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家用電器烹飪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飯煲溫控器。
背景技術:
目前,電飯煲一般有兩種加熱方式,一種是電熱管加熱方式,一種是電磁加熱方式,或稱磁感應加熱。磁感應加熱的電磁由通電的線圈產生,線圈固定在線圈盤支座的外壁面上。因磁感應加熱的加熱速度快、加熱均勻,煮出來的米飯效果更好,因此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親睞。
電飯煲內部均設置有溫控器,溫控器的作用是在電飯煲的內膽中達到一定的溫度后,溫控器控制開關關閉或者跳開。因此,溫控器能夠影響電飯煲的煮飯口感,溫控器的安全性還直接關系到使用者的自身安全。
但是,由于煲體的尺寸限制,以及煲體內部的整體布局,目前的電飯煲溫控器還存在一些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種電飯煲溫控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飯煲溫控器,煲體中設置有壓緊內鍋的溫控器,溫控器內設置有熱熔斷器,所述的熱熔斷器與溫控器壓緊方向一致。
所述的溫控器與內鍋的外壁或者底壁壓緊。
所述的溫控器包括與內鍋面接觸的金屬蓋,金屬蓋與支座相連,支座通過彈簧與煲體相連,支座內的通孔中設置有熱熔斷器,支座端面設置有與金屬蓋相接觸的熱敏電阻。
所述的金屬蓋側壁通過鉚釘鉚接有接地線。
所述的熱熔斷器的引腳與熱熔斷器導線相連,所述的熱敏電阻的引腳與熱敏電阻導線相連。
所述的熱熔斷器側壁外部設置有Ⅱ號絕緣套管。
所述的熱熔斷器的引腳外部設置有熱縮套管,所述熱縮套管容納在絕緣套管中。
所述的熱敏電阻外部設置有Ⅰ號絕緣套管。
所述的金屬蓋下端設置有兩個以上卡腳,所述的金屬蓋、支座之間的固定方式為壓鉚。
所述的支座上形成容納彈簧的凹槽。
本實用新型中熱熔斷器與壓緊方向一致能夠有效提高煲體內部的空間利用率,并且相應的減小了溫控器的體積,使溫控器的可控性和安全性更高,Ⅰ號絕緣套管、Ⅱ號絕緣套管、熱縮套管能夠提高溫控器的使用壽命和安全系數。
附圖說明
圖1 是本實用新型中溫控器的位置結構示意圖;
圖2 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3 是圖2中沿A-A截面的剖視圖;
圖4 是圖3中沿B-B截面的剖視圖;
圖5 是本實用新型中熱敏電阻的結構示意圖;
圖6 是本實用新型中熱熔斷器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
1 煲體 2 溫控器
3 金屬蓋 4 支座
5 熱敏電阻 6 熱熔斷器
7 彈簧 8 接地線
9 熱熔斷器導線 10 熱敏電阻導線
11 鉚釘 12 Ⅰ號絕緣套管
13 熱縮套管 14 Ⅱ號絕緣套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6所示,一種電飯煲溫控器,包括煲體1,煲體1中設置有壓緊內鍋的溫控器2,溫控器2內設置有熱熔斷器6,所述的熱熔斷器6與溫控器2壓緊方向一致。
所述的溫控器2與內鍋的外壁或者底壁壓緊。
所述的溫控器2與內鍋的外壁壓緊時,熱熔斷器6處于內鍋直徑的延長線上。
所述的溫控器2與內鍋的底壁壓緊時,熱熔斷器6與內鍋的軸線平行。
所述的溫控器2包括與內鍋面接觸的金屬蓋3,金屬蓋3與支座4相連,支座4通過彈簧7與煲體1相連,支座4內的通孔中設置有熱熔斷器6,支座4端面設置有與金屬蓋3相接觸的熱敏電阻5。
所述的溫控器2、內鍋處于壓緊狀態下,彈簧7處于壓縮狀態。所述的金屬蓋3與熱敏電阻5的外側壁相接觸。
所述的金屬蓋3側壁通過鉚釘11鉚接有接地線8。
所述的熱熔斷器6的引腳與熱熔斷器導線9相連,所述的熱敏電阻5的引腳與熱敏電阻導線10相連。
所述的熱熔斷器6側壁外部設置有Ⅱ號絕緣套管14。
所述的熱熔斷器6的引腳外部設置有熱縮套管13,所述熱縮套管13容納在絕緣套管14中。
所述的熱縮套管13能夠避免鉚釘11刺破Ⅱ號絕緣套管14。
更優的,所述的熱敏電阻5外部設置有Ⅰ號絕緣套管12,絕緣套管12與金屬蓋3相接觸。
所述的金屬蓋3下端設置有兩個以上卡腳,所述的金屬蓋3、支座4之間的固定方式為壓鉚。
所述的支座4上形成容納彈簧7的凹槽。所述的凹槽為圓環槽,圓環槽的槽寬大于彈簧鋼絲直徑。
本實用新型中熱熔斷器與壓緊方向一致能夠有效提高煲體內部的空間利用率,并且相應的減小了溫控器的體積,使溫控器的可控性和安全性更高,Ⅰ號絕緣套管、Ⅱ號絕緣套管、熱縮套管能夠提高溫控器的使用壽命和安全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