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淘米裝置,屬于日常生活領域。
背景技術:
在日常生活中,淘米是我們最常做的事情,在米下鍋之前,必須將米淘干凈,現有的淘米方法是將米放置到容器中,然后將手插到米中,將米翻滾,將米中的雜質翻起來然后去掉,這種方法是利用雜質的重量較輕會浮于水面上,然而有的雜質的重量和米差不多重甚至比米還重,這種雜質就不會浮于水面,會和米混在一起,很難去除,目前市場上也出現了很多淘米的裝置,這些淘米裝置結構較為復雜,且去除雜質的能力一般,所以行業中需要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去雜能力較強的淘米裝置,以解決行業中面臨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淘米裝置,以解決行業中面臨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淘米裝置,設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設置有呈矩形結構的淘米箱。
所述淘米箱的內側上部設置有上淘米篩,所述淘米箱的內側下部設置有下淘米篩,所述上淘米篩和下淘米篩之間設置有多個攪拌桿。
所述攪拌桿分別位于所述淘米箱的兩側,所述淘米箱的底部設置有出水孔。
所述淘米箱的上端設置有多個液位傳感器,所述淘米箱的右側設置有控制裝置。
作為優選,所述上淘米篩上設置有多個上篩孔,所述上篩孔的直徑為3mm至5mm。
作為優選,所述下淘米篩上設置有多個下篩孔,所述下篩孔的直徑為1mm至1.5mm。
作為優選,所述支架由多個橫梁和立柱相互連接而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是:通過設置上淘米篩,將米中的較大的雜質去掉,通過設置下淘米篩,將較小的雜質去掉,通過攪拌桿充分的對米進行攪拌,從而達到將米淘干凈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成本較低。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架;2、淘米箱;3、上淘米篩;4、下淘米篩;5、攪拌桿;6、出水孔;7、液位傳感器;8、控制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根據圖1所示的一種淘米裝置,設置有支架1,所述支架1上設置有呈矩形結構的淘米箱2。
所述淘米箱2的內側上部設置有上淘米篩3,所述淘米箱2的內側下部設置有下淘米篩4。
所述上淘米篩3和下淘米篩4之間設置有多個攪拌桿5,所述攪拌桿5分別位于所述淘米箱2的兩側。
所述淘米箱2的底部設置有出水孔6,所述淘米箱2的上端設置有多個液位傳感器7,所述淘米箱2的右側設置有控制裝置8。
所述上淘米篩3上設置有多個上篩孔,所述上篩孔的直徑為3mm至5mm。
所述下淘米篩4上設置有多個下篩孔,所述下篩孔的直徑為1mm至1.5mm。
所述支架1由多個橫梁和立柱相互連接而成。
使用時,將水放到淘米箱2中,通過液位傳感器7控制水位,將米從淘米箱2的上端放進去,米先經過上淘米篩3,由于上淘米篩3的篩孔大于米的直徑,這時比米大的雜質就會被上淘米篩3擋住,同時米和較小雜質就會落到下淘米篩4上,由于下淘米篩4的篩孔比米小,這時比米小的雜質就會從下淘米篩4的篩孔落下去,米就留在了下淘米篩4上,然后啟動攪拌桿5,通過攪拌桿5的旋轉,將米攪起來,將米中的雜質攪起來,雜質就會上浮或者下沉,從而達到將米淘干凈的目的。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