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料理機,特別是針對一種可以保持料理機杯體內部壓力的杯蓋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具備多種功能于一身的食物料理機已經被廣泛的使用。但是現有的料理機在加熱工作時都采用直接將蒸汽通過排氣孔排出的方式,然而容器內部蒸氣壓力越大,水的沸點也越高,食材也越容易被煮熟。采用上述方式,容器內一旦產生蒸氣便立即由排氣孔排出,因而食材被加熱煮熟的時間將相對延后,工作效率和能量利用率也相對較低;并且大量的蒸汽排出將導致水分的大量喪失,所以也會影響到食材的口感,嚴重的甚至喪失原有風味。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以有效保持料理機杯體內部蒸汽壓力的杯蓋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1. 所述杯蓋設置有保壓閥,所述保壓閥包括閥體、閥蓋、閥芯,所述閥體底部設置有連通杯體內部的排氣孔,所述閥芯安裝在所述排氣孔的上方,所述閥蓋安裝在所述閥體上,所述保壓閥還設置有排氣道。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杯蓋與所述閥體為一體式結構。
進一步,所述杯蓋的中心設有安裝孔,所述閥體的底部套有橡膠圈,所述閥體通過所述橡膠圈過盈配合安裝在所述安裝孔中。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閥體的底部開有環形槽,所述橡膠圈套在所述環形槽上。
進一步,所述排氣孔的上方設置有導槽,所述閥芯安裝在所述導槽內。
進一步改進,所述閥芯為球形,所述排氣孔為圓孔且直徑小于所述閥芯的直徑;所述導槽由2根或2根以上的立柱構成,所述立柱圍繞在所述排氣孔的周圍并相互間隔,所述立柱的頂部設置有擋鉤。
進一步,所述閥蓋內部設置有豎直向下的限位凸臺,所述限位凸臺位于所述閥芯的上方,所述限位凸臺的高度能夠保證限制所述閥芯從所述導槽上部脫離。
進一步,所述閥體內部底面為向中心所述排氣孔傾斜的斜面。
進一步,所述閥體與所述閥蓋通過螺紋聯接,所述閥體的螺紋末端設置有豎直凸臺。
進一步,所述閥蓋內部還設置有固定筋,所述固定筋與所述閥蓋蓋沿之間安裝有橡膠墊片,蓋緊所述閥蓋,所述橡膠墊片與所述閥體擠壓接觸。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產品通過在杯蓋頂部安裝簡易保壓閥的方式,可以很好的維持料理機杯體內部適當的蒸汽壓力,提高了水的沸點,因而可以有效地縮短食材的加熱時間,節省了能源、挺高了效率;同時也減少了蒸汽排放量,減少了水分喪失,降低了對食材口感的影響,可以保持食材原有的良好風味。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零件分解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部件保壓閥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部件保壓閥與杯蓋脫離狀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剖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部件閥蓋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部件閥蓋的有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7所示閥蓋結構安裝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圖4、圖5,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料理機杯蓋結構,所述杯蓋1設置有保壓閥2,所述保壓閥2包括閥體21、閥蓋22、閥芯23,所述閥體21底部設置有連通杯體內部的排氣孔211,所述閥芯23安裝在所述排氣孔211的上方,所述閥蓋22安裝在所述閥體21上,所述保壓閥2還設置有排氣道221;所述排氣道221最好設置在所述閥蓋22上,也可以設置在所述閥體21上。料理機加熱工作時,杯體內部蒸汽將給所述閥芯23一個向上的推力,隨著蒸汽壓力的逐步加大,推力也越來越大,直至推力大于所述閥芯23自身重力時,所述閥芯23將被高壓蒸汽從所述排氣孔211推開,實現杯體內部蒸汽的泄壓,隨著內部蒸汽的排出,杯體內部壓力又逐漸減小直至所述閥芯23從新下降封閉所述排氣口211。當蒸汽經所述排氣口211排出后進入所述閥體21內部,并通過所述排氣通槽221逸散到外部大氣中;因此所述排氣通槽221主要用于將所述保壓閥2內部的蒸汽排出,保證閥體內部氣壓與外部氣壓的平衡。由于加熱的持續進行,上述過程將不停的持續,所以采用所述保壓閥2可以很好的維持料理機杯體內部適當的蒸汽壓力,提高水的沸點,從而可以有效地縮短食材的加熱時間,節省了能源、挺高了效率,同時也減少了蒸汽排放量,減少了水分喪失,降低了對食材口感的影響,可以保持食材原有的良好風味。
所述杯蓋1與所述閥體21為一體式結構;所述杯蓋1和所述閥體21做成一體可以減少零件數量,減少生產成本。
參照圖2、圖5,所述杯蓋1的中心設有安裝孔11,所述閥體21的底部套有橡膠圈24,所述閥體21通過所述橡膠圈24過盈配合安裝在所述安裝孔11中。由于所述保壓閥2主要依靠所述橡膠圈24與所述安裝孔11孔壁之間的摩擦力安裝在所述杯蓋1上的,所以當杯體內部壓力過大或是所述閥芯23出現故障不能正常浮起導致壓力過大時,所述保壓閥2受到的高壓蒸汽的推力將大于上述摩擦力,因此所述保壓閥2會被高壓蒸汽從所述安裝孔11內整體頂起(如圖3所示)脫離所述杯蓋1實現卸壓,從而起到雙重保護的作用。
所述閥體21的底部開有環形槽212,所述橡膠圈24套在所述環形槽212上。上述結構可以方便所述閥體21在所述安裝孔11內的安裝,保證安裝時所述橡膠圈24不會在所述閥體21的底部滑動。
參照圖2、圖4、圖5,所述排氣孔211的上方設置有導槽213,所述閥芯23安裝在所述導槽213內。上述結構可以保證所述閥芯23在高壓蒸汽作用下僅在所述導槽內部運動,并始終處于排氣孔的正上方,保證當蒸汽壓力降低時,被推開的閥芯23正確回復至所述排氣口211的正上方。
所述閥芯23為球形,所述排氣孔211為圓孔且直徑小于所述閥芯23的直徑;所述導槽213由2根或2根以上的立柱213a構成,所述立柱213a圍繞在所述排氣孔211的周圍并相互間隔,所述立柱213a的頂部設置有擋鉤213b。所述排氣孔211的孔徑小于所述閥芯23的孔徑可以保證所述閥芯23不從下部脫離所述導槽213;所述立柱213a頂部的擋鉤213b可以保證所述閥芯23不從所述立柱213a頂部脫離所述導槽213;這樣可以使所述閥芯23始終處于所述導槽213內部,保證保壓閥能夠持續正常工作。同時在清洗時由于所述閥芯23被上述結構限制在所述導槽213內部,因此不會因意外而導致所述閥芯23丟失,影響正常使用。采用相互間隔的立柱結構而非整體圓管試的結構,是因為該立柱結構可以彎曲變形,方便所述閥芯23的安裝,同時所述立柱213a間的間隔還可以方便蒸汽的排出。
參考圖7、圖8,作為所述閥芯23在所述導槽上部限位的有一種實施方式:在所述閥蓋22內部設置豎直向下的限位凸臺224,所述限位凸臺224位于所述閥芯23的上方,所述限位凸臺224的高度能夠限制所述閥芯23從所述導槽213上部脫離;與上一實施例相比,該結構通過將所述閥芯23的上限位結構設置在所述閥蓋22上的方式,簡化了所述導槽213的結構,降低了所述閥芯23的安裝難度。
參考圖5,所述閥體21內部底面為向中心所述排氣孔211傾斜的斜面214。加熱時產生的蒸汽因遇冷將會在所述保壓閥2內部液化成水滴,而且蒸汽在高壓下將以極快的速度從所述排氣孔211沖出,因此很可能將內部液體帶出,所以所述閥體21內部會積蓄有液化的蒸汽和外溢的液體,而設置向中心所述排氣孔211傾斜的所述斜面214,可以將積蓄的液體回流至杯體內部,減少水分的流失和食材的浪費。
參考圖4,所述閥體21與所述閥蓋22通過螺紋聯接,所述閥體21的螺紋末端設置有豎直凸臺215。采用螺紋聯接的方式具有結構簡答且便于安裝和拆卸優點。而設置所述豎直凸臺215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當所述閥蓋螺紋旋合至所述豎直凸臺215位置將無法繼續旋轉,保證螺紋不因強力旋轉所述閥蓋22而導致破壞。
參考圖5、圖6,所述閥蓋22內部還設置有固定筋223,所述固定筋223與所述閥蓋22蓋沿之間安裝有橡膠墊片25,蓋緊所述閥蓋22,所述橡膠墊片25與所述閥體21擠壓接觸。所述橡膠墊片25可以很好的阻擋所述閥體21內部的液體通過所述閥體21與閥蓋23之間的縫隙流出,保證了所述閥體21與閥蓋23連接部位的清潔,極大地降低了清洗難度。
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達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