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廚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密封圈與保溫座板的裝配結構及電飯煲。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電飯煲產品中,保溫座板外圈設計有密封圈時,通常將密封圈固定在內蓋與保溫座板之間,保溫座板采用打螺釘方式鎖緊。這種采用螺釘鎖緊的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而且還需要大量的人力進行裝配,生產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現有技術中采用螺釘鎖緊的方式將密封圈固定在內蓋與保溫座板之間,導致裝配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及生產效率低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密封圈與保溫座板的裝配結構,所述密封圈密封設置于所述保溫座板與內蓋之間,所述保溫座板的一部分與所述內蓋為卡扣式連接,另一部分與所述密封圈為插槽式連接。
其中,所述保溫座板的上邊緣設有固定扣,所述內蓋上設有與所述固定扣對應的扣位孔,所述固定扣卡扣于所述扣位孔中。
其中,所述保溫座板的側邊緣設有凸緣,所述密封圈的上端設有與所述凸緣對應的固定槽,所述凸緣插套于所述固定槽中。
其中,所述保溫座板為圓盤狀,所述固定扣均勻地間隔設置于所述保溫座板的上邊緣,所述凸緣在所述保溫座板的側邊緣沿其圓周方向向外延伸。
其中,所述固定扣設置為縱向延伸,所述扣位孔設置為縱向開設的過孔。
其中,所述凸緣設置為橫向延伸,所述固定槽設置為橫向開設且其槽口與所述凸緣相對。
其中,所述凸緣為所述保溫座板在側邊緣折翻邊平所形成的雙層結構。
其中,所述內蓋位于其扣位孔的兩側分別設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設置于遠離所述保溫座板中心的位置,且與所述密封圈的上端密封連接;所述第二限位部設置于靠近所述保溫座板中心的位置,且與所述凸緣下層結構的上表面接觸。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電飯煲,其包括所述的密封圈與保溫座板的裝配結構。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該密封圈與保溫座板的裝配結構相比于傳統利用打螺釘鎖緊的方式而言,其結構簡單,組裝方便,有效解決了保溫座板與密封圈的固定及密封,可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2、保溫座板與內蓋之間通過固定扣與扣位孔實現卡扣式連接,這種利用卡扣式的裝配,可有效減少組裝時間,省去了螺釘,降低成本。
3、在保溫座板的側邊緣設有凸緣,該凸緣可插套于密封圈的固定槽中,并與上述卡扣式的連接相互配合,從而實現保溫座板與密封圈的固定及密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裝配結構的剖視圖;
圖2為圖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裝配結構的立體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裝配結構的分體圖。
其中,1:內蓋;2:密封圈;3:保溫座板;11:扣位孔;21:固定槽;31:凸緣;32:固定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能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術語“上”、“下”、“左”、“右”、“內”、“外”、“前端”、“后端”、“頭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一
如圖1-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密封圈2與保溫座板3的裝配結構,密封圈2密封設置于保溫座板3與內蓋1之間,保溫座板3的一部分與內蓋1為卡扣式連接,保溫座板3的另一部分與密封圈2之間為插槽式連接。這種裝配結構相比于傳統利用打螺釘鎖緊的方式而言,其結構簡單,組裝方便,有效解決了保溫座板3與密封圈2的固定及密封,可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值得說明的是,上述卡扣式連接與插槽式連接并不局限于某種特定的形式,可根據實際需要靈活設置。
針對卡扣式連接而言,具體可在保溫座板3的上邊緣設有固定扣32,同時內蓋1上設有與固定扣32對應的扣位孔11,該固定扣32卡扣于扣位孔11中。這種利用卡扣的方式進行連接,省去了螺釘,減少了組裝時間。同樣,對于固定扣32與扣位孔11的形狀可以有多種形式,只要能夠滿足實現卡扣式連接即可,例如:固定扣32為片狀或柱狀或楔形體。
針對插槽式連接,具體可在保溫座板3的側邊緣設有凸緣31,密封圈2的上端設有與凸緣31對應的固定槽21,凸緣31插套于固定槽21中,使密封圈2的上表面與側面分別與內蓋1密封連接。
本實施例中保溫座板3為圓盤狀,固定扣32可均勻地間隔設置于保溫座板3的上邊緣,當然,內蓋1上也均勻地設有與固定扣32對應的多個扣位孔11,從而實現全方位的固定。此外,凸緣31在保溫座板3的側邊緣沿其圓周方向向外延伸,也就是說,保溫座板3的側邊緣設有一圈凸緣31,其正好與密封圈2相配合。
進一步的,固定扣32的延伸方向與凸緣3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可在兩個自由度方向上進行密封固定。其中,固定扣32設置為縱向延伸,扣位孔11設置為縱向開設的過孔,保證固定扣32可穿過扣位孔11。同時,凸緣31設置為橫向延伸,固定槽21設置為橫向開設且其槽口與凸緣31相對,保證凸緣31可插入固定槽21中。
此外,該凸緣31為保溫座板3在側邊緣翻邊壓平所形成的雙層結構,其包括橫向設置的上層結構和下層結構。而且,在內蓋1位于其扣位孔11的兩側分別設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為折彎結構,設置于遠離保溫座板3中心的位置,用于容納密封圈2的上端,且與密封圈2上端的側表面和上表面密封連接;第二限位部設置于靠近保溫座板3中心的位置,且其底部與凸緣31下層結構的上表面接觸連接。
本實施例在裝配時,首先將密封圈2的固定槽21套在保溫座板3的凸緣31上,由于在內蓋1的周圈設有若干個扣位孔11,其需要與保溫座板3設計的固定扣32相互配合,以保證各個固定扣32能分別對應穿過每個扣位孔11,然后壓倒扣位使保溫座板3與密封圈2固定在內蓋1上。同時,凸緣31與密封圈2的固定槽21一側處于壓縮密封狀態。
綜上,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
第一、該密封圈2與保溫座板3的裝配結構相比于傳統利用打螺釘鎖緊的方式而言,其結構簡單,組裝方便,有效解決了保溫座板3與密封圈2的固定及密封,可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第二、保溫座板3與內蓋1之間通過固定扣32與扣位孔11實現卡扣式連接,這種利用卡扣式的裝配,可有效減少組裝時間,省去了螺釘,降低成本。
第三、在保溫座板3的側邊緣設有凸緣31,該凸緣31可插套于密封圈2的固定槽21中,并與上述卡扣式的連接相互配合,從而實現保溫座板3與密封圈2的固定及密封。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二還提供一種電飯煲,其包括所述的密封圈2與保溫座板3的裝配結構。密封圈2密封設置于保溫座板3與內蓋1之間,保溫座板3的一部分與內蓋1為卡扣式連接,保溫座板3的另一部分與密封圈2之間為插槽式連接。具體而言,在保溫座板3的上邊緣設有固定扣32,同時內蓋1上設有與固定扣32對應的扣位孔11,該固定扣32卡扣于扣位孔11中。保溫座板3的側邊緣設有凸緣31,密封圈2的上端設有與凸緣31對應的固定槽21,凸緣31插套于固定槽21中,使密封圈2的上表面與側面分別與內蓋1密封連接。本實施例的電飯煲有與實施例一相同的技術效果,即,其結構簡單,組裝方便,有效解決了保溫座板3與密封圈2的固定及密封,可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而至于其他的具體結構已在上述實施例一中詳細闡述,此處不再贅述。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為了示例和描述起見而給出的,而并不是無遺漏的或者將本實用新型限于所公開的形式。很多修改和變化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選擇和描述實施例是為了更好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并且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實用新型從而設計適于特定用途的帶有各種修改的各種實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