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公路橋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單支撐梁模數式伸縮裝置。
背景技術:
橋梁伸縮裝置是作用于橋梁的梁端之間,起到保護橋梁因熱脹冷縮引起變化的一種構造。公路橋梁的伸縮裝置主要采用兩種技術,一種是隔柵式模數伸縮裝置,另一種是單支撐梁式伸縮裝置,在現有技術中,模數式伸縮裝置采用伸縮量為80mm作為一個模數來定義型號,所以模數式伸縮裝置的型號分別有D80、D160、D240、D320、D400、D480,……,D2000等型號,傳統隔柵式伸縮結構原理,是在每根“王”字型鋼下面分別由一根支撐梁支撐,如D160由1根支撐,D240由2根支撐,……,D640由7根支撐梁支撐。因此,大位移隔柵式模數式伸縮裝置存在著模數越大,支撐梁就越多,位移結構就也復雜,其位移箱結構也就越大,位移箱容易變形的缺點;隔柵式伸縮裝置存在著模數越大,支撐梁就越多,位移結構就也復雜,平整度越差,從而影響了車輛行駛的舒適性。
因此,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就是,如何創新的提出一種裝置,解決現有技術中支撐梁多、位移結構復雜、位移箱容易變形、橋梁平整度差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單支撐梁模數式伸縮裝置,包括:2個邊梁、多個中梁、支撐梁、多個位移控制件、多塊固定支撐墊塊、多塊滑動支撐墊塊、位移箱、彈性鋼索,所述邊梁固定在橋梁的混凝土結構上,所述支撐梁通過多塊固定支撐墊塊、多塊滑動支撐墊塊固定在所述位移箱的內部,所述多個中梁通過彈性鋼索連接,所述中梁與所述邊梁通過彈性鋼索連接,所述多個中梁固定在所述支撐梁上,所述位移控制件連接相鄰的兩個中梁或連接相鄰的中梁與邊梁。
進一步的,所述多個固定支撐墊塊位于所述支撐梁的上面兩端,其外邊緣與所述位移箱的上側伸縮縫邊緣平齊,所述多個滑動支撐墊塊位于所述支撐梁的下面兩端,其外邊緣與所述位移箱的下側伸縮縫邊緣平齊。
進一步的,所述位移控制件在相鄰的兩個中梁或相鄰的中梁與邊梁之間上下滑動。
進一步的,所述多塊固定支撐墊塊、多塊滑動支撐墊塊由橡膠制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單支撐梁伸縮裝置,使至少一根型鋼都作用于同一平面度上,使其具有行車平順、噪音小、沖擊力小,有效解決現有技術中伸縮裝置不能滿足大位移量的伸縮要求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圖做一簡單地介紹。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單支撐梁模數式伸縮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的一種單支撐梁模數式伸縮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邊梁、2中梁、3支撐梁、4位移控制件、5固定支撐墊塊、6滑動支撐墊塊、7位移箱、8彈性鋼索。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單支撐梁模數式伸縮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一種單支撐梁模數式伸縮裝置。包括:2個邊梁1、多個中梁2、支撐梁3、多個位移控制件4、多塊固定支撐墊塊5、多塊滑動支撐墊塊6、位移箱7、彈性鋼索8。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的一種單支撐梁模數式伸縮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所述單支撐梁模數式伸縮裝置的邊梁1、中梁2、支撐梁3、位移箱7、位移控制件4的連接位置關系,所述邊梁1固定在橋梁的混凝土結構上,所述支撐梁3通過多塊固定支撐墊塊5、多塊滑動支撐墊塊6固定在所述位移箱7的內部,所述多個中梁2通過彈性鋼索8連接,所述中梁2與所述邊梁1通過彈性鋼索8連接,所述多個中梁2固定在所述支撐梁3上,所述位移控制件4連接相鄰的兩個中梁2或連接相鄰的中梁2與邊梁1。
所述多個固定支撐墊塊5位于所述支撐梁3的上面兩端,其外邊緣與所述位移箱7的上側伸縮縫邊緣平齊,所述多個滑動支撐墊塊6位于所述支撐梁3的下面兩端,其外邊緣與所述位移箱7的下側伸縮縫邊緣平齊。
所述位移控制件4在相鄰的兩個中梁2或相鄰的中梁2與邊梁1之間上下滑動。
所述多塊固定支撐墊塊5、多塊滑動支撐墊塊6由橡膠制成。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單支撐梁模數式伸縮裝置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