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筋水泥攪拌樁圍護結構,屬基坑支護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中對于在軟土地區開挖深度不大于5m的基坑,常采用造價相對較低的水泥攪拌樁重力式擋墻結構作為圍護結構。由于重力式擋墻結構占地范圍較大,在許多場地狹小的情況下很難實施。而且由于水泥攪拌樁抗彎和抗剪性能較差,在工程中常出現水泥攪拌樁剪斷或產生較大的位移而致使圍護土體坍塌造成工程事故的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水泥攪拌樁存在抗彎性能及抗剪性能差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加筋水泥攪拌樁圍護結構,能使更窄范圍的水泥攪拌樁提供更高的抗彎及抗剪性能。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在水泥攪拌樁施工后,水泥凝固前,在樁體中加插鋼管或鋼筋,形成加筋水泥攪拌樁;所述加筋水泥攪拌樁,當地基承載力大于100kPa時,加筋水泥攪拌樁的樁徑為500mm,間距為350mm,搭接150mm;當地基承載力不大于100kPa時,加筋水泥攪拌樁的樁徑為550mm,間距400mm,搭接150mm。
加筋水泥攪拌樁能提高水泥攪拌樁的抗彎性能及抗剪能力,確保深基坑開挖的安全。這種加筋水泥攪拌樁圍護結構一般適用于挖深5m以下的基坑。
本實用新型圍護結構的水泥攪拌樁,可以是常規的單軸或雙軸水泥攪拌樁,也可以是用于SMW工法的三軸水泥攪拌樁。其選型根據工程地質條件和場地施工空間決定,樁的排數根據《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 120-99),按照重力式擋土墻的抗滑移驗算標準進行計算確定:GKμ/Ea≥1.3,其中GK為攪拌樁每延米自重,μ為基底摩擦系數,Ea為主動土壓力水平分量。水泥攪拌樁的樁長根據《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 120-99)以假定深層滑動面在樁底以下,按照滿足基坑整體穩定的要求來控制:采用圓弧滑動簡單條分法,滿足公式其中cik為第i分條滑裂面處土體固結不排水(快)剪粘聚力標準值,li為第i分條滑裂面處弧長,q0為上覆均布荷載,bi為第i分條寬度,ωi為第i條分條土重,θi為第i分條滑裂面處中點切線與水平面夾角,為內摩擦角,γk為整體滑動分項系數。
本實用新型筋體材料為鋼管或鋼筋,其布置(包括直徑、排數、間距)以滿足圍護結構抗彎及抗剪要求控制。鋼管或鋼筋的長度一般同水泥攪拌樁樁長,也可以根據計算適當減短。鋼管或鋼筋須在水泥攪拌樁凝固之前施工,打插后可在樁頂增設鋼砼壓頂梁,以形成整體受力體系。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可使更窄范圍的水泥攪拌樁能提供更高的抗彎性能及抗剪能力,解決場地狹窄的問題,確保基坑開挖安全的順利開展。
附圖說明
圖1為常規的重力式水泥攪拌樁剖面圖;
圖2為加筋水泥攪拌樁剖面圖;
圖3為加筋水泥攪拌樁平面布置圖;
圖中,1是地面;2是水泥土攪拌樁(單軸、雙軸或三軸);3是基礎底面;4是坑底加固攪拌樁;5是鋼筋混凝土壓頂梁;6是插筋(鋼筋或鋼管)。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具體在位于杭州市蔣村鄉,文二西路以北、花蔣路以東某商業綜合用房實施。
實施地基坑土質基本為淤泥質粘土,地面標高-0.70m,坑底標高-5.50m,基坑圍護采用上部1:1卸土3米至-3.70標高。
如圖2所示,基坑外側施工五排Ф700×500水泥攪拌樁2作為重力式擋墻,樁長均為9m;在水泥攪拌樁凝固之前,在基坑外圍樁群最內側和最外側一排樁中,插入長9m的鋼管6;在內坑內側施工六排長4m的水泥攪拌樁4,樁底標高-9.50m。該項目于2010年9月開挖,2011年8月完成地下室的施工。施工期間整個基坑土體位移等各項監測數據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