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排水設施,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擋土墻排水設施。
背景技術:
擋土墻是廣泛用于土木建筑工程中的一種構筑物,由于擋墻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墻后地下水的作用,因此幾乎所用擋土墻都設有排水孔,排水孔之后一般都設有倒濾設施。
由于各種原因經常會出現擋墻排水孔流土或失效的現象,這對墻后構筑物和擋墻結構本身都會產生潛在的威脅。排水孔流土的根本原因是其后倒濾設施失效,這將造成墻后回填料的流失進而引起墻后構筑物的不均勻沉降;排水孔失效有兩種可能,一是排水管本身被形狀及大小合適的石子堵塞,進而致使其排水不暢,二是排水管后倒濾設施的空隙被細小的土顆粒堵塞,降低了其透水效果。
在某些工程中為減小墻后土壓力并降低造價,墻后回填料采用含有少量細顆粒石渣的開山石,由于開山石主要為大小不一的石塊,同時含有少量的細顆粒石渣,這就對擋土墻的排水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避免細顆粒石渣流失,又要避免排水孔失效,以確保墻后構筑物和擋墻結構本身的安全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減小擋土墻土壓力且造價低廉,同時能避免排水管失效的擋土墻排水設施。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擋土墻排水設施,包括擋土墻,擋土墻后方回填含有細顆粒石渣的開山石,擋土墻的墻身之中埋設有排水管,排水管的進口處設置有鋼筋網片,鋼筋網片錨固于擋土墻墻身之中,排水管的進水口高度大于出水口的高度,鋼筋網片之后設置級配碎石,級配碎石的粒徑大于鋼筋網片孔洞的大小。
按上述方案,所述排水管為PVC管。
按上述方案,所述鋼筋網片由相互垂直的鋼筋鋪設而成,鋼筋的直徑為10mm-14mm,相鄰的鋼筋之間的凈間距為15mm-25mm。
按上述方案,所述排水管的傾斜度為坡度的4%-6%。
實施本實用新型的擋土墻排水設施,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排水管進口處設置了鋼筋網片和級配碎石,避免了開山石回填料封堵孔口致使排水管失效,同時也避免了細顆粒填料流失,保證了擋土墻排水設施的作用;
2、擋土墻回填料采用開山石,減小了墻后土壓力,降低了費用。
3、排水倒濾設施結構簡單,施工方便。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擋土墻排水設施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圖1中的鋼筋網片放大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擋土墻1排水設施包括擋土墻1、級配碎石2、鋼筋網片4和排水管3。
擋土墻1的墻身內埋設排水管3,本例中的排水管3采用PVC管,直徑大約100mm。排水管3的進水口處鋪設了鋼筋7,鋼筋7分別橫向與豎向相互垂直鋪設形成鋼筋網片4,鋼筋7的兩頭末端向排水管3方向彎折形成錨固段8,鋼筋網片4通過錨固段8錨固在擋土墻1內,錨固段在擋土墻1墻身內的錨固長度根據擋土墻1材料確定,鋼筋6的直徑可在10mm-14mm之間選取,本例中選取直徑為12mm的鋼筋。
擋土墻1的后部為回填料5,回填料5為含有少量細顆粒石渣的開山石6,鋼筋網片4的后部表面設置有級配碎石2,級配碎石2埋設在回填料5之中,級配碎石2的粒徑大于鋼筋網片4的孔洞大小。
相鄰的鋼筋之間的凈間距為15mm-25mm,由級配碎石2的顆粒直徑確定鋼筋的間距。級配碎石2的直徑根據擋土墻1墻背滲水情況,及擋土墻1后部的開山石6來確定。
排水管3的進水口的高度大于出水口的高度,傾斜度數為4%-6%,本例中傾斜度數為5%。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和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情況下,還可做出很多形式,這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