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菌存水箱用水封裝置。
背景技術:
凈水機利用RO膜和純化柱制備出的純水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才能制得,導致用戶需要取水時,又要等待5~9min才能出水,客戶才能使用,因此為了克服這一缺陷,通常使凈化機在待機狀態下將制備好的純水暫存到水箱中,其中水箱的側壁上且位于水箱的上端部開設有溢流口,其目的是為保證純水過量而水箱無法再容納純水時,將多余的純水從溢流口排出,然而溢流口是與空氣是連通的,外界中的雜質和二氧化碳經溢流口進入水箱中,導致純水變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緊湊、外形美觀、避免純水污染的無菌存水箱用水封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無菌存水箱用水封裝置,它包括外回水器殼體、內回水器殼體、溢流管安裝座和溢流管,外回水器殼體和內回水器殼體均為柱形狀,內回水器殼體設置于外回水器殼體內,內回水器殼體與外回水器殼體之間設置有環形密封板,環形密封板、內回水器殼體和外回水器殼體之間形成有環形密封腔,外回水器殼體的側壁上設置有連通環形密封腔的排水口,溢流管安裝座為階梯形管狀,溢流管安裝座的上端部設置有外螺紋,溢流管安裝座的外螺紋上螺紋連接有螺母,溢流管安裝座的下端部插裝于內回水器殼體內,所述的溢流管垂向設置,溢流管的下端部插裝于溢流管安裝座內,溢流管的上端部的側壁上設置有兩個連通溢流管的溢流口,兩個溢流口對稱設置。
所述的溢流管安裝座的下端部與內回水器殼體之間設置有密封圈。
所述的密封圈為O形密封圈。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外形美觀、避免純水污染。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 為本實用新型與水箱殼體的安裝示意圖;
圖3 為圖2的I部局部放大視圖;
圖中,1-外回水器殼體,2-內回水器殼體,3-溢流管安裝座,4-溢流管,5-環形密封板,6-排水口,7-螺母,8-溢流口,9-密封圈,10-水箱殼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圖1~3所示,一種無菌存水箱用水封裝置,它包括外回水器殼體1、內回水器殼體2、溢流管安裝座3和溢流管4,外回水器殼體1和內回水器殼體2均為柱形狀,內回水器殼體2設置于外回水器殼體1內,內回水器殼體2與外回水器殼體1之間設置有環形密封板5,環形密封板5、內回水器殼體2和外回水器殼體1之間形成有環形密封腔,外回水器殼體1的側壁上設置有連通環形密封腔的排水口6,由于排水口6設置于水箱殼體10底部,位置非常隱蔽,保證了整個水箱的美觀。
所述的溢流管安裝座3為階梯形管狀,溢流管安裝座3的上端部設置有外螺紋,溢流管安裝座3的外螺紋上螺紋連接有螺母7,溢流管安裝座3的下端部插裝于內回水器殼體2內,所述的溢流管4垂向設置,溢流管4的下端部插裝于溢流管安裝座3內,溢流管4的上端部的側壁上設置有兩個連通溢流管4的溢流口8,兩個溢流口8對稱設置。
所述的溢流管安裝座3的下端部與內回水器殼體2之間設置有密封圈9,密封圈9為O形密封圈,從而避免了環形密封腔內的純水從外回水器殼體1和內回水器殼體2之間的縫隙出溢流出。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先將螺母7焊接于水箱殼體10的底表面,且將溢流管4垂向貫穿于水箱殼體10內以實現該水封裝置的安裝,凈水機在待機狀態下將純水排入到水箱殼體10內,隨著液位的升高,當水箱殼體10內純水的液位與溢流口8高度平齊時,純水經溢流口8進入溢流管4內,在重力作用下純水進入環形密封腔內,隨著環形密封腔內液位的上升,當純水液位與排水口6平齊時,純水從排水口6排出,解決了純水過量而水箱無法再容納純水的問題,而外界的細菌和二氧化則無法穿過位于環形密封腔內的純水而進入水箱殼體10內,隔絕了空氣,防止了二氧化碳和細菌污染其內純水,實現了水密封的結構,保證了純水的純度。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應看作是對其他實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種其他組合、修改和環境,并能夠在本文所述構想范圍內,通過上述教導或相關領域的技術或知識進行改動。而本領域人員所進行的改動和變化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則都應在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