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地鐵車站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地鐵車站鋼管柱與中板節點構造。
背景技術:
地鐵車站是城市軌道交通路網中一種重要的建筑物,它是供旅客乘降,換乘和候車的場所。蓋挖法是當地下工程明做時需要穿越公路、建筑等障礙物而采取的新型工程施工方法,具體是由地面向下開挖至一定深度后,將頂部封閉,其余的下部工程在封閉的頂蓋下進行施工。主體結構可以順作,也可以逆作。采用蓋挖法在上硬下軟地層施工地鐵車站時,施工難度較大。如對位于青島市的五四廣場車站進行施工時,該車站所處施工區域為為上硬下軟地層,該地層的上部為土層且其下部為基巖,車站頂板以上覆土厚度約為5.3米,頂板以下基坑深度約為13米,基坑寬度為45.8米,待鉆爆石方9萬m3。并且,對該地鐵車站基坑進行開挖施工之前,為確保車站主體結構的穩固性,在車站主體結構的中部由前至后施工多根鋼管柱,并且各鋼管柱中部與所施工地鐵車站內的中板或橫梁緊固連接。傳統施工過程中,鋼管柱與中板(位于地鐵車站內的頂板與底板之間)的支撐梁(以下簡稱中板梁)之間的節點一般采用牛腿形式,牛腿澆筑于中板梁內,中板或橫梁的主筋與牛腿鋼板焊接連接,然后澆筑混凝土。上述傳統的施工方法存在節點處鋼筋焊接量大,消除二次殘余應力的工藝復雜,容易使鋼管柱節點處的變形大造成質量隱患,并且人工投入工作量大,鋼材使用量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地鐵車站鋼管柱與中板節點構造,其構造簡單、設計合理且加工制作及施工簡便、使用效果好,節點施工時無焊接作業,經濟實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地鐵車站鋼管柱與中板節點構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軸套裝在鋼管柱上的圓形托盤,所述鋼管柱位于所施工地鐵車站的內側中部且呈豎直向布設,所述圓形托盤呈水平布設;所施工地鐵車站的主體結構包括底板、兩個分別布設在所述底板左右兩側上方的側墻、位于所述底板正上方的頂板和一個布設在所述頂板與所述底板之間的中板,所述底板、所述頂板和所述中板的左右兩側均與所述側墻連接為一體;所述鋼管柱的上下部分別固定在所述頂板和所述底板上,所述中板中設置有呈水平布設的中板梁,所述中板梁支撐于圓形托盤上,所述圓形托盤位于中板梁下方,所述鋼管柱從中板梁內穿過;所述圓形托盤卡裝在鋼管柱上。
上述一種地鐵車站鋼管柱與中板節點構造,其特征是:所述圓形托盤焊接固定在鋼管柱上。
上述一種地鐵車站鋼管柱與中板節點構造,其特征是:所述圓形托盤包括下圓環形板、位于下圓環形板正上方的上圓環形板和多個支撐于下圓環形板與上圓環形板之間的支撐件,多個所述支撐件沿圓周方向均勻布設,所述下圓環形板和上圓環形板均呈水平布設。
上述一種地鐵車站鋼管柱與中板節點構造,其特征是:多個所述支撐件均為呈豎直向布設的支撐板。
上述一種地鐵車站鋼管柱與中板節點構造,其特征是:所述支撐板為鋼板,所述下圓環形板與上圓環形板均為鋼板。
上述一種地鐵車站鋼管柱與中板節點構造,其特征是:每個所述支撐板與下圓環形板和上圓環形板之間均以焊接方式進行固定連接。
上述一種地鐵車站鋼管柱與中板節點構造,其特征是:所述下圓環形板和上圓環形板均焊接固定在鋼管柱上,每個所述支撐板的內側壁均焊接固定在鋼管柱上。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結構簡單且加工制作簡便,投入成本較低。
2、結構設計合理,包括同軸套裝在鋼管柱上的圓形托盤,采用圓形托盤對中板梁進行支撐,并且圓形托盤位于中板梁下方。
3、施工簡便且使用效果好,對鋼管柱與中板梁之間的節點進行施工時,沒有任何焊接作業,鋼構件不會受熱變形,能有效避免因鋼管柱節點處的變形大造成的質量隱患,并且人工投入工作量小,鋼材使用量小,相比傳統節點節省鋼材65.4%。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構造簡單、設計合理且加工制作及施工簡便、使用效果好,節點施工時無焊接作業,經濟實用。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鋼管柱與圓形托盤的連接狀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鋼管柱; 2—圓形托盤; 2-1—下圓環形板;
2-2—上圓環形板; 2-3—支撐件; 3—中板梁。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同軸套裝在鋼管柱1上的圓形托盤2,所述鋼管柱1位于所施工地鐵車站的內側中部且呈豎直向布設,所述圓形托盤2呈水平布設;所施工地鐵車站的主體結構包括底板、兩個分別布設在所述底板左右兩側上方的側墻、位于所述底板正上方的頂板和一個布設在所述頂板與所述底板之間的中板,所述底板、所述頂板和所述中板的左右兩側均與所述側墻連接為一體;所述鋼管柱1的上下部分別固定在所述頂板和所述底板上,所述中板中設置有呈水平布設的中板梁3,所述中板梁3支撐于圓形托盤2上,所述圓形托盤2位于中板梁3下方,所述鋼管柱1從中板梁3內穿過;所述圓形托盤2卡裝在鋼管柱1上。
本實施例中,所述圓形托盤2焊接固定在鋼管柱1上。
如圖2所示,所述圓形托盤2包括下圓環形板2-1、位于下圓環形板2-1正上方的上圓環形板2-2和多個支撐于下圓環形板2-1與上圓環形板2-2之間的支撐件2-3,多個所述支撐件2-3沿圓周方向均勻布設,所述下圓環形板2-1和上圓環形板2-2均呈水平布設。
本實施例中,多個所述支撐件2-3均為呈豎直向布設的支撐板。
并且,所述支撐板為鋼板,所述下圓環形板2-1與上圓環形板2-2均為鋼板。
本實施例中,每個所述支撐板與下圓環形板2-1和上圓環形板2-2之間均以焊接方式進行固定連接。
并且,所述下圓環形板2-1和上圓環形板2-2均焊接固定在鋼管柱1上,每個所述支撐板的內側壁均焊接固定在鋼管柱1上。
實際施工時,對所述中板梁3進行施工之前,先在鋼管柱1上固定圓形托盤2。對鋼管柱1與中板梁3之間的節點進行施工時,只需對中板梁3進行施工,并使鋼管柱1從中板梁3內穿過即可,施工成型的中板梁3位于中板梁3下方。因而,實際施工簡便,對鋼管柱1與中板梁3之間的節點進行施工時,沒有任何焊接作業,施工量小,施工簡便、快速。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