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環保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多功能抑塵車。
背景技術:
抑塵車是通過噴灑抑塵固化劑等噴灑液實現抑制揚塵污染的特種車輛。在構造上抑塵車主要是由擺臂式噴灑裝置、儲液罐、自行運載車輛及控制系統組成。抑塵車用于鐵路煤炭運輸煤場揚塵污染防治,也廣泛用于其它散裝物料運輸過程防揚塵污染以及渣料場、儲煤場、建筑工地、汽車運煤揚塵、固沙、鋼鐵建材、水泥、企業各種露天料場生態護坡等方面。目前市面上絕大部分抑塵車功能有限,僅具備灑水功能,不具備噴霧降塵的功能,而且結構設計不合理,灑水耗水量大;當然,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近年來也出現了具備噴霧降塵功能的抑塵車,如中國專利授權專利號CN 204780747U,申請日為2015年07月09日,發明創造名稱為多功能抑塵車的專利,其也是具備噴霧功能的降塵車,但其噴霧性能比較差,噴霧距離短,降塵效果比較差。究其原因在于現有具備噴霧功能的抑塵車的霧炮設計不合理,霧炮內的導葉板為直板導葉板,直導葉板會阻擋旋轉氣流,使得在導葉板前面出現一定的回流,造成流量的減少和能量的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多功能抑塵車,用于解決傳統抑塵車功能有限、噴霧距離短、降塵效果差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多功能抑塵車,包括車體、在車體上設置有人機操作界面、發電機組、水泵、液壓站、控制箱、回轉支承和霧炮,所述霧炮經回轉支架、回轉支承設置在車體尾部的操作平臺上,所述霧炮經水泵與水箱管路相連,所述霧炮包括軸流風機、與水泵管路相連的水霧噴嘴,所述軸流風機包括進風筒、風機段和出風筒,所述風機段內設有輪轂葉片、電機、電機座,所述出風筒內設有弧形導葉板和導風筒,所述電機的輸出轉軸端與輪轂葉片轉動連接,所述電機的尾部與導風筒固定連接。
優選地,所述弧形導葉板的數量為6,所述弧形導葉板以導風筒為圓心均分等稱分布在導風筒和出風筒之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導葉板設計為弧形導葉板,內部導流效果好,阻力小,出口的動能大,噴霧距離遠,可長達120m,高30m,降塵效果非常好;本實用新型應用廣泛,可廣泛應用于環保設備技術領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軸流風機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出風筒、弧形導葉板以及導風筒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車體;2.人機操作界面;3.發電機組;4.水泵;5.液壓站;6.控制箱;7.霧炮;8.水箱;9.軸流風機;10.水霧噴嘴;11.進風筒;12.風機段;13.出風筒;14.輪轂葉片;15.電機;16.電機座;17.弧形導葉板;18.導風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一種多功能抑塵車,包括車體1、在車體1上設置有人機操作界面2、發電機組3、水泵4、液壓站5、控制箱6、回轉支承和霧炮7,所述霧炮7經回轉支架、回轉支承設置在車體1尾部的操作平臺上,所述霧炮7經水泵4與水箱8管路相連,所述霧炮7包括軸流風機9、與水泵4管路相連的水霧噴嘴10,所述軸流風機9包括進風筒11、風機段12和出風筒13,所述風機段12內設有輪轂葉片14、電機15、電機座16,所述出風筒13內設有弧形導葉板17和導風筒18,所述電機15的輸出轉軸端與輪轂葉片14轉動連接,所述電機15的尾部與導風筒18固定連接。
優選地,所述弧形導葉板17的數量為6,所述弧形導葉板17以導風筒18為圓心均分等稱分布在導風筒18和出風筒13之間。
本實用新型導葉板設計為弧形導葉板17,弧形導葉板17能夠有效的順滑高速旋轉氣流,使其變成軸向氣流,減少回流所產生的能量損失,而直導葉板會擋板旋轉氣流,使得在導葉板前面出現一定的回流,造成流量的減少和能量的損失。在出口速度方面,由于弧形導葉板17更好的導流作用,出口的徑向速度和切向速度都小于直導葉板,出口的徑向和切向速度越小,能量損失越小,所 以后半程的速度大于直導葉板。弧形導葉板17的進出口壓差也大于直導葉板,所以弧形導葉板17的內部導流更好,阻力小,出口的動能大,噴霧距離遠,可長達120m,高30m,降塵效果非常好;本實用新型應用廣泛,可廣泛應用于環保設備技術領域。
綜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所述的形狀、構造、特征及精神所為的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