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體育運動跑道領域,具體涉及無溶劑單組份全塑型自結紋跑道。
背景技術:
現有的跑道主要有透氣型、混合型和預制型跑道。透氣型跑道的物理性能遠遠達不到國標,混合型跑道以雙組份聚氨酯材料為核心,加入橡膠顆粒混制而成,存在重金屬超標,有刺鼻氣味等缺陷,預制型卷材跑道多接縫易裂開,容易鼓包。因此,為了避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有必要對現有技術做出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點與不足,提供一種能提高使用壽命和使用強度的無溶劑單組份全塑型自結紋跑道。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的:
無溶劑單組份全塑型自結紋跑道,由下至上分別包括彈性層、加強層和面層,所述彈性層內部布設有若干氣孔,所述面層包括若干層珠狀網紋層。
進一步,所述彈性層的厚度為7mm-7.5mm。
進一步,所述加強層包括三層涂設而成的硅PU層。
進一步,所述加強層的厚度為3.5mm-4.0mm,所述每層硅PU層的厚度為1.1mm-1.4mm。
進一步,所述面層包括兩層珠狀網紋層。
進一步,所述面層的厚度為2mm。
進一步,所述彈性層、加強層和面層的總厚度為13mm。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通過氣孔提高彈性層的緩沖吸收性能,通過珠狀網紋層提高面層的摩擦系數,加強了跑道的整體強度和使用壽命,防止跑道斷裂和鼓包。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無溶劑單組份全塑型自結紋跑道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彈性層;2-氣孔;3-加強層;4-面層;5-珠狀網紋層;6-基礎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無溶劑單組份全塑型自結紋跑道,由下至上分別包括彈性層1、加強層3和面層4,彈性層1內部布設有若干氣孔2,面層4包括若干層珠狀網紋層5。該氣孔2加強了彈性層1的回彈系數,珠狀網紋層5提高了面層4的使用強度,延長了跑道的整體使用壽命。
彈性層1的厚度為7mm-7.5mm。
加強層3包括三層涂設而成的硅PU層。加強層3的厚度為3.5mm-4.0mm,每層硅PU層的厚度為1.1mm-1.4mm。通過涂設多層硅PU層有利于提高加強層3穩定性。
面層4包括兩層珠狀網紋層5。面層4的厚度為2mm。珠狀網紋層5有利于增強表面拉伸強度,提高面層4的使用強度和使用壽命。彈性層1、加強層3和面層4的總厚度為13mm。
鋪設方法:首先用水泥基礎處理劑或瀝青基礎處理劑處理好相應的基礎層6,然后將彈性層1材料按照指定的比例攪拌均勻,用專用齒刮將其均勻刮涂到一定厚度,經過4-8小時后,彈性層1材料現場發泡定型,形成全塑型跑道所需要的帶有氣孔2結構的彈性層1。彈性層1固化后,將加強層3材料按照指定比例攪拌均勻,用專用齒刮分三層刮涂在彈性層1表面。加強層1固化后,將面層4材料按照指定的比例攪拌均勻,用專用跑道噴涂機分兩遍將其均勻噴涂在加強層3上,第一遍正向噴涂,第二遍反向噴涂,每遍固化時間為6-10小時。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