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綠化雨水口模塊,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滯留滲透作用的綠化雨水口模塊。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正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對雨水的生態利用。如果在城市建設中,注意發展雨水收集和利用工程,把原來被排走的雨水留下來利用,不僅增加了水資源,也是節約自來水的措施。另外,城市建設中的綠地雨水口基本都采用硬基礎處理的形式,表面覆蓋樹脂篦子或鑄鐵篦子,影響觀感,并且只有排水的功能,而沒有起到雨水收集的作用。因此,研究出一種適用于城市各類綠地的綠化雨水口模塊具有重要意義,以方便施工中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具有滯留滲透作用的綠化雨水口模塊,既有利于雨水的排水與收集,又能起到綠地中雨水口的美化作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具有滯留滲透作用的綠化雨水口模塊,所述綠化雨水口模塊包括設置在綠地雨水口的雨水收集箱體以及嵌掛在所述雨水收集箱體上沿的蓋板箱,所述雨水收集箱體的內徑大于所述蓋板箱的外徑,所述雨水收集箱體的深度大于所述蓋板箱的深度,所述雨水收集箱體的底部設有導水盲管,所述蓋板箱的底板上設有透水孔,所述蓋板箱的上沿設有掛槽結構,所述蓋板箱內自下而上依次鋪設有石料濾層、無紡布層、生態滯留土層,所述生態滯留土層種植有植物。
優選地,所述雨水收集箱體、蓋板箱的形狀均為六面體形。
優選地,所述雨水收集箱體、蓋板箱的材質均為樹脂。
優選地,所述石料濾層的厚度為200mm,所述無紡布層的厚度為2~2.5mm,所述生態滯留土層的厚度大于等于300mm。
優選地,所述雨水收集箱體下設有素混凝土基礎墊層,所述素混凝土基礎墊層的厚度為100mm。
優選地,所述雨水收集箱體的深度為800mm,所述蓋板箱的深度為500mm,并且所述透水孔的孔徑小于20mm。
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本實用新型的具有滯留滲透作用的綠化雨水口模塊通過上下兩層蓋板與箱體的獨立設置有利于雨水的滯留、滲透、儲存、轉輸處理,也方便檢修,既可減少現場基礎的砌筑,節約成本,又可避免硬質雨水口擺放在綠地中的景觀效果沖突,增強了軟景美觀性;同時起到排水收水的作用。該綠化雨水口模塊安裝簡單,成本較低,且與傳統的雨水口相比更能與周圍綠地和諧融合。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綠化雨水口模塊安裝后俯視示意圖;
圖2為綠化雨水口模塊結構示意圖;
圖3為綠化雨水口模塊安裝示意圖;
圖4為蓋板箱結構示意圖;
圖5為雨水收集箱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具有滯留滲透作用的綠化雨水口模塊,如圖1~圖5所示,其中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具體地,所述綠化雨水口模塊包括設置在綠地雨水口的雨水收集箱體2以及嵌掛在所述雨水收集箱體2上沿的蓋板箱6,所述雨水收集箱體2的內徑大于所述蓋板箱6的外徑,所述雨水收集箱體2的深度大于所述蓋板箱6的深度。所述雨水收集箱體2的底部設有導水盲管7,所述蓋板箱6的底板上設有透水孔9,所述蓋板箱6的上沿設有掛槽結構1。所述蓋板箱6內自下而上依次鋪設有石料濾層5、無紡布層4、生態滯留土層3,所述生態滯留土層8種植有植物。
如圖1所示,所述綠化雨水口模塊設置在綠地雨水口,形成四周高中間低的地形,以使水匯聚在雨水口附近。優選地,所述雨水收集箱體2、蓋板箱6的形狀均為六面體形,以便于安裝成型。優選地,所述雨水收集箱體2、蓋板箱6的材質均為樹脂,采用樹脂一體成型,該形式無需磚砌邊溝,施工簡單,節省人力成本。優選地,所述雨水收集箱體2的深度為800mm,所述蓋板箱6的深度為500mm,并且所述透水孔9的孔徑小于20mm。所述雨水收集箱體2的口徑不小于長600mm*寬600mm,所述蓋板箱6的口徑比所述雨水收集箱體2略小,便于蓋板箱6嵌套在所述雨水收集箱體2內。
如圖2、圖3所示,所述雨水收集箱體2的內徑大于所述蓋板箱6的外徑,所述雨水收集箱體2的深度大于所述蓋板箱6的深度,保證所述蓋板箱6能夠完全放入所述雨水收集箱體2內,且保證所述雨水收集箱體2的下部還留有部分空間,用于儲存水。
如圖4所示,所述蓋板箱6的上沿設有掛槽結構1,所述掛槽結構1類似于卷邊,與掛鉤類似,通過掛槽結構1將蓋板箱6的上沿掛在所述雨水收集箱體2的上沿,通過在蓋板箱6內部填充石料、土壤,在重力作用下不僅結構穩定,而且易于安裝和維護。
所述蓋板箱6內自下而上依次鋪設有石料濾層5、無紡布層4、生態滯留土層3,所述石料濾層5、無紡布層4能夠有效過濾雨水中帶來的雜質。所述生態滯留土層8種植有植物,所述蓋板箱6的底板上設有透水孔9,最下置石料濾層5,覆蓋無紡布層4,上面要求為透水性好并滿足《城市綠化工程施工驗收規范》的生態滯留土層3,所述生態滯留土層3深度不小于300mm,綠化品種則選用耐污耐澇的植物。所述綠化雨水口模塊不小于600mm,生態滯留土層3的厚度不小于300mm,方便上層植物進行組團搭配。
優選地,所述石料濾層5的厚度為200mm,所述無紡布層4的厚度為2~2.5mm,所述生態滯留土層3的厚度大于等于300mm。所述石料濾層5中碎石的粒徑大于22.4mm,大于透水孔9的孔徑,且不得含有黏土及其它雜質。其中碎石可以不必為級配碎石,只需有大的疏水孔徑即可,作用為過濾及透水。所述生態滯留土層3包括原土、草炭土及蛭石,并且所述原土、草炭土、蛭石的體積比為7:2:1。通過設置生態滯留土層3,利用該土質的過濾與吸附作用,能夠將雨水暫時儲存而后慢慢滲透到石料輔層來控制雨水量。
進一步,如圖4、圖5所示,所述雨水收集箱體2的底部設有導水盲管7,所述蓋板箱6的底板上設有透水孔9,以利于排水。尤其在高層居住區項目,園區基本建設在地下車庫頂板上,做透水鋪裝仍需敷設導水盲管及時將水引走。所述雨水收集箱體2底部的導水盲管7能夠有效疏水。優選地,所述雨水收集箱體2直接放在綠地中的豎向低點,并且所述雨水收集箱體2下設有素混凝土基礎墊層,將素混凝土基礎墊層的厚度設置為100mm,以防止與周邊綠化產生沉降。
對于大型綠地,設置傳統的600*300的雨水口,影響景觀效果,且排水口較小,容易積水;而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綠化雨水口模塊,可實現多組組裝設置,既美觀又實用,可適用于各類綠地中的雨水排水收集。當路面、廣場水匯流至綠化帶,綠化帶中無需再砌筑硬質基礎的排水溝,直接在下層基礎上安放單個或多個綠化雨水口模塊,代替傳統的雨水口,由于上面種植綠化植物,形成類似于下沉綠地的效果,且所述綠化雨水口模塊具有安裝簡單、成本較低的特點,比起傳統的雨水口,更能與周圍綠地和諧融合。
進一步,本實用新型的綠化雨水口模塊之所以能夠產生上述滯留、滲透雨水效果的原理如下:
如圖3所示,當下雨天雨水匯集在低洼的綠地雨水口時,雨水依次經過蓋板箱6內的生態滯留土層3、無紡布層4、石料濾層5,過濾雜質后的雨水經過透水孔9流入到所述雨水收集箱體2進行收集,同時還可以通過設置在所述雨水收集箱體2底部的導水盲管7將雨水排走,以進行資源化利用。
本實用新型的具有滯留滲透作用的綠化雨水口模塊通過上下兩層蓋板與箱體的獨立設置有利于雨水的滯留、滲透、儲存、轉輸處理,也方便檢修,既可減少現場基礎的砌筑,節約成本,又可避免硬質雨水口擺放在綠地中的景觀效果沖突,增強了軟景美觀性;同時起到排水收水的作用。該綠化雨水口模塊安裝簡單,成本較低,且與傳統的雨水口相比更能與周圍綠地和諧融合。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