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陶瓷成型裝置,尤其是鋼模沖壓成型裝置。
背景技術:
用陶土燒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燒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則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總稱,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粘土為原料,經過配料、成型、干燥、焙燒等工藝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現有的陶瓷自動成型裝置,通過簡單的沖壓完成,這樣無法實現一次成型、一次脫模,造成工藝繁瑣,增加人們的勞動強度,同時傳統陶瓷成型機器用的全部都是石膏模具、目前我們看到的民用陶瓷餐具茶具、每60個平均就有一個報廢模具、這樣不僅增加生產成本,同時對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鋼模沖壓成型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鋼模沖壓成型裝置,包括電機、上鋼模滾壓沖壓壓頭、移動直線滑道、移動滑塊、下鋼模、液壓柱、液壓供油系統、下鋼模沖壓平臺、液壓缸、主件,所述主件頂部設有電機,所述電機主軸與上鋼模滾壓沖壓壓頭固定連接,所述上鋼模滾壓沖壓壓頭正下方設有對應的下鋼模,所述下鋼模與下鋼模沖壓平臺固定連接,所述下鋼模沖壓平臺左右兩端分別固定設有移動滑塊,兩個所述移動滑塊分別設于主件左右兩側的移動直線滑道內,所述下鋼模沖壓平臺與液壓柱連為一體,所述液壓柱設有液壓缸內,所述液壓缸與液壓供油系統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液壓供油系統至少包括液壓油、液壓槽、液壓泵以及液壓閥,所述液壓泵與控制器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下鋼模采用鋼材料制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新型鋼模沖壓成型裝置,采用沖壓和滾壓相結合的方式制造陶瓷,可實現一次性脫模,制造效率高,極大的降低了人們的勞動強度,同時設有鋼制下鋼模,使模具不會輕易損壞,降低經濟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整體結構圖;
圖中:1、電機,2、上鋼模滾壓沖壓壓頭,3、移動直線滑道,4、移動滑塊,5、下鋼模,6、液壓柱,7、液壓供油系統,8、下鋼模沖壓平臺,9、液壓缸,10、主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發明公開了鋼模沖壓成型裝置,包括電機1、上鋼模滾壓沖壓壓頭2、移動直線滑道3、移動滑塊4、下鋼模5、液壓柱6、液壓供油系統7、下鋼模沖壓平臺8、液壓缸9、主件10,所述主件10頂部設有電機1,所述電機1主軸與上鋼模滾壓沖壓壓頭2固定連接,所述上鋼模滾壓沖壓壓頭2正下方設有對應的下鋼模5,所述下鋼模5與下鋼模沖壓平臺8固定連接,所述下鋼模沖壓平臺8左右兩端分別固定設有移動滑塊4,兩個所述移動滑塊4分別設于主件10左右兩側的移動直線滑道3內,使下鋼模沖壓平臺8可以沿移動直線滑道3上下移動,同時使下鋼模沖壓平臺8始終與上鋼模滾壓沖壓壓頭2平行,確保陶瓷的質量,所述下鋼模沖壓平臺8與液壓柱6連為一體,所述液壓柱6設有液壓缸9內,所述液壓缸9與液壓供油系統7連接;所述的液壓供油系統7至少包括液壓油、液壓槽、液壓泵以及液壓閥,所述液壓泵與控制器連接,通過液壓供油系統7可以使液壓缸9的液壓柱6上下運動,從而帶動下鋼模沖壓平臺8上下運動,實現自動制造陶瓷印模;所述的下鋼模5采用鋼材料制成,這樣的模具不易損壞,降低生產成本。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