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建筑二次供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浮子式儲水調節裝置及供水系統。
背景技術:
1、因水泵運行時壓力控制器多放在給水水泵、調節儲水罐之后的給水干管上,當此處壓力滿足水泵停泵的控制要求,而系統末端的用水器具關閉時。因其存在滯后性,實際水泵向給水管網中輸送的水多于實際系統所需,而給水管網的低區末端則易產生系統超壓,高區則可能因水泵啟動滯后可能在用水高峰時高低區末端同時用水,造成高區供水流量和壓力不足。
2、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如何提高給水管網高區末端的供水調節能力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鑒于上述的分析,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浮子式儲水調節裝置及供水系統,裝置包括:
2、豎直管殼,所述豎直管殼內部具有第一腔體;
3、彈性水囊,設于所述第一腔體中,所述彈性水囊的下端具有進水口,所述進水口與供水管網的供水端相連通,所述彈性水囊的上端具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與供水管網的用水端相連通;
4、浮子,包括通過連桿相連接的配重球和浮子球,所述浮子球位于所述配重球的上方,所述浮子位于所述彈性水囊的內部,所述配重球被配置為當所述彈性水囊中充滿水且水流凈值時使得所述浮子下沉。
5、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豎直管殼的上下兩端均與所述供水管網的中的立管段相連接。
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豎直管殼的管徑大于所述立管段的管徑。
7、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豎直管殼的上端設有第一彈性墊,所述豎直管殼的下端設有第二彈性墊,所述第一彈性墊與所述出水口相連接,所述第二彈性墊與所述進水口相連接。
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彈性墊和所述第二彈性墊均具有錐形孔。
9、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彈性墊和所述第二彈性墊均采用橡膠制成。
10、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浮子被配置為,當所述浮子球的上端無水時,所述浮子球受浮力能夠帶動所述浮子上浮。
11、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豎直管殼采用透明材質制成。
12、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供水系統,包括如上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浮子式儲水調節裝置。
13、本實用新型以上實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通過在豎直管殼中設置彈性水囊,在彈性水囊中設置浮子,使得在供水管網供水時,首先能夠將彈性水囊中充滿水并且保持一定的水壓,當充滿水后該管段沒有水流時,浮子在配置球的作用下下沉堵住進水口,當用水端用水時,通過彈性水囊中儲存的水向用水端提供壓力足夠的供水,而當水壓下降時,則由于供水端的水壓高于浮子重力和末端水壓使得浮子上升,進而實現持續供水和補水,提高了管網末端的供水調節能力。
1.一種浮子式儲水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浮子式儲水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豎直管殼(10)的上下兩端均與所述供水管網的中的立管段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浮子式儲水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豎直管殼(10)的管徑大于所述立管段的管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浮子式儲水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豎直管殼(10)的上端設有第一彈性墊(13),所述豎直管殼(10)的下端設有第二彈性墊(12),所述第一彈性墊(13)與所述出水口相連接,所述第二彈性墊(12)與所述進水口相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浮子式儲水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性墊(13)和所述第二彈性墊(12)均具有錐形孔。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浮子式儲水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性墊(13)和所述第二彈性墊(12)均采用橡膠制成。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浮子式儲水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30)被配置為,當所述浮子球(33)的上端無水時,所述浮子球(33)受浮力能夠帶動所述浮子(30)上浮。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浮子式儲水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豎直管殼(10)采用透明材質制成。
9.一種供水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浮子式儲水調節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