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城市地下管網系統建設用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綜合管廊預制裝配式管節。
背景技術:
:
隨著國家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城市管廊工程項目高速增長,管廊施工技術也快速發展,在綠色、高效、環保、節能等思想主導下,采用預制裝配式綜合管廊施工技術的項目也越來越多,它是一種在工廠預制管節,施工現場拼裝的新興綜合管廊施工方法。
現有預制裝配式城市綜合管廊多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環形承插企口的連接模式。預制管片結構在起重安裝時,先垂直吊運至設計標高,然后在人力的協助下,水平對口插接,最后通過預留孔穿預應力鋼絞線或螺栓并施加一定的水平應力擠壓防水膠條,使防水膠條發生一定的變形,緊密貼合在安裝好的兩個相鄰管節上來達到止水、防水的效果。這種結構施工工序多、安裝效率較低、施工工期長,建設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綜合管廊預制裝配式管節,該管節可直接利用結構本身的形狀和結構自重在垂直安裝過程中產生側向擠壓力和垂直方向的擠壓力來擠壓防水膠條,以達到止水、防水的目的。同時,防水膠條可在工程預制完成后即刻安裝,從而提高了安裝效率、減少現場安裝工序,降低了施工成本。
如上構思,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綜合管廊預制裝配式管節,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梯形管片結構和倒梯形管片結構;所述正梯形管片結構的斷口四周制有凸口,凸口四周制有防水膠條安裝槽,兩側安裝槽位于凸口正面,上、下安裝槽位于凸口的頂面,在正梯形管片結構的兩側側墻頂部預留吊裝螺栓孔;所述倒梯形管片結構的四周均為凹口;所述正梯形管片結構的凸口和倒梯形管片結構的凹口在安裝過程中實現“Z”字形企口連接。
上述正梯形管片結構底口寬2.5m~3.0m、上口寬1.5~2.0m。
上述正梯形管片結構兩側安裝槽與上、下安裝槽相接部位設置倒圓角槽底。
上述倒梯形管片結構上口寬2.5m~3.0m、下口寬1.5~2.0m。
本實用新型與傳統預制綜合管廊施工技術相比,可以省掉預應力鋼絞線或螺栓預緊加壓的施工工序,可直接利用結構本身的形狀和結構自重在垂直安裝過程中產生側向擠壓力和垂直方向的擠壓力來擠壓防水膠條,以達到止水、防水的目的。同時,防水膠條可在工程預制完成后即刻安裝,從而提高了安裝效率、減少現場安裝工序,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正梯形管片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倒梯形管片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正梯形管片結構中倒圓角槽底的放大圖。
圖中:1--正梯形管片結構;2--倒梯形管片;3--企口;31--凸口;32--凹口;4--安裝槽;5--倒圓角槽底;6—預留吊裝螺栓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綜合管廊預制裝配式管節,由正梯形管片結構和倒梯形管片結構組成。
如圖2所示:正梯形管片結構1,底口寬2.5m~3.0m(標準分段寬度,根據實際情況可適當調整),上口寬1.5~2.0m,斷口的四周制有凸口31,凸口31上制有防水膠條安裝槽4,兩側安裝槽4位于凸口31正面,上、下安裝槽4位于凸口31的頂面。如圖4所示:在兩側安裝槽4與上、下安裝槽4相接部位設置倒圓角槽底5進行過渡處理。在梯形構件的兩側側墻頂部預留吊裝螺栓孔6,在后期安裝過程中采用專用吊具進行起吊安裝。
圖3為倒梯形管片結構2,上口寬2.5m~3.0m,(標準分段寬度,根據實際情況可適當調整),下口寬1.5~2.0m,前后兩側四周均為凹口32,在安裝過程中與凸口31進行企口連接。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先逐個安裝正梯形管片結構1,后逐個安裝倒梯形管片結構2,相鄰管片結構之間采用“Z”字形企口3連接,由于每個管片結構自重達20噸以上,相鄰管片結構在重力作用下進行預制綜合管廊拼裝,同時防水膠條在倒梯形管片結構1的重力作用下夾緊,形成良好的防水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施工過程是:
a.基坑開挖至設計標高后,施工混凝土墊層,鋪設防水卷材,再施工細石混凝土保護層,保護層的平整度應滿足安裝精度的要求。
b.測量定位綜合管廊正梯形管片結構1和倒梯形管片結構2的安裝位置,測量精度滿足施工要求。
c.運輸車輛裝載管片結構進場,用起吊設備先按標高和平面位置吊裝正梯形管片結構1逐個就位,然后吊裝倒梯形管片結構2。
d.在倒梯形管片結構2的重力作用下壓緊膠條,膠條變形達到施工要求后,倒梯形管片結構2落至保護層上。
e.隨著管片結構安裝就位,需要利用水泥砂漿與高雙組份聚硫密封膠及時進行管節接縫處的勾縫與封堵處理。
f.結構保護層施工完成后,兩側必須對稱回填。
其中,所述步驟(c)中管片結構的吊裝均采用垂直吊裝的方式進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