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用于夾持車輛板件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312065閱讀:23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用于夾持車輛板件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夾持車輛板件的裝置。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一種能夠與板件的維度和表面曲率無關地夾持例如尾門和行李箱蓋的板件的裝置。因此,本發明的裝置能夠夾持根據車型具有不同尺寸和形狀的板件。
背景技術
通常,在車輛制造過程中,兩萬至三萬個部件被順序組裝。特別地,在板件經過各種沖壓裝置制造后,在車輛制造エ序的第一階段,板件被輸送至車身廠。板件被組裝在一起以便形成白車身(B.1.W)形狀的車身。在組裝廠,側板、頂板、后板等通過主車身エ序首先安裝至車身的地板。然后,車身經過涂裝エ序進行涂裝,隨后將發動機、變速器以及內部和外部材料組裝至車身。特別地,構成車身的各板件通過沖壓進行制造。在板件被設置在夾持裝置上并被其固定后,板件在車身廠進行組裝、焊接、折邊等,隨后進行涂裝エ序。然而,由于根據特定的車型,板件具有不同的形狀和尺寸,因此難以使用單個常規的夾持裝置。所以,各種車型通常需要単獨的夾持裝置。如果使用単獨的夾持裝置,那么當制造新的車型時,調整夾持裝置或制造新的夾持裝置產生成本。此外,這可導致夾持裝置的結構變得更加復雜。在本背景技術部分中公開的上述信息僅僅為了增強對本發明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不構成本國內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的信息。

發明內容
本發明已致カ于提供一種用于夾持車輛板件的裝置,其具有與多種板件的維度和表面曲率無關地夾持例如尾門和行李箱蓋的多種板件的優點。本發明的裝置還能夠夾持通常具有不同形狀和尺寸的多種車型的板件。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車輛板件的裝置可包括:基座框架;第一可移動単元,分別安裝在基座框架的左右部分,并且適于使第一滑板在基座框架上在左右部分之間往復運動;第二可移動單元,在第一可移動單元之間分別安裝在基座框架的前后部分,并且適于使第二滑板在基座框架上在前后部分之間往復運動;第一夾持單元,適于可通過第一滑板在基座框架上在左右部分之間移動,并可通過第一垂直可移動裝置上下移動,以便夾持放置/設置在第一夾持單元的上部的板件的兩側;第二夾持單元,適于可通過第二可移動單元的第二滑板在基座框架上在前后部分之間移動,并可通過第二垂直可移動裝置上下移動以便夾持板件的前側;以及第三夾持單元,適于可通過第二滑板在基座框架上在前后部分之間移動,并可通過第三垂直可移動裝置上下移動以便夾持板件的后側。

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一可移動單兀可包括:第一導軌外殼,從左到右安裝在基座框架上,并且具有第一滑板可滑動地連接到的上部;第一驅動電機,安裝在基座框架上第一導軌外殼的ー側,并且具有連接于第一滾珠絲杠的旋轉軸;通過第一板安裝在基座框架上第一導軌外殼中的第一導軌;以及第ー導軌塊,與第一滑板連接,并且具有第一滾珠絲杠可插入的內部,以便當第一滾珠絲杠通過第一驅動電機的操作而旋轉時沿著第一導軌往復運動。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一制動器可安裝在第一驅動電機的旋轉軸與第一滾珠絲杠之間。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二可移動單元可包括:第二導軌外殼,從前到后安裝在基座框架上,并且具有第二滑板可滑動地連接到的上部;第二驅動電機,安裝在基座框架上第二導軌外殼的ー側,并且具有連接于第二滾珠絲杠的旋轉軸;通過第二板安裝在基座框架上第二導軌外殼中的第二導軌;以及第二導軌塊,與第二滑板連接并且具有第二滾珠絲杠可插入的內部,以便當第二滾珠絲杠通過第二驅動電機的操作而旋轉時沿著第二導軌往復運動。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二制動器可安裝在第二驅動電機的旋轉軸與第二滾珠絲杠之間。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一垂直可移動裝置可包括:安裝在第一滑板的上部的第一支柱;安裝在第一支柱上并且第三滑板可滑動地連接到的第三導軌外殼;第三驅動電機,安裝在第三導軌外殼的下端并且具有連接于第三滾珠絲杠的旋轉軸;通過第三板安裝在第一支柱上第三導軌外殼中的第三導軌;以及第三導軌塊,連接于第三滑板,并且具有第三滾珠絲杠可插入的內部,以便當第三滾珠絲杠通過第三驅動電機的操作而旋轉時沿著第三導軌往復運動。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三制動器可安裝在第三驅動電機的旋轉軸與第三滾珠絲杠之間。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一夾持單元可包括:安裝在第一垂直可移動裝置的第三滑板上的第一安裝框架;連接框架,通過連接塊與第一安裝框架連接,并且具有沿長度方向形成有槽的上部;第一操作缸,具有操作桿,并且具有通過固定塊固定地安裝在連接框架的下部的下端;第一夾持缸,具有操作桿、與第一操作缸的操作桿的上端連接的下端、和安裝有第一夾持器主體的上部,第一夾持器主體的下部連接于槽,以便能夠通過第一操作缸的操作而上下移動;ー側與第一夾持器主體的上部連接(例如通過鉸鏈)且后端與第一夾持缸的操作桿連接(例如通過鉸鏈)的第一夾持器;以及安裝在第一夾持器的前端以便對板件的上部施加壓カ的第一推壓器。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一推壓器可包括:第一推桿,設置在第一夾持器的前端,并且在通過第一夾持器的狀態下可滑動地安裝在第一夾持器上;推壓器末端,固定地安裝在第一推桿的下端并且適干與板件的上部接觸;以及第一弾性部件,設置在第一夾持器與推壓器末端之間,以便對推壓器末端施加弾力。根據各種實施例,用于安裝板件的下部的放置墊可安裝在第一安裝框架的上端。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二垂直可移動裝置可包括:安裝在第二滑板的上部的第二支柱;安裝在第二支柱上并且第四滑板可滑動地連接到的第四導軌外殼;第四驅動電機,安裝在第四導軌外殼的下端,并且具有連接于第四滾珠絲杠的旋轉軸;通過第四板安裝在第ニ支柱上第四導軌外殼中的第四導軌;以及第四導軌塊,連接于第四滑板,并且具有第四滾珠絲杠可插入的內部,以便當第四滾珠絲杠通過第四驅動電機的操作而旋轉時沿著第四導軌往復運動。根據各種實施例,第四制動器可安裝在第四驅動電機的旋轉軸與第四滾珠絲杠之間。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二夾持單元可包括:安裝在第二垂直可移動裝置的第四滑板上的第一連接板;安裝在第一連接板上并且適干支承板件的下部的第一定位器;具有操作桿并且具有連接(例如鉸接等)于第一定位器的下端的第二夾持缸;一側連接(例如鉸接等)于第一定位器的上端并且后端鉸接于第二夾持缸的操作桿的第二夾持器;以及第二推壓器,安裝在第二夾持器的前端,并且適于通過第二夾持器的旋轉對支承在第一定位器的上部的板件的上部施加壓力。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一定位器可包括:安裝在第一連接板上的第一定位器主體;安裝在第一定位器主體的上部的第一安裝塊;可旋轉地安裝在第一安裝塊上的第一旋轉球;連接于第一旋轉球的第一支承墊;以及夾裝在第一支承墊與第一旋轉球之間的第一螺旋彈黃。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一導向器可安裝在第一定位器主體的與第一支承墊相應的位置。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二推壓器可包括:第二推桿,在通過第二夾持器的前端的狀態下可上下滑動地安裝在第二夾持器上;按壓塊,固定地安裝在第二推桿的下端并且適干與板件的上部接觸;和第二弾性部件,設置在第二夾持器與按壓塊之間,以便對與板件接觸的按壓塊施加彈力。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三垂直可移動裝置可分別垂直安裝在第二連接板的兩個端部,其中第二連接板安裝在設置于基座框架的后部的第二可移動單元的第二滑板上。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三垂直可移動裝置可包括:垂直安裝在第二連接板上的第三支柱;安裝在第三支柱上并且第五滑板可滑動地連接到的第五導軌外殼;第五驅動電機,安裝在第五導軌外殼的下端,并且具有連接于第五滾珠絲杠的旋轉軸;通過第五板安裝在第三支柱上第五導軌外殼中的第五導軌;以及第五導軌塊,連接于第五滑板,并且具有第五滾珠絲杠可插入的內部,以便當第五滾珠絲杠通過第五驅動電機的操作而旋轉時沿著第五導軌往復運動。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五制動器可安裝在第五驅動電機的旋轉軸與第五滾珠絲杠之間。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三夾持單元可包括:可上下移動地安裝在第五滑板上以便支承板件的下后部的第二定位器;具有操作桿并且具有連接(例如鉸接等)于第二定位器的后端的第三夾持缸;一側連接(例如鉸接等)于第二定位器的上端并且后端連接(例如鉸接等)于第三夾持缸的操作桿的第三夾持器;以及第三推壓器,安裝在第三夾持器的前端,并且適于通過第三夾持器的旋轉對支承在第二定位器的上部的板件的上部施加壓力。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二定位器可包括:安裝在第五滑板上的第二定位器主體;安裝在第二定位器主體的上部的第二安裝塊;可旋轉地安裝在第二安裝塊上的第二旋轉球;連接于第二旋轉球的第二支承墊;以及夾裝在第二支承墊與第二旋轉球之間的第二螺旋彈簧。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二導向器可安裝在第二定位器主體的與第二支承墊相應的位置。根據各種實施例,第三推壓器可包括:第三推桿,在通過第三夾持器的前端的狀態下可上下滑動地安裝在第三夾持器上;按壓塊,固定地安裝在第三推桿的下端并且適干與板件的上部接觸;和第三弾性部件,設置在第三夾持器與按壓塊之間以便對按壓塊施加彈力。根據各種實施例,板件夾持裝置還可包括在第一可移動單元之間用于支承板件的下部中央部的支承単元。根據各種實施例,支承単元可包括:安裝在基座框架上第一可移動單元之間的第四支柱;具有操作桿并且安裝在第四支柱上的升降缸;和支承塊,安裝在升降缸的操作桿的上端,并且適于例如在升降缸的前后操作期間支承板件的下部中央部。應該理解的是,本文所使用的術語“車輛”或“車輛的”或者其他類似術語包括通常的機動車輛,例如包括運動型多功能車(SUV)、公共汽車、卡車、各種商用車輛在內的載客車輛,包括各種艇和船在內的水運工具,以及飛行器等等,并且包括混合動カ車、電動車、插入式混合電動車、氫動力車和其他替代燃料車輛(例如,從石油以外的資源取得的燃料)。如本文所提及的,混合動カ車是具有兩種或更多種動カ源的車輛,例如同時包括汽油動力和電動カ的車輛。


現在將參照附圖中示出的某些示例性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附圖在下文中僅以例示的方式給出,因此并不限制本發明,并且其中:圖1和圖2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車輛板件的裝置的示意圖,其中板件被設置成放置狀態。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車輛板件的裝置的立體圖。圖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車輛板件的裝置的可移動單元及垂直可移動裝置的示意圖。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車輛板件的裝置的可移動單元及垂直可移動裝置的立體圖。圖6是沿圖5中的A-A線截取的截面圖。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車輛板件的裝置的第一夾持單元的立體圖。圖8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車輛板件的裝置的第一夾持單元的操作的示意圖。圖9是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車輛板件的裝置的第二和第三夾持単元的側視圖。圖10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車輛板件的裝置的第二和第三夾持單元的操作的示意圖。圖11是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車輛板件的裝置的支承単元的立體圖。<附圖標記說明>
1:用于夾持板件的裝置10:基座框架20,30:分別為第一和第二可移動單元40,50,60:分別為第一、第二和第三垂直可移動裝置21,31,41,51,61:分別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滑板23, 33,43, 53,63:分別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導軌外殼24,34,44,54,64:分別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制動器25, 35,45, 55,65:分別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驅動電機26, 36,46, 56,66:分別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滾珠絲杠27,37,47,57,67:分別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導軌28,38,48,58,68:分別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板29, 39,49, 59,69:分別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導軌塊42,52,62,161:分別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支柱100,120,140:分別為第一、第二和第三夾持單元101:第一安裝框架102:放置墊103:連接框架104:連接塊105:第一操作缸106:固定塊107,129,149:分別為第一、第二和第三夾持缸108:第一夾持器主體109,131,151:分別為第一、第二和第三夾持器111,133,153:分別為第一、第二和第三推壓器113,134,154:分別為第一、第二和第三推桿115:推壓器末端I35,I55:按壓塊117,136,156:分別為第一、第二和第三弾性部件121,141:分別為第一和第二連接板122,142:分別為第一和第二導向器123,143:分別為第一和第二定位器124,144:分別為第一和第二定位器主體125,145:分別為第一和第二安裝塊126,146:分別為第一和第二旋轉球127,147:分別為第一和第二支承墊128,148:分別為第一和第二螺旋彈簧160:支承單元163:升降缸165:支承塊
P:板件S:槽R:操作桿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在本說明書和附圖中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應當理解,在提交本申請時,可具有包括在本發明的范圍內的各種改型或等效形式。圖1和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車輛板件的裝置的示意圖,其中示出板件在裝置上處于放置狀態。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車輛板件的裝置的立體圖。參照附圖,裝置I可用于對板件P進行焊接和/或封接的車身裝配線中。具體地,裝置I用于放置和固定進行壓制的板件P。板件P可以是任何車型的任何板件,例如車尾門板或行李箱蓋板。具體地,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裝置I可應用于例如發動機罩板、車尾門或行李箱蓋,其取決于特定車型可具有不同形狀和尺寸。因此,例如多種發動機罩板的多種板件P均可使用本裝置I夾持,而與板件P的維度和表面曲率無關,且因而與車型無關。如圖1-3中所示,在示例性實施例中,裝置I包括基座框架10,第一和第二可移動単元20、30,第一、第二和第三垂直可移動裝置40、50和60,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夾持單元100、120 和 140。具體地,如圖所示,基座框架10可安裝在車間的地板上,并且第一和第二可移動單元20、30可安裝在基座框架10的上部。在圖1-3中所示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可移動單元20分別安裝在基座框架10上表面的左右兩部分,并且配置和布置成使第一滑板21在基座框架10上在左右兩部分之間往復運動。圖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可移動單元和垂直可移動裝置的裝配狀態的示意圖,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可移動單元和垂直可移動裝置的立體圖,且圖6是沿圖5中的A-A線截取的截面圖。這里,如圖3至圖6中所不,第一可移動單兀20包括第一導軌外殼23、第一驅動電機25、第一導軌27和第一導軌塊29。如圖所示,第一導軌外殼23從左至右安裝在基座框架10的上部,并且第一滑板21可滑動地連接于第一導軌外殼23的上部。第一驅動電機25安裝在基座框架10的上部第一導軌外殼23的ー側,并且具有連接于第一滾珠絲杠26的旋轉軸。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制動器24安裝在第一驅動電機25的旋轉軸與第一滾珠絲杠26之間。因此,例如,在第一可移動單元20操作期間如果斷電或者出現緊急狀態,則第一制動器24可通過阻止第一驅動電機25的扭矩輸送至第一滾珠絲杠26而阻止第一滑板21的操作。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導軌27通過第一板28安裝在基座框架10上第一導軌外殼23中。此外,第一滾珠絲杠26插入第一導軌塊29中,使得當第一滾珠絲杠26被第一驅動電機25旋轉時,第一導軌塊29沿第一導軌27移動。第一導軌塊29連接于第一滑板21。這樣,如果第一驅動電機25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則第一可移動單元20的第一導軌塊29通過第一滾珠絲杠26沿第一導軌27移動。因此,連接于第一導軌塊29的第一滑板21在基座框架10上左右之間往復運動。此外,第二可移動單元30分別安裝在基座框架10的前后兩部分、第一可移動單元20之間。第二可移動單元30適于使第二滑板31在基座框架10上前后之間往復運動。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第二可移動單元30的形狀、組成元件和操作與第一可移動單元20相同或相似。將參照圖3至圖6進ー步詳細說明第二可移動單元30。參照附圖,第二可移動單元30包括第二導軌外殼33、第二驅動電機35、第二導軌37和第二導軌塊39。第二導軌外殼33安裝在基座框架10的上部從前至后延伸,并且第二滑板31可滑動地連接于第二導軌外殼33的上部。第二驅動電機35安裝在基座框架10的上部第二導軌外殼33的ー側,并且具有連接于第二滾珠絲杠36的旋轉軸。如圖所示,第二制動器34安裝在第二驅動電機35的旋轉軸與第二滾珠絲杠36之間。因此,例如,在第二可移動單元30操作期間如果斷電或出現緊急狀態,則第二制動器34 (類似第一制動器24)可通過阻止第二驅動電機35的扭矩輸送至第二滾珠絲杠36而阻止第二滑板31的操作。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二導軌37通過第二板38安裝在基座框架10上第二導軌外殼33中。此外,第二滾珠絲杠36插入第二導軌塊39中,使得第二滾珠絲杠36的旋轉引起第二導軌塊39沿第二導軌37移動。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第二導軌塊39連接于第二滑板31。這樣,如果第二驅動電機35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則第二可移動單元30的第二導軌塊39通過第二滾珠絲杠36沿第ニ導軌37移動,以在基座框架10上前后之間往復運動。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垂直可移動裝置40適于使通過第一可移動單元20可移動地安裝在基座框架10上的第一夾持單元100關于基座框架10上下移動。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第一垂直可移動裝置40的形狀、組成元件和操作與第一和第ニ可移動單元20、30相同或相似。將參照圖4至圖6進ー步詳細說明第一垂直可移動裝置40。參照附圖,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第一垂直可移動裝置40包括第一支柱42、第三導軌外殼43、第三驅動電機45、第三導軌47和第三導軌塊49。如圖所示,第一支柱42安裝在第一滑板21的上部的ー側。在不例性實施例中,第三導軌外殼43安裝在第一支柱42的側面,并且第三滑板41可滑動地連接于第三導軌外殼43。第三驅動電機45安裝在第三導軌外殼43的下端,并且具有連接于第三滾珠絲杠46的旋轉軸。
如圖所示,第三制動器44安裝在第三驅動電機45的旋轉軸與第三滾珠絲杠46之間。這樣,在裝置I操作期間如果斷電或出現緊急狀態,則第三制動器44可阻止第一垂直可移動裝置40的操作。第三制動器44的結構和功能可與第一和第二制動器24、34相同或類似,因此將省略第三制動器44的詳細說明。 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三導軌47通過第三板48安裝在第一支柱42上第三導軌外殼43中。此外,第三滾珠絲杠46插入第三導軌塊49中,使得當第三滾珠絲杠46被第三驅動電機45旋轉時,第三導軌塊49沿第三導軌47移動。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第三導軌塊49連接于第三滑板41。這樣,如果安裝在第一支柱42上的第三驅動電機45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則第一垂直可移動裝置40的第三導軌塊49通過第三滾珠絲杠46沿第三導軌47移動。第三導軌塊49的移動引起連接于第三導軌塊49的第三滑板41在基座框架10上上下往復移動。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裝置I中可設置的第一夾持單元的立體圖。參照附圖,第一夾持單元100可通過第一滑板21在基座框架10上左右之間移動,并且還可通過第一垂直可移動裝置40上下移動。因此,第一夾持單元100可夾持已放置在第一夾持單元100的上部的板件P的兩側。如圖7中所示,第一夾持單元100包括第一安裝框架101、連接框架103、第一操作缸105、第一夾持缸107、第一夾持器109和第一推壓器111。第一安裝框架101安裝在第一垂直可移動裝置40的第三滑板41上。此外,放置墊102可安裝在第一安裝框架101的上端。例如如圖8中所示,板件P的下部可安裝在放置墊102上。如果板件P的上部被第一夾持器109和第一推壓器111按壓,那么放置墊102可穩定地支承板件P的下部,并可防止板件P破損。根據各種實施例,放置墊102由橡膠材料制成。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連接框架103通過連接塊104連接于第一安裝框架101。如圖所示,槽S可在連接框架103的長度方向上形成在其上部。第一操作缸105包括操作桿R,并且具有通過固定塊106固定地安裝在連接框架103的下部的ー側的下端。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夾持缸107包括操作桿R,并且具有與第一操作缸105的操縱桿R的上端連接的下端。安裝在第一夾持缸107上部的第一夾持器主體108的下部的ー側可連接于連接框架103的槽S,使得第一夾持器主體108通過第一操作缸105的前后操作而可移動地安裝在連接框架103上。此外,第一夾持器109的一側例如通過鉸鏈連接于第一夾持器主體108的上部,并且第一夾持器109的后端例如通過鉸鏈連接于第一夾持缸107的操作桿R。因此,第一夾持器109可通過第一夾持缸107的前后操作而關于第一夾持器主體108上下旋轉。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推壓器111分別安裝在第一夾持器109的前端的兩側,并且配置和布置成按壓板件P的上部。具體地,第一推壓器111包括第一推桿113、推壓器末端v5和第一弾性部件117。第一推桿113布置在第一夾持器109的前端,并且當第一推桿113通過第一夾持器109時可上下滑動地安裝在第一夾持器109上。推壓器末端115固定地安裝在第一推桿113的下端,并且適干與板件P的上部接觸。推壓器末端115可由橡膠材料或其他類似材料制成,以便防止板件P的破裂和損壞。此外,第一彈性部件117布置在第一夾持器109與推壓器末端115之間,以便對與板件P接觸的推壓器末端115施加弾力。當第一推桿113插入第一弾性部件117中時,第一弾性部件117的一端可由第一夾持器109支承,并且第一弾性部件117的另一端可由推壓器末端115支承。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第一弾性部件117為螺旋彈簧。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對彈性部件和螺旋彈簧的提及還可包括提供與螺旋彈簧所提供的相似的性能(例如弾性、張カ和強度)的其他適合的結構。將參照圖8詳細說明第一夾持單元100的操作。如圖8的(SI)中所示,當板件P由機器人或工人傳送并放置在第一安裝框架101的上部吋,放置墊102支承板件P的下部,并且完成板件P的放置(板件P被認為“已放置”)。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當傳送并放置板件P吋。第一夾持缸107的操作桿R向后移動并向上旋轉第一夾持器109,以便防止板件P與第一夾持器109之間的干渉。同時,第一操作缸105的操作桿R向前移動,以便在連接框架103上沿槽S向上移動第一夾持缸107。如果在此狀態下完成板件P的放置,則如圖8的(S2)中所示,第一夾持缸107的操作桿R向前移動以便向下旋轉第一夾持器109。于是,第一推壓器111的推壓器末端115與板件P的上部相接觸。如果推壓器末端115與板件P相接觸,則第一操作缸105的操作桿R向后移動,以便在連接框架103上沿槽S向下移動第一夾持缸107。如圖8的(S3)中所示,第一夾持器109于是沿第一推桿113向下移動并壓縮第一弾性部件117。因此,在推壓器末端115接觸板件P的上部的狀態下,推壓器末端115通過第一弾性部件117的弾力按壓板件P的上部,并且完成板件P的夾持。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二垂直可移動裝置50可移動地安裝在基座框架10上前后之間。具體地,第二垂直可移動裝置50通過布置在基座框架10的前部的第二可移動單元30可移動地安裝,并且適于移動第二夾持單元120。因此,例如第二垂直可移動裝置50可關于基座框架10上下移動第二夾持單元120,使得第二夾持單元120可夾持板件P的前部的兩側。第二垂直可移動裝置50的形狀、組成元件和操作與第一和第二可移動單元20、30以及第一垂直可移動裝置40相似或相同。將參照圖3至圖6詳細說明第二垂直可移動裝置50。參照附圖,第二垂直可移動裝置50包括第二支柱52、第四導軌外殼53、第四驅動電機55、第四導軌57和第四導軌塊59。
第二支柱52安裝在第二滑板31的上部的ー側。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第四導軌外殼53安裝在第二支柱52的側面,并且第四滑板51可滑動地連接于第四導軌外殼53。第四驅動電機55安裝在第四導軌外殼53的下端并具有連接于第四滾珠絲杠56的旋轉軸。根據本實施例,第四制動器54安裝在第四驅動電機55的旋轉軸與第四滾珠絲杠56之間。因此,例如如果在板件夾持裝置I操作期間斷電或出現緊急狀態,則第四制動器54可阻止第二垂直可移動裝置50的操作。第四制動器54的結構和功能可與第一、第二和第三制動器24、34和44相同或類似,因此將省略其詳細說明。 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第四導軌57通過第四板58安裝在第二支柱52上第四導軌外殼53中。另外,第四滾珠絲杠56插入第四導軌塊59中,使得當第四滾珠絲杠56被第四驅動電機55旋轉時,第四導軌塊59沿第四導軌57移動。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第四導軌塊59連接于第四滑板51。這樣,如果安裝在第二支柱52上的第四驅動電機55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則第二垂直可移動裝置50的第四導軌塊59通過第四滾珠絲杠56沿第四導軌57移動。這引起連接于第四導軌塊59的第四滑板51關于基座框架10上下往復運動。如圖所示,第二夾持單元120安裝在第二垂直可移動裝置50上。第二夾持單元120將在下文中結合圖9中所示的示例性實施例予以詳細說明。參照附圖,第二夾持單元120可通過第二滑板31在基座框架10上前后之間移動,并且還可通過第二垂直可移動裝置50上下移動。這樣,第二夾持單元120可適當地設置成夾持板件P的前部的兩側。如圖9中所示,第二夾持單元120包括第一連接板121 (參照圖3)、第一定位器123、第二夾持缸129、第二夾持器131和第二推壓器133。具體地,第一連接板121安裝在第二垂直可移動裝置50的第四滑板51上,并可通過第二垂直可移動裝置50的操作關于基座框架10上下移動。第一定位器123安裝在第一連接板121的兩端。第一定位器123適于支承板件P的前下部,并且包括第一定位器主體124、第一安裝塊125、第一旋轉球126、第一支承墊127和第一螺旋彈簧128。根據本實施例,第一定位器主體124固定地安裝在第一連接板121的兩端。此外,第一安裝塊125可安裝在第一定位器主體124的上部,第一旋轉球126可以可旋轉地安裝在第一安裝塊125上,并且第一支承墊127可連接于第一旋轉球126。如圖所示,第一螺旋彈簧128夾裝在第一支承墊127與第一旋轉球126之間。第一螺旋彈簧128適于對第一支承墊127施加彈力。另外,第一導向器122可安裝在第一定位器主體124的與第一支承墊127相應的位置。第一導向器122配置和布置成防止板件P的前端直接接觸第一定位器主體124,并且引導板件P使其被第一支承墊127的上部穩定地支承。具體地,通過使第一支承墊127可旋轉地連接于第一安裝塊125,即使板件P具有傾斜部或彎曲部,第一定位器123也可穩定地支承板件P。如果板件P未放置在第一支承墊127上,則第一支承墊127通過第一螺旋彈簧128的弾力返回其初始位置。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二夾持缸129具有操作桿R,并在第一支承墊127的對側鉸接于第一定位器123。此外,第二夾持器131的ー側鉸接于第一定位器123的上部,并且第二夾持器131的后端鉸接于第二夾持缸129的操作桿R。另外,第二推壓器133安裝在第二夾持器131的前端,使其能夠通過第二夾持器131的旋轉而按壓支承在第一定位器123上部的板件P的上部。具體地,第二推壓器133可包括第二推桿134、按壓塊135和第二弾性部件136。第ニ推桿134被可滑動地安裝,使得其在通過第二夾持器131的前端時,可在第二夾持器131上上下移動。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按壓塊135固定地安裝在第二推桿134的下端,并適于與板件P的上部接觸。另外,第二彈性部件136布置在第二夾持器131與按壓塊135之間,以便對與板件P接觸的按壓塊135施加彈カ。具體地,當第二推桿134插入第二彈性部件136中時,第二彈性部件136的一端可由第二夾持器131支承,且第二弾性部件136的另一端可由按壓塊135支承。第二彈性部件136可為例如螺旋彈簧。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三垂直可移動裝置60通過布置在基座框架10的后部的第二可移動單元30,可移動地安裝成在基座框架10的前后之間延伸。第三垂直可移動裝置60適于關于基座框架10上下移動第三夾持單元140,使得第三夾持單元140可適當地布置用于夾持板件P的后部的兩側。如圖3中所示,第三垂直可移動裝置60可垂直安裝在第二連接板141的兩個側部,第二連接板141安裝在第二可移動單元30的第二滑板31上并布置在基座框架10的后部。第二連接板141可固定地安裝在第二滑板31上以便與第二滑板31 —起移動。第三垂直可移動裝置60的形狀、組成元件和操作與第一和第二可移動單元20、30以及第一和第二垂直可移動裝置40、50相似或相同。將參照圖4至圖6進ー步詳細說明第三垂直可移動裝置60。參照附圖,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第三垂直可移動裝置60包括第三支柱62、第五導軌外殼63、第五驅動電機65、第五導軌67和第五導軌塊69。如圖所示,第三支柱62垂直安裝在第二連接板141的兩個端部。在本不例性實施例中,第五導軌外殼63安裝在第三支柱62的側面,并且第五滑板61可滑動地連接于第五導軌外殼63。第五驅動電機65安裝在第五導軌外殼63的下端,并具有連接于第五滾珠絲杠66的旋轉軸。如圖所示,第五制動器64可安裝在第五驅動電機65的旋轉軸與第五滾珠絲杠66之間。這樣,如果在板件夾持裝置I操作期間斷電或出現緊急狀態,則第五制動器64可阻止第三垂直可移動裝置60的操作。第五制動器64的結構和功能與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制動器24、34、44和54相同或類似,因此將省略第五制動器64的詳細說明。在本不例性實施例中,第五導軌67通過第五板68安裝在第三支柱62上第五導軌外殼63中。另外,第五滾珠絲杠66插入第五導軌塊69中,使得當第五滾珠絲杠66被第五驅動電機65旋轉時,第五導軌塊69沿第五導軌67移動。此外,第五導軌塊69連接于第五滑板61。使得如果第五驅動電機65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則第五導軌塊69通過第五滾珠絲杠66沿第五導軌67移動。這引起連接于第五導軌塊69的第五滑板61關于基座框架10上下往復運動。此外,第三夾持單元140安裝在第三垂直可移動裝置60上。將參照圖9詳細說明第三夾持單元140。參照附圖,第三夾持單元140可通過第二可移動單元30的第二滑板31在基座框架10上前后之間移動,并且還可通過第三垂直可移動裝置60上下移動。這樣,第三夾持單元140可適當地布置成夾持板件P的后部的兩側。如圖9中所示,第三夾持單元140包括第二定位器143、第三夾持缸149、第三夾持器151和第三推壓器153。第二定位器143適于支承板件P的下后部。第二定位器143安裝在第五滑板61上以便能夠上下移動。如圖所示,第二定位器143包括第二定位器主體144、第二安裝塊145、第二旋轉球146、第二支承墊147和第二螺旋彈簧148。第二定位器主體144固定地安裝在第五滑板61上。此外,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二安裝塊145安裝在第二定位器主體144的上部。第二旋轉球146可旋轉地安裝在第二安裝塊145上,并且第二支承墊147連接于第二旋轉球146。這里,第二螺旋彈簧148夾裝在第二支承墊147與第二旋轉球146之間,以便對第ニ支承墊147施加彈力。另外,第二導向器142安裝在第二定位器主體144的與第二支承墊147相應的位置。第二導向器142配置和布置成防止板件P的后端直接接觸第二定位器主體144,并且引導板件P使得板件P被第二支承墊147的上部穩定地支承。具體地,由于第二支承墊147可旋轉地連接于第二安裝塊145,因此即使板件P具有傾斜部或彎曲部,第二定位器143也可穩定地支承板件P。如果板件P未放置在第二支承墊147上,則第二支承墊147通過第二螺旋彈簧148的弾力返回其初始位置。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三夾持缸149具有操作桿R,并在第二支承墊147的對側鉸接于第二定位器143。第三夾持器151的ー側鉸接于第二定位器143的上端,并且第三夾持器151的后端鉸接于第三夾持缸149的操作桿R。另外,第三推壓器153安裝在第三夾持器151的前端,以便通過第三夾持器151的旋轉按壓支承在第二定位器143上部的板件P的上部。第三推壓器153可包括第三推桿154、按壓塊155和第三彈性部件156。第三推桿154在其通過第三夾持器151的前端時,可上下滑動地安裝在第三夾持器151上。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按壓塊155固定地安裝在第三推桿154的下端,并適于與板件P的上部接觸。
另外,第三彈性部件156布置在第三夾持器151與按壓塊155之間,以便對與板件P接觸的按壓塊155施加彈カ。具體地,當第三推桿154插入第三彈性部件156中時,第三彈性部件156的一端由第三夾持器151支承,且第三彈性部件156的另一端由按壓塊155支承。第三彈性部件156可為螺旋彈簧等。將參照圖10進ー步詳細說明第二夾持單元120和第三夾持單元140的操作。參照附圖,在板件P由機器人或工人傳送并放置在第一定位器123或第二定位器143上之前,如圖10的(SlO)中所示,第二和第三夾持缸129、149向后移動,以便向上旋轉第二和第三夾持器131、151。如果在此狀態下板件P被放置在第一和第二定位器123、143上,則第一和第二支承墊127、147通過第一和第二旋轉球126、146旋轉,以便與板件P的下部的前后部分的形狀和曲率相對應。因此,板件P可被穩定地支承。此時,第一和第二導向器122、142防止板件P的前后端部與第一和第二定位器主體124、144接觸和被損壞,并且還引導板件P被放置在第一和第二支承墊127、147的上部。如果板件P的放置完成,則第二和第三夾持缸129、149的操作桿R向前移動,以便向下旋轉第二和第三夾持器131、151。于是,第二和第三推壓器133、153的按壓塊135、155與板件P的上部接觸。如果如圖10的(S20)中所示,第二和第三夾持缸129、149的操作桿R進ー步向前移動,則第二和第三夾持器131、151沿第二和第三推桿134、154向下滑動并壓縮第二和第三彈性部件136、156。因此,當按壓塊135、155各自與板件P的上部接觸吋,它們通過第二和第三弾性部件136、156的彈カ穩定地按壓板件P的上部前后部以便夾持板件P。具體地,第二和第三夾持單元120、140能夠通過第一和第二定位器123、143的第一和第二支承墊127、147支承板件P的下部。此外,第二和第三推壓器133、153能夠與板件P的位置和彎曲形狀無關地對板件P穩定地施加夾持カ。這可通過適于對第二和第三推桿134、154施加弾力的第二和第三彈性部件136、156,以及滑動通過第二和第三夾持器131、151的按壓塊135、155來完成。同時,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車輛板件夾持裝置I還包括在第一可移動單元20之間支承板件P的下部中央部的支承單元160。圖11是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車輛板件夾持裝置上應用的支承単元的立體圖。參照附圖,支承單元160包括第四支柱161、升降缸163和支承塊165。如圖所示,第四支柱161布置在基座框架10上第一可移動單元20之間,彼此間隔開。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升降缸163具有操作桿R并安裝在第四支柱161上。另外,支承塊165安裝在升降缸163的操作桿R的上端,并且適于通過升降缸163的前后操作來支承板件P的下部中央部。支承塊165可由在接觸板件P時可防止板件P損壞或破裂的橡膠材料或其他材料制成。
因此,通過升降缸163的前后操作而上下移動的支承塊165能夠穩定地支承放置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夾持單元100、120和140上的板件P的下部。因此,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夾持單元100、120和140的夾持操作期間,板件P不移動并被穩定地放置。因此,本裝置I能夠與板件P的維度和表面曲率無關地穩定地夾持板件P。因此,本裝置能夠便利地用于夾持可來自不同車型的多種板件,即使板件具有不同的形狀和尺寸。另外,由于裝置I能夠用于多種車型的板件P,因此初始投資可以降低并且整個裝置的結構可以簡化。此外,具有各種形狀的板件P能夠通過將第一、第二和第三推壓器111、133和153應用于第一、第二和第三夾持單兀100、120和140而被穩定地夾持。由于第一和第二定位器123、143的第一和第二支承墊127、147通過第一和第二旋轉球126、146可旋轉地安裝,因此即使板件P具有傾斜部或彎曲部,板件P也能夠被穩定地支承。應該理解的是,當解釋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裝置I吋,關于附圖定義了左、右、前、后、上、下。然而,該裝置不限于這些具體定義。盡管已結合目前被認為實際的示例性實施例說明了本發明,然而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并不限于所公開的實施例,而是相反,g在涵蓋包括在所附權利要求的原理和范圍內的各種改型和等效配置。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夾持車輛板件的裝置,包括: 基座框架; 第一可移動單元,安裝在所述基座框架的左右部分,并且適于使第一滑板在所述基座框架上在左右位置之間往復運動; 第二可移動單元,在所述第一可移動單元之間安裝在所述基座框架的前后部分,并且適于使第二滑板在所述基座框架上在前后位置之間往復運動; 第一夾持單元,能夠通過所述第一滑板在所述基座框架上在左右部分之間移動,并且能夠通過第一垂直可移動裝置上下移動,而且配置和布置成夾持被放置在所述第一夾持單元的上部的板件的兩側; 第二夾持單元,能夠通過所述第二滑板在所述基座框架的前后部分之間移動,并且能夠通過第二垂直可移動裝置上下移動,而且配置和布置成夾持所述板件的前側;以及 第三夾持單元,能夠通過布置在所述基座框架的后部的所述第二可移動單元的所述第二滑板在所述基座框架的前后部分之間移動,并且能夠通過第三垂直可移動裝置上下移動,而且配置和布置成夾持所述板件的后側。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可移動單元包括: 第一導軌外殼,安裝在所述基座框架上從左到右延伸,并且具有所述第一滑板可滑動地連接到的上部; 第一驅動電機,安裝在所述基座框架上所述第一導軌外殼的ー側,并且具有連接于第ー滾珠絲杠的旋轉軸; 通過第一板安裝在所述第一導軌外殼中的第一導軌;以及 第一導軌塊,具有所述第一滾珠絲杠所插入的內部以便當所述第一滾珠絲杠由所述第一驅動電機旋轉時沿著所述第一導軌往復運動,并且連接于所述第一滑板。
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中第一制動器安裝在所述第一驅動電機的旋轉軸與所述第一滾珠絲杠之間。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可移動單元包括: 第二導軌外殼,安裝在所述基座框架上從前到后延伸,并且具有所述第二滑板可滑動地連接到的上部; 第二驅動電機,安裝在所述基座框架上所述第二導軌外殼的ー側,并且具有連接于第ニ滾珠絲杠的旋轉軸; 通過第二板安裝在所述第二導軌外殼中的第二導軌;以及 連接于所述第二滑板的第二導軌塊,所述第二導軌塊具有所述第二滾珠絲杠所插入的內部,以便當所述第二滾珠絲杠由所述第二驅動電機旋轉時沿著所述第二導軌往復運動。
5.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中第二制動器安裝在所述第二驅動電機的旋轉軸與所述第二滾珠絲杠之間。
6.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垂直可移動裝置包括: 安裝在所述第一滑板的上部的第一支柱; 安裝在所述第一支柱上的第三導軌外殼,第三滑板可滑動地連接于所述第三導軌外殼; 第三驅動電機,安裝在所述第三導軌外殼的下端, 并且具有連接于第三滾珠絲杠的旋轉軸; 通過第三板安裝在所述第一支柱上所述第三導軌外殼中的第三導軌;以及連接于所述第三滑板的第三導軌塊,所述第三導軌塊具有所述第三滾珠絲杠所插入的內部,以便當所述第三滾珠絲杠由所述第三驅動電機旋轉時沿著所述第三導軌往復運動。
7.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中第三制動器安裝在所述第三驅動電機的旋轉軸與所述第三滾珠絲杠之間。
8.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夾持單元包括: 安裝在所述第一垂直可移動裝置的所述第三滑板上的第一安裝框架; 連接框架,通過連接塊連接于所述第一安裝框架,并且具有沿長度方向形成有槽的上部; 第一操作缸,具有操作桿,并且具有通過固定塊固定地安裝在所述連接框架的下部的下端; 第一夾持缸,具有操作桿、與所述第一操作缸的操作桿的上端連接的下端、和安裝有第一夾持器主體的上部,所述第一夾持器主體的下部可滑動地連接于所述槽,以便能夠通過所述第一操作缸的操作而上下移動; 第一夾持器,一側鉸接于所述第一夾持器主體的上部,并且后端鉸接于所述第一夾持缸的操作桿;以及 第一推壓器,安裝在所述第一夾持器的前端,并且配置和布置成對所述板件的上部施加壓力。
9.按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推壓器包括: 第一推桿,設置在所述第一夾持器的前端,并且在通過所述第一夾持器時可滑動地安裝在所述第一夾持器上; 推壓器末端,固定地安裝在所述第一推桿的下端,并且適于接觸所述板件的上部;以及設置在所述第一夾持器與所述推壓器末端之間的第一弾性部件,所述第一弾性部件被配置和布置成對所述推壓器末端施加弾力。
10.按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其中用于安裝所述板件的下部的放置墊安裝在所述第一安裝框架的上端。
11.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垂直可移動裝置包括: 安裝在所述第二滑板的上部的第二支柱; 安裝在所述第二支柱上的第四導軌外殼,第四滑板可滑動地連接于所述第四導軌外殼; 第四驅動電機,安裝在所述第四導軌外殼的下端,并且具有連接于第四滾珠絲杠的旋轉軸; 通過第四板安裝在所述第二支柱上所述第四導軌外殼中的第四導軌;以及連接于所述第四滑板的第四導軌塊,所述第四導軌塊具有所述第四滾珠絲杠所插入的內部,使得當所述第四滾珠絲杠由所述第四驅動電機旋轉時所述第四導軌塊沿著所述第四導軌往復運動。
12.按權利要求11所述的裝置,其中第四制動器安裝在所述第四驅動電機的旋轉軸與所述第四滾珠絲杠之間。
13.按權利要求1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夾持單元包括: 安裝在所述第二垂直可移動裝置的所述第四滑板上的第一連接板; 第一定位器,安裝在所述第一連接板上并且適干支承所述板件的下部; 第二夾持缸,具有操作桿,并且具有鉸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器的下端; 第二夾持器,一側鉸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器的上端,并且后端鉸接于所述第二夾持缸的操作桿;以及 第二推壓器,安裝在所述第二夾持器的前端,并且適于通過所述第二夾持器的旋轉,對支承在所述第一定位器的上部的板件的上部施加壓力。
14.按權利要求13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器包括: 安裝在所述第一連接板上的第一定位器主體; 安裝在所述第一定位器主體的上部的第一安裝塊; 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第一安裝塊上的第一旋轉球; 連接于所述第一旋轉球的第一支承墊;以及 夾裝在所述第一支承墊與所述第一旋轉球之間的第一螺旋彈簧。
15.按權利要求14所述的裝置,其中第一導向器安裝在所述第一定位器主體的與所述第一支承墊相應的位置。
16.按權利要求13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二推壓器包括: 第二推桿,可滑動地安裝成當所述第二推桿通過所述第二夾持器的前端時在所述第二夾持器上上下移動; 按壓塊,固定地安裝在所述第二推桿的下端,并且適于接觸所述板件的上部;以及第二弾性部件,設置在所述第二夾持器與所述按壓塊之間,并且配置和布置成對所述按壓塊施加彈力。
17.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三垂直可移動裝置垂直安裝在第二連接板的兩個端部,所述第二連接板安裝在設置于所述基座框架的后部的所述第二可移動單元的所述第二滑板上。
18.按權利要求17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三垂直可移動裝置包括: 垂直安裝在所述第二連接板上的第三支柱; 安裝在所述第三支柱上的第五導軌外殼,第五滑板可滑動地連接于所述第五導軌外殼; 第五驅動電機,安裝在所述第五導軌外殼的下端,并且具有連接于第五滾珠絲杠的旋轉軸; 通過第五板安裝在所述第三支柱上所述第五導軌外殼中的第五導軌;以及連接于所述第五滑板的第五導軌塊,所述第五導軌塊具有所述第五滾珠絲杠所插入的內部,以便當所述第五滾珠絲杠由所述第五驅動電機旋轉時沿著所述第五導軌往復運動。
19.按權利要求18所述的裝置,其中第五制動器安裝在所述第五驅動電機的旋轉軸與所述第五滾珠絲杠之間。
20.按權利要求18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三夾持單元包括: 第二定位器,被安裝成可在所述第五滑板上上下移動,并且配置和布置成支承所述板件的后部下部;第三夾持缸,具有操作桿并且具有鉸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器的后端; 第三夾持器,一側鉸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器的上端,并且后端鉸接于所述第三夾持缸的操作桿;以及 第三推壓器,安裝在所述第三夾持器的前端,并且適于通過所述第三夾持器的旋轉,對支承在所述第二定位器的上部 的板件的上部施加壓力。
21.按權利要求20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定位器包括: 安裝在所述第五滑板上的第二定位器主體; 安裝在所述第二定位器主體的上部的第二安裝塊; 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第二安裝塊上的第二旋轉球; 連接于所述第二旋轉球的第二支承墊;以及 夾裝在所述第二支承墊與所述第二旋轉球之間的第二螺旋彈簧。
22.按權利要求21所述的裝置,其中第二導向器安裝在所述第二定位器主體的與所述第二支承墊相應的位置。
23.按權利要求20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三推壓器包括: 第三推桿,可滑動地安裝成當所述第三推桿通過所述第三夾持器的前端時在所述第三夾持器上上下滑動; 按壓塊,固定地安裝在所述第三推桿的下端,并且適于接觸所述板件的上部;以及 第三弾性部件,設置在所述第三夾持器與所述按壓塊之間,以便對所述按壓塊施加彈力。
2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還包括在所述第一可移動單元之間用于支承所述板件的下部中央部的支承單元,并且 其中所述支承單元包括: 安裝在所述基座框架上所述第一可移動單元之間的第四支柱; 安裝在所述第四支柱上的升降缸,所述升降缸具有操作桿;以及支承塊,安裝在所述操作桿的上端,并且適于根據所述升降缸的前后操作支承所述板件的下部中央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夾持車輛板件的裝置,包括基座框架;第一可移動單元,安裝在基座框架的左右部分并適于使第一滑板在左右之間往復運動;第二可移動單元,在第一可移動單元之間安裝在基座框架的前后部分,并適于使第二滑板在前后之間往復運動;第一夾持單元,可通過第一滑板在左右之間移動,并可通過第一垂直可移動裝置上下移動;第二夾持單元,可通過第二滑板在前后之間移動,并可通過第二垂直可移動裝置上下移動;以及第三夾持單元,可通過第二滑板在前后之間移動,并可通過第三垂直可移動裝置上下移動。
文檔編號B25B11/00GK103085000SQ20121034652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7日
發明者廉重煥 申請人: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 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山县| 黄陵县| 黄龙县| 德清县| 天台县| 阳高县| 昆山市| 平利县| 曲阜市| 甘南县| 富民县| 安平县| 临桂县| 潼关县| 神池县| 资源县| 潮州市| 西安市| 页游| 莱州市| 西乡县| 集贤县| 邓州市| 疏附县| 云南省| 海兴县| 盐城市| 邹平县| 马尔康县| 霍州市| 宜宾县| 浦江县| 沙洋县| 湘潭市| 仙居县| 扶沟县| 女性| 乌什县| 长汀县| 北碚区| 丹凤县|