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后注漿樁基及其注漿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西北偏遠地區電力輸送成本高,電力供應不足,但常年日照時間長,多采用太陽能和傳統電力輸送相結合的方式為當地居民供電,大量的太陽能光伏電池板需要固定支撐,太陽能光伏電池板面積大,造價高,承重要求高,但常規樁承載力有限,現有的處理方式是對樁基進行固結,以增加樁的承載力并減小樁的變形沉降。采用實心方樁用于支撐太陽能光伏電池板,方樁中心設有導管,混凝土從導管中注入,從方樁的樁頭流到樁尖,樁尖上設有噴嘴,混凝土通過噴嘴上設有孔和閥,滲透到樁尖周圍,比如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1020135010.3,名稱為:預制樁端頭注漿噴嘴,錐形體上端的螺旋口31與超高壓注漿泵連接,水泥漿從噴嘴孔21中噴出,均勻滲透在樁體端部四周,固結形成樁基,混凝土在地質內的滲透范圍有限,導致所形成的樁基橫截面較小,且樁基成型后混凝土存在局部離析、蜂窩等缺陷,樁基的橫截面是樁體承載力的受力面,當向樁頭施加的壓力遠遠超過樁基橫截面所能承受的承載力時,樁體會整體下沉,或產生漂移,導致樁位不穩,嚴重影響太陽能光伏電池板的正常使用,以及其他承載物的正常運轉。
西北山區地質中巖石較多,地質偏硬,傳統的后注漿灌注樁(包括常規的軟土地區使用的樁端后注漿注漿器無法插入)在做樁基時,很難直接夯入到地質內,即使進入到地質內部以后,樁尖(樁基)受到巖石擠壓作用也往往會造成損壞,樁基存在局部離析、蜂窩等缺陷,難以形成穩定結實的樁基,導致樁基支撐力不足,現有的方法是采用鉆孔,然后注漿的方法,但該方法施工復雜,工程造價高,且減小了樁基的強度,帶來質量隱患,樁底后注漿工藝在一些軟土地基中經常被使用,但其施工效果一直不理想,一般注漿成功率在60%左右。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號為201220149966.8的專利,公開了一種樁底后注漿裝置,由樁端和樁側的預埋注漿導管及后注漿管閥壓入水泥漿,通過漿液的滲透、劈裂壓密等方式,加固泥皮和樁底沉渣,改善樁土界面,并使樁周一定范圍內的土體得到加固,土體強度增加,增大樁側摩阻力和端承力,從而大幅度地提高單樁極限承載力和減少沉降量。其不足之處是,該專利雖然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樁基與土體之間對抗力,僅在注漿導管周圍的土體內,滲透、劈裂壓密等方式在巖石地質中不足以使注漿導管和周圍較大面積的土質緊密接觸,形成較大的對抗力,從而致使注漿導管周圍局部范圍內形成樁基,若遇到外部阻力仍然會存在支撐力不足導致樁體斷裂,甚至樁基連根拔起的問題。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為201510961230.9的專利,公開了一種預制后注漿異型樹根樁及其施工方法,該專利是對既有的建筑物地基進行加固,利用異型樹根樁,當樁尖入土后達到設計標高時,通過樁頂中心處預留的鋼管向樁端處泵入高壓水泥漿或其他漿液,固結樁端周圍一定范圍內的土體,從而提高樁端的承載力。其不足之處在于,從該專利的附圖2中可知用于注漿的樁尖遠遠小于樁端截面,那么在使用中特別是巖石等硬質圖層中,會導致樁尖噴射的漿體不足以充分的深入到樁端所在的周圍土體中,致使樁端與周圍土體所形成的樁基的體積較小,不足以支撐樁體的重量,會致使樁體易傾斜或歪倒。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為2008101962427,公開了一種樁底后注漿方法,包括在鉆孔灌注樁施工過程中,在樁底預置注漿管路、注漿步驟。該發明注漿效果好,注漿成功率高。其不足之處在于,注漿器進料端裝與注漿管路連接的單向閥,注漿器管子壁外周設有多個出漿孔,漿體從注漿器管子壁外周上的出漿孔中流出,與周圍土體融合在一起形成樁基,鑒于注漿器管子直徑較小,這種方法所形成的樁基仍然不是很大,與土體粘合范圍不大,導致樁端周圍所形成的樁基不大,影響單個樁的支撐力和穩定性。
中國發明專利,授權公告號:CN100350104C,授權公開日:2007年11月21日,名稱:帶高壓旋噴樁尖的同步組合樁的施工方法,該專利的具體實施方式中公開了高壓旋噴樁尖包括樁尖2、與樁尖2一同旋轉的旋轉體3、和將樁尖2與旋轉體3鎖定到預制管樁1樁端的鎖定裝置4。樁尖2與旋轉體3和旋轉動力系統5相連,通過旋轉動力系統5的旋轉,帶動旋轉體3進行旋轉。在旋轉體3上有可以向外噴射水泥漿的高壓噴嘴6,高壓噴嘴6通過高壓注漿管與外部的高壓注漿泵7相連。其不足之處在于:該專利雖然能夠通過旋轉動力系統5和高壓注漿泵7使旋轉體3旋轉并通過高壓噴嘴6噴射水泥漿,射流切割土體,并將水泥漿體均勻地注入到地基土中,使土體先軟化,后固化、強化,形成水泥土樁;但這一過程中需要配備動力設備高壓注漿泵7和旋轉動力系統5,增加能源損耗,且步驟繁瑣,噴射后需將旋轉動力系統5拿出來,較適于樁徑較大的樁體,方便旋轉動力系統5的進出,對于樁徑較小的樁體,一方面成本高,另一方面樁體內部空間不足以容納旋轉動力系統5,從而致使該專利不可行;旋轉體3的高壓噴嘴6噴射出的水泥漿與旋轉體3周圍的土體形成固結,而樁尖3僅起到了在沉樁過程中將樁體引導到土體中的作用,樁尖周圍以及下部并沒有水泥漿與土體形成的固結塊,當樁體的承載力較大時,樁尖作為最底部的支撐體,由于周圍沒有和土體形成的固結塊,導致樁尖易漂移下沉,而樁尖對樁體的引導作用,進而會帶來樁體本身不同程度的下沉或漂移。
技術實現要素:
1.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樁基橫截面不大致使支撐力不足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后注漿樁基及其注漿方法。它所成型的樁基可以實現橫截面大,支撐力大,可以滿足太陽能光伏電池板的承載力需求。
2.技術方案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后注漿樁基,包括注漿口,還包括樁基管和旋轉中間體,旋轉中間體的一端與注漿口連通,旋轉中間體的另一端外側與樁基管連通,樁基管的外側分布有樁基孔。
漿體從樁基孔內噴射出去,形成接觸面大,性能牢固和承載力足的樁基。
優選地,注漿口與注漿管可拆卸式連通,便于樁體施工,可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工作,靈活性大。
優選地,還包括樁基內膽,中間體的另一端與樁基內膽連接,樁基內膽位于樁基管內部,樁基內膽的外側上設有樁基內膽孔,漿體能夠噴射的更遠,從而形成更為廣泛的噴射面,即可以形成的成型樁基橫截面更大,承載力更強。
優選地,所述的旋轉中間體為軸承,軸承內圈的一端與注漿口連通,軸承內圈的另一端與樁基內膽連接,軸承外圈與樁基管連通,樁基管的旋轉,從而將漿體噴射出去,形成截面大、承載力足和穩固的成型樁基。
優選地,樁基管的形狀為柱狀,柱狀的樁基管外側上均勻設有樁基孔,柱狀的樁基管便于打入到較為土質較為堅硬的土體內,從而不會損壞樁基結構本身,大大提高了樁體一次性安裝成功率,不需要返工。
優選地,樁基管的內側設有分隔條,分隔條加劇了漿體在樁基管內的撞擊和分割,為從樁基孔內噴射出去的漿體束提供更大的噴射力,從而增大接觸面,以使成型樁基承載力足,更為穩固。
一種后注漿樁基的注漿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構建以上所述的一種后注漿樁基;
B、將樁基打入預制樁的位置,注漿口與注漿管連接;
C、通過注漿管向注漿口中注漿;
D、漿體經過注漿口和旋轉中間體進入樁基管中;
E、由于漿體的沖擊作用,與旋轉中間體連通的樁基管發生旋轉;
F、樁基管發生旋轉后,漿體隨著基管旋轉,從樁基管的樁基孔內噴射出去;
G、漿體噴射到樁基管外側和周圍的土體中,與土體固結在一起,形成樁基。
優選地,漿體經過注漿口和旋轉中間體進入樁基管后,由于漿體的沖擊作用,與旋轉中間體連通的樁基管發生旋轉,漿體受到分隔條的撞擊作用,被打散,發生反向運動,漿體樁隨著基管旋轉,從樁基管的樁基孔內噴射出去。
優選地,漿體經過注漿口和旋轉中間體進入樁基內膽中,從樁基內膽的樁基內膽孔噴射到樁基管內,受到漿體的沖擊作用,樁基管發生旋轉,漿體隨著基管旋轉,從樁基管的樁基孔內噴射出去。
優選地,所述的旋轉中間體為軸承,軸承內圈的一端與注漿口連通,軸承內圈的另一端與樁基內膽連接,軸承外圈與樁基管連通。
3.有益效果
采用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一種后注漿樁基,軸承的一端與注漿口連通,另一端與樁基管連通,樁基管的外側分布有樁基孔,利用軸承的旋轉作用,將漿體均勻滲透到土層中,形成牢固的樁基;
(2)本發明的一種后注漿樁基,樁基管的內側設有分隔條,漿體受到分隔條的阻力后,發生反向運動,形成更大的阻力,能夠更加廣泛的擴散到更深遠的土層中,形成更為牢固的樁基;
(3)本發明的一種后注漿樁基,樁基管的形狀不受限,樁基管相隔均勻距離設有樁基孔,漿體從樁基孔中滲出后,四散到土層內,為形成牢固樁基作準備,能夠適應多種地質情況的需要;
(4)本發明的一種后注漿樁基的施工方法,施工過程簡便,利用軸承的旋轉作用,實現漿體的自動滲透;
(5)本發明的結構原理簡單、制作成本低、易于實現。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樁基內膽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樁基立體圖;
圖3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樁基俯視圖;
圖4為圖3的剖視圖;
圖5為實施例1的主視圖;
圖6為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立體圖;
圖7為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俯視圖;
圖8為圖7的剖視圖;
圖9為帶有軸承的后注漿樁基。
圖中:
1、注漿口;2、旋轉中間體;3、樁基內膽;31、樁基內膽孔;32、樁基內膽底;4、樁基管;41、樁基孔;42、分隔條;43、樁基底;5、軸承;51、軸承內圈;52、軸承外圈。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內容,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詳細描述。
本發明所稱的漿體為混凝土、水泥漿等其他任何可以增大土體強度和密度的材料,樁基管4、樁基內膽3和分隔條42均由鋼板制作而成。
如圖1-5所示,一種后注漿樁基,包括注漿口1,還包括樁基管4和旋轉中間體2,旋轉中間體2的一端與注漿口1連通,旋轉中間體2的另一端外側與樁基管4連通,樁基管4的外側分布有樁基孔41。
漿體從注漿口1受重力作用經過旋轉中間體2,旋轉中間體2因受到漿體的沖擊作用,旋轉中間體2的外側與內側發生相對轉動,漿體進入樁基管4后,撞擊樁基管4,樁基管4與旋轉中間體2外側連通,進而使得樁基管4與旋轉中間體2相對轉動加劇,將漿體從樁基孔41內噴射出去,分散開來,一方面擴大了漿體與土體的接觸面,另一方面使得漿體充分與樁基管4周圍的土體接觸,兩者共同作用,形成接觸面大,性能牢固和承載力足的樁基。
注漿口1用于漿體的流入,向未成形的樁基結構輸送漿體;樁基管4作為成型樁基的中心,主要起到以下作用:1、利用樁基孔41將漿體噴射到土體中以形成牢固的成型樁基;2、當樁體承載物體時,作為樁基的中心,和周圍的固結體(漿體與土體結合所形成)一起起到穩定樁基的作用,以使樁體整體不漂移,且不下沉;3、和旋轉中間體2形成劇烈的相對運動,以使噴射出去的漿體噴射的更遠,進而使得形成的固結體更大;4、為漿體的流動旋轉提供空間;旋轉中間體2作為漿體的一方面用于向樁基管4中輸送漿體,另一方面旋轉中間體2內外側之間的相對轉動,從而為漿體的噴射提供力量,而不需要外部動力設備的參與。
樁基管4與旋轉中間體2發生相對轉動,不需要外部動力設備的參與,節省了能源,樁基管4的轉動使得漿體受到的旋轉力更大,從而可以在土體中噴射的更遠,形成的噴射面更大,進而使得成型后的樁基橫截面相較于普通噴嘴滲透作用形成的樁基橫截面更大,進而增大了樁體的承載力,且不易發生下沉和漂移;樁基管4上的樁基孔41一方面可以將漿體噴射到土體中去,另一方面,樁基孔41分布的越多,漿體被分割的更密,從樁基孔41中噴射出來的漿體所形成的束狀漿體越多,從而使得漿體可以和土體充分接觸,進而促進兩者的緊密結合,避免樁基成型后存在局部離析、蜂窩等缺陷,形成穩定結實的樁基,大幅提高了注漿成功率,理論上可實現漿成功率100%。
注漿口1與注漿管可拆卸式連通,注漿管向注漿口1輸送漿體,可拆卸式的連接方式,便于樁體施工,可選擇一次性樁基和樁體共同安裝到位,也可以采用先成型樁基再安裝樁體的方式,可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工作,靈活性大,給實際工作留有變通的余地。
還包括樁基內膽3,中間體2的另一端與樁基內膽3連接,樁基內膽3位于樁基管4內部,樁基內膽3的外側上設有樁基內膽孔31。
漿體在樁基內膽3內受到撞擊和分割,樁基內膽孔31對漿體起到一次分割的作用,被分割的漿體從樁基內膽孔31噴射到樁基管4內后,再次受到撞擊和分割,從樁基孔41噴射出去后,形成更多的漿體束,充分與土體接觸,更進一步避免了樁基成型后存在局部離析、蜂窩等缺陷的問題,形成穩定結實的樁基,提高注漿成功率,且受到過兩次撞擊的漿體,具有更大的噴射力,能夠噴射的更遠,從而形成更為廣泛的噴射面,即可以形成的成型樁基橫截面更大,承載力更強。
樁基管4底部設有樁基管底43,樁基內膽3底部設有樁基內膽底(32),以免漿體直接沖擊樁基管底43,造成漿體匯集在樁基管底43內,降低漿體的噴射力,不能及時噴射出去,最終堵塞樁基管4,無法解決本發明的問題;而樁基管底43是為了避免漿體直接沖擊樁基管4底部土體,造成土體向樁基管4兩側噴涌,從而堵塞樁基孔41,難以成型截面較大,較為穩固的樁基;另外防止漿體在土體中的分布不均導致樁基形狀多樣,而致使樁體受力,由于樁基本身受力不均的,導致樁基歪斜,致使樁體歪倒的現象。
所述的旋轉中間體2為軸承5,軸承內圈51的一端與注漿口1連通,軸承內圈51的另一端與樁基內膽3連接,軸承外圈52與樁基管4連通。
軸承內圈51與軸承外圈52發生相對轉動,可以實現漿體的旋轉,樁基管4的旋轉,從而將漿體噴射出去,形成截面大、承載力足和穩固的成型樁基。
樁基管4的形狀為柱狀,柱狀的樁基管4外側上均勻設有樁基孔;柱狀的樁基管4便于打入到較為土質較為堅硬的土體內,從而不會損壞樁基結構本身,大大提高了樁體一次性安裝成功率,不需要返工。
樁基管4的內側設有分隔條;分隔條加劇了漿體在樁基管4內的撞擊和分割,為從樁基孔41內噴射出去的漿體束提供更大的噴射力,從而增大接觸面,以使成型樁基承載力足,更為穩固。
一種后注漿樁基的注漿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構建以上所述的一種后注漿樁基;
B、將樁基打入預制樁的位置,注漿口1與注漿管連接;
C、通過注漿管向注漿口1中注漿;
D、漿體經過注漿口1和旋轉中間體2進入樁基管4中;
E、由于漿體的沖擊作用,與旋轉中間體2連通的樁基管4發生旋轉;
F、樁基管4發生旋轉后,漿體隨著樁基管4旋轉,從樁基管4的樁基孔內噴射出去;
G、漿體噴射到樁基管4外側和周圍的土體中,與土體固結在一起,形成樁基。
當樁基管4內設有分隔條42時,漿體經過注漿口1和旋轉中間體2進入樁基管4后,由于漿體的沖擊作用,與旋轉中間體2連通的樁基管4發生旋轉,漿體受到分隔條42的撞擊作用,被打散,發生反向運動,漿體樁隨著基管4旋轉,從樁基管4的樁基孔內噴射出去。
當樁基內膽3位于樁基管4內時,漿體經過注漿口1和旋轉中間體2進入樁基內膽3中,從樁基內膽3的樁基內膽孔31噴射到樁基管4內,受到漿體的沖擊作用,樁基管4發生旋轉,漿體隨著基管4旋轉,從樁基管4的樁基孔內噴射出去。
實施例1
一種后注漿樁基,包括注漿口1,還包括樁基管4和旋轉中間體2,旋轉中間體2的一端與注漿口1連通,旋轉中間體2的另一端外側與樁基管4連通,樁基管4的外側分布有樁基孔41。
如圖4和5所示,樁基管4形狀均為柱狀,柱狀的樁基管4外側上均勻設有樁基孔41,柱狀的樁基管4便于打入到較為土質較為堅硬的土體內,從而不會損壞樁基結構本身,大大提高了樁體一次性安裝成功率,不需要返工。
一種后注漿樁基的注漿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構建以上所述的一種后注漿樁基;
B、將樁基打入預制樁的位置,注漿口1與注漿管連接;
C、通過注漿管向注漿口1中注漿;
D、漿體經過注漿口1和旋轉中間體2進入樁基管4中;
E、由于漿體的沖擊作用,與旋轉中間體2連通的樁基管4發生旋轉;
F、樁基管4發生旋轉后,漿體隨著樁基管4旋轉,從樁基管4的樁基孔內噴射出去;
G、漿體噴射到樁基管4外側和周圍的土體中,與土體固結在一起,形成樁基。
實施例2
如圖6-8所示,一種后注漿樁基,包括注漿口1,還包括樁基管4和旋轉中間體2,旋轉中間體2的一端與注漿口1連通,旋轉中間體2的另一端外側與樁基管4連通,樁基管4的外側分布有樁基孔41。
樁基管4為扁平狀,扁平狀的樁基管4不易變形,且受力平衡,不易漂移和下沉。如圖7所示,樁基管4的外側邊均勻分布有圓弧體44,相鄰圓弧體44銜接處的斷面45上分布有樁基孔41,漿體從注漿口1進入到樁基管4內后,跟隨樁基管4旋轉,受到圓弧體44的撞擊,從斷面45上的樁基孔41噴射出去,與周圍的土體密切結合形成固結體,進而形成截面大、承載力足的成型樁基。
一種后注漿樁基的注漿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構建以上所述的一種后注漿樁基;
B、將樁基打入預制樁的位置,注漿口1與注漿管連接;
C、通過注漿管向注漿口1中注漿;
D、漿體經過注漿口1和旋轉中間體2進入樁基管4中;
E、由于漿體的沖擊作用,與旋轉中間體2連通的樁基管4發生旋轉;
F、樁基管4發生旋轉后,漿體隨著樁基管4旋轉,受到圓弧體44的撞擊,從斷面45上的樁基孔41噴射出去;
G、漿體噴射到樁基管4外側和周圍的土體中,與土體固結在一起,形成樁基。
實施例3
本實施例的一種后注漿樁基,與實施例2相比,如圖9所示,所不同的是旋轉中間體2為軸承5,軸承內圈51的一端與注漿口1連通,軸承內圈51的另一端與樁基內膽3連接,軸承外圈52與樁基管4連通。
一種后注漿樁基的注漿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構建以上所述的一種后注漿樁基;
B、將樁基打入預制樁的位置,注漿口1與注漿管連接;
C、通過注漿管向注漿口1中注漿;
D、漿體經過注漿口1和軸承5進入樁基管4中;
E、由于漿體的沖擊作用,與軸承外圈52連接的樁基管4發生旋轉;
F、樁基管4發生旋轉后,漿體隨著樁基管4旋轉,受到圓弧體44的撞擊,從斷面45上的樁基孔41噴射出去;
G、漿體噴射到樁基管4外側和周圍的土體中,與土體固結在一起,形成樁基。
實施例4
本實施例的一種后注漿樁基,如圖1-5所示,一種后注漿樁基,包括注漿口1,還包括樁基管4和旋轉中間體2,旋轉中間體2的一端與注漿口1連通,旋轉中間體2的另一端外側與樁基管4連通,樁基管4的外側分布有樁基孔41。
注漿口1與注漿管可拆卸式連通,注漿管向注漿口1輸送漿體,可拆卸式的連接方式,便于樁體施工,可選擇一次性樁基和樁體共同安裝到位,也可以采用先成型樁基再安裝樁體的方式,可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工作,靈活性大,給實際工作留有變通的余地。
一種后注漿樁基的注漿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構建以上所述的一種后注漿樁基;
B、將樁基打入預制樁的位置,注漿口1與注漿管連接;
C、通過注漿管向注漿口1中注漿;
D、漿體經過注漿口1和旋轉中間體2進入樁基管4中;
E、由于漿體的沖擊作用,與旋轉中間體2連通的樁基管4發生旋轉;
F、樁基管4發生旋轉后,漿體隨著樁基管4旋轉,從樁基管4的樁基孔內噴射出去;
G、漿體噴射到樁基管4外側和周圍的土體中,與土體固結在一起,形成樁基。
實施例5
本實施例的一種后注漿樁基,如圖1-5所示,一種后注漿樁基,包括注漿口1,還包括樁基管4和旋轉中間體2,旋轉中間體2的一端與注漿口1連通,旋轉中間體2的另一端外側與樁基管4連通,樁基管4的外側分布有樁基孔41。
一種后注漿樁基的注漿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構建以上所述的一種后注漿樁基;
B、將樁基打入預制樁的位置;
C、向注漿口1中注漿;
D、漿體經過注漿口1和旋轉中間體2進入樁基管4中;
E、由于漿體的沖擊作用,與旋轉中間體2連通的樁基管4發生旋轉;
F、樁基管4發生旋轉后,漿體隨著樁基管4旋轉,從樁基管4的樁基孔內噴射出去;
G、漿體噴射到樁基管4外側和周圍的土體中,與土體固結在一起,形成樁基。
實施例6
本實施例的一種后注漿樁基,與實施例1相比,不同之處在于,如圖4和5所示,樁基內膽3形狀均為柱狀,樁基內膽3位于樁基管4內部,柱狀的樁基內膽3外側上均勻設有樁基內膽孔31。
一種后注漿樁基的注漿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構建以上所述的一種后注漿樁基;
B、將樁基打入預制樁的位置,注漿口1與注漿管連接;
C、通過注漿管向注漿口1中注漿;
D、漿體經過注漿口1和旋轉中間體2進入樁基內膽3中,從樁基內膽3的樁基內膽孔31噴射到樁基管4內;
E、受到漿體的沖擊作用,樁基管4發生旋轉;
F、漿體隨著基管4旋轉,從樁基管4的樁基孔內噴射出去;
G、漿體噴射到樁基管4外側和周圍的土體中,與土體固結在一起,形成樁基。
實施例7
本實施例的一種后注漿樁基,與實施例1相比,不同之處在于,如圖4和5所示,樁基管4的內側設有分隔條;分隔條加劇了漿體在樁基管4內的撞擊和分割,為從樁基孔41內噴射出去的漿體束提供更大的噴射力,從而增大接觸面,以使成型樁基承載力足,更為穩固。
一種后注漿樁基的注漿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構建以上所述的一種后注漿樁基;
B、將樁基打入預制樁的位置,注漿口1與注漿管連接;
C、通過注漿管向注漿口1中注漿;
D、漿體經過注漿口1和旋轉中間體2進入樁基管4后;
E、由于漿體的沖擊作用,與旋轉中間體2連通的樁基管4發生旋轉;
F、漿體受到分隔條的撞擊作用,被打散,發生反向運動,漿體樁隨著基管4旋轉,從樁基管4的樁基孔內噴射出去;
G、漿體噴射到樁基管4外側和周圍的土體中,與土體固結在一起,形成樁基。
實施例8
本實施例的一種后注漿樁基,與實施例6相比,不同之處在于,如圖4和5所示,樁基管4的內側設有分隔條;分隔條42加劇了漿體在樁基管4內的撞擊和分割,為從樁基孔41內噴射出去的漿體束提供更大的噴射力,從而增大接觸面,以使成型樁基承載力足,更為穩固。
如圖4所示,分隔條可與豎直方向平行,也可以與豎直方向成夾角,均可加劇漿體在樁基管4內的撞擊和分割。
一種后注漿樁基的注漿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構建以上所述的一種后注漿樁基;
B、將樁基打入預制樁的位置,注漿口1與注漿管連接;
C、通過注漿管向注漿口1中注漿;
D、漿體經過注漿口1和旋轉中間體2進入樁基內膽3中,從樁基內膽3的樁基內膽孔31噴射到樁基管4內;
E、受到漿體的沖擊作用,樁基管4發生旋轉;
F、漿體受到分隔條的撞擊作用,被打散,發生反向運動,漿體隨著基管4旋轉,從樁基管4的樁基孔41內噴射出去;
G、漿體噴射到樁基管4外側和周圍的土體中,與土體固結在一起,形成樁基。
實施例9
本實施例的一種后注漿樁基,與實施例1-2、4-8中的任一個技術方案相比,不同之處在于,所不同的是旋轉中間體2為軸承5,軸承內圈51的一端與注漿口1連通,軸承內圈51的另一端與樁基內膽3連接,軸承外圈52與樁基管4連通。
以上示意性的對本發明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