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地下城市綜合管廊現澆結構與預制拼裝施工方法,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用于綜合管廊的裝配式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大開挖形式施工的城市綜合管廊主要有以下幾種施工方法:①常規方法的現澆結構施工,開挖后逐步施工墊層、底板、側壁、頂板,所有構件均現澆。采用現澆結構的優點是施工成本較低,且防水效果較好,但工期較長,受天氣影響較大,要求數量較多的作業人員。②預制拼裝法,將管廊標準節分段預制,管廊標準節在工廠加工預制,養護后運送至現場吊車吊運安裝,標準節之間采用企口連接。采用預制拼裝法施工優點是施工進度較快,且不受天氣影響,管廊預制可以全天候進行;缺點是管廊預制廠一次性投資較大,且定制模板數量要求較多,否則無法滿足現場施工進度要求。管廊標準節之間應采用企口及橡膠圈密封,止水效果有限。③由裝配式住宅技術轉化的管廊裝配式施工技術,利用疊合板代替常規模板作為混凝土成型工具。此方法優點是降低模板工作量,加快施工進度,但疊合板均為一次性投入,無法二次周轉,對成本增加較大,且疊合板需要由工廠預制,運輸成本較高。
城市綜合管廊一般在新規劃城區道路或老城區改造中建設,大開挖+支護形式相比于盾構或地下開挖有無可比擬的成本優勢,但是大開挖對周邊建筑、道路的影響較大,故工期一般較短,在采用現澆形式施工時,工期壓力非常大,成本、工期無法平衡,易造成失控。而采用預制拼裝管廊需要新建管廊預制加工廠或從外地加工廠運輸至現場,成本較高,可行性較低。
在此情況下,需要對城市綜合管廊的施工提出一種新的分片裝配式管廊施工方法,在不提高成本、降低管廊結構施工質量的條件下提高管廊的施工進度,將裝配式拼裝構件獨立于現場制作,結合現場現澆結構進行施工,以縮短施工工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通過將占用工期最長的管廊側壁預制加工,合理設置施工縫位置,解決以往現澆管廊施工中側壁鋼筋、埋件、模板施工耗時過長的缺陷,同時提高側壁的施工質量的一種用于綜合管廊的裝配式的施工方法。
本發明的一種用于綜合管廊的裝配式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驟:
一種用于綜合管廊的裝配式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驟:
步驟一、拼裝構件加工場地施工;根據工期要求,計算每日需加工構件數量,規劃加工場面積,對加工場進行平整,構件加工區需澆筑加工地坪(1),加工地坪(1)需兩次壓光抹平,保證表面平整度;加工地坪(1)的長度、寬度根據構件分段長度確定,標準節可以分10m一段進行制作;
步驟二、定制模板加工、外模板安裝;首先,根據管廊底板與側壁的結構尺寸,制作定型模板,模板制作后,在加工地坪(1)上安裝構件外側模板,安裝外側模板前需在地坪上鋪隔離材料,如毛氈、塑料膜;
步驟三、構件鋼筋等安裝;外側模板安裝完后,根據設計圖紙鋪設管廊側壁鋼筋和底板、頂板預留插筋,安裝側壁預埋件、施工縫止水鋼板(3),焊接接地極,預留吊環(4);
步驟四、內模板等安裝;以上工作完成后,安裝內側模板,加固,隱蔽驗收;
步驟五、混凝土澆筑、養護、拆模;隱蔽驗收后,進行混凝土澆筑工作,及時養護,養護時間根據圖紙及規范要求確定;
步驟六、構件倒運、翻轉、安裝;構件養護期到后,方可運送至現場進行安裝工作,一般一個標準段長度為30m,共需6片預制構件;安裝前現場應定位放線,布置好構件擺放邊線,防止吊裝偏位;
步驟七、剩余現澆結構施工;預制構件擺放就位后,進行施工縫部分的結構施工。底板和頂板的鋼筋采用焊接連接;底板與頂板分二次施工,先施工底板,再搭設底板支撐系統,安裝頂板模板,施工頂板混凝土。
所述步驟二中定型模板采用方鋼制作框架,木塑板制作面層制成。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過將占用工期最長的管廊側壁預制加工,合理設置施工縫位置,解決以往現澆管廊施工中側壁鋼筋、埋件、模板施工耗時過長的缺陷,同時提高側壁的施工質量,降低管廊施工成本,快速、高效的完成管廊結構的施工工程。(2)、將裝配式拼裝構件獨立于現場制作,結合現場現澆結構進行施工,以縮短施工工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中預制構件制作側視圖。
圖2是本發明中預制構件就位后與現澆結構示意圖。
圖中:加工地坪(1)、管廊側壁預制構件(2)、施工縫止水鋼板(3)、吊環(4)、底板(5)、頂板(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實施例。
本發明的一種用于綜合管廊的裝配式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驟:
1)拼裝構件加工場地施工
首先根據工期要求,計算每日需加工構件數量,規劃加工場面積,對加工場進行平整。構件加工區需澆筑加工地坪(1),地坪需兩次壓光抹平,保證表面平整度;加工地坪(1)的長度、寬度根據構件分段長度確定,標準節可以分10m一段進行制作。
2)定制模板加工、外模板安裝
本發明的原理就是將管廊側壁作為管廊側壁預制構件(2)進行加工,將側壁放倒制作,可以減少模板需求量,同時提高側壁施工的埋件平整度,側壁的垂直度,降低水平施工縫施工時容易出現的漏振現象。
首先,根據管廊底板與側壁的結構尺寸,制作定型模板,定型模板可以采用方鋼制作框架,木塑板制作面層,或直接定制鋁合金模板配合支撐體系。模板制作后,在加工地坪(1)上安裝構件外側模板,安裝外側模板前需在地坪上鋪隔離材料,如毛氈、塑料膜。
3)構件鋼筋等安裝
外側模板安裝完后,根據設計圖紙鋪設管廊側壁鋼筋和底板、頂板預留插筋,安裝側壁預埋件、施工縫止水鋼板(3),焊接接地極,預留吊環(4)。
4)內模板等安裝
以上工作完成后,安裝內側模板,加固,隱蔽驗收;
5)混凝土澆筑、養護、拆模
隱蔽驗收后,進行混凝土澆筑工作,及時養護,養護時間根據圖紙及規范要求確定。
6)構件倒運、翻轉、安裝
構件養護期到后,方可運送至現場進行安裝工作,一般一個標準段長度為30m,共需6片預制構件。安裝前現場應定位放線,布置好構件擺放邊線,防止吊裝偏位。
7)剩余現澆結構施工
預制構件擺放就位后,進行施工縫部分的結構施工。底板和頂板的鋼筋采用焊接連接。底板(5)與頂板(6)分二次施工,先施工底板(5),再搭設底板支撐系統,安裝頂板模板,施工頂板混凝土。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