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滲水構造,具體涉及一種雨水豎向滲透構造,屬于建筑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我國中部地區存在深厚的密實黏土,而在東南沿海地區大部分區域亦廣泛存在深厚的軟弱土,密實黏土及軟弱土均具有低滲透性,雨水很難向下滲透。由此,在這些區域設置透水地面時,通過地面下滲的雨水只能通過上部較薄的耕植土或雜填土進行水平向滲透。在暴雨期間,除少數的河網密布地區外,僅通過排水系統、地表頂部較薄土層的水平向滲透,而無豎向的滲透構造,很難解決短時間、大排量的排水需求。
因此,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確有必要提供一種創新的雨水豎向滲透構造,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所述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雨水滲透速度快,并具有過濾功能的雨水豎向滲透構造。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雨水豎向滲透構造,其包括豎管、濾管、上部碎石過濾段、中部砂石過濾段以及下部碎石過濾段;其中,所述豎管的上端與濾管連接;所述上部碎石過濾段填充于濾管內,中部砂石過濾段和下部碎石過濾段自上而下依次填充于豎管內。
本實用新型的雨水豎向滲透構造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濾管包括管壁,于管壁外側設有與管壁垂直的水平翼緣;管壁橫截面呈圓形,其上設有小孔。
本實用新型的雨水豎向滲透構造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上部碎石過濾段由若干尼龍網包裹,且從上到下的尼龍網內的碎石粒徑由大到小,尼龍網的網眼亦由大到小。
本實用新型的雨水豎向滲透構造還設置為:所述濾管的頂部鋪設有能拆卸的雨水格柵或為能掀取的透水路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 建造簡單,成本不高,但具有較好的適應性。特別是對無城市雨水排水管道的城市周邊區域、綠地公園等地方,可以有效進行雨水排放,可以作為雨水管網的有效補充。
2. 其設有數個由尼龍網包裹的上部碎石過濾段,可以有效地阻擋垃圾下滲,并且通過將尼龍網包裹取出,進行碎石換取或沖洗,可以對附著的垃圾進行有效清理。
3. 其通過設置濾管,可以有效避免換取上部碎石過濾段時,出現管孔上部縮徑或塌孔,所述濾管外側的翼緣與外部土體充分接觸,避免濾管因重力作用或雨水沖刷排水時向下沉降。濾管管壁上孔洞可以使濾管周邊土層中的雨水一并流入管孔內。
4. 其中部設置砂石過濾段,即可使雨水順利下滲,又可避免周邊土體顆粒進入豎管而導致豎管堵塞,豎管底部設置碎石過濾段,可避免因顆粒過細被底部地層中的水流沖走,亦可防止豎管內中部砂石過濾段的粗砂因雨水下滲帶入下部土層中。
5. 可有效踐行海綿城市,通過層層過濾,使得干凈的雨水進入透水地層,對地下水進行有效補充。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雨水豎向滲透構造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沿A-A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說明書附圖1和附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雨水豎向滲透構造,其由豎管1、濾管2、上部碎石過濾段3、中部砂石過濾段4以及下部碎石過濾段5等幾部分組成。
其中,所述豎管1能將雨水由地表進入具有較好滲透性的地層,其上端與濾管2連接。
所述上部碎石過濾段3填充于濾管2內,中部砂石過濾段4和下部碎石過濾段5自上而下依次填充于豎管1內。
進一步的,所述濾管2包括管壁21,管壁21外側設有與管壁21垂直的水平翼緣22。該管壁22橫截面呈圓形,其上設有小孔23。
所述上部碎石過濾段3由若干尼龍網31包裹,且從上到下的尼龍網31內的碎石粒徑由大到小,尼龍網31的網眼亦由大到小。
所述濾管2的頂部鋪設有能拆卸的雨水格柵6或為能掀取的透水路面6。
以上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創作,凡在本創作的精神及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創作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