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水下砼灌注樁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灌注樁水下鋼筋籠切割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各類工程建設中都大量使用樁基礎,鉆孔灌注樁是大型工程基礎的首選,鉆孔灌注樁的施工,已是一項非常成熟的施工方法,廣泛應用在基礎工程中,而灌注砼過程時由于機械、設備等原因,時有灌注失敗現象,處理失敗的灌注樁一般是整樁片石回填,重新沖孔,費時、費材,返工量大等。在不考慮護筒漏水、塌孔等影響,分析其灌注失敗原因主要有幾種:1、個別施工技術及指揮人員或操作人員失誤;2、使用材料不當,或砼離析與堵管;3、工程機械,突然出現故障,不能及時排除,又沒有充足的機械設備準備情況下;4、其它突發事件,如塞車、道路沖毀等。
以某工地為例進行說明。
樁基孔徑為1.5m,孔深為33.18m。制作、安裝鋼筋籠主筋為:φ22,總長為:32m。晚7點40分清孔后,進行澆注水下砼。初灌十分順利,并連續灌注二車砼,計12m3左右。當8點20分澆注第三車砼時,砼泵車液壓油泄漏,不能工作。改用吊車吊送砼施工,至9點,導管已堵塞,砼不能灌注,經全力搶救,亦不能疏通導管,工地(主管領導和監理工程師)只能做出灌注失敗,抽拔導管,清理現場。安裝鉆桿抽渣及吸砼和水泥漿至凌晨3點,測得孔深28m,孔內尚有5m砼。如圖1示:
鑒于孔內尚有28m的鋼筋籠,如完全回填,再用沖擊鉆沖擊,第二次成孔,既不易將鋼筋籠破壞,又實在可惜。故本專利擬提供一種灌注樁水下鋼筋籠切割方法和相應的切割設備,以解決工程的實際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灌注樁水下鋼筋籠切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帶有周向切割齒的鉆頭,連接在旋轉鉆機上,對準鋼筋籠孔中心,下鉆頭,將鉆頭下至孔底殘留砼頂面;
步驟二、當鉆頭到達孔底后,啟動鉆機,利用水平切割齒對水下鋼筋籠主筋進行切割;
步驟三、預判切割完成后,將鉆頭取出,利用張拉穿心千斤頂和油泵設備來檢測鋼筋是否切斷;
步驟四、鋼筋籠完全切斷后將鋼筋籠整體從水下灌注樁中取出。
所述鉆頭為孔底擴大鉆頭,鉆頭連接在鉆桿下方由若干周向對稱分部的支撐桿組成,支撐桿與鉆桿鉸接,可繞與鉆桿連接點轉動,各支撐桿中部連接一根抵觸桿7,抵觸桿與各支撐桿之間通過連桿連接,連桿與支撐桿和抵觸桿之間鉸接,自然狀態下,抵觸桿底部突出于各支撐桿底部,鉆頭下放過程中,抵觸桿最先與孔底接觸,在抵觸桿向上的推力作用下,連接桿將各支撐桿撐開,使得支撐桿底部切割齒與底部鋼筋籠接觸。
所述的支撐桿底部連接沿水平方向突出設置的合金鋼牙,用于旋轉切割。
當所述的鉆頭為孔底擴大鉆頭時,鉆桿旋轉向下,加深切割。
所述的鉆頭為錐形鐵砂輪鉆頭,鉆頭底部為一圓形鐵板,圓形鐵板垂直連接在鉆桿底部,圓形鐵板上表面邊緣與鉆桿之間通過焊接支棒桿連接,形成一個整體呈錐形的鉆頭。
所述的圓形鐵板底部邊緣焊接有一整圈的合金鋼牙,用于旋轉切割。
當鉆頭為錐形鐵砂輪鉆頭時,水平移動鉆機,前后左右,達到切割鋼筋籠的目的。
所述步驟三的具體檢測過程為:當用穿心千斤頂(為工人容易操作,用小頂)的張拉鋼筋力值較小時,產生伸長量大,代表鋼筋已完全切斷;當存在一定的張拉力卻沒有相應的伸長量時,代表鋼筋未被完全切斷,則利用張拉穿心千斤頂將鋼筋拉斷;當張拉力值到達18t時(單頂拉力容許值),代表鋼筋沒有磨損,則應重復步驟一和步驟二繼續切割鋼筋。
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灌注樁水下鋼筋籠的切割方法,并設計了兩種專用鉆頭,實現對剩余鋼筋籠底部的有效切割,從而整體提拉鋼筋籠,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對于灌注失敗樁時水下鋼筋籠的處理,回填片石,重新沖孔費時、費材、返工量大等問題,從而大大節省了施工的人力、物力,節約了施工時間,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中水下灌注樁灌注失敗后鉆孔內鋼筋籠的狀態示意圖;
圖2為第一種切割設備孔底擴大鉆頭結構示意圖;
圖3為擴大鉆頭切割下的主筋切割斷面示意圖;
圖4為第二種切割設備錐形鉆頭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圓形鉆頭切割下的主筋切割斷面示意圖;
其中:1、鋼筋籠,2-主筋,3-加強筋,4-護筒,5-吊環,6-法蘭盤,7-抵觸桿,8-合金鋼牙,9-鉆桿,10-支捧桿,11-切割斷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如圖1-5所示,本發明采用如下兩種切割設備,對水下鋼筋籠1進行切割:
第一種切割設備的切割鉆頭為抵觸桿孔底擴大鉆頭;
采用孔底擴大鉆頭,鉆頭下至孔底,抵觸桿7與孔底面接觸,改善其鉆頭結構,合金鋼牙8水平焊接在鉆頭外邊沿各支撐桿上,如圖2所示。
將該種鉆頭安裝在旋轉鉆機上,對準孔中心,下鉆頭。該鉆頭在沒有到達孔底(澆筑的砼頂面)前,其鉆頭直徑很小,只有80cm,不可能和孔內鋼筋籠相接觸。當到達孔底,其抵觸桿抵觸孔底面,鉆頭張開,鉆機旋轉,逐步利用合金鋼牙,磨切孔底鋼筋。
切割形式為水平方向,逐步向下,加深切割,如圖3示。
砼面上的鋼筋籠和孔中心可能有一些偏位,因此對主筋2產生三個可能:
1.完全切斷;
2.局部磨傷;
3.完全未動。
針對這三個情況,將用張拉穿心千斤頂、油泵來檢測。
1.當張拉力較小時,產生的伸長量大,則代表該鋼筋一定已切斷;
2.當有一定的張拉力,卻沒有相應的伸長量時,就利用張拉穿心千斤頂將其拉斷;
3.當張拉力有18t(單頂拉力容許值)左右時,說明該根鋼筋沒有磨傷,則應繼續磨切,最后形成局部磨傷,再張拉,拉斷鋼筋;
最后整體提起鋼筋籠。
采用孔底擴大鉆頭作為切割設備的切割方法操作簡便,實用性強,但在具體施工時,應注意:
1.開始用鉆機磨切時,速度要慢,以免張開的鉆葉,被鋼筋籠的鋼筋卡住,造成卡鉆。
2.磨切部分應盡量靠近砼的面上,否則在磨切時鋼筋產生向外的撓度,造成打滑,降低磨切的效果。
3.在理論上應將鋼筋盡量磨切,保留一點鋼筋不完全切斷,既避免將整個鋼筋籠被攪壞,又可用最小的張拉力將主筋拉斷。
第二種切割設備的切割鉆頭為錐形“鐵砂輪”鉆頭;
采用錐形鐵砂輪鉆頭,如圖4示,將合金鋼牙焊接在圓鐵板上,支棒桿10與圓形底板共同組成錐形鉆頭,錐形鉆頭結構能防止鋼筋籠1主筋2抵住圓鐵板,即使抵住在錐形面上,也會滑落,不造成提鉆時卡鉆。
將該鉆頭安裝在鉆桿上,再通過鉆機的旋轉移動,將鋼筋籠1鋼筋磨切。磨切后,采用相同的檢測提拉方法,拉斷鋼筋籠鋼筋,將鋼筋籠整個從孔內取出。
采用錐形鉆頭時,在施工中要注意幾個問題:
1.磨切部位,應盡量靠砼面上,以減少鋼筋籠鋼筋的撓度和打滑。
2.密切注意磨切部位處的標高,必須在鉆桿上作長度定位,并檢查鉆機平臺標高,使磨切部位基本上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圖5示。
3.由于鐵輪直徑小,只有0.9m,要磨切1.3m的鋼筋籠,就必須使鉆機對中安裝鐵輪后,下到磨切部位,再進行前、后、左、右各個方向磨切移動。用二個鏈條葫蘆拉在承鉆機的鋼軌上為反作用力,給鉆機水平移動,并注意均速、緩慢移動鉆機,加深切口。
4.由于孔較深,鉆桿近28m長,在旋轉的同時,鉆桿有擺動,合金鋼牙在磨切的同時會對鋼筋有打擊效應,要特別注意焊接質量,順利完成磨切任務。
本方法在施工應用中,速度稍慢,又要全方向移動鉆機,施工操作中有一定的難度,但風險最小。
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上述的實施例,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形,而不脫離本發明的范圍和精神。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形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內,則本發明的意圖也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形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