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熱盤。
背景技術:
目前,家用的蒸汽烤箱或者蒸箱的發熱盤結構基本上有兩種結構,一種為外置式的,一種為內置式的。
外置式的發熱盤結構通常是在一個上下(也可能是左右)組合的封閉的腔體上有一個進水管一個出汽管,發熱管安裝在腔體的一側并對該腔體進行加熱,當溫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即可燒開通過或者儲存在腔體內的水,從而產生高溫蒸汽,再通過出汽管,將高溫蒸汽輸送到蒸汽烤箱或者蒸箱的腔體中對食物進行烹飪;此種結構類型的發熱裝置,在控制方面要求較高,容易造成噴水,即沸水容易噴射到食物上,(噴水會破壞食物的水分含量),同時,工作時間久了,在內部極易產生水垢,造成管道的堵塞,對于使用者來說根本無法清理。
如圖1所示,內置式的發熱盤通常是在蒸汽烤箱或者蒸箱的腔體底部安裝一個底部有發熱管的水盤11,水盤11上會有進水裝置,發熱管2發熱,熱量通過水盤11底部的導熱鋁板20對水盤11內的水10進行加熱,直至沸騰產生高溫蒸汽,內置式的發熱盤不足之處在于,發熱管2產生的熱能傳導率低,將水盤11內的水加熱至沸騰并產生蒸汽所耗時間較長,較客戶要求的10秒出蒸汽相去甚遠。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發熱盤,使發熱管產生的熱能的傳導率更高,可將水快速加熱至沸騰產生蒸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發熱盤,包括發熱盤本體和發熱管,發熱盤本體包括用于盛水的水盤和導熱凸條,導熱凸條盤繞在水盤內底面,并由水盤的內底面向上凸起,導熱管內置于導熱凸條。
優選地,水盤與導熱凸條通過壓鑄工藝一體壓鑄而成。
優選地,發熱管、水盤和導熱凸條通過壓鑄工藝一體壓鑄而成。
優選地,導熱凸條呈“M”形或呈“S”形或呈螺旋形或呈環形或呈回形。
優選地,發熱管對應呈“M”形或呈“S”形或呈螺旋形或呈環形或呈回形。
優選地,導熱管可通過釬焊的方式固接在導熱凸條內。
優選地,導熱凸條呈中空的管狀,具有凸出于水盤內底面的上管體和凸出于水盤外底面一側的下管體。
優選地,上管體的外表和下管體的外表面均呈圓弧形。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在水盤的內底面設有導熱凸條,將發熱盤安裝在導熱凸條內,使得發熱管更接近水,發熱管所產生的熱量只需要經過較短的距離就可傳遞至水,從而發熱管產生的熱量有更高的傳導率,傳熱過程中損失的熱量少,導熱凸條與水的接觸面積大,從而大大增加了導熱面積,進一步提高了發熱管的導熱效率,可使水盤中的水更快速的加熱至沸騰,基本可在10秒內將水加熱至沸騰,更加符合使用者的使用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發熱盤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發熱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發熱盤的俯視圖;
圖4為圖3中A-A方向的剖視圖。
圖中:1、發熱盤本體;10、水;11、水盤;12、導熱凸條;13、上管體;14、下管體;2、發熱管;20、導熱鋁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2-4所示,一種發熱盤,其特征在于:包括發熱盤本體1和發熱管2,發熱盤本體1包括用于盛水的水盤11和導熱凸條12,導熱凸條12盤繞在水盤11內底面,并由水盤11的內底面向上凸起,導熱管2內置于導熱凸條12。
藉此,由于發熱管2設置在導熱凸條12內,使得發熱管2更接近水10,發熱管2所產生的熱量只需要經過較短的距離就可傳遞至水10,從而發熱管2產生的熱量有更高的傳導率,傳熱過程中損失的熱量少,發熱管2通過導熱凸條12將熱量傳遞給水10,導熱凸條12與水10的接觸面積大,從而大大增加了導熱面積,進一步提高了發熱管2的導熱效率,可使水盤11中的水更快速的加熱至沸騰,基本可在10秒內將水加熱至沸騰,符合使用者的使用要求。
為了提高發熱盤2整體的制造精度,水盤11與導熱凸條12通過壓鑄工藝一體壓鑄而成,當然,也可將發熱管2、水盤11和導熱凸條12通過壓鑄工藝一體壓鑄而成。
為了進一步增加導熱凸條12與水10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加發熱管2與水10的導熱面積,優選地,導熱凸條12呈“M”形或呈“S”形或呈螺旋形或呈環形或呈回形,當然,導熱凸條12也可為其它不規則形狀;對應地,發熱管2也呈“M”形或呈“S”形或呈螺旋形或呈環形或呈回形。
進一步地,導熱管2還可通過釬焊的方式固接在導熱凸條12內。
為了使得導熱凸條12的導熱更加均勻,導熱凸條12呈中空的管狀,具有凸出于水盤11內底面的上管體13和凸出于水盤外底面一側的下管體14,優選地,上管體13的外表和下管體14的外表面均呈圓弧形,使得發熱管2與導熱凸條12的外表面的距離基本相等,進一步提升了導熱凸條12的導熱性能。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