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但不限于軌道交通領域,尤其是一種易拆卸的雙層減振扣件。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市場上的易拆卸分離式減振扣件系統,多采用帶有鎖舌和擋邊的底板連接套,將扣件上底板、下底板和中間橡膠彈性墊鎖緊在一起,實現了扣件的預組裝和對中間橡膠彈性墊的預緊;同時,也可充分發揮扣件中間橡膠彈性墊的彈性,保證了扣件的減振性能,具有低載荷下低剛度和高載荷高剛度的特點,保證了減振量和行車安全性。
然而,采用該技術的扣件系統在拆卸絕緣壓緊套時,需將絕緣壓緊套旋轉后使用工具將絕緣壓緊套從扣件結構中翹出,操作不方便;同時,為實現絕緣壓緊套與下底板的互鎖,將下底板凸臺上設置了凹槽;該凹槽的存在削弱了下底板凸臺的抗剪切能力,所以下底板凸臺必須尺寸必須較大才能滿足強度要求;而較大的底板凸臺造成了扣件結構的不緊湊,在扣件道釘孔距較小的情況下,自鎖結構容易與鋼軌干涉,造成扣件道釘孔距小的扣件結構無法實現。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易拆卸的雙層減振扣件,能夠有效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能夠在降低工件的尺寸的同時保證扣件系統的整體強度,能夠優化扣件的部件連接關系,通過獨立設置的鎖緊結構、壓緊結構,能夠實現部件之間的便捷拆裝作業,能夠有效提高實際的工作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易拆卸的雙層減振扣件,包括設有彈條的承軌板、設在承軌板下方的下底板,所述承軌板與下底板之間設有中間橡膠彈性墊;
所述承軌板的兩側對稱設有第一連接板,所述下底板的兩側對應設有第二連接板,所述第一連接板與第二連接板之間通過可拆卸連接件連接固定;所述可拆卸連接件與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之間的連接,設為承軌板、中間橡膠彈性墊以及下底板之間的鎖緊連接。
上述易拆卸的雙層減振扣件,還可具有如下特點,
所述下底板設有用于容納錨固螺栓的凸臺,所述承軌板相應設有用于容納凸臺的承軌板通孔,所述凸臺的上方設有壓緊蓋板,所述壓緊蓋板與所述承軌板之間設有壓緊結構;
所述壓緊結構頂端設為高于凸臺頂端,所述錨固螺栓的螺桿設為依次貫穿壓緊蓋板、壓緊結構、凸臺、下底板并擰緊于軌枕上,擰緊或擰松錨固螺栓設為調整中間橡膠彈性墊的壓緊厚度。
上述易拆卸的雙層減振扣件,還可具有如下特點,
所述可拆卸連接件設為包括鎖緊螺母、鎖緊螺栓的螺紋連接件,所述鎖緊螺栓設為貫穿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并通過擰緊所述鎖緊螺母連接固定所述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
上述易拆卸的雙層減振扣件,還可具有如下特點,
所述可拆卸連接件設為扎帶,所述扎帶的活動端設為貫穿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并通過插入鎖緊端鎖緊以連接固定所述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
上述易拆卸的雙層減振扣件,還可具有如下特點,
所述可拆卸連接件設為C型卡簧片,所述C型卡簧片的一端設為卡緊連接第一連接板,所述C型卡簧片的另一端設為卡緊連接第二連接板。
上述易拆卸的雙層減振扣件,還可具有如下特點,
所述承軌板的兩側對稱設有多個第一連接板,所述下底板的兩側對應設有多個第二連接板。
上述易拆卸的雙層減振扣件,還可具有如下特點,
所述承軌板設置有至少2個承軌板通孔和至少2個彈條,彈條設為分別通過軌距塊連接固定設于承軌板上方的鋼軌,減振組件分別設在鋼軌兩側;所述鋼軌下方與承軌板之間設有軌下彈性絕緣墊。
上述易拆卸的雙層減振扣件,還可具有如下特點,
所述壓緊結構包括絕緣壓緊套,所述絕緣壓緊套包括擋邊,所述擋邊下表面設為接觸承軌板。
上述易拆卸的雙層減振扣件,還可具有如下特點,
所述絕緣壓緊套還包括設于擋邊下方的立柱本體,所述立柱本體嵌設在凸臺外側與承軌板通孔之間的環狀空腔中,所述立柱本體設為限制下底板的橫向移動。
上述易拆卸的雙層減振扣件,還可具有如下特點,
所述壓緊結構還包括調節墊片,所述調節墊片設于所述絕緣壓緊套與壓緊蓋板之間。
本申請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優化設置的組件,能夠有效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能夠在降低工件的尺寸的同時保證扣件系統的整體強度;能夠優化扣件的部件連接關系,具體通過獨立設置的鎖緊結構、壓緊結構,能夠實現部件之間的便捷拆裝作業,能夠有效提高實際的工作效率。
本申請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闡述,并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而了解。本申請的目的和其他優點可通過在說明書、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所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申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申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申請的技術方案,并不構成對本申請技術方案的限制。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承軌板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下底板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絕緣壓緊套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錨固螺栓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壓緊蓋板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調節墊片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扎帶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示標號說明:
1-鋼軌,2-彈條,3-軌距塊,4-軌下彈性絕緣墊,5-承軌板,5a-第一連接板,5b-第一連接板通孔,5c-承軌板通孔,6-中間橡膠彈性墊,7-下底板,7a-下底板的第二連接板,7b-第二連接板通孔,7c-下底板凸臺,7d-下底板凸臺通孔,8-絕緣壓緊套,8a-絕緣壓緊套擋邊,8b絕緣壓緊套立柱本體,8c-絕緣壓緊套通孔,9-壓緊蓋板,9a-壓緊蓋板通孔,10-錨固螺栓,11-調節墊片,12-鎖緊螺栓,13-鎖緊螺母,14-扎帶,15-C型卡簧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文中將結合附圖對本申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組合。
結合圖1-圖7所示,
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的雙層減振扣件的第一實施例,包括設有彈條2的承軌板5、設在承軌板5下方的下底板7,承軌板5與下底板7之間設有中間橡膠彈性墊6;其中,承軌板5的兩側對稱設有第一連接板5a,下底板7的兩側對應設有第二連接板7a,第一連接板5a與第二連接板7a之間通過可拆卸連接件連接固定;可拆卸連接件與第一連接板5a、第二連接板7a之間的連接,設為承軌板5、中間橡膠彈性墊6以及下底板7之間的鎖緊連接。
進一步的,下底板7設有用于容納錨固螺栓10的下底板凸臺7c,下底板凸臺7c開設有相應的下底板凸臺通孔7d;承軌板5相應設有用于容納凸臺7c的承軌板通孔5c,凸臺7c的上方設有壓緊蓋板9,壓緊蓋板9與承軌板5之間設有壓緊結構;壓緊結構頂端設為高于凸臺7c頂端,錨固螺栓10的螺桿設為依次貫穿壓緊蓋板9、壓緊結構、凸臺7c、下底板7并擰緊于軌枕上,擰緊或擰松錨固螺栓10設為調整中間橡膠彈性墊6的壓緊厚度。
具體操作中,首先通過設備將承軌板5、中間橡膠彈性墊6、下底板7壓緊,然后安裝相應的可拆卸連接件鎖緊,即可實現扣件的預組裝,以方便扣件的運輸和現場安裝;應用于現場時,首先將預組裝的扣件置于軌枕或道床基礎上,然后依次安裝絕緣壓緊套8、壓緊蓋板9和錨固螺栓10,將錨固螺栓10擰緊即可實現扣件的現場安裝;現場安裝后,可將采用工具將可拆卸連接件拆卸,或者將連接件進一步擰緊。其中,上述凸臺7c可以設為圓柱形、橢圓柱形或矩形凸臺7c;壓緊結構也相應設為圓柱形、橢圓柱形或矩形壓緊結構;壓緊結構可采用尼龍或其他絕緣耐磨材料。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獨立的鎖緊結構、壓緊結構;鎖緊結構可用于預組裝或扣件承軌板5和下底板7之間的橫向、縱向定位;扣件應用于現場時,壓緊結構通過錨固結構提供對中間橡膠彈性墊6的預緊力,使中間橡膠彈性墊6始終處于壓緊狀態,防止離縫現象發生,錨固結構并將扣件整體固定在道床基礎或軌枕上。
具體操作中,上述獨立的鎖緊結構、壓緊結構能夠實現多方面的有益技術效果;一方面,當扣件零部件發生破壞時,可在拆除錨固螺栓后對任何零部件直接更換,無需進一步拆卸,極大提高了扣件零部件的可更換能力。另一方面,去除了現有技術中下底板中凸臺上的凹槽結構,改善了下底板凸臺的受力情況,可在滿足強度的情況下縮小凸臺的結構尺寸,使扣件結構更加緊湊,滿足較小釘孔距的結構設計要求。
優選地,為了優化上述可拆卸連接件的具體組成結構;本實用新型具體操作中,上述可拆卸連接件可以設為包括鎖緊螺母13、鎖緊螺栓12的螺紋連接件,鎖緊螺栓12設為貫穿第一連接板5a、第二連接板7a,并通過擰緊所述鎖緊螺母13連接固定所述第一連接板5a和第二連接板7a。
具體操作中,鎖緊螺栓12貫穿第一連接板通孔5b、第二連接板通孔7b后擰緊鎖緊螺母13,即可實現第一連接板5a和第二連接板7a之間的連接固定操作,以及實現中間橡膠彈性墊6的鎖緊操作。
使用時,將下底板7、中間橡膠彈性墊6、承軌板5依次置于設備上,并用設備將下底板7、中間橡膠彈性墊6和承軌板5壓緊,使中間橡膠彈性墊6產生壓縮變形;鎖緊螺栓12穿過承軌板5的第一連接板通孔5b和下底板7的第二連接板通孔7b并擰緊鎖緊螺母13。松開設備對承軌板5和下底板7的壓緊力后,鎖緊螺栓12和鎖緊螺母13通過承軌板5的第一連接板5a和下底板7的第二連接板7a給中間橡膠彈性墊6施加了一定的鎖緊力。
優選地,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鎖緊結構的連接穩定性;本實用新型具體操作中,上述承軌板5的兩側對稱設有多個第一連接板5a,下底板7的兩側對應設有多個第二連接板7a。具體操作中,承軌板5的兩側可以各設2個或者多個第一連接板5a,下底板7也設有相應的第二連接板7a;通過上述多組連接板的配合,能夠有效提高鎖緊結構的連接穩定性。
優選地,為了優化上述壓緊結構的具體組成;本實用新型具體操作中,上述壓緊結構可以包括絕緣壓緊套8,絕緣壓緊套8包括擋邊8a,擋邊8a下表面設為接觸承軌板5;絕緣壓緊套8的中央位置設有用于容納凸臺的絕緣壓緊套通孔8c。相應的,絕緣壓緊套8還包括設于擋邊8a下方的立柱本體8b,立柱本體8b嵌設在凸臺7c外側與承軌板通孔5c之間的環狀空腔中,立柱本體8b設為限制下底板7的橫向移動。
具體操作中,當扣件應用于現場時,將絕緣壓緊套8置于承軌板通孔5c和下底板凸臺7c之間;將壓緊蓋板9置于絕緣壓緊套8上。將錨固螺栓10穿過壓緊蓋板通孔9a和下底板凸臺7c通孔,并將錨固螺栓10擰緊在軌枕上。擰緊錨固螺栓10時,錨固螺栓10依次將壓緊蓋板9、絕緣壓緊套8和承軌板5壓緊,從而使中間橡膠彈性墊6所受的壓緊力進一步增加;此時,鎖緊螺栓12和鎖緊螺母13發生松動,采用扳手將鎖緊螺栓12和鎖緊螺母13拆除,或者將鎖緊螺栓12和鎖緊螺母13進一步擰緊。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承軌板與下底板之間通過兩側連接件連接,且中間通過錨固螺栓固定在軌枕上,上述多重的固定方式,能夠有效保證減振扣件整體的穩定性。
優選地,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壓緊結構的具體組成;本實用新型具體操作中,上述壓緊結構還包括調節墊片11,調節墊片11設于絕緣壓緊套8與壓緊蓋板9之間。
具體操作中,當線路長期運營后,絕緣壓緊套8或中間橡膠彈性墊6發生永久變形時,可在絕緣壓緊套8和壓緊蓋板9之間增加調節墊片11,從而實現對中間橡膠彈性墊6壓緊力的調節,防止離縫現象的發生。另外,當扣件零部件發生破壞時,可在拆除錨固螺栓10后對任何零部件直接更換,無需進一步拆卸,極大提高了扣件零部件的可更換能力。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具體操作中,承軌板5的設置有至少2個承軌板通孔5c和至少2個彈條2,彈條2設為分別通過軌距塊3連接固定設于承軌板5上方的鋼軌1,減振組件分別設在鋼軌1兩側;承軌板5優選設置有2個承軌板通孔5c和2個彈條2另外,鋼軌1下方與承軌板5之間設有軌下彈性絕緣墊4。
具體操作中,下底板7設置有與承軌板通孔5c相對應的凸臺7c,通過一一對應設置的凸臺7c和承軌板通孔5c相互配合,能夠較好的保證減振扣件整體的連接穩定性。
結合圖8、圖9所示,
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的雙層減振扣件的第二實施例,上述可拆卸連接件可設為扎帶14,扎帶14的活動端設為貫穿第一連接板5a、第二連接板7a,并通過插入鎖緊端鎖緊以連接固定第一連接板5a和第二連接板7a。其中,扎帶14可采用尼龍材料或金屬材料。
具體操作中,將下底板7、中間橡膠彈性墊6、承軌板5依次置于設備上,并用設備將下底板7、中間橡膠彈性墊6和承軌板5壓緊,使中間橡膠彈性墊6產生壓縮變形;進而,將扎帶14穿入承軌板5第一連接板通孔5b和下底板7第二連接板通孔7b并扎緊;松開設備對承軌板5和下底板7的壓緊力后,扎帶14通過承軌板5的第一連接板5a和下底板7的第二連接板7a的鎖緊操作,給中間橡膠彈性墊6施加了一定的鎖緊力。
相應的,當扣件應用于現場時,將絕緣壓緊套8置于承軌板通孔5c和下底板凸臺7c之間;將壓緊蓋板9置于絕緣壓緊套8上。將錨固螺栓10穿過壓緊蓋板通孔9a和下底板凸臺7c通孔,并將錨固螺栓10擰緊在軌枕上。擰緊錨固螺栓10時,錨固螺栓10依次將壓緊蓋板9、絕緣壓緊套8和承軌板5壓緊,從而使中間橡膠彈性墊6所受的壓緊力進一步增加;此時,扣件扎帶14發生松動,采用剪刀將扎帶14剪斷拆除,或者將扎帶14進一步扎緊。
結合圖10所示,
本實用新型一種易拆卸的雙層減振扣件的第三實施例,上述可拆卸連接件也可以設為C型卡簧片15,C型卡簧片15的一端設為卡緊連接第一連接板5a,C型卡簧片15的另一端設為卡緊連接第二連接板7a。
具體操作中,鎖緊結構與前述的兩個實施例的鎖緊方式相同,具體此處不再贅述;當錨固螺栓10擰緊在軌枕上時,錨固螺栓10依次將壓緊蓋板9、絕緣壓緊套8和承軌板5壓緊,從而使中間橡膠彈性墊6所受的壓緊力進一步增加;此時,C型卡簧片15發生松動,采用工具將C型卡簧片15拆除,或者將C型卡簧片15進一步卡緊。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雖然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揭露的實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內容僅為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而采用的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任何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可以在實施的形式及細節上進行任何的修改與變化,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專利保護范圍,仍須以所附的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