構件140的第一嵌合部141采用通過密封部143對散熱板50進行密封的結構,但該散熱板50的密封構造也可以根據希望而變更。例如,也可以如圖8A所示,在第一嵌合部141的外周部以朝向徑向內側延伸的方式設置供散熱板50嵌合的嵌合槽159。另外,也可以如圖8B所示,在第一嵌合部141的內蓋60側端部設置與散熱板50的卷邊部54嵌合的嵌合槽159。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蓋體側配置閉塞機構,將內蓋的排氣孔的周邊形成為平坦的形狀,通過第一密封構件(彈性構件)來閉塞蓋體側。因此,不限于蒸煮食用米的電飯煲,在能夠烹調各種各樣的食材的加熱烹調器中也能夠應用,能夠得到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另外,不限于一體地搭載有加熱機構的加熱設備,也可以將本實用新型應用于不存在具有加熱機構的主體的壓力鍋。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沁阳市| 砀山县| 雷山县| 灌南县| 铜山县| 内丘县| 华池县| 花莲县| 东莞市| 丹棱县| 会昌县| 南川市| 绥棱县| 黄大仙区| 西藏| 昌宁县| 沂源县| 基隆市| 洪泽县| 成都市| 灌南县| 宜章县| 清水河县| 定结县| 海宁市| 茶陵县| 紫云| 宁陵县| 道真| 达拉特旗| 普定县| 娄烦县| 齐河县| 镇原县| 彭水| 肥东县| 渝中区| 万全县| 新余市| 巴中市| 和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