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道閘管控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可移動道閘承載裝置。
背景技術:
道閘管控技術和系統用于停車場、門區對出入車輛識別、記錄、阻止、放行等管控功能。
道閘系統包括基礎、閘機(箱體、電機、離合器、傳動機械、電子控制等)、擋車器(閘桿)和輔助設備(地感線圈、抓拍攝像機等)組成。其中:基礎普遍采用水泥澆筑,形成水泥島(安全島),用于承載閘機和部分輔助設備,并分離不同車道。
現在道閘系統的基礎部分,因普遍采用水泥澆筑,施工后,一旦現場環境變化無法調整和移動;在臨時環境中,無法采用。同時,環境變化后需要進行清除處理。
中國實用新型CN201520960443.5公開了一種多功能移動升降式道閘檔桿器,多功能移動升降式道閘擋桿器是由柱體、行走輪升降轉向機構、傳動轉向機構、前行走輪、后行走輪、手動控制和遙控裝置、道閘擋桿器、廣告板組成,行走輪升降轉向機構、傳動轉向機構設置在柱體內,前行走輪及后行走輪設置在柱體的底部,廣告板設置在柱體的前部,道閘擋桿器設置在柱體的后部。多功能移動升降式道閘擋桿器,是由:柱體、前行走輪、后行走輪、手動控制搖桿插孔、廣告板、道閘擋桿器、擋車桿、接收天線和電源線組成,在柱體內設有行走輪升降轉向機構、傳動轉向機構,柱體上設有手動控制搖桿插孔,前行走輪及后行走輪設置在柱體的底部,廣告板設置在柱體的前部,道閘擋桿器設置在柱體的后部,在道閘擋桿器上設有接收天線和電源線。道閘擋桿器,是由:擋車桿、道閘擋桿器箱體、接收天線、電源線、電機、減速器、拉簧和掛鉤組成,在道閘擋桿器箱體內設有電機、減速器和拉簧,通過電機、減速器和拉簧與擋車桿傳動連接,在道閘擋桿器箱體的后面設有掛鉤,通過將掛鉤插入設置在柱體上的掛板內,將道閘擋桿器與柱體固定連接。
上述實用新型的缺點是結構復雜,成本高,操作不方便,不適于臨時設置道閘。
中國實用新型CN201420858872.7公開了一種道閘機箱,包括4條支腿、4個螺釘和4個車輪,4個車輪安裝在箱底的底部;箱體中部的4個轉角部位各包括一個螺紋孔,支腿的頂端和中部各包括一個螺釘孔;在使用狀態下,螺釘穿過支腿頂端的螺釘孔,旋入箱體中部轉角部位的螺紋孔,降至退頂端固定在箱體中部的轉角部位,4條支腿的下端向外斜向伸出撐地;在移動狀態下,螺釘穿過支腿中部的螺釘孔,旋入箱體中部轉角部位的螺紋孔,將4條支腿固定在箱體的轉角部位。
該實用新型不但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不能移動,需要構筑水泥島的問題,而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節約了成本。但是室外地面的狀況通常是凸凹不平的,固定道閘箱體后,該實用新型不能進行調平操作,而導致道閘設置歪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移動道閘承載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是:所述裝置包括:底座本體和安裝于所述底座本體下平面的至少4個鎖止萬向輪,所述4個鎖止萬向輪分別在長度和寬度方向對稱布置,所述底座本體的上平面用于固定道閘箱體和立桿。
進一步的,在所述下平面沿長度方向的一側,在寬度方向上對稱地設有兩個調節螺栓,用于調整所述底座本體,使得所述裝置能夠水平并且穩定地放置于地面。
進一步的,所述裝置的底座本體為箱體,其壁厚為2~10mm。
進一步的,所述裝置的底座本體長為2米~6米,寬為300mm~800mm。
進一步的,所述裝置的上平面至地面高度為100mm~400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裝置滿足現場變更、臨時環境等狀態下的快速、高效地進行道閘系統部署;避免了道閘撤除后現場的清理;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可水平并且平穩地設置道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可移動道閘承載裝置的下平面布置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可移動道閘承載裝置的正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可移動道閘承載裝置的仰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可移動道閘承載裝置的俯視圖。
圖中:1-底座本體,2-下平面,3-鎖止萬向輪,4-調節螺栓,5-上平面,6-道閘箱體,7-立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裝置包括底座本體1,所述本體1具有上平面5和下平面2,道閘箱體6與立桿7安裝于上平面5上,在下平面2,沿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對稱地安裝至少4個鎖止萬向輪3。移動所述裝置時,松開所述鎖止萬向輪3;固定所述裝置時,壓下所述鎖止萬向輪3。在所述下平面2的長度方向的一側的寬度方向上對稱地設置兩個調節螺栓4。當所述裝置固定后,根據地面凸凹情況,通過普通扳手調節所述兩個調節螺栓4,直到裝置達到水平。在移動裝置時,將所述兩個調節螺栓4旋入箱體,使其離開地面,以免妨礙裝置移動。
進一步的,所述底座本體1為箱體結構,其壁厚為2mm~10mm,長度為2米~6米,寬度為300mm~800mm,所述上平面5至地面的總高度為100mm~400mm。
如圖4所示,其表示了所述裝置的上平面5,在安裝道閘箱體6和立桿7時的布置情況。其中,道閘箱體6是常用的道閘箱體,安裝于所述裝置的長度方向的一側(用于單行道時)或兩側(用于雙行道時,兩個道閘箱體在長度方向上對稱布置);立桿7用于安裝攝像頭,同樣安裝于所述裝置的長度方向的一側(用于單行道時)或者兩側(用于雙行道時,兩個道閘箱體在長度方向上對稱布置),并且相對于道閘箱體6,立桿7布置于更靠近底座本體1長度方向的中心。在移動所述裝置時,立桿7作為推手使用。
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實質內容的情況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的任何變形、改進、替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