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屋頂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集水屋頂。
背景技術:
現在的淡水資源有限,很多地區的淡水資源匱乏,所以他們就自己在屋頂修建蓄水池收集雨水,融雪水,但目前的蓄水池容易蒸發,而且容易受到污染,人飲用此水很不衛生,容易感染細菌,而且長期在容易導致屋頂表面產生縫隙使墻體滲漏,從而降低房屋的使用壽命,因此我提出一種集水屋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集水屋頂。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集水屋頂,包括底層、屋頂集水箱、防水耐曬抑菌層、圓孔、PP-R管、水質凈化管、第一水管、第二水管、水缸、卵石、細沙、活性炭、沸石粉、雙層棉和過濾網,所述底層安裝在屋頂集水箱的底部,所述屋頂集水箱的內壁有防水耐曬抑菌層,所述屋頂集水箱的右底端設置圓孔、所述PP-R管貫穿底層鑲嵌在圓孔內,所述第一水管的上端與PP-R管的下端連接,所述水質凈化管的上端與第一水管的下端連接,所述第二水管的上端與水質凈化管的下端連接。
優選的,所述第二水管的下端坐落于水缸的中部。
優選的,所述過濾網設置在PP-R管與屋頂集水箱的接口處。
優選的,所述PP-R管、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內壁均有防水耐曬抑菌層。
優選的,所述防水耐曬抑菌層的厚度為3-5毫米。
優選的,所述雙層棉布設置在第二水管中部。
與現在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集水屋頂使用方便,集水箱內壁設有防水耐曬抑菌層,可防止雨水侵襲集水箱,使用水質凈化管,使雨水達到安全水質,就可以避免感染細菌了。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過濾網結構示意圖。
圖中:底層1、屋頂集水箱2、防水耐曬抑菌層3、圓孔4、PP-R管5、水質凈化管6、第一水管7、第二水管8、水缸9、卵石10、細沙11、活性炭12、沸石粉13、雙層棉布14、過濾網1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2,一種集水屋頂,包括底層1、屋頂集水箱2、防水耐曬抑菌層3、圓孔4、PP-R管5、水質凈化管6、第一水管7、第二水管8、水缸9、卵石10、細沙11、活性炭12、沸石粉13、雙層棉布14和過濾網15,所述底層1安裝在屋頂集水箱2的底部,所述屋頂集水箱2的內壁有防水耐曬抑菌層3,所述屋頂集水箱2的右端設置圓孔4、所述PP-R管5貫穿底層1鑲嵌在圓孔4內,所述過濾網15設置在PP-R管5與屋頂集水箱2的接口處,所述第一水管7的上端與PP-R管5的下端連接,所述水質凈化管6的上端與第一水管7的下端連接,所述第二水管8的上端與水質凈化管6的下端連接,所述第二水管8的下端坐落于水缸9的中部,所述雙層棉布14設置在第二水管8中部,所述防水耐曬抑菌層3的厚度為3-5毫米,所述PP-R管5、第一水管7和第二水管8的內壁均有防水耐曬抑菌層3,所述過濾網15設置在PP-R管與屋頂集水箱2的接口處,位于第一水管7的下端遠離第二水管8上端的所述水質凈化管6內部分別依次裝、卵石10、細沙11、活性炭12、沸石粉13,與現在的技術相比,該集水屋頂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集水箱內壁設有防水耐曬抑菌層,可防止雨水侵襲集水箱,同時又可防止集水形漏水,使用水質凈化管,過濾雨水的雜質,細菌,重金屬,使雨水達到干凈,安全水質,就可以避免感染細菌了。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