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城市軌道交通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低高度的雙層減振扣件。
背景技術:
在軌道扣件系統中,常用的扣件為單層底板扣件和雙層底板扣件,兩者均包含軌下彈性墊和板下彈性墊。單層底板僅有一層底板,扣件重量輕,成本低;但是,單層底板扣件在使用時,錨固螺栓通過扣件底板將扣件固定的同時把彈性墊壓緊,造成了板下彈性墊層的減振性能無法充分發揮。
普通的雙層底板減振扣件含有兩層底板,分別為下底板和上底板,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間通過自鎖結構將板下彈性墊夾緊;雙層底板減振扣件在使用時,錨固螺栓通過扣件下底板將扣件固定。這樣,雖然可充分發揮扣件板下彈性墊層的減振性能,但扣件使用中下底板的大部分面積僅起到支撐板下彈性墊層的作用,屬于強度冗余部分,造成了扣件整體重量較大、成本較高。同時,普通雙層底板減振扣件為了實現上底板和下底板的連接,通常采用各種不易拆卸的自鎖結構,一旦扣件需要維修,需要將自鎖結構破壞才能實現扣件拆卸,拆卸過程比較麻煩。另外,普通雙層底板減振扣件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間的自鎖結構常采用非金屬材料,經長期運營后,扣件自鎖結構的非金屬材料部分容易發生磨損,造成扣件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間的鎖緊力不夠,上底板、下底板和底板彈性墊層之間甚至會出現縫隙,給列車的行車安全帶來隱患。
另外,普通雙層減振扣件由于具有兩層底板,造成其安裝高度較高,抗傾翻能力相對較差,并且,由于其安裝高度高于普通單層扣件,通常需要高度過渡,給設計、施工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的普通雙層減振扣件安裝高度較高,抗傾翻能力相對較差,且通常需要高度過渡,給設計、施工帶來不便等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低高度的雙層減振扣件。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低高度的雙層減振扣件,該扣件包括上底板、錨固螺栓、彈條及軌下彈性絕緣墊,還設有支撐座、壓緊絕緣套、壓緊蓋板和板下彈性絕緣墊;所述支撐座設有底座及凸臺,支撐座的中部設有通孔;所述上底板上設有與支撐座凸臺相配合的通孔,所述支撐座凸臺穿過上底板的通孔;所述壓緊絕緣套設有限位立柱及上檐,且中部具有通孔;壓緊絕緣套穿過上底板的通孔并套設在支撐座凸臺上,且壓緊絕緣套上檐扣壓在上底板上部;所述支撐座的凸臺外表面與壓緊絕緣套通孔內表面匹配,所述壓緊絕緣套的限位立柱外表面與上底板的通孔匹配;錨固螺栓穿過壓緊蓋板的通孔并將上底板、板下彈性絕緣墊和支撐座緊固在道床或軌枕上并對板下彈性絕緣墊產生壓緊力。
所述壓緊絕緣套與上底板之間或壓緊絕緣套與壓緊蓋板之間設有調節墊片,通過改變調節墊片的總厚度來調節壓緊力。
所述板下彈性絕緣墊上設有一組定位孔,所述上底板下部設有與板下彈性絕緣墊定位孔相對應的定位凸起,上底板的定位凸起穿入板下彈性絕緣墊的定位孔中;或者,所述板下彈性絕緣墊上設有一組定位凸起,所述上底板下部設有與板下彈性絕緣墊定位孔相對應的定位孔,下彈性絕緣墊上的定位凸起穿入板上底板的定位孔中;或者,所述板下彈性絕緣墊上設有通孔,所述支撐座底座穿過板下彈性絕緣墊通孔。
所述上底板上的通孔為2個,通孔在上底板呈斜對角或橫向對稱布置;所述支撐座數量為2個;所述壓緊絕緣套數量為2個。
所述上底板上的通孔為4個,通孔在上底板上呈對稱布置;所述支撐座數量為4個;所述壓緊絕緣套數量為4個。
所述支撐座的底座為圓形、橢圓形或矩形,所述支撐座的立柱外表面為圓形;所述壓緊絕緣套的內表面為與支撐座立柱外表面相匹配的形狀,壓緊絕緣套的橫向限位立柱外表面為圓形、橢圓形或矩形;所述上底板通孔為與壓緊絕緣套橫向限位立柱外表面相匹配的形狀。
所述支撐座的下部設有絕緣耦合板,且絕緣耦合板數量與支撐座數量相同;或者,所述板下彈性絕緣墊及支撐座的下部設有絕緣耦合板,絕緣耦合板數量為一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低高度的雙層減振扣件,將普通扣件的下底板簡化為兩個底部支撐座,從而大大減少下底板的面積和質量,降低扣件的成本。同時,由于扣件不需自鎖,拆卸極其方便。此外,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扣件壓緊力可調節,提高了扣件的適應能力,便于消除扣件加工制造和長期運營帶來的誤差。采用以上技術方案還可以降低扣件安裝高度,使其安裝高度與普通單層扣件安裝高度保持一致。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半剖視圖一;
圖2為本發明的第一種雙層減振扣件附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第一種上底板示意圖一;
圖4為本發明的第一種壓緊絕緣套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第一種支撐座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第一種壓緊蓋板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第一種上底板示意圖二;
圖8為本發明的第二種壓緊絕緣套的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的第二種支撐座的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的第二種壓緊蓋板的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的第二種上底板的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的第二種雙層減振扣件的俯視圖;
圖13為本發明結構半剖視圖二;
圖14為本發明的底板彈性絕緣墊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彈條,2、軌距塊,3、上底板,3a、通孔為圓形且對角布置的上底板,3b、通孔為方形且對稱布置的上底板,3.1、上底板通孔,3.1.1、上底板通孔內表面,3.3、上底板上表面,3.4、上底板定位凸起,4、板下彈性絕緣墊,4.1、板下彈性絕緣墊通孔,4.1.1、板下彈性絕緣墊定位孔內表面,4.3、板下彈性絕緣墊定位孔,5、壓緊絕緣套,5a、通孔內表面為圓形且縱向限位立柱外表面為圓形的壓緊絕緣套,5b、通孔內表面為方形且縱向限位立柱外表面為方形的壓緊絕緣套,5.1、壓緊絕緣套垂向壓緊邊,5.1.1、壓緊絕緣套垂向壓緊邊下底面,5.1.2、壓緊絕緣套垂向壓緊邊上頂面,5.2、壓緊絕緣套橫向限位立柱,5.2.1、壓緊絕緣套橫向限位立柱外表面,5.3、壓緊絕緣套通孔,5.3.1、壓緊絕緣套通孔內表面,6、壓緊蓋板,6a、圓形壓緊蓋板,6b、方形壓緊蓋板,6.1、壓緊蓋板通孔,7、支撐座,7a、凸臺外表面和底座為圓形的支撐座,7b、凸臺外表面和底座為方形的支撐座,7.1、支撐座底座,7.2、支撐座通孔,7.3、支撐座凸臺,7.3.1、支撐座凸臺外表面,7.3.2、支撐座凸臺上頂面,8、錨固螺栓,9、軌下彈性絕緣墊,10、調節墊片,11、絕緣耦合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闡述。
實施例1
結合圖1和圖2,雙層減振扣件包括上底板3、支撐座7、壓緊絕緣套5、壓緊蓋板6、錨固螺栓8、彈條1、軌下彈性絕緣墊9、板下彈性絕緣墊4、絕緣軌距塊2、調節墊片10。結合圖3,通孔為圓形且對角布置的上底板3a上設有上底板通孔3.1;結合圖5,凸臺外表面和底座為圓形的支撐座7a包括支撐座凸臺7.3和支撐座底座7.1,凸臺外表面和底座為圓形的支撐座7a上設有支撐座通孔7.2;結合圖4,壓緊絕緣套5包括垂向壓緊擋邊5.1和橫向限位立柱5.2,通孔內表面為圓形且縱向限位立柱外表面為圓形的壓緊絕緣套5a上設有壓緊絕緣套通孔5.3;結合圖14,板下彈性絕緣墊4上設有板下彈性絕緣墊通孔4.1,板下彈性絕緣墊通孔4.1的位置與上底板通孔3.1位置對應。
結合圖1,支撐座凸臺外表面7.3.1與壓緊絕緣套通孔內表面5.3.1匹配,壓緊絕緣套橫向限位立柱外表面5.2.1與上底板通孔內表面3.1.1匹配,錨固螺栓8穿過壓緊蓋板通孔6.1和支撐座通孔7.2,支撐座底座7.1穿過底板彈性絕緣墊通孔4.1;壓緊蓋板6下表面與支撐座立柱上頂面7.3.2及壓緊絕緣套垂向壓緊邊上頂面5.1.2配合,壓緊絕緣套垂向壓緊邊下底面5.1.1和上底板上表面3.3配合;錨固螺栓8通過壓緊蓋板6依次將壓緊絕緣套5、上底板3、板下彈性絕緣墊4壓緊,對板下彈性絕緣墊4產生壓緊力。
結合圖3,上底板通孔3.1為2個,上底板通孔3.1在通孔為圓形且對角布置的上底板3a呈斜對角布置;板下彈性絕緣墊通孔4.1數量為2個,板下彈性絕緣墊通孔4.1與上底板通孔3.1位置對應;凸臺外表面和底座為圓形的支撐座7a數量為2個;通孔內表面為圓形且縱向限位立柱外表面為圓形的壓緊絕緣套5a數量為2個。
結合圖7、圖14,板下彈性絕緣墊上設有一組板下彈性絕緣墊定位孔4.3,所述上底板下部設有與板下彈性絕緣墊定位孔4.3相對應的上底板定位凸起3.4,上底板定位凸起3.4穿入板下彈性絕緣墊定位孔4.3中,從而限制板下彈性絕緣墊的縱向和橫向位移。
結合圖5,支撐座底座7.1為圓形,支撐座凸臺外表面7.3.1為圓形;結合圖4,壓緊絕緣套通孔內表面5.3.1為與支撐座凸臺外表面7.3.1相匹配的圓形,壓緊絕緣套橫向限位立柱外表面5.2.1為圓形;結合圖3,上底板通孔3.1為與壓緊絕緣套橫向限位立柱外表面5.2.1相匹配的圓形;板下彈性絕緣墊通孔4.1為圓形;結合圖6,圓形壓緊蓋板6a的外表面為圓形。
雙層減振扣件板下彈性絕緣墊4的壓緊力可調節。結合圖1,所述調節墊片10位于壓緊絕緣套5和上底板3之間,通過增加調節墊片10的層數或厚度來增大壓緊力,通過減少調節墊片10的層數或厚度來減小壓緊力。
結合圖1,支撐座的下部設有絕緣耦合板,絕緣耦合板數量與支撐座數量相同,均為2個。
實施例2
結合圖12、圖13,雙層減振扣件包括上底板3、支撐座7、壓緊絕緣套5、壓緊蓋板6、錨固螺栓8、彈條1、軌下彈性絕緣墊9、板下彈性絕緣墊4、絕緣軌距塊2、調節墊片10。結合圖11,通孔為方形且對稱布置的上底板3b上設有上底板通孔3.1;結合圖9,凸臺外表面和底座為方形的支撐座7b包括支撐座凸臺7.3和支撐座底座7.1,凸臺外表面和底座為方形的支撐座7b上設有支撐座通孔7.2;結合圖8,通孔內表面為方形且縱向限位立柱外表面為方形的壓緊絕緣套5b包括壓緊絕緣套垂向壓緊邊5.1和壓緊絕緣套橫向限位立柱5.2,通孔內表面為方形且縱向限位立柱外表面為方形的壓緊絕緣套5b上設有壓緊絕緣套通孔5.3。
結合圖13,支撐座凸臺外表面7.3.1與壓緊絕緣套通孔內表面5.3.1匹配,壓緊絕緣橫向限位立柱外表面5.2.1與上底板通孔3.1匹配,錨固螺栓8穿過壓緊蓋板通孔6.1和支撐座凸臺通孔7.2,支撐座底座7.1穿過底板彈性絕緣墊通孔4.1;壓緊蓋板6下表面與支撐座凸臺上頂面7.3.2及壓緊絕緣套垂向壓緊邊上頂面5.1.2配合,壓緊絕緣套垂向壓緊邊下底面5.1.1和上底板上表面3.3配合;錨固螺栓8通過壓緊蓋板6依次將壓緊絕緣套5、上底板3、板下彈性絕緣墊4壓緊,對板下彈性絕緣墊4產生壓緊力。
結合圖11,上底板通孔3.1為2個,上底板通孔3.1在通孔為方形且對稱布置的上底板3b上呈對稱布置;板下彈性絕緣墊通孔4.1數量為2個,板下彈性絕緣墊通孔4.1與上底板通孔3.1位置對應;凸臺外表面和底座為方形的支撐座7b數量為2個;通孔內表面為方形且縱向限位立柱外表面為方形的壓緊絕緣套5b數量為2個。
結合圖9,支撐座底座7.1為方形,支撐座凸臺外表面7.3.1為方形;壓緊絕緣套通孔內表面5.3.1為與支撐座支撐凸臺外表面7.3.1相匹配的方形,壓緊絕緣套橫向限位立柱外表面5.2.1為方形;結合圖8,上底板通孔3.1為與壓緊絕緣套橫向限位立柱外表面5.2.1相匹配的方形;板下彈性絕緣墊通孔4.1為方形;結合圖10,方形壓緊蓋板6b外表面為方形。
雙層減振扣件底板彈性絕緣墊4的壓緊力可調節。結合圖12,所述調節墊片10位于壓緊絕緣套5和壓緊蓋板6之間,通過增加調節墊片10的層數或厚度來增大壓緊力,通過減少調節墊片10的層數或厚度來減小壓緊力。
結合圖12,所述板下彈性絕緣墊及支撐座的下部設有一個絕緣耦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