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哈夫式連接件和樁體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連接件是實現兩個物體之間連接的結構,本申請人在之前申請的專利一種預制構件連接件及由其構成的混凝土預制件對接結構[申請號:201020550659.1],包括小螺帽、插桿、中孔螺帽、大螺帽,大螺帽底部開有孔,鋼棒的鐓頭卡在其內,彈簧位于大螺帽內且彈簧一端與鐓頭相觸、另一端與分體卡圈相觸,所述中孔螺帽旋接在大螺帽內,其中中孔螺帽下端與分體卡圈呈彈性配合,中孔螺帽的帽沿卡接在大螺帽端面;所述插桿由插頭、插脖和插接體構成的一體結構,其插頭底部圓面積大于與其為一體插脖直徑且在插頭底部形成環插脖卡臺;所述插桿插接體與小螺帽旋接。
上述方案一是使插接件之間的強拉強度大大地超過了國際標準;二是從根本上解決了對接件破損現象;三是徹底解決插接件的密封問題,確保預制構件與預制構件間插接連接的可靠性,確保樓房建筑地基的可靠性。但上述方案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在連接過程中,分體卡圈由彈簧提供支撐,當插桿插入分體卡圈用力過大或速度較快時,分體卡圈容易脫離中孔螺帽,導致連接失敗。上述方案在彈簧上安裝分體卡圈的步驟稍顯繁瑣,對現場作業的工作人員需要經過專門培訓才能實現安裝。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連接可靠的哈夫式連接件。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哈夫式樁體連接結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一種哈夫式連接件,包括若干能相互連接形成環形結構的哈夫件,所述的哈夫件具有卡接腔,當兩個相鄰的樁體端部貼合后,每個哈夫件的卡接腔能卡設在兩個樁體的端部上且卡接腔的兩側分別與兩個樁體的端部外側貼合,若干哈夫件的首尾相互連接使哈夫件與樁體實現卡接固定且至少有兩個哈夫件之間用緊固件固定連接。
在上述的哈夫式連接件中,所述的卡接腔包括底座及位于底座兩側的卡接壁,所述的卡接壁與底座之間的夾角為鈍角,當卡接腔卡入到兩個相鄰的樁體的端部上時,每個卡接壁分別與一個樁體的端部外側貼緊,當緊固件連接兩個哈夫件時,底座向靠近樁體的端部方向移動從而使若干哈夫件形成的環形結構套設在兩個樁體的端部上并使兩個樁體實現固定連接。
在上述的哈夫式連接件中,所述的卡接壁與底座之間的夾角在100-130°之間。
在上述的哈夫式連接件中,所述的卡接壁與底座之間的夾角為105°。
在上述的哈夫式連接件中,所述的卡接腔的深度與哈夫件的厚度比為0.2-0.8:1。
一種使用了上述的哈夫式連接件的哈夫式樁體連接結構,樁體的端部沿徑向擴大形成卡接臺,兩根相鄰的樁體的卡接臺相互貼合后卡入到卡接腔內。
在上述的哈夫式樁體連接結構中,所述的卡接臺的外側與卡接腔內壁貼緊。
在上述的哈夫式樁體連接結構中,所述的卡接臺具有與卡接腔相配適的坡面,所述的卡接臺與樁體內的軸向主筋固定連接。
在上述的哈夫式樁體連接結構中,所述的坡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在100-130°之間。
在上述的哈夫式樁體連接結構中,所述的坡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105°。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1、哈夫式連接件省卻了對卡環組件進行軸向定位的彈簧,結構更簡單,安裝更方便,且連接過程中卡環組件不存在與中間螺母脫離的問題,樁體之間連接的可靠性更高。2、樁體連接結構連接可靠,強度高,連接時的間隙要求和樁身軸心受拉承載力能夠滿足建筑行業標準。
附圖說明
圖1是哈夫式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哈夫式連接件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的A-A剖視圖;
圖4是哈夫式連接件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6是哈夫式連接件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8是哈夫式樁體連接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哈夫式樁體連接結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圖9的B處放大圖。
圖中:哈夫件1、連接塊1a、讓位孔1b、連接通孔1c、螺栓孔1d、卡接腔2、緊固件3、底座4、卡接壁5、樁體6、卡接臺7、坡面8。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和圖3所示,一種哈夫式連接件,包括若干能相互連接形成環形結構的哈夫件1,所述的哈夫件1具有卡接腔2,當兩個相鄰的樁體端部貼合后,每個哈夫件1的卡接腔2能卡設在兩個樁體的端部上且卡接腔2的兩側分別與兩個樁體的端部外側貼合,若干哈夫件1的首尾相互連接使哈夫件1與樁體實現卡接固定且至少有兩個哈夫件1之間用緊固件3固定連接。在圖1中,哈夫件1有兩個,呈半圓形,每個哈夫件1的兩端分別具有一個連接塊1a,兩個哈夫件1相對置,連接塊1a相互對應,緊固件3設置在連接塊1a上,一個哈夫件1的兩端分別與另一個哈夫件1的兩端通過緊固件3實現可拆卸的固定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緊固件3為螺栓組件,連接塊1a中設有內螺紋。
如圖2所示,哈夫件1有兩個并連接呈環形,兩個哈夫件1一端鉸接,另一端用緊固件3固定連接。
如圖4和圖5所示,3個哈夫件1首尾相互連接形成環形結構,每個哈夫件1一端具有讓位孔1b,讓位孔1b連通連接通孔1c,連接通孔1c也可以設置內螺紋,哈夫件1另一端具有螺栓孔1d,緊固件3或者螺栓可從其中一個哈夫件1的讓位坑1b中沿連接通孔1c螺入到另一個哈夫件1的螺栓孔1d中,從而使3個哈夫件1相互首尾固定連接。
如圖6和圖7所示,2個哈夫件1首尾相互連接形成環形結構,其中一個哈夫件1的兩端分別具有讓位孔1b,讓位孔1b連通連接通孔1c,另一個哈夫件1兩端分別具有螺栓孔1d,其連接方式與圖4所示相同。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圖6所示的哈夫式連接件還可以是另一種結構,即由兩個完全相同的哈夫件1連接而成,每個哈夫件1一端具有讓位孔1b,讓位孔1b連通連接通孔1c,連接通孔1c也可以設置內螺紋,哈夫件1另一端具有螺栓孔1d。
結合圖3和圖10所示,卡接腔2包括底座4及位于底座4兩側的卡接壁5,所述的卡接壁5與底座4之間的夾角為鈍角,當卡接腔2卡入到兩個相鄰的樁體的端部上時,每個卡接壁5分別與一個樁體的端部外側貼緊,當緊固件3連接兩個哈夫件1時,底座4向靠近樁體的端部方向移動從而使若干哈夫件1形成的環形結構套設在兩個樁體的端部上并使兩個樁體實現固定連接。
卡接壁5與底座4之間的夾角在100-130°之間。優選方案,卡接壁5與底座4之間的夾角為105°。卡接腔2的深度與哈夫件1的厚度比為為0.2-0.8:1,優選為0.4-0.6:1,在這個比例下,卡接腔2的強度最高。
結合圖9和圖10所示,本哈夫式連接件,適用于樁體之間的快速連接,在哈夫件1用緊固件3緊固過程中,卡接腔2持續嵌入到樁體6的卡接臺7中,哈夫件1與卡接臺7之間的連接會越收越緊,且兩個樁體6的連接處沒有空隙,這種連接方式使不同的樁體6形成一個整體,從而提高抗彎、抗拔的效果。
實施例2
如圖8所示,一種使用了實施例1所述的哈夫式連接件的哈夫式樁體連接結構,樁體6的端部沿徑向擴大形成卡接臺7,兩根相鄰的樁體6的卡接臺7相互貼合后卡入到卡接腔2內,卡接臺7的外側與卡接腔2內壁貼緊。
具體的說,卡接臺7具有與卡接腔2相配適的坡面8,所述的卡接臺7與樁體6內的軸向主筋固定連接。坡面8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在100-130°之間。優選方案,坡面8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105°。
結合圖3和圖10所示,卡接腔2包括底座4及位于底座4兩側的卡接壁5,所述的卡接壁5與底座4之間的夾角為鈍角,當卡接腔2卡入卡接臺7上時,每個卡接壁5分別與一個樁體的卡接臺7外側貼緊,當緊固件3連接兩個哈夫件1時,底座4向靠近卡接臺7的方向移動從而使若干哈夫件1形成的環形結構套設在兩個樁體6的卡接臺7上并使兩個樁體6實現固定連接。
卡接壁5與底座4之間的夾角在100-130°之間。優選方案,卡接壁5與底座4之間的夾角為105°。
本申請人經過多年研究,并結合建筑行業標準,考慮到樁體6的端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和/或傾斜度,當兩個樁體6對接時,無法保證兩個樁體6的貼合部與樁體6的軸心線恰好垂直。事實上,在生產預制樁的過程中樁身與端面會有誤差(也就是樁體6的軸心線與樁體6的端面不垂直),就會導致兩根樁體在對接時兩根樁的中心軸線不直(軸心線不重合),因此在接樁時要在兩根樁的對接處即兩端面墊入墊片,才能調節兩根樁的中心軸線,
因此對連接結構就要求允許兩端面有間隙的情況下也能確保不會被破壞。本申請人,經過大量的試驗發現,坡面8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以及卡接壁5與底座4之間的夾角的角度以及配合對樁體受力具有直接影響。
根據《機械連接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竹節樁》2013浙G32設計圖集,外徑400-600mm的樁體連接時,兩端面的間隙在正負5mm,樁身軸心受拉承載力的要求要達到1600KN以上。
申請人發現,當坡面8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與卡接壁5與底座4之間的夾角的角度相同時,能夠達到最佳的配合效果,結合圖10所示,兩個樁體6之間的間隙為L,坡面8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α,卡接壁5與底座4之間的夾角也為α。下表示出了不同的L與α之間的關系。
由上可知,當α為130°時,最大允許L值為14.9mm,也就是預制樁在制作時精密度可以降低,但樁身軸心受拉承載力最小,只有871.2KN,當當α為100°時,樁身軸心受拉承載力可達2342.2KN,最大允許L值為2.2mm,但對樁體制作精度要求較高。當α為105°時,最大允許L值為4.9mm,樁身軸心受拉承載力可達2036.7KN,而且符合《機械連接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竹節樁》2013浙G32設計圖集的標準。申請人還發現,當α為105°時,便于加工卡接壁5與底座4,通過銑削可以達到精確的角度,能實現機械化生產,而當α為100°時,銑刀在卡接腔2內加工不便,無法實現批量化大生產的要求。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哈夫件1、連接塊1a、讓位孔1b、連接通孔1c、螺栓孔1d、卡接腔2、緊固件3、底座4、卡接壁5、樁體6、卡接臺7、坡面8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