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工程車屬具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種淤泥清理總成。
背景技術:
對于中小型水域的淤泥清理方式一般為:先將水抽干,再在無水情況下直接用挖掘機或清泥機進行清淤工作,該方式既要開挖臨時河道排水,又要建立臨時閘壩,工程量大、繁瑣,而且作業強度大。
同時,街道、生活區中的下水道、窖井等的清理多采用人工清掏,惡劣環境中容易對作業人員的人身造成一定的危險。漸進地,下水道、窖井的清理改進采用淤泥收集機構,利用淤泥收集機構自重進入淤泥內,采用抽取方式進行清淤,遇到沉淀時間久、板結的淤泥等很難清理徹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淤泥清理總成。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淤泥清理總成,包括連接工程車的安裝座、工作臂和清泥裝置,安裝座設于工作臂上部側面。清泥裝置設于工作臂下端;所述清泥裝置包括清泥桶、桶蓋、桶蓋啟閉結構和攪拌結構;所述桶蓋設于清泥桶的下面,桶蓋的一端鉸接于清泥桶的下端,另一端與桶蓋啟閉結構連接;所述攪拌結構安裝于桶蓋下面。作業時,工作臂將清泥裝置深入下水道、深井等中進行淤泥清理;攪拌結構可將待將清理的淤泥、沉淀的、板結的淤泥等攪松動、便于清理。而清泥桶用于裝淤泥,將淤泥移動出來。
優選的,所述攪拌結構包括設于桶蓋上的入料口、入料轉動驅動和與入料口匹配的擋板,以及鏟板;入料轉動驅動安裝于桶蓋,擋板、鏟板位于桶蓋下面,擋板、鏟板與入料轉動驅動下端固定連接,入料轉動驅動用于控制擋板遮擋于入料口。當清泥裝置置于淤泥中時,啟動入料轉動驅動,帶動擋板轉動,使入料口露出來,進行裝載淤泥;當清淤完成或清泥桶裝載一定量時,再次驅動入料轉動驅動,使擋板遮擋入料口,確保清泥桶內的淤泥不掉落。鏟板既可以充當攪拌機構,又可以將較大較重的淤泥等由入料口鏟入清泥桶內。
優選的,所述桶蓋啟閉結構包括啟閉驅動裝置、軸桿、連桿、連接塊、設于清泥桶內壁下部的側耳塊和設于清泥桶頂端內部的下耳塊,以及設于桶蓋上面端部的上耳塊;所述下耳塊、側耳塊、上耳塊均位于遠離清泥桶與桶蓋鉸接部的一側;所述啟閉驅動裝置安裝于清泥桶頂端中心,且啟閉驅動裝置局部向下延伸至清泥桶頂端中心內部;所述軸桿的長度小于清泥桶內徑的一半,軸桿中部鉸接于下耳塊,軸桿內端剛好位于啟閉驅動裝置下端的下方,軸桿的外端與連桿的上端鉸接;所述連桿的下端鉸接于連接塊的上部外側;所述連接塊上部內端鉸接于側耳塊,連接塊下部設有卡槽;桶蓋關閉時,卡槽的開口朝內上方;所述上耳塊上設有與卡槽匹配的卡塊。當啟閉驅動裝置向下壓軸桿內端部時,根據杠桿原理,軸桿外端帶動連桿向上移動,進而帶動連接塊上部外側向上移動,使連接塊以與側耳塊的鉸接部位為支點轉動,使連接塊下部卡槽的開口向外向下轉動,從而松開上耳塊上的卡塊,實現桶蓋松開,使清泥桶內的淤泥傾倒出來。當啟閉驅動裝置向上移動,根據杠桿原理,軸桿外端受連桿、連接塊的自重向下移動,連接塊上部外側向下移動,使連接塊以與側耳塊的鉸接部位為支點轉動,使連接塊下部卡槽的開口向內向上轉動,使卡槽卡扣于上耳塊的卡塊,達到桶蓋關閉效果。
優選的,所述入料轉動驅動安裝于桶蓋中心;所述入料口、擋板、鏟板分別有兩個,每個擋板連接有一鏟板。入料口、擋板均為扇形狀既可以使桶蓋具有最大程度的開口,又確保擋板可以起到遮擋入料口的作用。兩個入料口呈中心對稱設置;鏟板為傾斜狀,鏟板上端與擋板的一側固定連接,鏟板設于擋板一側,既不影響擋板對入料口的遮擋作業,又方便鏟板與入料口對齊,便于直接將淤泥等鏟進清泥桶內。兩鏟板呈中心對稱設置,使兩鏟板的作業方向一致。擋板內側固定連接于入料轉動驅動。
優選的,所述工作臂包括內臂、外臂和伸縮裝置;外臂套設于內臂外面,伸縮裝置設于外臂與內臂之間;所述安裝座設于外臂上部。通過伸縮裝置可驅動內臂移動,從而調整工作臂工作時的長度、或工作臂非工作時的收納長度。
優選的,所述伸縮裝置為液壓缸,包括伸縮缸體和伸縮桿,采用液壓缸操控簡便,而且精確。伸縮缸體沿軸向設置于外臂內部,伸縮缸體上端安裝于外臂上端;伸縮桿的下端鉸接于內臂下部。
優選的,所述清泥裝置與工作臂之間設有轉動裝置,轉動裝置可進一步對下水道、窖井、中小型水域中的淤泥進行攪渾,有效提高清淤效率。轉動裝置帶動清泥裝置轉動,轉動方向與鏟板設置方向一致;所述鏟板的設置方向與入料轉動驅動驅動擋板開啟入料口的方向相適配;比如轉動裝置為順時針轉動,則入料轉動驅動打開擋板的方向也為順時針,避免轉動裝置轉動過程擋板被動關閉,同時鏟板由外端至內端為順時針方向;反之,亦然。
優選的,所述啟閉驅動裝置為液壓缸;該液壓缸的活塞桿向下延伸至清泥桶頂端內部。液壓缸控制簡便、精確。該活塞桿與所述軸桿之間活動連接,比如:軸桿內端部上面可設置有一與該活塞桿端部匹配的凹槽,使活塞桿快速準確抵于凹槽內,進而驅動軸桿作業。
優選的,還包括若干分別與轉動裝置、入料轉動驅動連接的管路和一伸縮管道,以及一組與伸縮管道匹配的導軌;所述管路內置于伸縮管道,伸縮管道沿導軌伸縮移動;所述導軌設于外臂的一側面,導軌所在側面與安裝座所在側面相鄰;導軌有兩個,相對分別縱向設置于所在側面的兩側。將與各管路整理到一伸縮管道內,有效避免在清泥裝置作業時各管路造成的隱患:纏繞于淤泥中的大體積物體;由于轉動裝置不停轉動,纏繞于工作臂,進而發生管路斷裂等問題。
優選的,所述鏟板下端面為平面,可使鏟板完全清除淤泥。鏟板與擋板之間還設有加強板,加強板可增加鏟板與擋板的連接強度。
通過采用上述的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淤泥清理總成,包括連接工程車的安裝座、工作臂、清泥裝置和轉動裝置。清泥裝置包括清泥桶、桶蓋、桶蓋啟閉結構和攪拌結構。采用具有伸縮裝置的工作臂,將清泥裝置至于下水道、窖井等的淤泥中,轉動裝置帶動清泥裝置轉動將板結、沉淀等淤泥攪松動、攪渾,依次降低清淤難度,在利用攪拌結構的鏟板將淤泥等鏟進清泥桶中,最后將裝有淤泥的清泥桶拉出,傾倒已清理出來的淤泥。整體結構簡單,操作簡便。避免對中小型水域的臨時清泥改造,也無需人工對下水道、窖井內淤泥的清掏,還可以定點進行清理作業。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于工程車的安裝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部放大圖;
圖4為本發明的縱向剖視圖;
圖5為圖圖4中b部放大圖;
圖6為本發明攪拌結構啟動仰視圖。
主要附圖標記說明:(1、工程車;2、安裝座;3、工作臂;31、內臂;32、外臂;33、伸縮裝置;34、伸縮缸體;35、伸縮桿;4、清泥裝置;41、清泥桶;42、桶蓋;43、桶蓋啟閉結構;431、啟閉驅動裝置;432、軸桿;433、連桿;434、連接塊;435、側耳塊;436、下耳塊;437、上耳塊;438、卡槽;439、卡塊;44、攪拌結構;441、入料口;442、入料轉動驅動;443、擋板;444、鏟板;445、加強板;5、轉動裝置;6、管路;7、伸縮管道;8、導軌)。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本發明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內、外等,僅是參考說明書附圖1的方向,工作臂相對清泥裝置為上,中軸線部位相對兩側為內。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僅是用來說明,并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如圖1-6所示,本發明淤泥清理總成,包括連接工程車1的安裝座2、工作臂3和清泥裝置4,以及設于清泥裝置4與工作臂3之間的轉動裝置5,安裝座2設于工作臂3上部側面。轉動裝置5可進一步對下水道、窖井、中小型水域中的淤泥進行攪渾,有效提高清淤效率。
所述工作臂3包括內臂31、外臂32和伸縮裝置33;外臂32套設于內臂31外面,伸縮裝置33設于外臂32與內臂31之間;所述安裝座2設于外臂32上部。通過伸縮裝置33可驅動內臂31移動,從而調整工作臂3工作時的長度、或工作臂3非工作時的收納長度。所述伸縮裝置33為液壓缸,包括伸縮缸體34和伸縮桿35,采用液壓缸操控簡便,而且精確。伸縮缸體34沿軸向設置于外臂32內部,伸縮缸體34上端安裝于外臂32上端;伸縮桿35的下端鉸接于內臂31下部。
清泥裝置4設于工作臂3下端;所述清泥裝置4包括清泥桶41、桶蓋42、桶蓋啟閉結構43和攪拌結構44;所述桶蓋42設于清泥桶41的下面,桶蓋42的一端鉸接于清泥桶41的下端,另一端與桶蓋啟閉結構43連接;所述攪拌結構44安裝于桶蓋42下面。作業時,工作臂3將清泥裝置4深入下水道、深井等中進行淤泥清理;攪拌結構44可將待將清理的淤泥、沉淀的、板結的淤泥等攪松動、便于清理。而清泥桶41用于裝淤泥,將淤泥移動出來。
所述攪拌結構44包括設于桶蓋42上的入料口441、入料轉動驅動442和與入料口441匹配的擋板443,以及鏟板444;入料轉動驅動442安裝于桶蓋42,擋板443、鏟板444位于桶蓋42下面,擋板443、鏟板444與入料轉動驅動442下端固定連接,入料轉動驅動442用于控制擋板443遮擋于入料口441。所述入料轉動驅動442安裝于桶蓋42中心;所述入料口441、擋板443、鏟板444分別有兩個,每個擋板443連接有一鏟板444。入料口441、擋板443均為扇形狀既可以使桶蓋42具有最大程度的開口,又確保擋板443可以起到遮擋入料口441的作用。兩個入料口441呈中心對稱設置;鏟板444為傾斜狀,鏟板444上端與擋板443的一側固定連接,鏟板444設于擋板一側,既不影響擋板443對入料口441的遮擋作業,又方便鏟板444與入料口441對齊,便于直接將淤泥等鏟進清泥桶41內。兩鏟板44呈中心對稱設置,使兩鏟板444的作業方向一致。擋板443內側固定連接于入料轉動驅動442。所述鏟板444下端面為平面,可使鏟板444完全清除淤泥。鏟板444與擋板443之間還設有加強板445,加強板445可增加鏟板444與擋板443的連接強度。
當清泥裝置4置于淤泥中時,啟動入料轉動驅動442,帶動擋板443轉動,使入料口441露出來,進行裝載淤泥;當清淤完成或清泥桶41裝載一定量時,再次驅動入料轉動驅動442,使擋板443遮擋入料口441,確保清泥桶41內的淤泥不掉落。鏟板444既可以充當攪拌機構,又可以將較大較重的淤泥等由入料口441鏟入清泥桶41內。
所述桶蓋啟閉結構43包括啟閉驅動裝置431、軸桿432、連桿433、連接塊434、設于清泥桶41內壁下部的側耳塊435和設于清泥桶41頂端內部的下耳塊436,以及設于桶蓋42上面端部的上耳塊437;所述下耳塊436、側耳塊435、上耳塊437均位于遠離清泥桶41與桶蓋42鉸接部的一側;所述啟閉驅動裝置431安裝于清泥桶41頂端中心,且啟閉驅動裝置431局部向下延伸至清泥桶41頂端中心內部;所述軸桿432的長度小于清泥桶41內徑的一半,軸桿432中部鉸接于下耳塊436,軸桿432內端剛好位于啟閉驅動裝置431下端的下方,軸桿432的外端與連桿433的上端鉸接;所述連桿433的下端鉸接于連接塊434的上部外側;所述連接塊434上部內端鉸接于側耳塊435,連接塊434下部設有卡槽438;桶蓋42關閉時,卡槽438的開口朝內上方;所述上耳塊436上設有與卡槽438匹配的卡塊439。所述啟閉驅動裝置431為液壓缸;該液壓缸的活塞桿向下延伸至清泥桶41頂端內部。液壓缸控制簡便、精確。
當啟閉驅動裝置431向下壓軸桿432內端部時,根據杠桿原理,軸桿432外端帶動連桿433向上移動,進而帶動連接塊434上部外側向上移動,使連接塊434以與側耳塊435的鉸接部位為支點轉動,使連接塊434下部卡槽438的開口向外向下轉動,從而松開上耳塊437上的卡塊439,實現桶蓋42松開,使清泥桶41內的淤泥傾倒出來。當啟閉驅動裝置431向上移動,根據杠桿原理,軸桿432外端受連桿433、連接塊434的自重向下移動,連接塊434上部外側向下移動,使連接塊434以與側耳塊435的鉸接部位為支點轉動,使連接塊434下部卡槽438的開口向內向上轉動,使卡槽438卡扣于上耳塊437的卡塊439,達到桶蓋42關閉效果。
所述轉動裝置5帶動清泥裝置4轉動,轉動方向與鏟板444設置方向一致;所述鏟板444的設置方向與入料轉動驅動442驅動擋板443開啟入料口441的方向相適配;比如轉動裝置5為順時針轉動,則入料轉動驅動442打開擋板443的方向也為順時針,避免轉動裝置5轉動過程擋板443被動關閉,同時鏟板444由外端至內端為順時針方向;反之,亦然。
本發明還包括若干分別與轉動裝置5、入料轉動驅動442連接的管路6和一伸縮管道7,以及一組與伸縮管道7匹配的導軌8;所述管路6內置于伸縮管道7,伸縮管道7沿導軌8伸縮移動;所述導軌8設于外臂32的一側面,導軌8所在側面與安裝座2所在側面相鄰;導軌8有兩個,相對分別縱向設置于所在側面的兩側。將與各管路6整理到一伸縮管道8內,有效避免在清泥裝置4作業時各管路6造成的隱患:纏繞于淤泥中的大體積物體;由于轉動裝置5不停轉動,纏繞于工作臂3,進而發生管路6斷裂等問題。
以上所述的,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實用實施的范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裝飾,皆應仍屬于本發明涵蓋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