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電器領域,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鍋蓋及烹飪器具。
背景技術:
目前為保證壓力鍋的鍋蓋具有足夠的承壓能力,加工壓力鍋的鍋蓋本體時,采用的材料厚度在0.8mm到1.5mm范圍內,從而使得加工出的鍋蓋本體的厚度較厚,因而會造成材料浪費及成本增加,同時采用該種厚度的材料來加工鍋蓋本體,也增加了鍋蓋本體加工成型時的難度。
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即能夠滿足強度要求又能夠使得鍋蓋本體的厚度較薄的鍋蓋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或相關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
本實用新型正是基于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鍋蓋。
本實用新型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包括上述的鍋蓋的烹飪器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鍋蓋,包括:鍋蓋本體,所述鍋蓋本體包括鍋蓋本體側壁和折邊,所述折邊由所述鍋蓋本體側壁折彎形成,所述折邊與所述鍋蓋本體側壁形成多層復合結構;其中,所述多層復合結構的相鄰兩層之間設置有間隙,所述間隙內設置有加強件。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鍋蓋,鍋蓋本體包括鍋蓋本體頂壁和與所述鍋蓋本體頂壁的邊連接的鍋蓋本體側壁,而通過將鍋蓋本體側壁遠離鍋蓋本體頂壁的一端,即鍋蓋本體側壁的下端彎折成折邊,并與折邊形成多層復合結構后,能夠增強鍋蓋本體側壁的下端的厚度,因此在將鍋蓋本體側壁的下端彎折成扣牙時,便能夠使扣牙的厚度較厚,同時由于彎折工藝的原因,多層復合結構的相鄰兩層之間,比如鍋蓋本體側壁與彎折后的折邊之間無法緊密貼合,即會形成一間隙,而通過在該間隙內設置加強件,因而在將多層復合結構彎折成扣牙時,加強件也能夠隨多層復合結構一起彎折而形成扣牙,進而加強件能夠在扣牙的復合層內與扣牙一起承擔鍋體內的壓力,因而使得扣牙在受壓時更不易發生變形或斷裂,因而即可使得扣牙能夠承受較大的壓力,以確保扣牙具有足夠的承壓能力,而在壓力鍋中,扣牙為鍋蓋的主要承壓結構,因而扣牙的承壓能力基本決定了鍋蓋的整體承壓能力,因而在扣牙的承壓能力較高時便使得整個鍋蓋的承壓能力較好,因而便能夠使鍋蓋滿足產品的6倍承壓要求,其中,具體地,加強件即可以是由不銹鋼等金屬材料制成的金屬件,而加強件為金屬件時其強度較好,因而能夠承受更大的壓力而不變形,因而當其被折彎而形成扣牙的一部分時其便能夠使扣牙處的強度更好,當然加強件也可以是由高彈性材料制成的彈性件,在加強件為彈性件時,不僅能夠使扣牙處的強度較好還能使扣牙處具有的一定的彈性,因而在鍋蓋本體受壓或受熱而使得扣牙進行多次反復膨脹后,其更易使扣牙復原,因而能夠避免扣牙在長時間使用后發生嚴重變形的情況發生。另外,本申請中扣牙處的強度是通過折邊和加強件來增強的,因而便不需要通過增強鍋蓋本體的厚度來增強扣牙的強度,因而即可將鍋蓋本體設計的相對較薄,具體地,可采用厚度較薄的材料來加工鍋蓋本體,而采用厚度較薄的材料來加工鍋蓋本體時,一方面能夠使加工出的鍋蓋本體的厚度較薄,因而便能夠減少材料的用量,降低鍋蓋本體的材料成本,另一方面采用厚度較薄的材料來加工鍋蓋本體時能夠降低鍋蓋本體加工成型的難度,進而能夠提高鍋蓋本體的加工成型效率,以降低鍋蓋本體的加工成本。此外,該種設置由于將鍋蓋本體側壁的下端,即鍋蓋本體的邊沿彎折成了多層復合結構,因而使得鍋蓋本體側壁的下端及鍋蓋本體的邊較為光滑,進而可避免因鍋蓋本體的邊上的毛刺等劃傷用戶的情況發生。
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鍋蓋還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多層復合結構部分向所述鍋蓋本體內彎折以形成多個間隔設置的扣牙。
在該技術方案中,可通過將多層復合結構的部分向鍋蓋本體彎折以形成扣牙,從而可利用該扣牙與鍋體相卡合,以實現鍋體與鍋蓋之間的可靠連接,其中,優選地,在所述多層復合結構彎折成扣牙時,所述加強件在所述多層復合結構內被彎折并形成所述扣牙的一部分。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加強件為多個間隔設置的加強段,多個所述加強段一一對應設置在形成多個所述扣牙的所述多層復合結構內。
在該技術方案中,鍋蓋本體側壁的下端只有部分被彎折成了扣牙,而其余未被彎折成扣牙的部分由于并不直接與鍋體扣合并承擔鍋體內的壓力,因而在設置加強件時,可將加強件分成多個加強段,并將加強段一一對應設置在多層復合結構需要彎折成扣牙的地方,并使加強段隨多層復合結構一起被彎折到扣牙內,以便能夠與扣牙一起承擔鍋體內的壓力,進而可使扣牙承受較大的壓力而不變形或斷裂,進而便能夠相對提高扣牙處的承壓能力,以提高鍋蓋的整體承壓能力。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加強件為沿所述鍋蓋本體側壁周向設置的環形件。
在該技術方案中,可將加強件設置在鍋蓋本體側壁與折邊形成的整個多層復合結構內,該種設置不僅能夠對扣牙處的強度進行加強,還能夠對鍋蓋本體側壁的下端進行整體加強,因而能夠提高鍋蓋本體側壁下端在徑向方向上的抗壓能力,因而也能夠減少鍋蓋本體側壁在受熱或受壓后往徑向上的外擴幅度,進而能夠減少鍋蓋本體的變形。同時,該種設置相比于將加強件設置成多個加強段的方案而言,其更易安裝且更不易在多層復合結構內滑動,而多個加強段的方案在安裝好加強段后,加強段很有可能會從扣牙處滑動到非扣牙處,因而便不能夠對扣牙處進行真正地強度加強,而將加強件設置成環形件并使其位于鍋蓋本體側壁的周圈便能夠很好地避免這個問題,因而使得加強件始終能夠對扣牙處的強度進行加強,進而即可確保鍋蓋的整體承壓能力。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鍋蓋本體的厚度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9mm。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利用多層復合結構而彎折成扣牙時,能夠將鍋蓋本體的厚度(包括鍋蓋本體側壁的厚度和鍋蓋本體頂壁的厚度)減薄到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9mm的范圍內,進一步地,可將鍋蓋本體的厚度減薄到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4mm的范圍內,從而相比于相關技術中的鍋蓋本體而言,本方案中的鍋蓋本體在滿足強度要求時,其厚度大大減小,因而即能夠節省材料,又能夠降低鍋蓋本體的加工難度,進而能夠降低鍋蓋本體的加工成本,提高鍋蓋本體的加工效率。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折邊由所述鍋蓋本體側壁向所述鍋蓋本體外彎折而成。
在該技術方案中,在將鍋蓋本體側壁彎折成多層復合結構時,既能夠將鍋蓋本體側壁向鍋蓋本體外彎折,也能夠將鍋蓋本體側壁向鍋蓋本體內彎折,但折邊由鍋蓋本體側壁向鍋蓋本體外彎折而成,能夠在鍋蓋組裝好后將折邊隱藏于鍋蓋本體與面蓋之間,因而能夠確保鍋蓋的美觀性,以提升用戶體驗。
在另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折邊由所述鍋蓋本體側壁向所述鍋蓋本體內彎折而成。當然,在實現加強鍋蓋本體的局部厚度的原則下,折邊也可由鍋蓋本體側壁向所述鍋蓋本體內彎折而成。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多層復合結構為雙層復合結構。
在該技術方案中,可將鍋蓋本體側壁向內或向外彎折一次而形成雙層復合結構,因為,雙層復合結構形成的扣牙已經能夠滿足扣牙的強度要求。當然,也可根據實際需要將鍋蓋本體側壁的下端進行多次彎折以形成大于兩層的多層復合結構。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扣牙的厚度在0.8mm至1.5mm的范圍內。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多層復合結構彎折而成的扣牙的厚度能夠達到0.8mm至1.5mm的范圍內,優選地,扣牙的厚度在0.9mm至1.2mm的范圍內,該種厚度的扣牙完全能夠滿足電壓力鍋的6倍承壓要求,因而能夠在將鍋蓋本體的厚度減薄到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9mm時,依舊能夠確保扣牙具有足夠的強度。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扣牙的數量為4個至8個。
在該技術方案中,將扣牙設置在4個至8個,即能夠使鍋體與鍋蓋緊密、牢靠扣合,以確保鍋體與鍋蓋之間的配合強度,又能夠非常方便、順暢地打開鍋蓋,因而非常易于用戶進行開蓋、合蓋。其中,優選地,扣牙的數量為6個。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鍋蓋還包括:面蓋,所述面蓋蓋裝在所述鍋蓋本體上,其中,面蓋能夠用于保護鍋蓋本體。
其中,優選地,面蓋為塑料面蓋。
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實施例提出了一種烹飪器具,所述烹飪器具包括:鍋體:和上述技術方案中任一項所述的鍋蓋,其中,所述鍋蓋能夠蓋裝在所述鍋體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烹飪器具,具有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實施例提供的鍋蓋,因此該烹飪器具具有上述任一實施例提供的鍋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烹飪器具包括電壓力鍋。
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鍋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圖1提供的鍋蓋的A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鍋蓋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鍋蓋的又一結構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烹飪器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根據圖5提供的烹飪器具的B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其中,圖1至圖6中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
1鍋蓋本體,11鍋蓋本體側壁,12折邊,13加強件,14扣牙。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下面參照圖1至圖6來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鍋蓋和烹飪器具。
如圖1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鍋蓋,包括:鍋蓋本體1,鍋蓋本體1包括鍋蓋本體側壁11和折邊12,折邊12由鍋蓋本體側壁11折彎形成,折邊12與鍋蓋本體側壁形成多層復合結構;其中,多層復合結構的相鄰兩層之間設置有間隙,間隙內設置有加強件13。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鍋蓋,鍋蓋本體1包括鍋蓋本體頂壁和與鍋蓋本體頂壁的邊連接的鍋蓋本體側壁11,而通過將鍋蓋本體側壁11遠離鍋蓋本體頂壁的一端,即鍋蓋本體側壁11的下端彎折成折邊12,并與折邊12形成多層復合結構后,能夠增強鍋蓋本體側壁11的下端的厚度,因此在將鍋蓋本體側壁11的下端彎折成扣牙14時,便能夠使扣牙14的厚度較厚,同時由于彎折工藝的原因,多層復合結構的相鄰兩層之間,比如鍋蓋本體側壁11與彎折后的折邊12之間無法緊密貼合,即會形成一間隙,而通過在該間隙內設置加強件13,因而在將多層復合結構彎折成扣牙14時,加強件13也能夠隨多層復合結構一起彎折而形成扣牙14,進而加強件13能夠在扣牙14的復合層內與扣牙14一起承擔鍋體2內的壓力,因而使得扣牙14在受壓時更不易發生變形或斷裂,因而即可使得扣牙14能夠承受較大的壓力,以確??垩?4具有足夠的承壓能力,而在壓力鍋中,扣牙14為鍋蓋的主要承壓結構,因而扣牙14的承壓能力基本決定了鍋蓋的整體承壓能力,因而在扣牙14的承壓能力較高時便使得整個鍋蓋的承壓能力較好,因而便能夠使鍋蓋滿足產品的6倍承壓要求,其中,具體地,加強件13即可以是由不銹鋼等金屬材料制成的金屬件,而加強件13為金屬件時其強度較好,因而能夠承受更大的壓力而不變形,因而當其被折彎而形成扣牙14的一部分時其便能夠使扣牙14處的強度更好,當然加強件13也可以是由高彈性材料制成的彈性件,在加強件13為彈性件時,不僅能夠使扣牙14處的強度較好還能使扣牙14處具有的一定的彈性,因而在鍋蓋本體1受壓或受熱而使得扣牙14進行多次反復膨脹后,其更易使扣牙14復原,因而能夠避免扣牙14在長時間使用后發生嚴重變形的情況發生。另外,本申請中扣牙14處的強度是通過折邊12和加強件13來增強的,因而便不需要通過增強鍋蓋本體1的厚度來增強扣牙14的強度,因而即可將鍋蓋本體1設計的相對較薄,具體地,可采用厚度較薄的材料來加工鍋蓋本體1,而采用厚度較薄的材料來加工鍋蓋本體1時,一方面能夠使加工出的鍋蓋本體1的厚度較薄,因而便能夠減少材料的用量,降低鍋蓋本體1的材料成本,另一方面采用厚度較薄的材料來加工鍋蓋本體1時能夠降低鍋蓋本體1加工成型的難度,進而能夠提高鍋蓋本體1的加工成型效率,以降低鍋蓋本體1的加工成本。此外,該種設置由于將鍋蓋本體側壁11的下端,即鍋蓋本體1的邊沿彎折成了多層復合結構,因而使得鍋蓋本體側壁11的下端及鍋蓋本體1的邊較為光滑,進而可避免因鍋蓋本體1的邊上的毛刺等劃傷用戶的情況發生。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如圖3至圖6所示,多層復合結構部分向鍋蓋本體1內彎折以形成多個間隔設置的扣牙14。
在該技術方案中,可通過將多層復合結構的部分向鍋蓋本體1彎折以形成扣牙14,從而可利用該扣牙14與鍋體2相卡合,以實現鍋體2與鍋蓋之間的可靠連接,其中,優選地,在多層復合結構彎折成扣牙14時,加強件13在多層復合結構內被彎折并形成扣牙14的一部分。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如圖3所示,加強件13為多個間隔設置的加強段,多個加強段一一對應設置在形成多個扣牙14的多層復合結構內。
在該技術方案中,鍋蓋本體側壁11的下端只有部分被彎折成了扣牙14,而其余未被彎折成扣牙14的部分由于并不直接與鍋體2扣合并承擔鍋體2內的壓力,因而在設置加強件13時,可將加強件13分成多個加強段,并將加強段一一對應設置在多層復合結構需要彎折成扣牙14的地方,并使加強段隨多層復合結構一起被彎折到扣牙14內,以便能夠與扣牙14一起承擔鍋體2內的壓力,進而可使扣牙14承受較大的壓力而不變形或斷裂,進而便能夠相對提高扣牙14處的承壓能力,以提高鍋蓋的整體承壓能力。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如圖4所示,加強件13為沿鍋蓋本體側壁11周向設置的環形件。
在該技術方案中,可將加強件13設置在鍋蓋本體側壁11與折邊12形成的整個多層復合結構內,該種設置不僅能夠對扣牙14處的強度進行加強,還能夠對鍋蓋本體側壁11的下端進行整體加強,因而能夠提高鍋蓋本體側壁11下端在徑向方向上的抗壓能力,因而也能夠減少鍋蓋本體側壁在受熱或受壓后往徑向上的外擴幅度,進而能夠減少鍋蓋本體1的變形。同時,該種設置相比于將加強件13設置成多個加強段的方案而言,其更易安裝且更不易在多層復合結構內滑動,而多個加強段的方案在安裝好加強段后,加強段很有可能會從扣牙14處滑動到非扣牙14處,因而便不能夠對扣牙14處進行真正地強度加強,而將加強件13設置成環形件并使其位于鍋蓋本體側壁11的周圈便能夠很好地避免這個問題,因而使得加強件13始終能夠對扣牙14處的強度進行加強,進而即可確保鍋蓋的整體承壓能力。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鍋蓋本體1的厚度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9mm。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利用多層復合結構而彎折成扣牙14時,能夠將鍋蓋本體1的厚度(包括鍋蓋本體側壁11的厚度和鍋蓋本體頂壁的厚度)減薄到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9mm的范圍內,進一步地,可將鍋蓋本體1的厚度減薄到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4mm的范圍內,從而相比于相關技術中的鍋蓋本體1而言,本方案中的鍋蓋本體1在滿足強度要求時,其厚度大大減小,因而即能夠節省材料,又能夠降低鍋蓋本體1的加工難度,進而能夠降低鍋蓋本體1的加工成本,提高鍋蓋本體1的加工效率。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如圖1、圖2、圖5和圖6所示,折邊12由鍋蓋本體側壁11向鍋蓋本體1外彎折而成。
在該技術方案中,在將鍋蓋本體側壁11彎折成多層復合結構時,既能夠將鍋蓋本體側壁11向鍋蓋本體1外彎折,也能夠將鍋蓋本體側壁11向鍋蓋本體1內彎折,但折邊12由鍋蓋本體側壁11向鍋蓋本體1外彎折而成,能夠在鍋蓋組裝好后將折邊12隱藏于鍋蓋本體1與面蓋之間,因而能夠確保鍋蓋的美觀性,以提升用戶體驗。
在另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折邊12由鍋蓋本體側壁11向鍋蓋本體1內彎折而成。當然,在實現加強鍋蓋本體1的局部厚度的原則下,折邊12也可由鍋蓋本體側壁11向鍋蓋本體1內彎折而成。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如圖1、圖2、圖5和圖6所示,多層復合結構為雙層復合結構。
在該技術方案中,可將鍋蓋本體側壁11向內或向外彎折一次而形成雙層復合結構,因為,雙層復合結構形成的扣牙14已經能夠滿足扣牙14的強度要求。當然,也可根據實際需要將鍋蓋本體側壁11的下端進行多次彎折以形成大于兩層的多層復合結構。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如圖5和圖6所示,扣牙14的厚度t在0.8mm至1.5mm的范圍內。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多層復合結構彎折而成的扣牙14的厚度能夠達到0.8mm至1.5mm的范圍內,優選地,扣牙14的厚度在0.9mm至1.2mm的范圍內,該種厚度的扣牙14完全能夠滿足電壓力鍋的6倍承壓要求,因而能夠在將鍋蓋本體1的厚度減薄到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9mm時,依舊能夠確??垩?4具有足夠的強度。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扣牙14的數量為4個至8個。
在該技術方案中,將扣牙14設置在4個至8個,即能夠使鍋體2與鍋蓋緊密、牢靠扣合,以確保鍋體2與鍋蓋之間的配合強度,又能夠非常方便、順暢地打開鍋蓋,因而非常易于用戶進行開蓋、合蓋。其中,優選地,扣牙14的數量為6個。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鍋蓋還包括:面蓋,面蓋蓋裝在鍋蓋本體1上,其中,面蓋能夠用于保護鍋蓋本體1。
其中,優選地,面蓋為塑料面蓋。
如圖5和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實施例提出了一種烹飪器具,烹飪器具包括:鍋體2:和上述技術方案中任一項的鍋蓋,其中,鍋蓋能夠蓋裝在鍋體2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烹飪器具,具有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實施例提供的鍋蓋,因此該烹飪器具具有上述任一實施例提供的鍋蓋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烹飪器具包括電壓力鍋。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術語“連接”、“安裝”、“固定”等均應做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術語“一個實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實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