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封井處理技術,具體為一種建筑基礎內深井降水井口封井構造。
背景技術:
井點降水,是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一種方法。故又稱“井點降水法” 。在基坑開挖前,在基坑四周埋設一定數量的濾水管(井),利用抽水設備抽水使所挖的土始終保持干燥狀態的方法。
但在大面積建筑物基礎施工過程中,針對寬度、長度較大、地下水位高的基礎,為了有效降低地下水位,為利于深基礎的開挖,常將降水井布置于建筑物的基礎底板中間,這給降水結束后井口的封堵帶來一定的困難和麻煩,容易出現封堵不嚴或地下水壓較大,破壞防水層的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建筑基礎內深井降水井口封井構造,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建筑基礎內深井降水井口封井構造,包括基坑、石子層、潛水泵、濾水管、礫石層、鋼筒式止水環、C30砼、止水鋼蓋板、砂漿層、附加防水層、墊層砼、通長防水層、筏板砼、筏板底板,所述基坑內中部為石子層,并且石子層外圍依次設有濾水管和礫石層,所述石子層內置潛水泵,所述基坑的上口部設有自上口部向基坑開口方向延伸的鋼筒式止水環,所述鋼筒形止水環與止水剛蓋板固定連接,所述止水剛蓋板下方設有C30砼,并且止水剛蓋板上方設有砂漿層,所述砂漿層上方設有附加防水層,所述附加防水層上方設有墊層砼,所述墊層砼上方設有通長防水層,所述通長防水層上方設有筏板底板,所述筏板底板上方設有筏板砼。
進一步的,所述鋼筒式止水環采用Φ600×10的熱軋無縫鋼管材料制成,所述鋼筒式止水環內外兩側分別焊接止水鋼蓋板,兩所述止水蓋板的高差為100mm,所述止水鋼蓋板厚度為10mm,其直徑比鋼筒式止水環內徑小3mm。
進一步的,所述墊層砼內置鋼筒式止水環。
進一步的,所述C30砼為防水砼。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鋼筒式環形止水環和鋼板止水帶、防水砼以及防水材料四道防水設施,從而達到防水堵漏的目的,其所用材料成本低,并且防水效果好,能保證混凝土底板的防水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基坑,2、石子層,3、潛水泵,4、濾水管,5、礫石層,6、鋼筒式止水環,7、C30砼,8、止水鋼蓋板,9、砂漿層,10、附加防水層,11、墊層砼,12、通長防水層,13、筏板砼,14、筏板底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親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建筑基礎內深井降水井口封井構造,包括基坑1、石子層2、潛水泵3、濾水管4、礫石層5、鋼筒式止水環6、C30砼7、止水鋼蓋板8、砂漿層9、附加防水層10、墊層砼11、通長防水層12、筏板砼13、筏板底板14,所述基坑1內中部為石子層2,并且石子層2外圍依次設有濾水管4和礫石層5,具有過濾作用,所述石子層2內置潛水泵3,所述基坑1的上口部設有自上口部向基坑1開口方向延伸的鋼筒式止水環6,所述鋼筒形止水環6與止水剛蓋板8固定連接,所述止水剛蓋板8下方設有C30砼7,并且止水剛蓋板8上方設有砂漿層9,所述砂漿層為2cm找平,所述C30砼具有抗滲微膨脹作用,所述砂漿層9上方設有附加防水層10,所述附加防水層10上方設有墊層砼11,所述墊層砼11上方設有通長防水層12,所述通長防水層12上方設有筏板底板14,所述筏板底板14上方設有筏板砼13;所述鋼筒式止水環6采用Φ600×10的熱軋無縫鋼管材料制成,所述鋼筒式止水環6內外兩側分別焊接止水鋼蓋板8,兩所述止水蓋板8的高差為100mm,所述止水鋼蓋板8厚度為10mm,其直徑比鋼筒式止水環6內徑小3mm;所述墊層砼11內置鋼筒式止水環6;所述C30砼7為防水砼。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