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拆卸式錨桿靜壓樁樁架結構。
背景技術:
錨桿靜壓樁是將錨桿和靜力壓樁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種施工方法。施工時,先在建筑物基礎上開鑿(或預留)壓樁孔,用結構膠種植錨桿(或預埋),然后安裝反力架,利用建筑物自重作反力,用千斤頂將鋼樁或預制砼樁逐段壓入土中。當壓樁力、壓入深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將樁與基礎連結在一起,達到提高地基承載力和控制建筑物沉降的目的。
近年,隨著建筑物的增高、改擴建工程的興起及工程質量問題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工程需要采用大噸位錨桿靜壓樁進行糾偏加固。若采用傳統設計的壓樁架,為滿足壓樁反力要求,其尺寸和重量均應增大很多,現場施工時不方便移位,且樁架根部容易出現應力集中,導致局部破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可拆卸式錨桿靜壓樁樁架結構,可滿足大噸位壓樁承載力需求,且移動安裝快速省力,有效節約壓樁工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可拆卸式錨桿靜壓樁樁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樁架為對稱結構,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兩個箱型底座,在每個箱型底座的上表面前后對稱凸伸出一對柱腳,在每個柱腳的頂部安裝有型鋼柱,在每根型鋼柱和柱腳的連接處外分別套有連接套筒,所述連接套筒和型鋼柱之間以及連接套筒和柱腳之間均通過銷子進行貫穿連接,在四根型鋼柱的頂部架有橫梁,所述橫梁的兩端分別夾在左右對稱的兩對型鋼柱的頂部的中間,且橫梁的每一端與將其夾在中間的兩根型鋼柱之間均通過銷子進行貫穿連接。
其中,所述箱型底座上開設有若干與底板上的錨桿相對應的錨桿孔,所述錨桿插入箱型底座的錨桿孔內,使用螺帽和墊片將箱型底座固定在錨桿上。
其中,所述柱腳和橫梁均采用方鋼制成。
其中,所述銷子采用實心鋼錠制成。
其中,所述箱型底座采用鋼板焊接而成。
其中,所述橫梁的下表面設有吊葫蘆懸掛點。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該錨桿靜壓樁樁架結構采用分體式設計,拆 卸后各構件重量相對較輕,方便進行移位,采用高強度鋼材,并對柱腳錨桿留孔位置進行優化,避免應力集中導致的局部破壞,滿足大噸位壓樁需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立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立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箱形底座平面圖。
圖4為圖3的A-A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圖4所示,一種可拆卸式錨桿靜壓樁樁架結構,為對稱結構,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兩個箱型底座3,在箱型底座3上開設有若干與底板上的錨桿9相對應的錨桿孔4,所述錨桿9插入箱型底座3的錨桿孔4內,使用螺帽10和墊片11將箱型底座3固定在錨桿9上。在每個箱型底座3的上表面前后對稱凸伸出一對柱腳5,在每個柱腳5的頂部安裝有型鋼柱1,在每根型鋼柱1和柱腳5的連接處外分別套有連接套筒2,所述連接套筒2和型鋼柱1之間以及連接套筒2和柱腳5之間均通過銷子6進行貫穿連接。在四根 型鋼柱1的頂部架有橫梁7,所述橫梁7的兩端分別夾在左右對稱的兩對型鋼柱1的頂部的中間,且橫梁7的每一端與將其夾在中間的兩根型鋼柱1之間均通過銷子6進行貫穿連接。在橫梁7的下表面設有吊葫蘆懸掛點8。
本使用新型中,柱腳5和橫梁7均采用方鋼制成,銷子6采用實心鋼錠制成,箱型底座3采用鋼板焊接而成,材料強度均為高強鋼。
具體實施過程如下:首先根據箱型底座3上的錨桿孔4的位置在底板上種植錨桿9,待錨桿9抗拔強度達到設計值后,將錨桿9插入箱型底座3的錨桿孔4內,在錨桿9伸出錨桿孔4的部分套上螺帽10和墊片11,將箱型底座3固定在錨桿9上;然后將型鋼柱1與柱腳5通過銷子6和連接套筒2進行連接,最后在型鋼柱1的頂端架設橫梁7。
以上述實施例已經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構思和實施例做了詳細說明,但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認識到,在沒有脫離權利要求限定范圍的前提條件下,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改進和變換,如:柱腳與型鋼柱的連接方式等,故在此不一一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