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烹飪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煎烤機。
背景技術:
隨著家電產品的發展,煎烤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使用。
現有的煎烤機的烤盤設置在承載盤上,且烤盤和承載盤相對于殼體能夠上下移動。在殼體與承載盤之間通過彈簧和螺柱的組合結構形式來對承載盤進行支撐。
由于彈簧本身具有壓縮的特性,而螺柱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承載盤的移動距離,因而彈簧和螺柱的組合結構難以很好地實現對承載盤的支撐,也極易使承載盤在上下運動的過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產生晃動。
不僅如此,當食材不是均勻放置在承載盤上的烤盤內時,由于食材給烤盤的壓力分布不均,極易使得烤盤和承載盤出現偏斜的情況,這樣,容易導致烤盤內的食用油流向烤盤的一側,而無法與食材充分接觸,還容易導致食用油外溢。
因此,現有技術中的煎烤機存在烤盤和承載盤支撐性能差、易傾斜、易晃動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煎烤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煎烤機存在烤盤和承載盤支撐性能差、易傾斜、易晃動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煎烤機,包括:殼體;沿豎直方向可移動地設置在殼體內的承載盤;設置在殼體和承載盤之間的至少一組支撐機構組件,每組支撐機構組件均包括兩個支撐機構,各支撐機構均包括支撐桿和設置在支撐桿的兩端的兩個支座,同組內的兩個支撐桿樞轉連接,各支撐桿均通過兩個支座分別與殼體和承載盤連接,同組內位于兩個支撐桿的第一端的兩個支座上分別設置有滑移長孔,兩個支撐桿的第一端均樞轉連接在滑移長孔內并可沿滑移長孔滑動,且每組支撐機構組件的具有滑移長孔的兩個支座分別與殼體和承載盤連接,而同組內位于兩個支撐桿的第二端的兩個支座與兩個支撐桿的第二端樞轉連接。
進一步地,滑移長孔沿水平方向延伸。
進一步地,支撐機構組件為多組,多組支撐機構組件與承載盤的多個連接點繞承載盤的周向間隔設置。
進一步地,多個連接點繞承載盤的周向等間隔地設置。
進一步地,支撐機構組件為兩組,兩組支撐機構呈角度設置在殼體內。
進一步地,兩組支撐機構組件在豎直方向上交錯設置,且兩組支撐機構組件在承載盤上的投影具有交點。
進一步地,兩組支撐機構組件在水平方向上交錯設置。
進一步地,多組支撐機構組件在承載盤上的投影順次首尾相連接。
進一步地,煎烤機還包括彈簧,彈簧沿豎直方向支撐在殼體與承載盤之間。
進一步地,支撐機構組件為一組且沿煎烤機的中心線或對角線布置,彈簧為多個,支撐機構組件的兩側均布置有彈簧。
進一步地,煎烤機還包括緩沖導向組件,彈簧套設在緩沖導向組件的外周側,且緩沖導向組件位于殼體與承載盤之間。
進一步地,緩沖導向組件包括:設置在殼體的底面上的支撐座,支撐座具有沿豎直方向開設的容納孔;可伸縮地設置在容納孔處的導向桿,導向桿的上端與承載盤的底面連接,當導向桿被承載盤向下壓迫運動時,導向桿的下端在容納孔內移動。
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通過在殼體和承載盤之間設置至少一組支撐機構組件,并使同組內的兩個支撐機構的支撐桿樞轉連接,并在支撐桿的兩端安裝兩個支座,以使支撐桿通過兩個支座支撐在殼體與承載盤之間,從而提高承載盤的支撐穩定性。通過在一個支座上設置滑移長孔,并使支撐桿的第一端滑動設置在滑移長孔內,以使承載盤上下浮動時,支撐桿能夠通過擺動和滑動以適應承載盤與殼體的底面之間的高度變化,并以對承載盤有效支撐。通過增加支撐點的方式,同時也解決了烤盤和承載盤易傾斜、易晃動的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在安裝上述的支撐機構組件時,需要保證同組內的具有滑移長孔的兩個支座一個與承載盤連接,另一個與殼體連接。此外,還需要使具有滑移長孔的兩個支座位于支撐桿的同一端,從而避免運動干涉和卡死,保證承載盤浮動的順暢性。
也就是說,通過在煎烤機內設置支撐機構組件,提高了承載盤的支撐穩定性,并保證了煎烤機能夠正常工作、穩定運行,提升了用戶的使用體驗。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可選實施例的煎烤機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圖1中的煎烤機的兩組支撐機構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示出了圖1中的烤盤向下移動后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4示出了圖3中的煎烤機的兩組支撐機構組件的結構示意圖(省略了鉸接軸);
圖5示出了圖1中的煎烤機除去烤盤和殼體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6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可選實施例的煎烤機的結構示意圖,其中未示出烤盤和殼體。
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3、支撐機構組件;10、殼體;20、承載盤;30、支撐機構;31、支撐桿;311、滑移凸起;32、支座;321、滑移長孔;40、彈簧;50、磁性件;60、烤盤;33、鉸接軸;70、電熱管。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應該指出,以下詳細說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對本申請提供進一步的說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申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相同含義。
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頂、底”通常是針對附圖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針對部件本身在豎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樣地,為便于理解和描述,“內、外”是指相對于各部件本身的輪廓的內、外,但上述方位詞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煎烤機存在烤盤和承載盤支撐性能差、易傾斜、易晃動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煎烤機。
如圖1和圖3所示,煎烤機包括殼體10、沿豎直方向可移動地設置在殼體10內的承載盤20和設置在殼體10和承載盤20之間的至少一組支撐機構組件3;每組支撐機構組件3均包括兩個支撐機構30,各支撐機構30均包括支撐桿31和設置在支撐桿31的兩端的兩個支座32,同組內的兩個支撐桿31樞轉連接,各支撐桿31均通過兩個支座32分別與殼體10和承載盤20連接,同組內位于兩個支撐桿31的第一端的兩個支座32上分別設置有滑移長孔321,兩個支撐桿31的第一端均樞轉連接在滑移長孔321內并可沿滑移長孔321滑動,且每組支撐機構組件3的具有滑移長孔321的兩個支座32分別與殼體10和承載盤20連接,而同組內位于兩個支撐桿31的第二端的兩個支座32與兩個支撐桿31的第二端樞轉連接。此外,煎烤機還包括設置在承載盤20上的烤盤60。
通過在殼體10和承載盤20之間設置至少一組支撐機構組件3,并使同組內的兩個支撐機構30的支撐桿31樞轉連接,并在支撐桿31的兩端安裝兩個支座32,以使支撐桿31通過兩個支座32支撐在殼體10與承載盤20之間,從而提高承載盤20的支撐穩定性。通過在一個支座32上設置滑移長孔321,并使支撐桿31的第一端滑動設置在滑移長孔321內,以使承載盤20上下浮動時,支撐桿31能夠通過擺動和滑動以適應承載盤20與殼體10的底面之間的高度變化,并以對承載盤20有效支撐。通過增加支撐點的方式,同時也解決了烤盤60和承載盤20易傾斜、易晃動的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在安裝上述的支撐機構組件3時,需要保證同組內的具有滑移長孔321的兩個支座32中,一個與承載盤20連接,另一個與殼體10連接。此外,還需要使具有滑移長孔321的兩個支座32位于支撐桿31的同一端,從而避免運動干涉和卡死,保證承載盤20浮動的順暢性。
也就是說,通過在煎烤機內設置支撐機構組件3,提高了承載盤20的支撐穩定性,并保證了煎烤機能夠正常工作、穩定運行,提升了用戶的使用體驗。
在兩個支撐桿31樞轉運動的過程中,每組支撐機構組件3能夠適應性地配合承載盤20的上下移動,同時使支撐機構組件3對承載盤20起到了有效地支撐作用,避免了承載盤20在水平方向發生晃動,也避免了承載盤20發生傾斜,進而提高了煎烤機的實用性。
具體而言,如圖2所示,每組支撐機構組件3中的兩個支撐桿31通過鉸接軸33樞轉連接。正是由于兩個支撐桿31通過鉸接軸33連接,因而兩個支撐桿31能夠通過鉸接軸33相互傳力,以保證支撐機構組件3的運動可靠性。
如圖5所示的可選實施中,煎烤機還包括磁性件50,磁性件50包括繞承載盤20的周向設置在承載盤20的下表面上的第一磁性件和設置在烤盤60的下表面上的第二磁性件,承載盤20和烤盤60通過第一磁性件與第二磁性件的磁吸配合連接。這樣,烤盤60放置在承載盤20上后,不易與承載盤20脫離,保證了烤盤60的放置穩定性,有效避免烤盤晃動和傾斜。需要說明的是,正是通過承載盤20將第一磁性件與第二磁性件隔開,從而避免了二者因反復吸合而磨損,延長了二者的使用壽命。
可選地,磁性件50為磁鐵。
如圖1所示,煎烤機還包括電熱管70,電熱管70設置在烤盤60的底面上,并位于承載盤20與烤盤60之間。這樣,電熱管70能夠直接對烤盤60進行加熱,以提高食材的加熱效率。
可選地,滑移長孔321沿水平方向延伸。這樣,減小了具有滑移長孔321的支座32占用殼體10內的豎直方向的空間,從而使支撐桿31的第一端能夠相對于支座32在水平方向上運動,以保證支撐機構30在承載盤20上下移動的過程中,相對于支座32既能擺動又能水平滑動,以保證支撐機構30對承載盤20可靠支撐。
當然,滑移長孔321的延伸方向還能夠相對于水平面傾斜一定的角度。
在圖3所示的具體實施例中,支撐桿31的第一端具有滑移凸起311,滑移凸起311滑動設置在滑移長孔321內,以保證支撐桿31能相對于具有滑移長孔321的支座32橫向滑動。
如圖1至圖6所示,支撐機構組件3為多組,多組支撐機構組件3與承載盤20的多個連接點繞承載盤20的周向間隔設置。這樣,支撐機構組件3能夠為承載盤20提供多點支撐力,以提高承載盤20在運動時的受力平衡性。此外,多點支撐的形式,還能夠在水平方向上形成一定的制約性,以避免承載盤20在上下運動過程中,在水平面內晃動,同時還可以避免承載盤20傾斜,有利于提高承載盤20的運動穩定性。
可選地,多個連接點繞承載盤20的周向等間隔地設置。這樣,進一步確保支撐機構組件3能夠為承載盤20提供均衡的支撐力,有效避免承載盤20發生晃動或傾斜,避免烤盤60內的食用油外溢。
在圖1至圖6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中,支撐機構組件3為兩組,兩組支撐機構30呈角度設置在殼體10內。這樣,除了具有多點支撐的效果外,還使兩組支撐機構組件3在運動時具有一定的制約性,以避免承載盤20晃動或傾斜。
具體而言,如圖1至圖5所示,兩組支撐機構組件3在豎直方向上交錯設置,且兩組支撐機構組件3在承載盤20上的投影具有交點。這樣,兩組支撐機構組件3能夠合理地利用殼體10內的空間,在保證支撐機構組件3能夠對承載盤20進行有效支撐的同時,避免承載盤20在水平方向上晃動或傾斜。此外,上述結構的煎烤機還具有制造成本低、耗材少、實用性強、工作穩定性好的優點。
具體而言,如圖6所示,兩組支撐機構組件3在水平方向上交錯設置。這樣,能夠有效避免兩組支撐機構組件3在豎直方向上可能產生的運動干擾,增加了兩組支撐機構組件3的布置多樣性,有效利用了殼體10內的空間,并能增加支撐桿31在殼體10內的運動幅度。
可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未圖示的可選實施中,多組支撐機構組件3在承載盤20上的投影順次首尾相連接。這樣,支撐機構組件3同樣是形成多點支撐的模式,以提高承載盤20的支撐穩定性。此外,這種布置方式,具有安裝便捷、操作簡便、安裝難度低、易維修的特點。特別是在某一組支撐機構組件3發生故障時,通過按壓烤盤60,就可以預判出,是哪組支撐機構組件3存在故障,從而提高檢修效率、降低故障排查難度。
如圖1、圖3、圖5和圖6所示,煎烤機還包括彈簧40,彈簧40沿豎直方向支撐在殼體10與承載盤20之間。這樣,有利于對承載盤20的運動進行緩沖,提高煎烤機的使用可靠性。
在一個未圖示的可選實施方式中,支撐機構組件3為一組且沿煎烤機的中心線或對角線布置,彈簧40為多個,支撐機構組件3的兩側均布置有彈簧40。這樣,通過支撐機構組件3與彈簧40的組合使用,既能保證煎烤機具有可靠地支撐性,還具有很好地緩沖性,使得承載盤20的運動穩定性得到提高。
如圖1、圖3、圖5和圖6所示,煎烤機還包括緩沖導向組件,彈簧40套設在緩沖導向組件的外周側,且緩沖導向組件位于殼體10與承載盤20之間。由于煎烤機設置有緩沖導向組件,從而在承載盤20向下運動的過程中,緩沖導向組件對承載盤20和承載有食材的烤盤60起到了緩沖作用,提高了煎烤機的使用穩定性。此外,緩沖導向組件還能夠對承載盤20的上下運動起到導向作用,規劃承載盤20上下運動的路徑,確保了承載盤20能夠沿豎直方向運動,避免承載盤20晃動或傾斜。
具體而言,緩沖導向組件包括設置在殼體10的底面上的支撐座和可伸縮地設置在容納孔處的導向桿,支撐座具有沿豎直方向開設的容納孔,導向桿的上端與承載盤20的底面連接,當導向桿被承載盤20向下壓迫運動時,導向桿的下端在容納孔內移動。這樣,通過導向桿和容納孔的配合,以對承載盤20起到有效緩沖的作用,從而提高了承載盤20和烤盤60運動時的穩定性。
可選地,導向桿具有沿豎直方向自上而下橫截面積依次減小的連接段、止擋段和插入段,止擋段的截面積大于容納孔的截面積。這樣,導向桿的止擋段始終位于容納孔外,限制了下承載盤20向下運動的最大位移,避免了承載盤與殼體10發生碰撞。
具體而言,在圖1至圖5所示的實施例中,烤盤60和承載盤20通過磁鐵聯接在一起,消費者拿取操作時比較方便。由于烤盤60和承載盤20通過其上的磁鐵聯接在一起,故在彈簧40的彈力作用下,帶著支撐機構組件3向上運動,并在升到一定高度時就不動了,也就是由圖3運動至圖1的過程。在圖1中,烤盤60在高位。在圖3中,烤盤60在低位。當用手按壓烤盤60時,烤盤60和承載盤20一起向下運動。由于兩組支撐機構組件3是交叉的,故烤盤60的上下升降運動比較平穩,承載盤20和兩組支撐機構組件3也隨著一起平穩的上下運動。在該實施例中,不管使用者按壓烤盤60的任何地方,烤盤60和承載盤20的整個機構都可以平穩的上下運動,這樣就可以保證控制程序能夠對比較厚重的食物的厚度進行準確地判斷,適應性的調整食材的烹飪時長,給消費者帶來更多、更好的烹制體驗。
而在圖6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中,兩組支撐機構組件3呈成八字形結構(即延伸交叉),也能保證烤盤60和承載盤20平穩地升降運動。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方式,而非意圖限制根據本申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如在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單數形式也意圖包括復數形式,此外,還應當理解的是,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術語“包含”和/或“包括”時,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驟、工作、器件、組件和/或它們的組合。
需要說明的是,本申請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及上述附圖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區別類似的對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順序或先后次序。應該理解這樣使用的數據在適當情況下可以互換,以便這里描述的本申請的實施方式能夠以除了在這里圖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順序實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