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地拖桶,具體涉及一種手動拉伸式旋轉脫水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可旋轉脫水的脫水桶及配套的拖把比比皆是。但對于現有市面上的產品而言,一般采用腳踏式瀝水籃,腳踏板帶動齒輪后,使瀝水籃產生快速的旋轉,將置于瀝水籃的拖把毛的水甩干,該裝置雖然需要使用者以一只腳不斷對腳踏板踩踏,另一只腳保持平衡,容易發生使用者跌倒或者脫水桶移動的問題,另外,市面上還出現了按壓式的旋轉拖把,該拖把分為上桿體和下桿體,上下桿體直接配合有結構非常復雜的軸承及導向拖把桿結構,或者是下桿體可旋轉地沿著上桿體軸向移動,無論是哪種方式,桿體的結構都較為復雜,一般而言,長期使用過程中,拖把往往比脫水桶更容易損壞,更加頻繁地需要更換,因此要求拖把必須結構簡單,成本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手動拉伸式旋轉脫水裝置,該旋轉脫水桶不采用腳踏式的脫水方式,同時,拖把的旋轉結構更加簡單,降低更換成本。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提供一種手動拉伸式旋轉脫水裝置,包括脫水桶及拖把,所述脫水桶包含固定座、固定在固定座上端的瀝水籃以及設置在固定座內部的拉伸機構和旋轉機構;
所述固定座包括用于固定瀝水籃的固定面,所述固定面下端含有用于設置抽水機構和旋轉機構的固定部以及流水部,所述固定部和流水部之間設置有一隔板,所述固定面位于所述流水部的一端設置有若干瀝水孔,所述固定座外層設置有含防水腔的外殼,所述防水腔的內壁和所述固定面的外徑貼合;
所述拉伸機構包括拉力裝置及固定在固定座上的定位機構,所述拉力裝置包括與所述定位機構連接的拉繩,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固定在固定座上的第一定位塊,以及兩個可旋轉地套設在第一定位塊上的拉力輪,所述外殼含有一用于讓所述拉繩伸出的開口部;
所述旋轉機構包括固定在固定座上的第二定位塊,可旋轉地套設在第二定位塊上的單向旋轉機構、與單向旋轉機構連接的變向機構、與所述變向機構連接垂直旋轉機構,所述垂直旋轉機構含有旋轉軸,所述旋轉軸下部與所述變向機構連接,所述旋轉軸上部貫穿所述固定座的上部及瀝水籃的下部,所述垂直旋轉機構上端套設有致動件,所述單向旋轉機構連接有回彈機構;
所述拖把包括下端連接有拖把頭的下桿體,與所述下桿體可旋轉連接的上桿體,所述拖把頭包含盤體,所述盤體底部設置有與所述致動件配合使用的卡合件。
進一步地,所述拉力裝置還包括設置在拉繩末端的把手,所述拉繩的另一端交錯穿過定位機構的兩個拉力輪并纏繞在所述單向旋轉機構上。
進一步地,所述單向旋轉機構包括纏繞有拉繩的滾動件、套設在滾動件上的單向軸承以及套設在單向軸承外側的從動滾動件,所述滾動件一端連接有卷簧,所述卷簧內徑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塊上,所述從動滾動件的一端連接變向機構。
進一步地,所述變向機構包括兩個垂直連接的錐齒輪,分為垂直錐齒輪和水平錐齒輪,垂直錐齒輪套設在所述滾動體上,與滾動體采用鍵連接,所述水平錐齒輪套設在所述垂直旋轉機構的底部,與垂直旋轉機構采用鍵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致動件高度大于所述卡合件,致動件的高度為4-6cm,所述卡合件與所述盤體注塑成型。
進一步地,所述卡合件含有多個環向分布突出的從動棘齒,所述致動件含有內腔,內腔內部含有多個環向分布的主動棘齒,從動棘齒和主動棘齒的結構相適配。
進一步地,所述瀝水籃底部的上方設置有防水件,所述防水件為圓臺形狀,所述防水件下端貼合在瀝水籃的底部,所述防水件中間設置有供垂直旋轉機構貫穿的鏤空部,所述鏤空部與所述垂直旋轉機構之間連接有旋轉軸承,所述旋轉軸承上部設置有密封圈。
相對于現有市面上的脫水桶,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手拉式的脫水桶,在擰干拖把時,無需采用腳踏的方式,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同時,旋轉裝置主要集中在脫水桶的內部而非拖把本身,降低拖把更換的成本,而且相對于現有的旋轉式脫水桶,拉繩可提供的旋轉行程大,旋轉速度更快,脫水更徹底。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本發明提供的有益效果是提高脫水桶內部機構的防水性以及拖把的抗腐蝕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脫水桶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不含瀝水籃);
圖3為本發明爆炸示意圖;
圖4為圖3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不含拉力裝置和定位裝置);
圖5為本發明的拖把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脫水裝置的裝配示意圖。
在圖1-圖6中含有的標注有:
101-固定座;1011-固定面;1012-固定部;1013-流水部;1014-隔板;1015-瀝水孔;102-外殼;1021-防水腔;1022-開口部;11-拖把;111-上桿體;112-下桿體;113-盤體;114-卡合件;1141-從動棘齒;12-拉伸機構;121-拉繩;122-把手;13-單向旋轉機構;131-第二定位塊;132-卷簧;133-單向軸承;134-滾動件;135-從動滾動件;14-定位機構;141-第一定位塊;142-拉力輪;15-變向機構;151-垂直錐齒輪;152-水平錐齒輪;16-垂直旋轉機構;161-旋轉軸;162-密封圈;163-旋轉軸承;17-致動件;171-內腔;172-主動棘齒;18-防水件;181-鏤空部;19-瀝水籃。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或“設置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當一個元件被稱為是“連接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語,僅互為相對概念或是以待沖孔零件的正常使用狀態為參考的,而不應該認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實現進行詳細的描述。
請參見圖1-圖5,提供一種手動拉伸式旋轉脫水裝置11,包括脫水桶及拖把11,所述脫水桶包含固定座101、固定在固定座101上端的瀝水籃19,設置在固定座101內部的拉伸機構12和旋轉機構;
所述固定座101包括用于固定瀝水籃19的固定面,所述固定面1011下端含有用于設置拉伸機構12和旋轉機構的固定部1012以及流水部1013,所述固定部1012和流水部1013之間設置有一隔板1014,所述固定面1011位于所述流水部1013的一端設置有若干瀝水孔1015,所述固定座101外層設置有含防水腔1021的外殼102,所述防水腔1021的內壁和所述固定面1011的外徑貼合;
所述拉伸機構12包括拉力裝置及固定在固定座101上的定位機構14,所述拉力裝置包括與所述定位機構連接的拉繩121,所述定位機構14包括固定在固定座101上的第一定位塊,以及兩個可旋轉地套設在第一定位塊上的拉力輪1142;所述外殼102含有一用于讓所述拉繩121伸出的開口部1022:拉繩121穿過外殼的開口部1022供使用者提拉;
所述旋轉機構包括固定在固定座101上的第二定位塊131,可旋轉地套設在第二定位塊131上的單向旋轉機構13、與單向旋轉機構13連接的變向機構15、與所述變向機構15連接的垂直旋轉機構16,所述垂直旋轉機構16含有旋轉軸161,所述旋轉軸161下部與所述變向機構15連接,所述旋轉軸161上部貫穿所述固定座101的上部及瀝水籃19的下部,所述垂直旋轉機構16上端套設有致動件17,所述單向旋轉機構13連接有回彈機構:
所述拖把11包括下端連接有拖把頭的下桿體112,與所述下桿體112可旋轉連接的上桿體111,所述拖把頭包含盤體113,所述盤體113底部設置有與所述致動件17配合使用的卡合件114。
在本實施方案中,采用手拉式的脫水桶,在擰干拖把11時,無需采用腳踏的方式,提高了使用安全性,使用時只需要用手拉動拉力裝置的拉繩121,拉繩121帶動單向旋轉機構13旋轉,單向旋轉機構13通過變向機構15帶動垂直旋轉機構16連接,進而垂直旋轉機構16上端套設的致動件17通過與其配合使用的卡合件一起帶動拖把頭的盤體113旋轉,從而達到將拖把11水分甩干的效果,顯而易見的,致動件17應跟隨垂直旋轉機構16一同旋轉,且具有驅動卡合件114一起旋轉的能力。同時在此實施方式中,旋轉裝置主要集中在脫水桶的內部而非拖把11本身,拖把11本身結構簡單,降低拖把11更換的成本,而且相對于現有的旋轉式脫水桶,拉繩121的長度是可調節的,可提供的旋轉行程大,旋轉速度更快,脫水更徹底。其中,回彈裝置指的是具有驅動所述單向旋轉機構13回位的裝置;單向旋轉機構13的單向旋轉性能可以通過棘輪機構等常見的機械結構實現,本實施方案中不特指具體的結構。本實施例中提到的定位機構14主要防止使用過程中拉繩121的晃動,拉動過程中,需要有一個機構提供支撐點,并起到拉力裝置變向的作用,因為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垂直方向的提拉最省力,需要有一個機械機構將單向旋轉機構13的旋轉方向變成由上下方向拉動來進行驅動。本發明的固定座101下方設置有固定部1021和流水部1013,并設置有隔板1014將他們分隔開,使用時,拖把頭的水旋轉時從瀝水籃19甩出,流入到外殼102的防水腔1021中,防水腔1021的內壁和固定面1011貼合,因此水流只能從固定面1011設置的瀝水孔1015流入到流水部中,而隔板1014則能防止水流入到固定部1012中,防止拉伸機構12和旋轉機構的浸水銹蝕,流水部1013的水則通過外接的流水裝置流出。
請參見圖3,進一步地,所述拉力裝置還包括設置在拉繩121末端的把手122,所述拉繩121的另一端交錯穿過定位機構14的兩個拉力輪1142并纏繞在所述單向旋轉機構13上。
在本實施方案中,把手122的設置能過提高用戶使用的舒適型,拉繩121與定位機構14的配合變向方式最為簡潔。
請參見圖4,進一步地,所述單向旋轉機構13包括纏繞有拉繩121的滾動件134、套設在滾動件134上的單向軸承133以及套設在單向軸承133外側的從動滾動件135,所述滾動件134一端連接有卷簧132,所述卷簧132內徑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塊131上,所述從動滾動件135的一端連接變向機構15。
在本實施方案中,拉繩121纏繞在滾動件134上,拉動時,拉繩121帶動滾動件134旋轉,此時單向軸承133的內圈和外圈阻力不發生相對旋轉,從而帶動光從動滾動件135旋轉,進而驅動變向機構15旋轉:當客戶松開拉繩121或者減少提拉力度時,卷簧132的自由端帶動滾動件134反向旋轉回位,在此過程中,單向軸承133的內圈和外圈發生相對旋轉,套設在滾動件134的內圈跟隨滾動件134旋轉,而外圈不旋轉或者仍舊在慣性作用下繼續保持拉動時的旋轉方向旋轉,之后,拉繩121重新纏繞到滾動件134上。
進一步地,所述變向機構15包括兩個垂直連接的錐齒輪,分為垂直錐齒輪151和水平錐齒輪152,垂直錐齒輪151套設在所述滾動體上,與滾動體采用鍵連接,所述水平錐齒輪152套設在所述垂直旋轉機構16的底部,與垂直旋轉機構16采用鍵連接。
在本實施方案中,采用兩個錐齒輪作為變向機構15的方式,結構簡單,成產和更替成本較低,僅需兩個齒輪即可實現旋轉機構的環向,且具有良好的減震作用,而采用鍵連接同樣具有結構簡單,拆裝方便等優點。
參見圖3和圖4,進一步地,所述致動件17高度大于所述卡合件114,致動件17的高度為4-6cm,所述卡合件114與所述盤體113注塑成型。
在本實施方案中,在此高度下,致動件17的高度大于所述卡合件114,在此高度下區間下,保證了致動件和卡合件114之間具有充分的接觸面積,兩者之間不容易出現滑動,從而提高了致動件17驅動所述拖把頭轉動的穩定性,作為對本實施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致動件17和盤體113注塑成型,在這種情況下,本發明的拖把11與現有的采用復雜的旋轉拖把11相比,不僅進一步降低了成本,而且旋轉部件不容易發生銹蝕。
進一步地,所述卡合件114含有多個環向分布突出的從動棘齒1141,所述致動件17含有內腔171,內腔171內部含有多個環向分布的主動棘齒172,從動棘齒1141和主動棘齒172的結構相適配。
在本實施方案中,采用的是拖把11上設置的卡合件114套設在致動件17內部,從而形成拖把頭跟隨旋轉機構一起轉動的效果,卡合件114采用凸起結構,結構簡單,容易注塑成型,降低生產成本和用戶的更換成本,采用主動棘齒172和從動棘齒1141吻合適配的結構,進一步提高了拖把11旋轉脫水過程中的穩定性,當然,在其它一些較劣的實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卡合件114和致動件17摩擦接觸或者凸輪接觸的方式,但其轉動的穩定性較差。
進一步地,所述瀝水籃19底部的上方設置有防水件18,所述防水件18為圓臺形狀,所述防水件18下端貼合在瀝水籃19的底部,所述防水件18中間設置有供垂直旋轉機構16貫穿的鏤空部181,所述鏤空部181與所述垂直旋轉機構16之間連接有旋轉軸承163,所述旋轉軸承163上部設置有密封圈162。
在本實施例中,圓臺形狀的防水件18下部因為緊貼瀝水籃19的底部,可以防止在脫水過程中,水流通過瀝水籃19底部流入固定座101內部,從而造成固定座101內部含有的旋轉機構或者拉伸機構12進水、銹蝕等,同時在防水件18的鏤空部181與垂直旋轉機構16之間設置密封圈162,防止水流沿著鏤空部181與垂直旋轉機構16的間隙流入到旋轉軸承163中間,造成旋轉軸承163的銹蝕,旋轉軸163承的設置是為防止第二防水件跟隨旋轉軸161一同轉動。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各種等效的修改、替換和改進等等,這些修改、替換和改進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