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地下鐵道結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鋼軌曲線外軌超高的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人口迅速增加,導致路面車輛不斷增多,造成了嚴重的交通擁堵、環境污染與能源危機等一系列問題。地鐵與其他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相比,具有速度快、運量大、舒適度好和安全環保的特點,成為現代都市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當地鐵由直線進入曲線時,會產生慣性離心力,加大了外軌承受的壓力,鋼軌外擠使外軌的磨耗加劇,因而造成內外兩股鋼軌磨耗不均勻現象,使旅客感到不適,嚴重時還可能造成翻車事故。因此,為了解決地鐵通過曲線時保持平衡的問題,有必要研發一種鋼軌曲線外軌超高的安裝結構,將軌道外軌設置適當的超高,使地鐵的自身重力產生一個向心的水平分力,以抵消離心慣性力,使內外兩股鋼軌受力比較均勻,滿足旅客舒適感,提高運行線路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地鐵通過曲線時保持平衡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安全可靠的鋼軌曲線外軌超高的安裝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鋼軌曲線外軌超高的安裝結構,包括鋼軌、軌枕、墊板組和彈性扣件,所述鋼軌與所述軌枕之間 鋪設有所述墊板組,所述彈性扣件下部固定于所述軌枕,用于將所述鋼軌固定于所述軌枕上;所述鋼軌分為外軌和內軌,所述外軌包括第一外軌和第二外軌,所述第一外軌與所述第二外軌順接,所述第一外軌與所述軌枕之間鋪設有單層墊板,所述第二外軌與所述軌枕之間鋪設有雙層墊板;所述內軌與所述軌枕之間鋪設有用于構建內軌軌底坡的墊板組,所述墊板組包括鋪設于正坡的第一墊板、鋪設于負坡的第二墊板和鋪設于平坡的第三墊板。
優選地,鋪設于所述第一外軌與所述軌枕之間的單層墊板,用于實現所述第一外軌5~40mm的超高過渡。
優選地,鋪設于所述第二外軌與所述軌枕之間的雙層墊板,用于實現所述第二外軌40~108mm的超高過渡。
優選的,所述鋼軌鋪設于呈緩和曲線的地段上,所述地段的緩和曲線長度為60m,全超高為108mm。
優選的,所述鋼軌鋪設于呈圓曲線的地段上,所述地段外軌全超高為108mm。
優選的,所述第一外軌下鋪設有35根軌枕,所述第二外軌下鋪設有70根軌枕。
優選的,所述第一外軌長度為20m,所述第二外軌長度為40m。
優選的,鋪設于所述第一外軌與所述軌枕之間的單層墊板為鐵墊板。
優選的,鋪設于所述第二外軌與所述軌枕之間的雙層墊板,其中一層為鐵墊板,另一層為鋼墊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鋼軌曲線外軌超高的安裝結構,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安全可靠的特點,能夠抵消地鐵在曲線行駛時產生的離心慣性力,使內外兩股鋼軌受力比較均勻,滿足旅客舒適感,提高運行線路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鋼軌曲線外軌超高的安裝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鋼軌曲線外軌超高的安裝結構安裝位置示意圖。
圖中:1-鋼軌,2-軌枕,3-墊板組,4-彈性扣件,11-外軌,12-內軌,111-第一外軌,112-第二外軌。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鋼軌曲線外軌超高的安裝結構,包括鋼軌1、軌枕2、墊板組3和彈性扣件4,所述鋼軌1與所述軌枕2之間鋪設有所述墊板組3,所述彈性扣件4下部固定于所述軌枕2,用于將所述鋼軌1固定于所述軌枕2上;所述鋼軌1分為外軌11和內軌12,所述外軌11包括第一外軌111和第二外軌112,所述第一外軌111與所述第二外軌112順接,所述第一外軌111與所述軌枕2之間鋪設有單層墊板,所述第二外軌112與所述軌枕2之間鋪設有雙層墊板;
所述內軌12與所述軌枕2之間鋪設有用于構建內軌12軌底坡的墊板組,所述墊板組包括鋪設于正坡的第一墊板、鋪設于負坡的第二墊板和鋪設于平坡的第三墊板。
鋪設于所述第一外軌111與所述軌枕2之間的單層墊板,用于實現所述第一外軌111的5mm的超高過渡。
鋪設于所述第二外軌112與所述軌枕2之間的雙層墊板,用于實現所述第二外軌112的40mm的超高過渡。
所述鋼軌1鋪設于呈緩和曲線的地段上,所述地段的緩和曲線長 度為60m,全超高為108mm。
所述鋼軌1還鋪設于呈圓曲線的地段上,所述地段全超高為108mm。
所述第一外軌111下鋪設有35根軌枕,所述第二外軌112下鋪設有70根軌枕。
所述第一外軌111長度為20m,所述第二外軌112長度為40m。
鋪設于所述第一外軌111與所述軌枕2之間的單層墊板為鐵墊板。
鋪設于所述第二外軌112與所述軌枕2之間的雙層墊板,其中一層為鐵墊板,另一層為鋼墊板。
所述外軌11超高計算公式為:h=11.8v2/R,h為外軌11超高值(mm),v為行車速度(km/h),R為曲線半徑(m)。
所述呈緩和曲線地段的緩和曲線長度可根據安全條件和舒適度兩個條件計算:⑴根據安全條件,計算公式為:l=h/i,l為緩和曲線的長度值(m),h為外軌11超高值(mm),i為緩和曲線外軌11超高順坡率。⑵根據舒適度條件,計算公式為:l=vmax/3.6μ,l為緩和曲線長度值(m),h為外軌11超高值(mm),vmax為行車最高速度(km/h),μ為車輪在外軌11上的提升速度(mm/s)。
所述第一外軌111與所述第二外軌112下鋪設的軌枕2根數根據下列公式計算:a=L-c-2b/n-3,L為每節鋼軌長度(mm),含一個軌縫(一般采用9mm),b為a與c之間的過渡間距(mm),c為鋼軌接頭兩根軌枕間距(mm),a為接頭軌枕間距(c)和過渡間距(b)之外的其余軌枕間距。
如圖2所示,所述鋼軌曲線外軌超高的安裝結構具體的超高設置 方式如下:
從ZH點(直線軌道與緩和曲線的交點)到HY點(緩和曲線與圓曲線的交點)計20m范圍內,所述第一外軌111采用單層墊板(鐵墊板)實現5mm的超高過渡,共計35根軌枕;從YH點(圓曲線與緩和曲線的交點)到HZ點(緩和曲線與直線軌道的交點)計40m范圍內,所述第二外軌采用雙層墊板(鐵墊板與鋼墊板)實現40mm的超高過渡,共計70根軌枕;在所述緩和曲線范圍(從ZH點到HY點和從YH點到HZ點)內,所述內軌12分別采用正坡、平坡、負坡等不同規格鐵墊板實現內軌12軌底坡;所述外軌11在圓曲線地段(從HY點到YH點)設置108mm全超高。
所述鋼軌曲線外軌超高的安裝結構安裝方式如下:
準備相應長度的所述鋼軌1和所述彈性扣件4,將所述彈性扣件4與所述軌枕2做一一對應的編號,在安裝工程實施的時候,首先撤下既有線路鋼軌,然后在節點處安裝全部所述彈性扣件4,并更換相應長度的所述鋼軌1。在作業空間允許的情況下,應投入足夠多的人力,以保證質量并節約時間。如有足夠的時間段,則應立即組織移動式焊軌機進入安裝工程現場進行焊軌工作,焊軌工作完畢后,進行無縫線路的鎖定工作,鎖定軌溫為25℃。
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上一個實施例區別在于:
鋪設于所述第一外軌111與所述軌枕2之間的單層墊板,用于實現所述第一外軌111的40mm的超高過渡。
鋪設于所述第二外軌112與所述軌枕2之間的雙層墊板,用于實現所述第二外軌112的108mm的超高過渡。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不能以此來限定 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