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導流圍堰的施工技術領域,具體地指一種無底鋼殼套箱現澆混凝土導流圍堰。
背景技術:
導流結構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結構影響整個水利工程的施工。而且近年來,隨著內河水運作業的蓬勃發展,一大批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內修建的水利工程都需要進行改造圍護,如何修建合適導流圍堰對既有的水利工程進行維護改造變得尤為重要。
現有技術的導流圍堰一般都是土石圍堰,直接在水中填筑土石形成土石導流圍堰,這樣的施工方法較為簡單,施工難度不大。但是直接填筑的土石,土石松散在水流沖擊作用下容易垮塌,特別是應用于水流較為湍急的水域,土石導流圍堰難以成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到的在水流湍急的河流中現有土石圍堰難以修建容易垮塌的問題,提供一種無底鋼殼套箱現澆混凝土導流圍堰。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無底鋼殼套箱現澆混凝土導流圍堰,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端固定在河床平整基床上端面上的鋼殼套箱;所述的鋼殼套箱為上下兩端開口的環形結構,鋼殼套箱內澆筑混凝土形成導流圍堰結構,鋼殼套箱內預埋有一根豎直布置的鋼管;所述的鋼管內穿設有一根與鋼管固定連接的錨桿;所述的錨桿下端穿過基床深入到河床基巖中將鋼殼套箱錨固在河床上,錨桿與鋼管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還包括支撐桿;所述的支撐桿一端固定在鋼殼套箱的內側側壁上,另一端與懸置于鋼殼套箱內的鋼管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鋼殼套箱內設置有內支撐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的內支撐結構包括設置于鋼殼套箱內的多根拉桿;所述的拉桿一端固定在鋼殼套箱內的一側側壁上,另一端固定在相對一側的側壁上,多根拉桿縱橫交錯形成框架型的內支撐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的拉桿與鋼管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錨桿通過澆筑在鋼管內的水泥與鋼管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有:1、通過設置固定在河床上的錨桿將鋼殼套箱與河床固定連接為一體,增強了鋼殼套箱于河床的連接強度,提高了導流圍堰的抗沖擊能力;
2、通過預先在鋼殼套箱內設置鋼管結構,為鉆孔和錨桿安裝提供了安裝空間,方便了操作流程,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3、通過預先將河床表面進行平整,避免了后續鋼殼套箱下放時出現鋼殼套箱安裝不穩的問題,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能和安裝效率。
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導流圍堰整個的錨固在河床上,增強了導流結構抗水流沖擊的能力,特別是在水流湍急的河流內,本實用新型的導流圍堰能夠穩定的固定在河床上,不會因為水流沖擊出現垮塌的問題,相較于傳統的土石圍堰,本實用新型的圍堰結構更為穩定、牢固,適用于對現有水利工程進行改造圍護的工程中,另外從施工方面來說,本實用新型的導流圍堰施工工序更簡單,施工效率更高。
本實用新型通過對基床整平整體下放無底鋼殼套箱的方式,在套箱內澆筑實心混凝土,利用預先埋設的錨桿孔鉆孔入巖,設置抗沖錨桿,使無底鋼殼現澆混凝土結構與河床基巖有效錨固在一起,提高無底鋼殼現澆混凝土結構抗沖能力。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鋼套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的基床平整結構示意圖;
圖3:本實用新型的導流圍堰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其中:1—河床;2—袋裝混凝土;3—墊塊;4—槽鋼;5—鋼殼套箱;6—鋼管;7—拉桿;8—支撐桿;9—錨桿;10—混凝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3,一種無底鋼殼套箱現澆混凝土導流圍堰,本實施例的導流圍堰用于水流湍急的水域,導流圍堰主要使用鋼殼套箱5作為主要結構,本實施例的鋼殼套箱5為上下兩端開口的環形結構,鋼殼套箱5在下放到河床1上之前,可以預先將幾節鋼殼套箱5首尾相連的焊接在一起,鋼殼套箱5根據設計導流圍堰的高度制作而成。
鋼殼套箱5內部設置有內支撐結構,內支撐結構包括設置于鋼殼套箱5內的多根拉桿7,拉桿7一端固定在鋼殼套箱5內的一側側壁上,另一端固定在相對一側的側壁上,多根拉桿7縱橫交錯形成框架型的內支撐結構。本實施例的內支撐結構如圖1所示,縱橫交錯布置的四根拉桿7形成井字型的支撐框架,內支撐結構增加了鋼殼套箱5的整體強度,避免在下放或是運輸過程中受到沖擊擠壓時變形的問題。本實施例的支撐框架按照2m間距間隔布置。
本實施例的鋼殼套箱5通過錨固結構固定在河床1上,如圖3所示,鋼殼套箱5內設置有豎直布置的鋼管6,鋼管6通過支撐桿8固定在鋼殼套箱5內,支撐桿8沿水平方向布置,一端固定在鋼殼套箱5的內側側壁上,另一端與鋼管6固定連接。
本實施例的鋼管6、支撐桿、8和拉桿7都通過澆筑在鋼殼套箱5內的混凝土10與鋼殼套箱5形成整體結構。鋼管6內穿設有一根豎直布置的錨桿9,錨桿9的下端深入到河床1的基巖中,通過錨桿9的錨固作用將鋼殼套箱5錨固在河床1上。錨桿9安裝完成后,通過在鋼管6內澆筑水泥將錨桿9與鋼管6固定連接在一起。鋼管6與拉桿7焊接固定連接,增強了鋼管6的穩定性。
本實施例的導流圍堰的施工方法為:1、在河床1上平整出上端面水平的基床,使用袋裝混凝土2填補河床1的表面,當基床的表面平整到±5cm時達到設計要求,再在袋裝混凝土2形成的平整層的表面放置墊塊3,使用槽鋼4檢查基床表面的平整度,校驗平整效果,如圖2所示;
2、分節制作無底鋼殼套箱5,逐一測量每個無底鋼殼套箱5安裝區域的基床標高,確定無底鋼殼套箱5總高度,選擇合適分節組拼,按分層間距2m設置井字形拉桿7,然后,根據設計的抗沖錨桿9平面位置,在距離鋼殼套箱前后沿50cm位置布置4根錨桿孔預埋鋼管6,并通過支撐桿8與鋼殼套箱5、拉桿7相互固定連接,通過水上浮吊,將無底鋼殼套箱5整體吊放至已整平基床區域,再在鋼殼套箱5內采用雙導管法澆筑水下混凝土10;
3、待澆筑的混凝土10強度達到后,在鋼管6位置布置地質鉆機,鉆孔入河床1基巖3.5m;
4、從頂部插入10m長抗浮錨桿9,錨桿9采用為精軋螺紋鋼,孔內灌注水泥漿固結錨桿9,增強鋼殼套箱5抗沖能力。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