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城市空中復合交通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290124閱讀:171來源:國知局
城市空中復合交通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城市空中交通系統,特別是一種工程造價低廉、低碳環保、方便快捷的城市空中復合交通系統(以下簡稱空交系統)。為了解決現有交通系統存在高造價、工期長、配套設施復雜等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本實用新型的城市空中復合交通系統由拱形托架、運行長廊、乘降平臺、換線平臺、信號系統、供電系統、微型軌道車和電動助力車組成。拱形托架用于支撐運行長廊;運行長廊用于運行微型軌道車和行駛電動助力車;乘降平臺和換線平臺用于乘客乘降空交系統和換乘不同線路;信號系統用于自動控制軌道車運行;供電系統為軌道車和電動助力車提供動力;微型軌道車和電動助力車為乘客提供交通工具。本實用新型的城市空中復合交通系統用于城市輔助交通,為人們提供一種低碳環保、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
【專利說明】城市空中復合交通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城市空中交通系統,特別是一種工程造價低廉、低碳環保、方便快捷的城市空中復合交通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城市交通是困擾城市發展的突出問題。公路交通受到城市道路容量限制,而且碳排放量大,對城市空氣污染影響較大;軌道交通具有交通順暢、客容量大、環境污染影響較小等優點,但現有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存在工程造價昂貴、配套設施復雜、建設工期長等問題。城市交通多元化,充分合理利用城市有效空間,城市交通向城市上層空間發展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有效途徑。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現有交通系統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工程造價低廉、低碳環保、結構簡單、方便快捷的城市空中復合交通系統。該系統由雙層鋼結構運行長廊組成,下層運行微型軌道車,上層行駛電動助力車,為人們提供一種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4]城市空中復合交通系統(以下簡稱空交系統)由拱形托架、運行長廊、乘降平臺、換線平臺、供電系統、信號系統、微型軌道車和電動助力車組成。
[0005]城市空交系統總體結構布局如圖1,由拱形托架1、運行長廊2、乘降平臺3和換線平臺4組成。該系統建在城市交通主干線相鄰的次干線上方,形成與交通主干線相鄰的交通網絡,用于緩解城市主干線的交通壓力,由于高架在次干線上方,對城市市容市貌影響較小,采用電力驅動,對周邊環境的噪音污染和空氣污染較小。
[0006]在城市交通主干線相鄰的次干線道路兩側按照一定間距打樁,澆筑鋼筋混凝土下預埋件,在預埋件上安裝拱形托架I ;在拱形托架I的上端安裝運行長廊2,用于運行軌道車和行駛電動助力車;按照城市規劃要求在合理位置建立乘降平臺3,乘降平臺3與運行長廊2相連接,用于乘客乘降空交系統;在運行長廊2兩端延伸至與另外兩條交通主干線垂直相接附近建立換線平臺4,換線平臺4的四個方向出口與運行長廊2相連接,用于乘客乘降空交系統和換乘不同方向線路;運行長廊2、乘降平臺3和換線平臺4均為雙層結構,微型軌道車在兩個換線平臺之間的運行長廊2的下層循環運行,電動助力車在運行長廊2的上層按交通信號行駛。
[0007]圖2為拱形托架I的結構示意圖,由一對拱形支撐柱5和連板6組成,拱形支撐5采用“工”字鋼結構,下寬上窄,增加拱形托架I的穩定性,拱形支撐柱5的下部用螺栓固定在預埋件上,每對拱形支撐柱5的上部用連板6連接在一起,使拱形托架I上端形成安裝運行長廊的平面,運行長廊單元安裝在兩個拱形托架I之間,若干個運行長廊單元組成運行長廊2。
[0008]運行長廊2由若干個運行長廊單元組成,圖3、圖4分別為運行長廊單元的主視圖和左視圖,由底橫梁7、底順梁8、側立柱9、隔斷順梁10、隔斷橫梁11、電動助力車行駛底板12、軌道車運行底板13、上順梁14、上橫梁15、拱形彩鋼瓦頂16、側加強順梁17、軌道車電源線18、運行軌道19、側加強斜立柱20、上側板21和下側板22組成。
[0009]運行長廊單元在工廠加工制作,每套運行長廊單元長度為30-50m,底橫梁7、底順梁8、側立柱9、隔斷順梁10、隔斷橫梁11、上順梁14、上橫梁15、側加強順梁17和側加強斜立柱20均用方管制作。將兩根側立柱9垂直焊接在底橫梁7的兩端上,兩根側立柱9的上端焊接上橫梁15,在兩根側立柱9的中間位置焊接隔斷橫梁11,由底橫梁7、側立柱9、上橫梁15和隔斷橫梁11組成一個“日”字形框架,多組“日”字形框架用底順梁8、中順梁10、上順梁14和側加強順梁17焊接成整體,在底順梁8與中順梁10之間和中順梁10與上順梁14之間焊接加強斜立柱20,增加運行長廊單元的剛性;在運行長廊單元的兩側安裝上側板21和下側板22,上側板21采用透明材料制作,保證運行空間的亮度,下側板22采用半透明或不透明材料制作,使乘員乘坐空交不會產生眩暈感。在隔斷橫梁11上鋪設電動助力車行駛底板12,電動助力車在此底板上行駛;在底橫梁7上鋪設軌道車運行底板13 ;在底橫梁7上安裝軌道車電源線18和運行軌道19,用于運行軌道車;在上橫梁15上安裝拱形彩鋼瓦頂16。至此運行長廊單元制作完成。
[0010]制作完成的運行長廊單元運送到施工現場,用吊車或專用車輛將運行長廊單元安裝到拱形托架I上,由若干個運行長廊單元組成運行長廊2。
[0011]建立乘降平臺。在空交線路的適當位置按照城市規劃要求建立乘降平臺,用于乘客乘坐空交系統。乘降平臺的結構示意圖如圖5、圖6,圖5、圖6分別為乘降平臺的主視圖和左視圖,由拱形支撐柱5,軌道車電源線18、運行軌道19、升降電梯23、乘降平臺橫梁24、乘降平臺順梁25、乘降平臺底板26、階梯27、隔板28、光伏電池板29和頂棚30組成。在空交線路設置乘降平臺的位置按照4-6m間距安裝拱形支撐柱5,在拱形支撐柱5上安裝乘降平臺橫梁24,乘降平臺橫梁24用“工”字鋼制作;在乘降平臺橫梁24上安裝乘降平臺順梁25,乘降平臺順梁25用“C”形鋼制作,在乘降平臺順梁25上鋪設乘降平臺底板26 ;在乘降平臺橫梁24的中間位置設置與運行長廊2相銜接的軌道車電源線18和運行軌道19,用于運行軌道車;在乘降平臺兩側中間位置設置升降電梯23,用于乘客進入乘降平臺;隔板28由方管和地板構成,用方管焊接成“井”字形網,在“井”字形網上鋪設木制防滑地板,隔板28將乘降平臺分為兩層,下層用于運行軌道車,上層用于行駛電動助力車;在上下層靠近升降電梯23位置設置溝通上下層的階梯27,供乘客選擇不同的交通方式;頂棚30設置在乘降平臺的上方,在頂棚30上按一定斜度和方向安裝光伏電池板29,用于為電動助力車提供電倉泛。
[0012]建立換線平臺。在運行長廊2兩端延伸至與之相交的主干線附近設置換線平臺,用于乘客換乘不同方向的線路和乘降空交系統。換線平臺的結構示意圖如圖7、圖8,圖7、圖8分別為換線平臺的主視圖和俯視圖,由拱形支撐柱5、升降電梯23、階梯27、底支撐面31、順梁32、換線平臺底板33、換線平臺隔板34、軌道車環線35、換線平臺頂棚36和光伏電池板29組成。在空交線路設置換線平臺的位置,橫順兩個方向加密安裝拱形支撐柱5(間距設置4-6m);底支撐面31用方管制作,并且相互垂直焊接形成“井”字形網,安裝在拱形支撐柱5的上端;在底支撐面31上鋪設軌道車環線35,乘客在軌道車環線35的停車區上下車;在底支撐面31上安裝順梁32,順梁32用“C”形鋼制作;在順梁32上鋪設換線平臺底板33,換線平臺底板33用木制多層板制作,減輕換線平臺重量;換線平臺隔板34由方管和地板構成,用方管焊接成“井”字形網,在“井”字形網上鋪設防滑地板,換線平臺隔板34將換線平臺分成上下層,上層行駛電動助力車,下層運行軌道車;升降電梯23設置在十字路口兩個垂直相交底支撐面31的四個交點處;上下層之間在升降電梯23出口處設置階梯27,用于溝通上下層,為乘客選擇不同交通方式提供通道;換線平臺頂部設置換線平臺頂棚36,換線平臺頂棚36用方管制作,用方管焊接成“井”字形網,“井”字形網上鋪設防雨材料;在換線平臺頂棚36上設置光伏電池板29,為電動助力車提供電能。
[0013]在乘降平臺和換線平臺上設置進站售票區和候車區,乘客購票后通過閘機口進入候車區,在上層行駛電動助力車區域,有空閑電動助力車時即可駕車行駛,無空閑車輛時等待在此站下車乘客交付站點的電動助力車;下層乘坐軌道車的乘客等待進站的軌道車即可;在換線平臺上層行駛電動助力車的十字路處設置交通信號燈,乘客駕駛電動助力車按照交通信號行駛。
[0014]供電系統。供電系統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直流供電,將電網的交流電整流為直流電,為微型軌道車提供動力;另一部分為光伏電池板供電,充分利用乘降平臺、換線平臺及運行長廊頂層空間,鋪設光伏電池板,建立太陽能電站,為電動助力車提供清潔能源。
[0015]信號系統。在換線平臺上層行駛電動助力車區域設置交通信號燈,電動助力車按交通信號行駛。微型軌道車運行信號由減速信號和停車信號控制,微型軌道車的進站減速由鋪設在運行軌道附近的減速信號控制,在進入乘降平臺和換線平臺前10-15m處安裝減速信號裝置,微型軌道車行駛到減速信號位置,受減速信號控制,微型軌道車進入減速程序自動減速行駛;在乘降平臺和換線平臺上設置停車信號,微型軌道車行駛到停車信號位置,微型軌道車自動停車。
[0016]微型軌道車。微型軌道車載客定員4-8人,采用雙人座椅,座椅間距50_60cm,保證乘客方便下車;微型軌道車采用自動控制,由自動控制系統控制微型軌道車的啟動、出站加速行駛、勻速行駛、進站減速行駛和停車;自動控制系統中設置安全控制裝置,在車輛前端設置車距信號接收裝置,在車輛尾部設置車距信號源,用于接收前車信號和給后車發出信號,防止撞車事故;自動控制系統中設置開關門的程序,使車輛停車時門自動打開,行駛前自動關門;微型軌道車電力輸入由車輛底部設置的受電靴輸入。
[0017]電動助力車。電動助力車為兩輪單人單乘車輛,電力來源于光伏太陽能電站,光伏電池板發出電能儲存在蓄電池中,由蓄電池為電動助力車充電;在助力車前段設置彈性充電插頭,在停車位上設置平板式充電插座,車輛停在停車位時,彈性插頭與平板式充電插座結合即可為助力車充電。
[0018]有益效果
[0019]1、充分合理利用城市上層空間。采用高架的方式將運行長廊設置在城市次干線上方,既合理利用了城市有效空間,又不影響城市整體的市容市貌,達到緩解城市主干線交通壓力的目的。
[0020]2、低碳環保。采用電力驅動,實現城市CO2零排放;微型軌道車消耗電能較少,充分合理利用能源;電動助力車消耗能量更少,采用太陽能供電,合理利用了清潔能源。
[0021]3、方便快捷。微型軌道車和電動助力車配備合理的情況下乘客可以隨到隨行;換乘方便,不需要像地鐵那樣行走較長距離才可換乘其他線路車輛,空交系統是一種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
[0022]4、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建設工期短。運行長廊單元可在工廠制作,自動焊接生產線可實現流水作業,批量生產,生產效率高;現場施工作業地點在道路兩側,對道路交通影響較小;現場安裝拱形支撐柱和運行長廊單元,可多點同時作業,施工工期較短。
[0023]5、工程造價低廉,運行長廊2每千米用鋼材大約120噸,按市場鋼材平均價格4000元/噸計算,每千米材料成本僅48萬元。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空交系統總體布置圖,在圖1中,I為拱形托架,用于安裝運行長廊2 ;2為運行長廊,用于運行微型軌道車和行駛電動助力車;3為乘降平臺,用于乘客乘坐空交系統;4為換線平臺,用于乘客乘降空交系統和換乘不同方向線路。
[0025]圖2為拱形托架結構示意圖,在圖2中,5為拱形支撐柱,用于安裝運行長廊2 ;6為連板,用于連接每對拱形支撐柱5。
[0026]圖3、圖4分別為運行長廊單元的主視圖和左視圖,在圖3、圖4中,7為底橫梁,為側立柱9、軌道車運行底板13提供支撐,并安裝軌道車電源線18和運行軌道19 ;8為底順梁,用于延長運行長廊單元;9為側立柱,為運行長廊單元提供高度空間,10為隔斷順梁,用于將運行長廊單元分成上下雙層空間;11為隔斷橫梁,用于將運行長廊單元分成上下雙層空間;12為電動助力車行駛底板,用于行駛電動助力車;13為軌道車運行底板,防止乘客乘坐空交系統產生眩暈感;14為上順梁,用于延長運行長廊單元;15為上橫梁,用于連接上順梁14 ;16為拱形彩鋼瓦頂,用于防雨雪;17為側加強順梁,用于提高運行長廊單元的強度;18為軌道車電源線,為微型軌道車提供動力;20為運行軌道,為微型軌道車提供運行線路;20為側加強斜立柱,提高運行長廊單元的剛性;21為上側板,用于封閉運行長廊單元;22為下側板22,用于封閉運行長廊單元。
[0027]圖5、圖6分別為乘降平臺的主視圖和左視圖,在圖5、圖6中,5為拱形支撐柱,用于支撐乘降平臺底橫梁24 ;18為軌道車電源線,為微型軌道車提供動力;19為運行軌道,用于運行軌道車;23為升降電梯,用于乘客乘降空交系統;24為乘降平臺底橫梁,用于支撐乘降平臺順梁25,并安裝軌道車電源線18和運行軌道19 ;25為乘降平臺底順梁,為乘降平臺底板26提供支撐;26為乘降平臺底板,為乘客行走提供支撐;27為階梯,用于溝通上下層;28為隔板,將運行長廊分割為上下層空間;29為光伏電池板,為電動助力車提供能源;30為頂棚,用于防雨雪。
[0028]圖7、圖8分別為換線平臺的主視圖和俯視圖,在圖7、圖8中,5為拱形支撐柱,用于支撐底梁31 ;23為升降電梯23,用于乘客乘降空交系統;27為階梯27,用于溝通上下層;31為底支撐面,用于安裝軌道車環線35和支撐順梁32 ;32為順梁32,用安裝換線平臺底板33 ;33為換線平臺底板,為乘客行走提供支撐;34為換線平臺隔板,用于將換線平臺分割成上下層;35為軌道車環線,用于使微型軌道車循環運行;36為換線平臺頂棚,用于防雨雪;29為光伏電池板,為電動助力車。
【具體實施方式】
[0029]城市空交系統由拱形托架、運行長廊、乘降平臺、換線平臺、供電系統、信號系統、微型軌道車和電動助力車組成。
[0030]城市空交系統總體結構布局如圖1,由拱形托架1、運行長廊2、乘降平臺3和換線平臺4組成。該系統建在城市交通主干線相鄰的次干線上方,形成與交通主干線相鄰的交通網絡,用于緩解城市主干線的交通壓力,由于高架在次干線上方,對城市市容市貌影響較小,采用電力驅動,對周邊環境的噪音污染和空氣污染較小。
[0031]在城市交通主干線相鄰的次干線道路兩側按照一定50m間距打樁,澆筑鋼筋混凝土下預埋件,在預埋件上安裝拱形托架I ;在拱形托架I上安裝運行長廊2,用于運行軌道車和電動助力車;按照城市規劃要求在合理位置建立乘降平臺3,用于乘客乘降空交系統;在運行長廊2兩端延伸至與另外兩條交通主干線垂直相接附近建立換線平臺4,用于乘客乘降空交系統和換乘不同方向線路;運行長廊2、乘降平臺3和換線平臺4均為雙層結構,軌道車在兩個換線平臺之間的運行長廊2的下層循環運行,電動助力車在運行長廊2的上層按交通信號行駛。
[0032]圖2為拱形托架I的結構示意圖,由一對拱形支撐柱5和連板6組成,拱形支撐5采用“工”字鋼結構,下寬上窄,增加拱形托架I的穩定性,拱形支撐柱5的下部用螺栓固定在預埋件上,每對拱形支撐柱5的上部用連板6連接在一起,使拱形托架I上部形成安裝運行長廊的平面,運行長廊單元安裝在兩個拱形托架I之間,若干個運行長廊單元組成運行長廊。
[0033]運行長廊2由若干個運行長廊單元組成,圖3、圖4分別為運行長廊單元的主視圖和左視圖,由底橫梁7、底順梁8、側立柱9、隔斷順梁10、隔斷橫梁11、電動助力車行駛底板12、軌道車運行底板13、上順梁14、上橫梁15、拱形彩鋼瓦頂16、側加強順梁17、軌道車電源線18、運行軌道19、側加強斜立柱20、上側板21和下側板22組成。
[0034]運行長廊單元在工廠加工制作,每套運行長廊單元長度設計為50 (長)x5 (寬)x5 (高)m,底橫梁7、底順梁8、側立柱9、隔斷順梁IO、隔斷橫梁11、上順梁14、上橫梁15、側加強順梁17和側加強斜立柱20均用方管制作,底橫梁7和底順梁8選用80x80mm方管,其余梁柱采用60x60mm方管。將兩根側立柱9垂直焊接在底橫梁7的兩端上,兩根側立柱9的上端焊接上橫梁15,在兩根側立柱9的中間位置焊接隔斷橫梁11,由底橫梁7、側立柱9、上橫梁15和隔斷橫梁11組成一個“日”字形框架,多組“日”字形框架用底順梁8、中順梁10、上順梁14和側加強順梁17焊接成整體,在底順梁8與中順梁10之間和中順梁10與上順梁14之間焊接加強斜立柱20,增加運行長廊單元的剛性;在運行長廊單元的兩側安裝上側板21和下側板22,上側板21采用透明材料制作,保證運行空間的亮度,下側板22采用半透明或不透明材料制作,使乘員乘坐空交不會產生眩暈感。在隔斷橫梁11上鋪設電動助力車行駛底板12,電動助力車在此底板上行駛;在底橫梁7上鋪設軌道車運行底板13 ;在底橫梁7上安裝軌道車電源線18和運行軌道19,用于運行軌道車;在上橫梁15上安裝拱形彩鋼瓦頂16。至此運行長廊單元制作完成。
[0035]制作完成的運行長廊單元運送到施工現場,用吊車或專用車輛將運行長廊單元安裝到拱形托架I上,由若干個運行長廊單元組成運行長廊2。
[0036]建立乘降平臺。在空交線路的適當位置按照城市規劃要求建立乘降平臺,用于乘客乘坐空交系統。乘降平臺的結構示意圖如圖5、圖6,圖5、圖6分別為乘降平臺的主視圖和左視圖,由拱形支撐柱5,軌道車電源線18、運行軌道19、升降電梯23、乘降平臺橫梁24、乘降平臺順梁25、乘降平臺底板26、階梯27、隔板28、光伏電池板29和頂棚30組成。在空交線路設置乘降平臺的位置按照4-6m間距安裝拱形支撐柱5,在拱形支撐柱5上安裝乘降平臺橫梁24,乘降平臺橫梁24用“工”字鋼制作;在乘降平臺橫梁24上安裝乘降平臺順梁25,乘降平臺順梁25用“C”形鋼制作,在乘降平臺順梁25上鋪設乘降平臺底板26 ;在乘降平臺橫梁24的中間位置設置與運行長廊2相銜接的軌道車電源線18和運行軌道19,用于運行軌道車;在乘降平臺兩側中間位置設置升降電梯23,用于乘客進入乘降平臺;隔板28由方管和地板構成,用方管焊接成“井”字形網,在“井”字形網上鋪設木制防滑地板,隔板28將乘降平臺分為兩層,下層用于運行軌道車,上層用于行駛電動助力車;在上下層靠近升降電梯23位置設置溝通上下層的階梯27,供乘客選擇不同的交通方式;頂棚30設置在乘降平臺的上方,在頂棚30上按一定斜度和方向安裝光伏電池板29,用于為電動助力車提供電倉泛。
[0037]建立換線平臺。在運行長廊2兩端延伸至與之相交的主干線附近設置換線平臺,用于乘客換乘不同方向的線路和乘降空交系統。換線平臺的結構示意圖如圖7、圖8,圖7、圖8分別為換線平臺的主視圖和俯視圖,由拱形支撐柱5、升降電梯23、階梯27、底支撐面31、順梁32、換線平臺底板33、換線平臺隔板34、軌道車環線35、換線平臺頂棚36和光伏電池板29組成。在空交線路設置換線平臺的位置,橫順兩個方向加密安裝拱形支撐柱5(間距設置4-6m);底支撐面31用方管制作,并且相互垂直焊接形成“井”字形網,安裝在拱形支撐柱5的上端;在底支撐面31上鋪設軌道車環線35,乘客在軌道車環線35的停車區上下車;在底支撐面31上安裝順梁32,順梁32用“C”形鋼制作;在順梁32上鋪設換線平臺底板33,換線平臺底板33用木制多層板制作,減輕換線平臺重量;換線平臺隔板34由方管和地板構成,用方管焊接成“井”字形網,在“井”字形網上鋪設防滑地板,換線平臺隔板34將換線平臺分成上下層,上層行駛電動助力車,下層運行軌道車;升降電梯23設置在十字路口兩個垂直相交底支撐面31的四個交點處;上下層之間在升降電梯23出口處設置階梯27,用于溝通上下層,為乘客選擇不同交通方式提供通道;換線平臺頂部設置換線平臺頂棚36,換線平臺頂棚36用方管制作,用方管焊接成“井”字形網,“井”字形網上鋪設防雨材料;在換線平臺頂棚36上設置光伏電池板29,為電動助力車提供電能。
[0038]在乘降平臺和換線平臺上設置進站售票區和候車區,乘客購票后通過閘機口進入候車區,在上層行駛電動助力車區域,有空閑電動助力車時即可駕車行駛,無空閑車輛時等待在此站下車乘客交付站點的電動助力車;下層乘坐軌道車的乘客等待進站的軌道車即可;在換線平臺上層行駛電動助力車的十字路處設置交通信號燈,乘客駕駛電動助力車按照交通信號行駛。
[0039]供電系統。供電系統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直流供電,將電網的交流電整流為直流電,為微型軌道車提供動力;另一部分為光伏電池板供電,充分利用乘降平臺、換線平臺及運行長廊頂層空間,鋪設光伏電池板,建立太陽能電站,為電動助力車提供清潔能源。
[0040]信號系統。在換線平臺上層行駛電動助力車區域設置交通信號燈,電動助力車按交通信號行駛。微型軌道車運行信號由減速信號和停車信號控制,微型軌道車的進站減速由鋪設在運行軌道附近的減速信號控制,在進入乘降平臺和換線平臺前10-15m處安裝減速信號裝置,微型軌道車行駛到減速信號位置,受減速信號控制,微型軌道車進入減速程序自動減速行駛;在乘降平臺和換線平臺上設置停車信號,微型軌道車行駛到停車信號位置,微型軌道車自動停車。
[0041]微型軌道車。微型軌道車載客定員4-8人,采用雙人座椅,座椅間距50_60cm,保證乘客方便下車;微型軌道車采用自動控制,由自動控制系統控制微型軌道車的啟動、出站加速行駛、勻速行駛、進站減速行駛和停車;自動控制系統中設置安全控制裝置,在車輛前端設置車距信號接收裝置,在車輛尾部設置車距信號源,用于接收前車信號和給后車發出信號,防止撞車事故;自動控制系統中設置開關門的程序,使車輛停車時門自動打開,行駛前自動關門;微型軌道車電力輸入由車輛底部設置的受電靴輸入。
[0042]電動助力車。電動助力車為兩輪單人單乘車輛,電力來源于光伏太陽能電站,光伏電池板發出電能儲存在蓄電池中,由蓄電池為電動助力車充電;在助力車前段設置彈性充電插頭,在停車位上設置平板式充電插座,車輛停在停車位時,彈性插頭與平板式充電插座結合即可為助力車充電。
【權利要求】
1.一種城市空中復合交通系統,包括拱形托架(1)、運行長廊(2)、乘降平臺(3)、換線平臺(4)、供電系統、信號系統、微型軌道車和電動助力車,其特征是:所述拱形托架(1)安裝在道路兩側的預埋件上,所述運行長廊(2)安裝在所述拱形托架上端;所述乘降平臺(3)的兩端出口和換線平臺(4)的四個方向出口均與所述運行長廊(2)相連接;所述運行長廊(2)、乘降平臺(3)和換線平臺(4)為雙層結構,所述微型軌道車在下層循環運行,所述電動助力車在上層按交通信號行駛;拱形托架(1)包括拱形支撐柱(5)和連板(6),所述拱形支撐柱(5)采用“工”字鋼結構,下寬上窄,每對所述拱形支撐柱(5)上端由所述連板(6)連接在一起;所述運行長廊(2)安裝在所述拱形托架(1)的上端;運行長廊(2)由若干個運行長廊單元組成,運行長廊單元包括底橫梁(7)、底順梁(8)、側立柱(9)、隔斷順梁(10)、隔斷橫梁(11)、電動助力車行駛底板(12)、軌道車運行底板(13)、上順梁(14)、上橫梁(15)、拱形彩鋼瓦頂(16)、側加強順梁(17)、軌道車電源線(18)、運行軌道(19)、側加強斜立柱(20)、上側板(21)和下側板(22),所述底橫梁底橫梁(7)、底順梁(8)、側立柱(9)、隔斷順梁(10)、隔斷橫梁(11)、上順梁(14)、上橫梁(15)、側加強順梁(17)和側加強斜立柱(20)用方管制作;所述側立柱(9)垂直焊接在底橫梁(7)的兩端,所述側立柱(9)上端焊接上橫梁(15),所述側立柱(9)中間位置焊接所述隔斷橫梁(11),由所述底橫梁(7)、側立柱(9)、上橫梁(15)和隔斷橫梁(11)組成“日”字形框架,多組“日”字形框架用所述底順梁(8)、中順梁(10)、上順梁(14)和加強順梁(17)焊接成整體;在所述底順梁(8)與中順梁(10)之間和所述上順梁(14)與中順梁(10)之間焊接所述加強斜立柱(20),在所述運行長廊單元的兩側安裝所述上側板(21)和下側板(22),在所述隔斷橫梁(11)上鋪設電動助力車行駛底板(12),在所述底橫梁(7)上鋪設軌道車運行底板(13),在所述底橫梁(7)上安裝軌道車電源線(18)和運 行軌道(19),在所述上橫梁(15)上方安裝拱形彩鋼瓦頂(16);乘降平臺包括拱形支撐柱(5)、軌道車電源線(18)、運行軌道(19)、升降電梯(23)、乘降平臺橫梁(24)、乘降平臺順梁(25)、乘降平臺底板(26)、階梯(27)、隔板(28)、光伏電池板(29)和頂棚(30),在所述拱形支撐柱(5)上安裝乘降平臺橫梁(24),所述乘降平臺橫梁(24)用“工”字鋼制作,在所述乘降平臺橫梁(24)上安裝所述乘降平臺順梁(25),乘降平臺順梁(25)用“C”型鋼制作,在所述乘降平臺順梁(25)上鋪設所述乘降平臺底板(26),在所述乘降平臺橫梁(24)的中間位置安裝與運行長廊(2)相銜接的軌道車電源線(18)和運行軌道(19),在乘降平臺兩側中間位置設置升降電梯(23),所述隔板(28)由方管和地板構成,用方管焊接成“井”字形網,在由方管組成的“井”字形網上鋪設木制地板,隔板(28)將乘降平臺分為上下兩層空間,上層行駛電動助力車,下層運行所述微型軌道車,在上下層靠近所述升降電梯(23)的位置設置階梯(27),所述頂棚(30)設置在乘降平臺的上方,在所屬頂棚(30)上部安裝光伏電池板(29);換線平臺包括拱形支撐柱(5)、升降電梯(23)、階梯(27)、底支撐面(31)、順梁(32)、換線平臺底板(33)、換線平臺隔板(34)、軌道車環線(35)、換線平臺頂棚(36)和光伏電池板(29),所述換線平臺建在與主干線相鄰的十字路口處,所述底支撐面(31)用方管制作,并且相互垂直焊接形成“井”字形網,安裝在所述拱形支撐柱(5)的上端;在所述底支撐面(31)上鋪設軌道車環線(35),在所述底支撐面(31)上安裝順梁(32),順梁(32)用“C”形鋼制作,在所述順梁(32)上鋪設換線平臺底板(33),所述換線平臺隔板(34)由方管和地板構成,用方管焊接成“井”字形網,在“井字形網上鋪設地板,所述換線平臺隔板(34)將所述換線平臺分成上下兩層空間,上層行駛所述電動助力車,下層運行所述微型軌道車;所述升降電梯(23)設置在十字路口兩個垂直相交所述底支撐面(31)的四個交叉點處,所述階梯(27)設置在升降電梯(23)出口處,換線平臺頂棚(36)用方管制作,用方管焊接成“井”字形網,在“井”字形網上鋪設防雨材料,光伏電池板在(29)設置在換線平臺頂棚(36)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城市空中復合交通系統,其特征是:在所述乘降平臺和換線平臺上設置進站購票區和候車區,乘客購票后通過閘機口進入候車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城市空中復合交通系統,其特征是:所述供電系統包括直流供電和光伏電池板供電,將電網的交流電整流為直流電,為微型軌道車提供動力,光伏電池板發出的電能儲存在蓄電池中,通過蓄電池為電動助力車充電。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城市空中復合交通系統,其特征是:所述信號系統包括電動助力車交通信號和微型軌道車運行信號;電動助力車交通信號在所述換線平臺(4)的十字路口設置交通信號燈,乘客駕駛電動助力車按交通信號行駛;所述微型軌道車運行信號是在微型軌道車運行軌道上安裝信號發生器,自動控制微型軌道車啟動、勻加速出站、勻速行駛、勻減速進站和到站停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城市空中復合交通系統,其特征是:所述微型軌道車定員4-8人;所述微型軌道車采用自動控制,自動控制系統控制微型軌道車的啟動、出站加速行駛、勻速運行、進站減速行駛和停車;所述微型軌道車前端設置車距信號接收裝置,在車尾設置車距信號源;所述微型軌道車的電力由車輛底部設置的受電靴輸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城市空中復合交通系統,其特征是:所述電動助力車為雙輪單人單乘車輛;在 所述電動助力車前端設置彈性充電插頭,在停車位上設置平板式充電插座,車輛停在停車位時,彈性插頭與平板式充電插座結合為電動助力車充電。
【文檔編號】E01F1/00GK203567719SQ201320576643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8日
【發明者】龔春力, 龔春環, 龔青澤 申請人:龔春力, 龔春環, 龔青澤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阳市| 崇仁县| 吐鲁番市| 平山县| 绥阳县| 渭南市| 遵化市| 黎平县| 嫩江县| 视频| 军事| 巩义市| 武安市| 晋中市| 威信县| 牡丹江市| 永宁县| 泸定县| 东丽区| 山东省| 永靖县| 广德县| 北流市| 张北县| 德昌县| 大姚县| 石渠县| 玉屏| 淳安县| 汝州市| 台江县| 土默特右旗| 民和| 故城县| 丽水市| 梁平县| 泸州市| 达孜县| 澎湖县| 澄江县| 麟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