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輸送管道,具體的說是一種便于拆裝的全塑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不斷地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的密集型居住對水、電、通訊等輸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綜合管廊是敷設于城市地下用于集中供氣、供水、市政預設管道及供電與通信線纜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是經過統一規劃、設計、施工和維護的現代化、集約化的城市公共基礎設施。
目前,市面上主要使用的還是傳統的綜合管廊,其基本由鋼筋水泥制作,在應用中雖然具有堅固耐用,成本低廉的優勢,但也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一、重量大,施工工藝復雜,安裝效率低,耗時長;二、傳統水泥綜合管廊內部設置的支撐板都是平面板,管道或電纜線等輸送管道放置于上時,均需在平面支撐板上再加裝固定卡或緊固帶來固定管線,這不僅增加了施工的工作量,也額外增加了安裝成本;三、傳統管廊的支撐板固定安裝在管廊內,在施工過程中想根據實際需要調整分隔板的位置來調整分隔區域大小時,其安裝難度相對較大。近年來隨著塑型產業的高速發展,鑒于塑型質量輕、耐腐蝕、易安裝、成本低等優勢,很多傳統金屬輸送管道都被塑型管道所替代。但是,到目前為止實用性較強的全塑型綜合管廊還非常少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便于拆裝的全塑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以解決現有管廊存在重量大、施工工藝復雜、安裝效率低、耗時長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便于拆裝的全塑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在所述管體內的下部縱向設置有兩塊豎板,所述豎板將管體的下部空間分成中間和兩側三個區域,其中間區域的底部設有給排水管道和固定墩,兩側區域內橫向設有若干支撐板,所述支撐板分別將兩側區域分隔成若干承載不同功能的小空間,所述支撐板的板面間歇式向下凹陷形成若干通道式凹槽,所述支撐板的兩側邊緣設有若干連接卡扣,在所述管體的內壁和豎板上分別開設有若干用于插入連接卡扣的插入孔,所述連接卡扣插入到對應的插入孔中將所述支撐板固定在豎板和管體內壁之間。
所述連接卡扣包括立柱和設置立柱兩側的呈錐形分布的彈片,所述連接卡扣與支撐板由纖維增強聚烯烴注塑而成的一體結構。
所述支撐板的凹槽底部設有若干換熱通氣孔。
所述管體的壁面由管壁外層、發泡中間層和管壁內層組成。
所述管壁外層和管壁內層均包括外層、內層和中間層的三層結構,外層和內層為PE材料層、PP材料層、PVC材料層、PET材料層、PBT材料層、PC材料層、PA材料層或熱塑性彈性體層中的任意一種,中間層為玻璃纖維預浸帶層。
所述豎板熔融固定焊接在所述管體下部的內壁上。
所述管體內部的上壁面設置有檢修用的照明燈;還可根據需要在所述管體上設有通風口、投料口和檢查口。
本實用新型將綜合管廊的內部做了縱向豎板和橫向支撐板的科學分隔,這可使管廊內部的空間得到合理的使用;通過在支撐板上通道式凹槽的設計,管線可以安放于凹槽內,這就免去了固定卡或緊固帶的額外安裝,降低了安裝成本;通過支撐板上連接卡扣快速插入到管體內壁和豎板的插入孔中實現了固定連接,這就實現了施工安裝時也可根據需要隨時拆卸進行重新調整分隔區域。此外,本實用新型將管體的壁面設計為管壁外層、發泡中間層和管壁內層的三層結構,又把管壁外層和管壁內層設計為三層結構,這不僅實現了管道的高環剛度、不易變形的目的,而且發泡層中間能夠增加管道的抗震性能、消音和保溫性能。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全塑型綜合管廊具有設計科學合理,拆裝靈活方便,重量輕,施工效率高,環剛度高,不易變形,生產制造方便,成本較低,持久耐用等優勢,適于城市建設的地下埋設中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管壁截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支撐板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拆裝的全塑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包括塑料管體1,如圖2所示,管體1的壁面由管壁外層11、發泡中間層12和管壁內層13組成;其中管壁外層11和管壁內層13是由PE材料內層、玻璃纖維預浸帶中間層和PE材料外層組成的三層結構,其PE材料內層和外層均可被PP材料層、PVC材料層、PET材料層、PBT材料層、PC材料層、PA材料層或熱塑性彈性體層中的任意一種來替換。在管體1內的下部縱向豎直設置有兩塊豎板2,豎板2為纖維增強聚烯烴塑型材質面板,豎板2的底部通過熱熔焊接在管體1的底部,兩塊豎板2可將管體1的下部空間分成中間和兩側三個區域,其中中間區域的底部并排安設有兩條給排水管道6,在兩條給排水管道6之間間歇式地安放有若干固定墩7,所述固定墩7的材料為聚烯烴,固定墩7既可對兩條管道相對固定,又可在維修時作為工作人員的行走通道。兩側區域內橫向設置有若干支撐板3,支撐板3分別將兩側區域分隔成多個承載不同功能的小空間,不同空間可以作為電線室、電纜通信室、燃氣管道室或給排水管道室等。如圖1和3所示,其支撐板3的板面間歇式向下凹陷形成若干通道式凹槽4,凹槽4用來承載管道和電線、電纜,凹槽4可避免傳統的平面支撐板放置管道和線路需要緊固帶固定的問題;支撐板3的凹槽4的底部設有若干換熱通氣孔41;支撐板3的兩側邊緣設有若干連接卡扣5,其中連接卡扣5包括立柱51和設置立柱51兩側的呈錐形分布的彈片52,在管體1的內壁和豎板2上分別開設有與連接卡扣5相對應的插入孔8,連接卡扣5插入到對應的插入孔8中,其彈片52卡接在插入孔8內將支撐板3固定在豎板2和管體1的內壁之間。其連接卡扣5與支撐板3為由纖維增強聚烯烴注塑而成的一體結構。
此外,在管體1內部的上壁面上安裝有供檢修時用的照明燈9,在管體1上還可根據需要設有通風口、投料口和檢查口。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