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雨水蓄水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雨水收集系統的蓄水模塊。
背景技術:
雨水管理系統是一種新型的多目標綜合性技術,其技術應用可實現節水、水資源涵養與保護、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和水澇、減輕城市排水和處理系統的負荷、減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等目標。
雨水收集模塊是聚丙烯材質的塑料單元,可用于拼裝雨水蓄水池,具有節省空間;不占土地;空間及設計形狀靈活、面積可大可小;施工簡單、高效;節省人力及施工時間等特點。雨水收集模塊是整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國市場上產品品種相對單一、設計較落后,目前市場上模塊大多為簡單拼裝式,模塊組合的模塊單元不能完好的拼裝結合在一起,這就造成了安裝的麻煩和降低模塊整體的抗壓承載能力,還有部分是箱體式,這種模塊會造成高額運輸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雨水收集系統的蓄水模塊,該蓄水模塊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且整體承載能力強,負荷容量大。
實現本實用新型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一種雨水收集系統-蓄水模塊,每個蓄水模塊包括模塊主體、側板、管道接頭和卡扣,模塊主體由兩個模塊主體子單元構成,模塊主體子單元包括模塊主板和排承力柱,模塊主板上設有若干個集水格子,集水格子中設有排水小孔,模塊主板的四個側邊上均設有一個以上的與卡扣配合的卡扣位,排承力柱有2-8個,2-8個排承力柱均勻地固定在模塊主板上,排承力柱呈錐形,排承力柱的橫截面呈梅花狀,排承力柱為中空結構,排承力柱的大端口開口,排承力柱小端的端面上設有相互配合凸起和凹槽,凹槽底部設有倒鉤卡扣,凸起上設有與倒鉤卡扣相匹配的卡孔,排承力柱小端的端面還設有排水小孔,模塊主板上開設有2-4個力柱接孔,力柱接孔的個數與排承力柱的個數相同,力柱接孔的形狀、大小與排承力柱大端口的形狀、大小相同,各排承力柱的大端與與之對應的力柱接孔固定、連通,側板上設有側向支撐機構,側向支撐機構包括兩長條狀的夾緊凹臺,兩夾緊凹臺相互平行,夾緊凹臺的底部向內凹陷而呈梅花瓣狀,各側邊上的兩夾緊凹臺與與該側板對應的兩排承力柱相咬合,其中一個模塊主體子單元上的各排承力柱上的凸起插入另外一個模塊主體子單元上與該其對應的排承力柱上的凹槽中,并通過倒鉤卡扣固定。
側向支撐機構還包括兩長條狀的支撐凹臺,兩支撐凹臺設置于兩夾緊凹臺之間,兩支撐凹臺相互平行,側向支撐機構為一體式結構,且整體呈井字形。
所述的凹槽內還設有插銷,凸起上設有與插銷相匹配的插槽。
所述的側板有6個,各側板寬度方向的側邊上均設有插銷,模塊主板的寬度為側板寬度的一倍,長度為側板寬度的兩倍,模塊主板長度方向上的側邊上有2個卡扣位,寬度方向上的側邊上有1個卡扣位,各側板上的其中一個插銷插入其中一個模塊主體子單元上的模塊主板上的一卡扣位中,另一個插銷插入另外一個模塊主體子單元的模塊主板上與其對應的卡扣位中。
模塊主板上預留有縱橫交錯的清洗槽和棄流通道。
管道接頭為異徑偏心一體式結構,管道接頭通過插接的方式安裝在側板上。
還包括蓋板,蓋板的形狀、大小與力柱接孔的形狀、大小相對應。
排承力柱和力柱接孔均有4個。
模塊主板的長度為800~1000毫米,寬度為400~500毫米,每個蓄水模塊的整體高度為500~700毫米。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于:
1)該蓄水模塊在兩排承力柱的連接處增加了倒鉤卡扣,在側板上設置了側向支撐機構,側向支撐機構的夾緊凹臺與排承力柱進一步咬合,使得整個蓄水模塊連接處的連接緊固程度進一步加強,從而大幅度增加了整個蓄水模塊的穩定性,進而大幅度提高了整個蓄水模塊的承載能力。
2)本發明采用錐形結構的排承力柱,使得蓄水模塊的承載能力和負荷容量大幅度提高,負荷容量可達400kN/m2以上。
3)蓄水模塊之間可對齊組合,也可交錯疊加組合,組合方式多種多樣,交錯疊加的方式更有利于產品的穩定性和整體的承壓能力。
4)蓄水模塊之間可重疊放置,節省了運輸空間,使得運輸方便且成本較低。
5)模塊主板上預留了可安裝Ф32mm高壓水清洗管道的空位,方便蓄水池后期清理和維護。
6)每個蓄水模塊設置了卡扣和卡扣位,方便蓄水模塊之間進行組裝和拆卸。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雨水收集系統的蓄水模塊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2為模塊主體子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I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中Ⅱ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側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的左視圖。
其中,1-模塊主板、2-排承力柱、3-凸起、4-凹槽、5-插銷、6-卡扣位、7-側板、8-插銷、9-清洗槽、10-管道接頭、11-力柱接孔、12-插槽、13-集水格子、14-倒鉤卡扣、15-卡孔、16-棄流通道、17-側向支撐機構、18-夾緊凹臺、19-支撐凹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雨水收集系統的蓄水模塊結構如圖1所示,每個蓄水模塊包括模塊主體、側板7、卡扣5以及管道接頭10。
模塊主體由兩個模塊主體子單元構成。如圖2所示,模塊主體子單元包括模塊主板1和排承力柱2,排承力柱2設有8個。排承力柱2呈錐形,排承力柱2的橫截面呈梅花形,錐形結構可增加排承力柱的承壓能力。排承力柱2為中空結構,排承力柱2的大端口開口,中空結構可大大節省用料、節約生產成本。排承力柱2小端的端面上設有相互配合的凸起3或凹槽4,凸起3或凹槽4相互配合。如圖3和圖4所示,凹槽底部設有倒鉤卡扣14和插銷5,凸起上設有卡孔15和插槽12,倒鉤卡扣14和卡孔15相配合,插銷5和插槽12相配合。倒鉤卡扣倒扣入卡孔中以及插銷插入插槽后,兩排承力柱間的連接更加牢固,從而增加了整個蓄水模塊的承載能力。
排承力柱小端的端面還設有排水小孔,排水小孔的目的是方便排水。
模塊主板的長度為800~1000毫米,寬度為400~500毫米。模塊主板上設有若干個集水格子13,集水格子中設有排水小孔。模塊主板上還均勻開設有4個力柱接孔11,力柱接孔11的形狀、大小與排承力柱2大端口的形狀、大小相同。各排承力柱2的大端與與之對應的力柱接孔11固定、連通。
將其中一個模塊主體子單元上的各排承力柱2上的凸起插入另外一個模塊主體子單元上與該其對應的排承力柱2上的凹槽中,再將凹槽上的倒鉤卡扣倒扣入對應的凸起的卡孔中,將插銷插入插槽中,模塊主體形成。
模塊主板長度方向上的側邊上有2個卡扣位6,寬度方向上的側邊上有1個卡扣位6。通過卡扣和卡扣位之間的配合將各蓄水模塊組裝在一起。
側板7有6個。如圖5和圖6所示,側板上設有側向支撐機構17,側向支撐機構17由兩個夾緊凹臺18和兩個支撐凹臺19構成,兩兩夾緊凹臺18相互平行,兩支撐凹臺19相互平行,兩支撐凹臺19位于兩夾緊凹臺之間,側向支撐機構17為一體式結構,且整體呈井字形。夾緊凹臺18的底部向內凹陷而呈梅花瓣狀。
模塊主板1的寬度為側板7寬度的一倍,長度為側板7寬度的兩倍。各側板寬度方向的側邊上均設有插銷8。各側板上的其中一個插銷8插入模塊主體其中一個模塊主板上的一卡扣位6中,另一個插銷8插入模塊主體另外一個模塊主板上與其對應的卡扣位6中,同時該側板上的側向支撐機構的兩夾緊凹臺與與該側板相對且距離最近的兩排承力柱咬合,側向支撐機構可以側向支撐排承力柱,加強排承力柱側向承壓能力,這樣整個模塊基本上組裝完成,模塊整體高度為500~700毫米。
管道接頭10為異徑一體式結構,且通過插接的方式(如側板和模塊主板的插接方式)安裝在側板上。由于管道接頭采用異徑一體式結構,可根據不同連接管的管徑對管道接頭選擇性切割,連接管的安裝變得簡單、易操作。本實施例中,管道接頭帶有3種規格的接口,接口規格分別是DN250/DN300/DN400。
模塊主板上預留有縱橫交錯的清洗槽9,清洗槽9內可安裝Ф20~Ф25的高壓水清洗管道,高壓水清洗管道便于蓄水池后期清理和維護。
模塊主板上預留有縱橫交錯的棄流通道16,棄流通道內可安裝Ф100~Ф160的棄流管道,棄流通道還可以用于檢查用小車通過和沖洗設備對主體進行沖洗。
多個蓄水模塊可以拼裝、疊加成正方形或者長方形的多層箱體,如圖3所示。多個模塊拼裝時,通過卡扣將上、下、左、右相鄰的蓄水模塊定位并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