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廚房用鍋具,具體地說是一種多功能蒸鍋。
背景技術:
傳統的蒸鍋,其蒸格上端敞口,用于放置食物或盤、碟、碗的支撐面位于蒸格的底部,因口部尺寸有限,取放食物或盤、碟、碗容易燙傷手,取放不方便。為此,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一種蒸格頂部設有蒸孔、下部敞口的蒸鍋,該蒸鍋取食物方便,不會燙傷手,但此蒸鍋的鍋身上部內壁上必須設有與蒸鍋底部的擴徑部配合使用的臺階,即蒸格不能應用于普通的鍋身,通用差性。
此外,現有的常見蒸格或蒸片(也稱蒸篦)不具有蒸煮水導流或排流結構,致使所蒸食物被泡水、粘水而改變食物口感,而且常因上層蒸格上的水無序滴流到下層蒸格致使相鄰層食物串味,改變食物原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易于取放食物、防食物泡水粘水、防食物串味、鍋身可用普通湯鍋身代用的多功能蒸鍋。
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多功能蒸鍋,包括鍋體、鍋蓋和至少一個蒸格,所述蒸格的頂部形成一與其一體成型的蒸食面,蒸格的底部敞口,蒸食面的邊緣處設有與其一體的上端臺階;
所述蒸格的下端部設有收口型下端臺階;蒸食面上設有蒸孔和排水槽,蒸食面上形成有助于水流向排水槽的排水結構。
蒸格下端部的收口型下端臺階,使蒸鍋鍋身(即鍋體)可采用普通湯鍋身代用,且有助于蒸餾水回流;蒸食面設在蒸格的頂部,易于取放食物;排水結構將積水及時排出,有效防止食物被泡水粘水,改變水無序滴流現象,防止相鄰層食物串味。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措施:
所述的排水結構為在蒸食面上形成的多圈臺階,所述的多圈臺階由外到內呈階梯狀設置;所述的排水槽設在蒸食面的邊緣處或中間處,所述的蒸孔設置臺階面上。
所述的排水結構為在蒸食面上形成的內凹弧形段,所述的排水槽設在內凹弧形段的中間處,所述的蒸孔設在內凹弧形段上。
所述的排水結構為在蒸食面上形成的外凸弧形段,所述的排水槽設在外凸弧形段的邊緣處,所述的蒸孔設在外凹弧形段上。
上述三種排水結構均能有助于水流向排水槽,及時將積水排出,有效防止食物被泡水粘水。
所述的排水槽上設有排水孔,所有蒸格上的排水槽均在蒸食面的中間處或邊緣處。即所有蒸格上的排水槽所處位置均相同,使每個蒸格內帶有本蒸格所蒸食物味道的蒸餾水沿排水槽有序的流入下層蒸格的排水槽內,不致于直接流到下層蒸格的食物上而改變下層蒸格上食物的味道,有效防止相鄰層食物串味。
所述的多功能蒸鍋還包括一位于鍋體與蒸格之間的蒸片,該蒸片的外端部形成一圈定位臺階,蒸片上也形成多圈臺階,所述的多圈臺階呈階梯狀設置,蒸片的邊緣處或中間處設有排水槽,臺階面上開有蒸孔。
所述的蒸片具有內凹弧形段,所述的排水槽設在內凹弧形段的中間處,所述的蒸孔設在內凹弧形段上。
所述的蒸片具有外凸弧形段,所述的排水槽設在外凸弧形段的邊緣處,所述的蒸孔設在外凹弧形段上。
上述呈階梯狀設置的多圈臺階、內凹弧形段及外凸弧形段均能有助于蒸片上的水流向排水槽,及時將積水排出,有效防止食物被泡水粘水。
所述蒸片的排水槽上設有排水孔。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蒸食面設在蒸格的頂部,取放食物方便;蒸鍋鍋體可采用普通湯鍋身代用,且有助于蒸餾水回流;排水結構將積水及時排出,有效防止食物被泡水粘水,改變水無序滴流現象,防止了相鄰層食物串味。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蒸格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蒸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中A部的結構放大圖。
圖5是圖2中B部的結構放大圖。
圖6是圖3中C部的結構放大圖。
圖中,1-鍋體,2-蒸格,3-鍋蓋,4-蒸片,21-蒸食面,22-上端臺階,23-下端臺階,24-蒸孔,25-排水槽,26-排水孔,27-臺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所示的多功能蒸鍋,其由鍋體1、鍋蓋3、二個蒸格2和一個位于鍋體與最下層蒸格之間的蒸片4組成。蒸格2的頂部形成一與其一體成型的蒸食面21,蒸格2的底部敞口,蒸食面21的邊緣處設有與其一體的上端臺階22,蒸格2的下端部設有收口型下端臺階23,利用該收口型下端臺階與普通鍋體或蒸片配合。蒸食面21上形成有助于水流向排水槽25的排水結構。所述的排水結構為在蒸食面上形成的多圈臺階27,所述的多圈臺階由外到內呈階梯狀設置。蒸食面21的邊緣處設有排水槽25,排水槽25上設有排水孔26,臺階面上設有蒸孔24。
蒸片4的外端部形成一圈用于與鍋體及蒸格配合使用的定位臺階,蒸片上也形成多圈臺階,所述的多圈臺階呈階梯狀設置,蒸片的邊緣處設有排水槽25,臺階面上開有蒸孔24。蒸片的排水槽25上設有排水孔26。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