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水利工程,特別涉及一種航道擋土墻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1、為高質量開發平原地區大江大河,在修建水利工程時,常在水利工程壩址處設置船閘,以滿足上、下游航道要求。為確保行船安全,一般需在船閘上、下游設置引航道。受四季水位變幅影響,引航道運行水位高差變化大,為此需在船閘上、下游處設置較高的擋土墻結構(擋土墻高度常達到20m以上)。同時,平原地區擋土墻基礎通常設置在覆蓋層上,并設置樁基以承受擋土墻上部壓力及水平推力,樁基工程量大。
2、此外,受客觀因素影響,尤其是緊鄰閘首的擋土墻,因閘首施工布置需求,通常擋土墻部位基礎開挖較深,施工時采用局部回填砂礫石后再施工樁基,原狀土擾動大,樁基水平抗力不確定因素大,容易出現安全事故。
3、中國專利cn217629679u公開了一種擋土墻結構,其擋土墻為l型,包括底板和擋板,擋板的上部厚度和下部厚度相等,且兩側擋土墻的底板之間存在間隙,雖然在底板之間設置了支撐梁,但是顯然兩側擋土墻之間的支撐力有限,當受到較大沖擊力時,容易出現失穩,導致安全事故。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船閘閘首施工帶來的緊鄰擋土墻基礎開挖深度大,原狀土擾動大,水平抗力設計與實際狀態存在較大差異,擋土墻承載力難以得到保障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可靠的航道擋土墻支撐結構。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3、一種航道擋土墻支撐結構,包括位于航道兩側的擋土墻,所述擋土墻的下面布置樁基,航道兩側的所述擋土墻之間布置對撐梁和底板,所述對撐梁的兩端分別連接兩側擋土墻,且所述對撐梁埋入地基中,并與地基形成整體,同時所述對撐梁與所述底板連接成整體。
4、為提高擋土墻設計的針對性,本實用新型將擋土墻受力驗算劃分為順水流方向和垂直水流方向兩部分。對于垂直水流方向水平力,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兩側擋土墻之間設置對撐梁與底板連接成的整體承擔,降低了對樁基水平承載力的要求。對于順水流方向水平力,本實用新型通過樁基和埋入地基中的對撐梁共同承擔,進一步降低了對樁基水平承載力的要求,提高了擋土墻承載能力。故本實用新型擋土墻支撐結構的結構可靠,適合引航道等使用。
5、優選地,所述擋土墻具有擋水面和墻背,所述擋水面豎直設置,所述墻背向下傾斜設置,使所述擋土墻整體形成上薄下厚的梯形結構體,以進一步提高結構可靠性。
6、優選地,所述對撐梁、底板連接航道兩側擋土墻的墻趾,以不影響通航需求。
7、優選地,所述對撐梁與所述擋土墻墻趾的夾角超過20°時,所述擋土墻的墻趾設置成水平臺階狀,以滿足對撐梁傳力要求。
8、優選地,所述底板的跨中設置伸縮縫,以降低外界環境溫度變化對本實用新型支撐結構的影響。
9、優選地,所述擋土墻的墻背從下至上依次回填第一類回填土、第二類回填土。
10、為提高回填土的利用率,擋土墻墻背回填采用分層分類回填的方式,第一類回填土采用砂礫石,以增加回填土排水固結能力;第二類回填土采用粘土等其他材料,從而降低對砂礫石等有用料的依賴度,擴大回填料料源,從而降低棄土堆存難度。此外,隨著回填固結時間的延長,墻后回填土不斷固結,強度不斷增長,土壓力不斷減少,結構將更加安全。
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兩側擋土墻之間設置對撐梁,為擋土墻提供了較大的水平抗力,降低了樁基布置難度;
13、2、本實用新型通過對撐梁與底板組合,并與地基連接形成整體,增加了結構沿水平方向抗力,進一步提高了結構的安全度;
14、3、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擋土墻支撐結構分解為垂直水流方向與順水流方向設計,提高了設計的針對性,提升了設計結果可靠性;
15、4、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擋土墻墻背分層分類回填土,提高了回填土料源,減少了棄土堆存難度,節約了資源;
16、5、本實用新型具有工程量省,材料利用率高等優點。
1.一種航道擋土墻支撐結構,包括位于航道兩側的擋土墻,所述擋土墻的下面布置樁基,其特征在于:航道兩側的所述擋土墻之間布置對撐梁和底板,所述對撐梁的兩端分別連接兩側擋土墻,且所述對撐梁埋入地基中,并與地基形成整體,同時所述對撐梁與所述底板連接成整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航道擋土墻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擋土墻具有擋水面和墻背,所述擋水面豎直設置,所述墻背向下傾斜設置,使所述擋土墻整體形成上薄下厚的梯形結構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航道擋土墻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撐梁、底板連接航道兩側擋土墻的墻趾。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航道擋土墻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撐梁與所述擋土墻墻趾的夾角超過20°時,所述擋土墻的墻趾設置成水平臺階狀。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航道擋土墻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跨中設置伸縮縫。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航道擋土墻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擋土墻的墻背從下至上依次回填第一類回填土、第二類回填土。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航道擋土墻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類回填土采用砂礫石,所述第二類回填土采用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