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橋梁結構,尤其是一種不等高塔的多塔部分斜拉橋。
背景技術:
1、矮塔斜拉橋又稱部分斜拉橋,是介于剛性梁式橋與柔性斜拉橋之間的橋型,兼具梁式橋與斜拉橋的特點,跨越能力大、主梁剛度大、施工難度小、經濟性好。矮塔斜拉橋橋塔和主梁的剛度較大,對控制塔頂水平位移和主梁變形較為有利,為多塔部分斜拉橋設計創造有利條件。
2、多塔部分斜拉橋與雙塔部分斜拉橋相比,存在主梁剛度減弱的難題,研究表明,多塔部分斜拉橋中塔由于缺乏端錨索和輔助墩這類有效約束,中塔縱向剛度不足導致主梁豎向撓度較大。
3、多塔部分斜拉橋常用于跨越大江、大河及湖泊、深水庫區,大跨度橋梁基礎尺寸一般較大,尤其是位于深水區的中墩,建造難度較大。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據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不等高塔的多塔部分斜拉橋,過邊塔高,基礎尺寸大,建造于岸邊或淺水區,中塔低,基礎尺寸小,建造于深水區的多塔部分斜拉橋的結構形式,減小深水區的中墩的建造難度,提出采用橫錨索與斜錨索錨固的橋塔受力形式,提高多塔部分斜拉橋剛度和強度。
2、本實用新型目的實現由以下技術方案完成:
3、一種不等高塔的多塔部分斜拉橋,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個邊主塔和一個輔助中塔,其中兩個邊主塔分別設置在所述輔助中塔的兩側位置,所述邊主塔的底部設置有邊主墩,所述輔助中塔的底部設置有輔助中墩,所述邊主塔與所述輔助中塔之間通過主梁連接,所述邊主塔和所述輔助中塔分別通過斜拉索與所述主梁連接;所述輔助中塔的高度低于所述邊主塔的高度。
4、所述主梁由主梁中跨無索區、主梁中跨有索區、邊主塔無索區、輔助中塔有索區、輔助中塔無索區和主梁邊跨有索區組成;
5、其中,所述主梁中跨有索區與所述主梁邊跨有索區與所述斜拉索的一端固結,所述斜拉索的另一端與所述邊主塔滑動連接;所述輔助中塔有索區與所述斜拉索的一端固結,所述斜拉索的另一端與所述輔助中塔滑動連接。
6、所述輔助中塔通過斜錨索與所述主梁固結。
7、所述輔助中塔通過橫錨索與所述邊主塔連接。
8、所述主梁的所述主梁邊跨有索區設置有主梁壓重。
9、位于所述邊主塔的斜拉索可為對稱或非對稱。
10、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11、1)跨越大江、大河及湖泊、深水庫區,具有邊塔高,基礎尺寸大,建造于岸邊或淺水區,中塔低,基礎尺寸小,建造于深水區的特點,減小深水區橋梁建造難度,適用性強;
12、2)輔助中塔利用橫錨索、斜錨索與邊主塔固結,形成橫錨索與斜錨索錨固的橋塔受力形式,提高多塔部分斜拉橋整體剛度,解決多塔部分斜拉橋主梁剛度減弱的難題。
1.一種不等高塔的多塔部分斜拉橋,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個邊主塔和一個輔助中塔,其中兩個邊主塔分別設置在所述輔助中塔的兩側位置,所述邊主塔的底部設置有邊主墩,所述輔助中塔的底部設置有輔助中墩,所述邊主塔與所述輔助中塔之間通過主梁連接,所述邊主塔和所述輔助中塔分別通過斜拉索與所述主梁連接;所述輔助中塔的高度低于所述邊主塔的高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不等高塔的多塔部分斜拉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由主梁中跨無索區、主梁中跨有索區、邊主塔無索區、輔助中塔有索區、輔助中塔無索區和主梁邊跨有索區組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不等高塔的多塔部分斜拉橋,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中塔通過斜錨索與所述主梁固結。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不等高塔的多塔部分斜拉橋,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中塔通過橫錨索與所述邊主塔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不等高塔的多塔部分斜拉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的所述主梁邊跨有索區設置有主梁壓重。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不等高塔的多塔部分斜拉橋,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邊主塔的斜拉索可為對稱或非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