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疊壓供水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疊壓供水設備。
背景技術:
:
為了滿足不同高度用戶對自來水供水壓力的要求,在市政管路末端通常安裝疊壓供水設備對自來水進行壓力調節,從而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但現有的疊壓供水設備在實際使用時還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疊壓供水設備對自來水加壓到設定值的壓力值后,加壓泵就會停止工作,當自來水壓力低于設定值壓力值時,加壓泵會再次工作周而復始,由于自來水供水管路比較長,特別是高層建筑物,由于供水管道密封不嚴、泄漏等原因導致自來水壓力下降較快,致使加壓泵頻繁的啟動停止,加壓泵損壞較快,增加維修成本;第二、當自來水斷水時或加壓泵停止工作時,供水管道的自來水會出現回流的現象,回流的自來水對各種監測儀器及加壓泵造成較大沖擊,容易導致監測儀器的檢測數據不準,加壓泵使用壽命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疊壓供水設備,它結構設計合理,具有保壓功能,對回流自來水具有緩沖作用,降低加壓泵啟停頻率,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疊壓供水設備,包括穩流調節器,所述穩流調節器內設有第一個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將穩流調節器分隔成第一內腔、第二內腔和第三內腔,第一內腔和第三內腔內充滿空氣,第二內腔的一端通過進水管與供水管網相連,在進水管上設有進水閥門、進水過濾器和第一遠傳壓力表,第二內腔的另一端通過出水管與泵組相連,所述泵組出口與泵組出水管連接,泵組出水管通過第一儲能管、第二儲能管、用戶出水管分別與第一內腔、第三內腔和用戶端連通,所述泵組出水管上設有第二遠傳壓力表和單項止回閥,所述用戶出水管上設有軟體氣壓罐和出水閥門。
所述第二內腔還連接有真空補償器。
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對稱設置在穩流調節器內。
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橫截面為拱形結構,由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穩流調節器分隔成的第一內腔和第三內腔的橫截面為月牙形結構。
所述穩流調節器外壁上設有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分別通過導線與第一遠傳壓力表、第二遠傳壓力表、真空補償器、進水閥門及出水閥門相連。
所述軟體氣壓罐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一端連接支撐法蘭,另一端安裝進水法蘭,殼體內設有氣囊,氣囊內設有儲水室,氣囊與殼體之間設有儲氣室,氣囊通過安裝在進水法蘭內的軟體水管將儲水室與用戶出水管連通,儲氣室內設有氣體。
所述殼體上設有進氣端口。
所述儲氣室內填充的氣體為氮氣。
所述殼體為鋼材殼體,所述氣囊為橡膠氣囊。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針對現有疊壓供水設備存在的不足,通過在穩流調節器內設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將穩流調節器分割成第一內腔、第二內腔及第三內腔,使第一內腔和第二內腔內充滿空氣,泵組對自來水加壓時自來水進入第一內腔和第二內腔對空氣進行壓縮儲能,通過設計軟體氣壓罐,使軟體氣壓罐內的儲水室充滿水,同時對儲氣室內的氣體進行壓縮儲能,當泵組停止工作或斷水回流時,軟體氣壓罐、第一內腔和第二內腔儲存的能量就會慢慢釋放出來,不僅能夠起到緩沖水流的作用,而且能夠延長水壓的降低,降低泵組的啟動頻率,節約能源、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節約維護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供水管網,2、進水管,3、進水閥門,4、過濾器,5、第一遠傳壓力表,6、穩流調節器,7、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第一內腔,10、第二內腔,11、第三內腔,12、真空補償器,13、出水管,14、泵組,15、泵組出水管,16、第一儲能管,17、第二儲能管,18、用戶出水管,19、第二遠傳電壓表,20、單項止回閥,21、出水閥門,22、氣囊,23、殼體,24、軟體水管,25、進水法蘭,26、支撐法蘭,27、儲氣室,28、儲水室,29、進氣端口,30、用戶端,31、控制柜。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如圖1所示,一種疊壓供水設備,包括穩流調節器6,穩流調節器6內設有第一個隔板7和第二隔板8,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將穩流調節器6分隔成第一內腔9、第二內腔10和第三內腔11,第一內腔9和第三內腔11內充滿空氣,第二內腔10的一端通過進水管2與供水管網1相連,在進水管2上設有進水閥門3、進水過濾器4和第一遠傳壓力表5,第二內腔10的另一端通過出水管13與泵組14相連,泵組14出口與泵組出水管15連接,泵組出水管15通過第一儲能管16、第二儲能管17、用戶出水管18分別與第一內腔9、第三內腔11和用戶端30連通,泵組出水管15上設有第二遠傳壓力表19和單項止回閥20,用戶出水管18上設有軟體氣壓罐和出水閥門21,通過設計第一內腔9和第三內腔13,并在其內填充滿空氣,當泵組14工作時自來水流入第一內腔9和第三內腔13內對空氣進行壓縮儲能,當泵組14停止工作或斷水時,儲存的能量慢慢釋放,起到緩沖,降低泵組14啟動頻率的作用。
第二內腔10還連接有真空補償器12,真空補償器12能夠使穩流調節器6保證無負壓的狀態運行。
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對稱設置在穩流調節器6內,結構設計更加合理,受力更加均勻。
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的橫截面為拱形結構,由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8和穩流調節器6分隔成的第一內腔9和第三內腔11的橫截面為月牙形結構,拱形結構抗壓能力更強,保證第一內腔9和第三內腔11儲能的穩定。
穩流調節器6外壁上設有控制柜31,控制柜31分別通過導線與第一遠傳壓力表5、第二遠傳壓力表19、真空補償器12、進水閥門2及出水閥門21相連,實現智能化控制,操作更加方便。
軟體氣壓罐包括殼體23,殼體23一端連接支撐法蘭26,另一端安裝進水法蘭25,殼體23內設有氣囊22,氣囊22內設有儲水室28,氣囊22與殼體23之間設有儲氣室27,氣囊22通過安裝在進水法蘭25內的軟體水管24將儲水室28與用戶出水管18連通,儲氣室27內設有氣體,通過設計軟體氣壓罐進一步提高本申請疊壓供水設備的儲能能力,更好的起到緩沖、降低泵組14啟動頻率的作用。
殼體23上設有進氣端口29。
氣體為氮氣,氮氣不易氧化,提高使用壽命。
殼體23為鋼材殼體,氣囊22為橡膠氣囊。
供水時,從供水管網1流出的自來水由進水管2經進水閥門3、過濾器4和第一遠傳壓力5表進入穩流調節器6,穩流調節器6流出的自來水經泵組14加壓后流入泵組出水管15,泵組出水管15在通過第一儲能管16和第二儲能管17分別流入第一內腔9和第三內腔13,對第一內腔9和第三內腔13內的空氣進行壓縮儲能,通過流經第二遠傳壓力表19、單向止回閥20與用戶出水管18連接,用戶出水管18內的自來水在流入軟體氣壓罐內的儲水室28進行壓縮儲能,最后自來水流入用戶端30;通過第二遠傳壓力表19對自來水的壓力進行檢測,當第二遠傳壓力表19檢測的水壓滿足壓力要求時,泵組14停止工作,隨著用戶使用、泄漏等原因,自來水的壓力會慢慢降低,這時軟體氣壓罐內儲能的能量優先釋放,以達到水壓要求,然后是第三內腔13和第一內腔9內儲能的能量釋放,再次達到水壓的要求,當軟體氣壓罐、第一內腔9和第三內腔13儲存的能量都釋放完畢后,水壓會繼續下降,當第二遠傳壓力表19檢測的水壓低于設定值時,泵組14啟動工作,對自來水進行加壓,以達到水壓要求,通過設計第一內腔9、第三內腔13及軟體壓力罐,進行儲能,有效降低泵組14啟動頻率,同時對自來水回流起到緩沖作用,降低對各種閥門、儀器的沖擊,提高設備的使用壽命。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不能作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進或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本實用新型未詳述之處,均為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