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路面結構,具體是一種裝配式鋼板臨時路面結構,屬于土木與建筑工程施工領域。
背景技術:
絕大多數土木與建筑施工項目在開工前需要進行場地平整和路面硬化處理,目前較為普遍的路面硬化處理方法使采用現澆混凝土的方式,這種方式有以下諸多方面的缺陷:
(1)澆筑養護時間較長,不利于縮短施工工期;
(2)施工現場車輛載荷較重,破壞后修復費時費力費錢;
(3)施工完畢后拆除困難;
(4)不能循環使用,造成極大的浪費,與“綠色、節能、環保”的施工理念相違背。
如果能發明一種裝配式綠色節能環保臨時路面,將極大的改善目前建筑施工臨時路面存在的問題與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裝配式鋼板臨時路面結構,施工方便、施工質量易于保證,可重復使用,實現綠色、經濟、環保的施工效果。
本實用新型按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裝配式鋼板臨時路面結構,包括鋼板面層、工字鋼基層、級配碎石墊層及土基層,最底層為土基層,最頂層為鋼板面層,所述鋼板面層為多塊鋼板固定連接且鋼板連接的縫隙間充填橡膠墊片,所述鋼板面層上設有吊裝孔,所述鋼板面層的側面設有連接孔,所述土基層上鋪設有級配碎石墊層,所述工字鋼基層由多根工字鋼Ⅰ和位于工字鋼Ⅰ兩側的工字鋼Ⅱ組成,所述工字鋼Ⅰ與工字鋼Ⅱ之間以90度夾角放置且工字鋼Ⅰ與工字鋼Ⅱ固定連接。
優選的是,所述工字鋼Ⅰ平行于車輛行駛方向等間距設置,兩端封堵用工字鋼Ⅱ與車輛行駛方向垂直設置。
優選的是,所述工字鋼Ⅰ垂直于車輛行駛方向等間距設置,兩端封堵用工字鋼Ⅱ與車輛行駛方向平行設置。
優選的是,所述鋼板面層上涂有防銹劑。
優選的是,所述工字鋼Ⅰ與工字鋼Ⅱ表面涂有防銹劑。
優選的是,所述級配碎石墊層厚度為10-30厘米,每測的鋪設寬度比工字鋼基層至少寬出25厘米。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
(1)路面結構和工字鋼基層采用預制化施工,大大縮短了施工時間;
(2)鋼板路面和工字鋼基層可重復使用,經濟節約;
(3)使用完畢后,可直接吊裝到其他施工現場,避免了因拆除混凝土硬化路面產生的建筑垃圾,綠色節能環保。
本實用新型裝一種配式鋼板臨時路面結構施工方便、施工質量易于保證,可重復使用,實現綠色、經濟、環保的施工效果,具有廣泛的商業價值和市場前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正剖面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工字鋼基層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工字鋼基結構示意圖
圖中:1、鋼板面層,2、工字鋼基層,2-1、工字鋼Ⅰ,2-2工字鋼Ⅱ,3、級配碎石墊層,4、土基層,5、吊裝孔,6、連接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裝配式鋼板臨時路面結構,包括鋼板面層1、工字鋼基層2、級配碎石墊層3及土基層4,最底層為土基層4,最頂層為鋼板面層1,鋼板面層1為多塊鋼板固定連接且鋼板連接的縫隙間充填橡膠墊片,減少鋼板連接處的摩擦,鋼板面層1上設有吊裝孔5,方便吊裝施工,鋼板面層1的側面設有連接孔6,土基層4上鋪設有級配碎石墊層3,工字鋼基層2由多根工字鋼Ⅰ2-1和位于工字鋼Ⅰ2-1兩側的工字鋼Ⅱ2-2組成,工字鋼Ⅰ2-1與工字鋼Ⅱ2-2之間以90度夾角放置且工字鋼Ⅰ2-1與工字鋼Ⅱ2-2固定連接。
工字鋼Ⅰ2-1平行于車輛行駛方向等間距設置,兩端封堵用工字鋼Ⅱ2-2與車輛行駛方向垂直設置或者工字鋼Ⅰ2-1垂直于車輛行駛方向等間距設置,兩端封堵用工字鋼Ⅱ2-2與車輛行駛方向平行設置,確保基層的傳力效果。
板面層1上涂有防銹劑。
工字鋼Ⅰ2-1與工字鋼Ⅱ2-2表面涂有防銹劑。
級配碎石墊層3厚度為10-30厘米,每測的鋪設寬度比工字鋼基層2至少寬出25厘米;確保級配碎石墊層的有效性。
土基層4為夯實土層,如果是軟土等不宜采用夯實處理的土層,則采取加厚級配碎石墊層進行換填的方式進行處理;確保土基層4的穩定性。
一種裝配式鋼板臨時路面結構,以6m寬度路面為例施工步驟如下:
步驟一,測量放線,用白灰標記出路面寬度邊緣線。
步驟二,土基層4采用小型夯機夯實2-3遍,每側超出路面寬度邊緣線至少20cm;如果是軟土等特殊土質直接鋪設級配碎石墊層3。
步驟三,根絕施工現場實際情況,鋪設級配碎石墊層10-30cm,鋪設寬度每側比工字鋼基層2至少寬出25cm,用小型夯機均勻夯實。
步驟四,工字鋼涂刷防腐劑,鋪設工字鋼;沿車輛行駛方向工字鋼Ⅰ2-1間距30-50cm平行鋪設,兩頭堵頭工字鋼Ⅱ2-2與車輛行駛方向工字鋼垂直布設且采用固定連接方式。
步驟五,從邊緣位置開始鋪設鋼板路面,鋼板采用2m*2m的尺寸,厚度10-20mm,涂刷好防腐劑;路面寬度方向布設三塊,相鄰連接孔用銷栓固定,拼接縫用橡膠墊塞緊;沿長度方向依次布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